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君继位的求贤令
秦穆公嬴任好在雍城蕲年宫举行继位大典时,传功阁的青铜钟足足敲响了三十三下。这超出礼制的钟声不仅是为告慰先祖,更是向天下传递一个信号 —— 这位年仅二十的新君,要以不同于祖辈的方式执掌秦国。
礼毕后的第三日,一道措辞大胆的《求贤令》被刻在传功阁的石壁上,与《破辱策》的术法图谱相映成趣:
"秦地贫瘠,灵脉微薄,然志在四方。凡天下有识之士,无论出身中原蛮夷,不拘术法流派,若能助秦强脉固土者,愿以国士待之 —— 共享灵脉资源,共参秦法秘术,共治西陲之地。"
令文下方,秦穆公亲自用指尖血绘制了一幅简化的 "血龙阵" 图谱,旁注:"此阵缺东南一角,盼有贤者补全。"
这道求贤令在西陲掀起了轩然大波。破辱堂的老修士们忧心忡忡:"君上此举太过冒险!中原修士多与仙门渊源深厚,若混入奸细,我秦法秘术恐遭泄露。"
秦穆公却在破辱堂的例会上坚定立场。他指着沙盘里的雍城模型,模型周围散落着来自各地的信物 —— 有晋国修士的 "聚气阵" 残图,有西戎绵诸部的 "狼骑兵驯养术",还有越国送来的 "水行符" 图谱。
"孤王在演武场时,曾见西戎孤儿能与幽冥狼通灵,中原弃徒能用 ' 日轮术 ' 改良血火符。" 年轻的君主声音清亮,"术法本无贵贱,能守护灵脉者即为正道。破辱堂的大门,要像盘龙灵脉的支流一样,容得下百川。"
为打消众臣疑虑,秦穆公设立了 "三验之制":凡来投者,先经 "验心台" 测其诚心,再入 "试法场" 显其才能,最终由破辱堂长老会评定其归属。他特意强调:"哪怕是仙门弃徒,只要愿以秦法为根,孤亦愿赐其灵田,传其血窍诀。"
消息传出,雍城很快迎来了第一批访客。他们中既有背着破旧法器的中原散修,也有穿着兽皮的西戎智者,甚至有被仙门逐出的 "异端"—— 这些在别处饱受排挤的人才,此刻都带着忐忑与期待,聚集在破辱堂外的广场上。
秦穆公亲自坐镇验心台。当第一位来自晋国的修士将血滴在玄黄石上,石面浮现出赤色的共鸣纹时,他当即下令:"赐灵田三亩,入破辱堂 ' 阵术部 ',可查阅《破辱策》前七卷。"
这一举动彻底打消了观望者的疑虑。广场上的人群沸腾起来,求贤令的抄本被传往更远的地方 —— 从河西的芮国旧地到漠北的匈奴部落,从东海之滨的越国到蜀山深处的巫蛊族,越来越多的人才向着雍城汇聚。
二、破辱堂的新面孔
破辱堂的晨雾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陌生的身影。来自晋国的修士赵鞅正在演示 "改良版聚气阵",他将中原的 "引气诀" 与秦人的 "血络符" 结合,使阵法在煞气环境中的运转效率提升了三成,周围的秦修士纷纷驻足记录。
"关键在第五个阵脚。" 赵鞅用骨刀在地上画出奇门遁甲的 "杜门" 方位,"按秦法,这里该用修士精血浇灌玄黄石;但加入我们的 ' 锁气纹 ',就能省下三成气血消耗。"
不远处,西戎绵诸部的王子赤班正与雪妖部少女切磋 "冰煞术"。这个曾以幽冥狼骑兵闻名的部落首领,此刻正用狼毫笔在符纸上绘制雪纹:"我们的 ' 狼啸符 ' 能震慑低阶妖兽,若与你们的 ' 地耳术 ' 结合,可提前百里预警。"
最引人注目的是角落里的一位老者。他既不参与阵法讨论,也不展示术法,只是每日捧着《破辱策》的残卷抄写,偶尔用指尖蘸着灵脉泉水在地上画些奇怪的符号 —— 这些符号既非秦法的血络符,也非仙门的清心纹,倒像是某种记录农事的图谱。
"此人是卫国来的百里奚,据说在中原因 ' 弃农从术 ' 被驱逐。" 侍卫向秦穆公禀报,"他说要见君上,献上 ' 灵脉农耕策 '。"
秦穆公却没有立刻召见,只是让人送去新酿的 "灵脉酒":"先让他在破辱堂待着,看看秦法是否真能容下不同的声音。"
他的宽容很快收到回报。赵鞅结合晋秦阵法改良的 "血日阵",在黑风渊的测试中成功抵御了金丹期修士的三次攻击,且气血消耗比血龙阵减少四成;赤班贡献的 "狼魂符" 让秦军的幽冥狼骑兵战力倍增,原本需要三名修士才能控制的妖兽,如今一人即可驾驭。
这些成果被一一刻在传功阁的石壁上,与秦人的原创术法并列。秦穆公特意让人在每种术法旁标注创造者的出身:"赵鞅,晋人;赤班,绵诸部;百里奚,卫人..." 这种打破族群界限的做法,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放下顾虑,奔赴雍城。
三、试法场的奇才异术
秦穆公在雍城西侧开辟的 "试法场",成了展示各路贤才的舞台。这个占地千亩的场地按奇门遁甲八门划分区域,每个区域都布置着不同的测试环境 —— 有的弥漫着饕餮浊气,有的模拟着灵脉枯竭的荒漠,有的则是仙门清心诀的灵气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