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丹滞涩灵气凝
秦王政十三年的咸阳宫,深处的“龙气修炼室”被厚重的玄铁石壁环绕,室内的“九环锁灵阵”已启动七环,关中的灵气如潮水般涌入,在阵中心凝成肉眼可见的灵雾。嬴政盘膝坐于阵眼,玄色龙袍上的“秦王龙纹”被灵气浸染得栩栩如生,周身环绕着金丹期巅峰的金色光晕。然而,每当光晕试图凝聚成元婴形态时,便会被一股无形的阻力冲散,灵雾剧烈翻涌,石壁上的大秦炼气士符文发出痛苦的嗡鸣。
“陛下,今日的修炼又失败了?”尉缭子推门而入,看着散落的灵气碎片,眼中闪过担忧。这位白发老者是嬴政的修炼导师,精通大秦炼气士的“九转炼神术”,却也对眼前的瓶颈束手无策。“金丹期巅峰已维持三月,灵气日益精纯,却始终无法突破元婴壁障,长此以往,恐伤及灵窍根基。”
嬴政缓缓收功,龙纹光晕逐渐内敛,他的脸色带着一丝疲惫:“尉先生,朕的灵气运转并无滞涩,为何元婴始终无法成形?”他指向墙角的“灵脉水晶”,水晶中记录着他的修炼数据——灵气纯度远超同龄修士,经脉强度足以容纳元婴,可每次冲击瓶颈,都会感到丹田处传来撕裂般的疼痛,仿佛有某种力量在抗拒。
尉缭子取出珍藏的《大秦炼气士秘录》,书页上的符文因年代久远而模糊:“老臣查阅古籍,发现历代秦王突破元婴期都异常艰难。相传秦室血脉中蕴含‘玄鸟煞气’,与元婴所需的‘纯和灵气’相互排斥,需以特殊方法中和煞气,方能成功。”他指着其中一页残缺的插图,“这里提到‘龙气淬体、精血融灵’之法,只是具体步骤已不可考。”
“龙气淬体、精血融灵?”嬴政重复着这八个字,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修炼室地面的“玄龟镇灵纹”。玄龟是《山海经·中次九经》记载的灵脉守护兽,象征着稳固与长寿,此刻纹路却因灵气冲突而微微发亮。“龙气指的是王室龙气?还是天下灵脉中的龙气?精血又该如何融灵?”一连串的疑问在他心中升起,眼中却燃起势在必得的光芒。
为解开疑惑,嬴政下令打开王室秘库,翻阅所有与修炼相关的古籍。秘库深处的“灵玉藏书阁”中,收藏着从先秦到战国的术法典籍:有大秦炼气士绘制的《天下龙气分布图》,标注着黄河、长江等主要灵脉中的龙气节点;有《山海经·大荒东经》的注释版,详细记载了应龙、玄龟等灵兽的龙气特性;还有一本残破的《商君修炼手记》,提到“以权柄聚龙气,以民心固灵基”的模糊概念。
在这些古籍的拼凑中,嬴政逐渐理清思路:所谓“龙气”并非单一的王室龙气,而是天下灵脉中蕴含的龙脉之气,尤以黄河“九曲龙气”、长江“应龙灵气”最为精纯;“精血融灵”则需以帝王精血为引,融合多种龙气,在丹田内重塑灵窍,打破血脉中的煞气阻碍。这意味着他不仅要掌控秦国的灵脉,还需收集天下各地的龙气,方能完成突破。
这个发现让嬴政既兴奋又凝重。突破元婴期不再是单纯的个人修炼,更与统一六国、掌控天下灵脉的大业紧密相连。他望着秘库中那枚传国玉玺——据说以和氏璧雕琢,蕴含楚地“荆山龙气”,此刻在灵气激发下泛着温润的红光,心中已有了周密的计划。
二、龙气溯源寻灵根
秦王政十三年夏,嬴政的秘密行动在关中悄然展开。蒙恬率领的玄甲锐士多了一项新任务:勘察关中及周边的龙气节点,收集蕴含龙气的灵材。他们的第一站是黄河岸边的“龙门”——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龙门,此处的黄河龙气最为磅礴,《山海经·海内北经》称其“龙鱼所聚,灵气冲天”。
“将军,龙门的龙气虽盛,却驳杂不纯,混杂着黄土煞气。”锐士中的探灵修士禀报,手中的“龙气罗盘”指针剧烈晃动,盘面上的黄河流域图被红色煞气覆盖,“直接吸收恐伤及陛下灵窍,需以‘玄冰玉’过滤煞气。”蒙恬点头,命人在龙门布设“简易锁灵阵”,用玄冰玉打造容器,缓慢收集过滤后的精纯龙气,装入特制的“灵玉瓶”中。
与此同时,嬴政在咸阳宫的修炼室中尝试融合龙气。他将龙门带回的少量龙气引入丹田,金色的金丹与黄河龙气碰撞,瞬间爆发出刺眼的光芒。龙气中蕴含的磅礴力量冲击着经脉,丹田处的煞气被暂时压制,元婴形态隐约显现,却因龙气不足而很快溃散。嬴政虽气血翻涌,眼中却闪过喜色:“此法可行!只是所需龙气远超想象。”
为收集更多龙气,嬴政扩大了搜寻范围。他派李斯查阅各国典籍,标记出六国境内的龙气节点:韩地的“河洛交汇处”有“太极龙气”,赵地的“邯郸龙台”残留着战国赵王的龙气,魏地的“大梁鸿沟”蕴含“水脉龙气”,楚地的“云梦泽”有“玄龟龙气”,燕地的“碣石”藏“海眼龙气”,齐地的“泰山”聚“东岳龙气”。这些节点如同散落在天下的珍珠,等待着被串联成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