咸阳城的秋意带着金戈铁马的凛冽。渭水河畔的“明法台”已修缮一新,台基以玄铁混合修士精血浇筑,刻满法家“镇邪符文”;台前广场铺设着从韩魏战场运来的青石板,石板缝隙间还残留着未散尽的灵力硝烟。嬴政立于台顶,玄色帝袍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手中人皇法印散发着淡淡的龙气——这是他融合九鼎灵气后,首次以化神期修为主持大典,周身威压让台下百官、修士皆屏息凝神。
“秦法推行二十载,西陲蛮秦已成天下共主。”嬴政的声音透过灵力传遍四方,台下百万军民听得一清二楚,“然旧典惑众,仙门乱法,如附骨之疽未除。今日,朕便以天火焚之,立秦法万古不易之基!”他抬手直指台下堆积如山的典籍,那些典籍以术法悬浮在空中,儒家的《诗》《书》泛着仁德白光,道家的《道德经》萦绕着清玄紫气,仙门的《昆仑秘录》闪烁着幽蓝咒纹,杂家的《吕氏春秋》则裹着驳杂的青绿色灵力,层层叠叠,几乎遮蔽了半个天空。
李斯站在嬴政身侧,手中捧着《秦法甄别录》,录上用朱砂圈出的“焚毁名单”已由法道学院修士核验三遍。他望着那些散发着异样灵光的典籍,低声对嬴政道:“陛下,其中藏有不少术法禁制,儒家以‘文脉阵’护书,道家设‘幻灵咒’,仙门更布了‘噬魂符’,焚烧时恐生异变。”
嬴政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异变才好。正好让天下看看,是旧典的虚妄能抗天命,还是秦法的刚正可镇邪祟。”他指尖凝聚灵力,人皇法印上的“受命于天”四字骤然亮起,与渭水地脉产生共鸣,台周的镇邪符文应声激活,形成一道金色屏障,将整个广场笼罩其中。
一、典籍暗流
焚烧令颁布前七日,秦国境内已掀起一场“典籍清查风暴”。李斯调动全国法吏、锐士修士与灵脉监,组成三千支“搜典队”,按《秦地灵脉图》标注的“文脉汇聚点”展开搜查。这些汇聚点多是旧贵族府邸、儒家学堂、仙门道场,甚至包括一些隐藏在深山的古籍秘窟——那里藏着《山海经》中记载的“文灵守护兽”,以典籍灵气为食,是上古传下的文脉守护者。
在齐鲁故地的“孔府旧宅”,搜典队遭遇了最顽固的抵抗。宅内的儒家修士以《春秋》为引,布下“春秋笔法阵”,阵中文字化作甲士、战车,阻拦秦军进入。为首的大儒伏生手持《尚书》,口诵“天命无常,唯德是辅”,书页翻动间,竟召出孔子虚影,虚影手持木杖,杖端“仁”字符文化作金光,击碎了秦军的三道法盾。
“用‘破文符’!”带队的法吏早有准备,祭出李斯特制的符咒。符咒在空中化作一把青铜刀,刀身刻着“法不容虚”四字,一刀劈向孔子虚影。金光与刀气碰撞,虚影发出一声长叹,渐渐消散,伏生口吐鲜血倒地,《尚书》竹简散落一地,每片竹简上的文字都在扭曲——那是儒家“春秋笔法”被法家术法破去后的异象。
搜出的儒家典籍中,最危险的是一批“注经本”。这些典籍被儒家修士用“篡改术”修改,将《商君法》的“军功授田”批注为“暴秦夺民”,将“启灵院开窍”写成“逆天改命”,页边还藏着微型“惑心符”,凡人读之会潜移默化质疑秦法。李斯在明法堂亲自核验时,这些注经本突然爆发出白光,化作无数小字飞散,试图钻入围观修士的丹田,被他及时以“法网阵”困住,烧成灰烬。
道家典籍的藏匿更为隐秘。在终南山的“楼观台”,道士们将《道德经》抄本藏于“八卦秘窟”,窟门以奇门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为锁,只有掌握“八门密钥”才能进入。搜典队的奇门修士按李斯传授的“法家破阵术”,以“明法”为休门、“审势”为生门,硬生生从死门闯入,发现秘窟内竟豢养着《山海经》中的“文鳐鱼”——这种鱼“状如鲤鱼,长有双翼,化作文字可惑人心”,正以典籍灵气为食,见到生人便化作“道法自然”四字扑来。
“用‘镇灵砂’!”修士们撒出特制的砂粉,砂粉遇文鳐鱼化作的文字便燃起金色火焰,鱼形文字发出尖叫,纷纷溃散。秘窟内共搜出道家典籍五千余卷,其中《南华经》的抄本用“聚灵墨”书写,书页翻动间能吸收周围灵气,长期存放会导致灵脉紊乱——楼观台周边灵气稀薄,正是拜这些典籍所赐。
最棘手的是仙门典籍。昆仑派残余将《昆仑秘录》《崆峒道法》等藏于岐山“洞天裂缝”,裂缝由“天诛术”封印,裂缝内的典籍散发着诅咒气息,靠近者会心神不宁,甚至自毁修为。李斯亲率法剑营前往,以人皇法印压制诅咒,让修士用“蚀灵砂”腐蚀封印,裂缝打开的瞬间,一股黑气喷涌而出,化作无数冤魂——那是被仙门术法残害的修士魂魄,被禁锢在典籍中充当“护书灵”。
“秦法讲‘冤有头债有主’,尔等怨气可向仙门索,不可阻国法!”李斯祭出《商君法篆》,法典金光照射下,冤魂纷纷跪拜,黑气消散。搜出的仙门典籍中,竟有记载“七星盟天诛术”“崆峒废修咒”的原本,书页上还沾着当年被废矿工修士的血迹,印证了仙门残害秦人的罪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