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会之上的九策初献
秦穆公四年的春朝,雍城蕲年宫的青铜柱上凝结着晶莹的灵脉冰花。传功阁的修士们特意将大殿温度调至冰点,这种寒冷能让修士的血窍保持清明 —— 今日,卫国贤者百里奚将献上酝酿已久的 "强国九策"。
百官按奇门遁甲的方位列阵,秦人的玄甲、西戎的兽皮、中原的锦袍在晨光中交织出奇异的色彩。百里奚身着秦式深衣,手中捧着的木简用灵脉泉水浸泡过,边缘泛着淡淡的金光。这位在破辱堂蛰伏三年的老者,此刻目光沉静如潭,与三年前那个踉跄西来的落魄修士判若两人。
"老臣百里奚,献上强国九策。"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木简轻叩地面的声响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弦上。
第一策 "灵田经纬" 刚念出,户部主事就屏住了呼吸。百里奚提出将雍城周边的灵田按《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的 "羲和浴日" 方位划分,每亩地的垄沟需按血络符的纹路挖掘,农夫耕作时需吟诵特制的 "养脉谣"—— 这种歌谣融合了秦人的血脉共振与中原的农事谚语,能使灵谷的灵气吸收率提升四成。
"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嬴桀忍不住反驳,"农夫连血窍都未开辟,怎可能用歌谣养脉?"
百里奚早有准备,让人抬上一盆 "共生稻"。根系在透明的灵脉水中舒展,竟呈现出与血络符一致的赤色纹路。"老臣让三百户未开辟血窍的农夫试验了半年。" 他指着稻穗上的露珠,"这些露珠蕴含的灵气,足够低阶修士三日修行所需。"
当第二策 "血窍普惠" 抛出时,传功阁的老修士们集体动容。百里奚建议将 "血窍诀" 简化为 "农桑版",删除攻击性的 "血爆术",保留滋养类的 "养脉式",让普通百姓通过耕种、纺织等劳作自然开辟血窍。
"此法虽慢,却能让秦国的 ' 灵脉人口 ' 在十年内翻番。" 他展开绘制的《血窍分布图谱》,图中用红点标记着已开辟血窍的农夫位置,这些点在灵田周围形成了密集的网络,"百姓的血窍如同涓涓细流,汇聚起来便是滋养盘龙灵脉的大河。"
第三策 "阵脉合一" 直指军事核心。百里奚将赵鞅的血日阵、赤班的狼魂符与钟离权的破清术熔于一炉,设计出 "九层防御体系":外层用西戎的狼骑兵巡逻,中层布秦人的血龙阵,核心则设中原式的聚气台,三者通过灵脉支流联动,既能抵御仙门的清心诀,又能防备犬戎的煞气突袭。
"关键在 ' 转灵枢纽 '。" 他让人抬上青铜制成的模型,枢纽上的九根铜管分别对应不同术法,"用越国水行术驱动,可在瞬间切换防御模式。老臣已在试法场验证,这套体系能抵挡元婴期修士的全力一击。"
接下来的六策更是包罗万象:"煞灵利用" 主张将饕餮浊气炼化为修士的 "煞元丹";"符纸量产" 提出用西戎的狼毫、秦地的灵麻、中原的胶漆联合制作符箓;"异兽驯化" 建议建立 "灵兽苑",让雪妖部的冰蚕丝与幽冥狼的皮毛结合,制作能抵御气刃的铠甲。
最惊人的是第九策 "远交近融"。百里奚指着舆图上的晋国:"仙门视我秦为蛮夷,却与晋国有修真盟约。可遣使者携带 ' 灵谷秘种 ' 前往晋国,这种经血灵谷改良的作物,能在灵气稀薄之地生长,必能引起晋侯兴趣。"
"你的意思是... 与晋国结盟?" 秦穆公指尖的血窍微微发烫,这个想法他曾在夜巡时闪过,却从未宣之于口。
百里奚躬身作答:"非是依附,乃为互济。晋有仙门资源却缺抵御煞气之法,秦有血窍秘术却缺精纯灵气。若能互通有无,实乃两全之策。"
殿外突然传来惊雷,盘龙灵脉的灵气顺着青铜柱涌入大殿,与百里奚木简上的金光产生共鸣。秦穆公知道,这是灵脉对良策的回应。
二、灵田革新的深耕细作
"强国九策" 的推行从灵田开始。百里奚亲自带领农夫在雍城近郊开辟 "示范灵田",田垄按九宫八卦排列,每个格子的转角处都埋着刻有血络符的玄黄石。他改良的 "三时耕作法" 颠覆了秦国传统的农术:
子时:趁灵脉灵气最精纯时播种,种子需用修士的稀释精血浸泡,这种 "血种术" 能使发芽率提升七成。
午时:让农夫按 "地耳术" 的节奏除草,脚步踏在地面的声响与灵脉频率一致,既能松土又能滋养地脉。
亥时:点燃混入煞灵晶粉末的 "驱虫香",烟雾中的煞气能驱赶啃食灵谷的妖兽,同时让谷粒吸收微量煞气,增强抗逆性。
传功阁的修士起初不屑参与,认为这是 "农夫之术"。直到秋收时,示范灵田的产量震惊了所有人 —— 一亩地收获的灵谷,竟能炼制出三十张 "爆炎符",远超普通灵田的十倍。更神奇的是,参与耕作的农夫中,有十七人竟在劳作中自然开辟了第一重血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