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尸忆破案局 > 第89章 阴影的低语

尸忆破案局 第89章 阴影的低语

作者:秋后的银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21:00:12

智能门锁骚扰案的成功告破,像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头,在警院内部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新型犯罪研究室”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一个教研项目,它的前瞻性和实战价值得到了初步验证。学员们谈论起研究室时,眼神中充满了向往,林薇等第一批成员更是成了许多低年级学员眼中的“明星”。

然而,江雨并未因此而有丝毫松懈。她深知,这只是冰山一角,是数字时代阴影下一次微不足道的“低语”。真正的挑战,往往隐藏在更深处,更难以察觉。

研究室的日常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和繁忙。AIGc鉴定小组与计算机系的合作取得了初步进展,他们开始搭建一个用于检测深度伪造视频的算法模型测试平台;虚拟货币追踪小组则埋头于复杂的区块链数据中,试图理解那些匿名交易背后的模式;而江雨自己,则开始着手整理陈队的笔记本,并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着手撰写一份关于《新型犯罪趋势与警务应对策略》的内部研究报告,准备作为未来教学和向上级建言的重要参考。

平静的日子再次被打破,是在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

江雨正在办公室与林薇讨论一份关于“AI辅助审讯伦理边界”的文献,桌上的内部保密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这个号码只有极少数重要部门知晓。

江雨接起电话,是李振,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压抑的紧迫感。

“老江,说话方便吗?有个紧急情况,需要你和研究室的专家们提供远程支持。”

“方便,你说。”江雨打开了免提,示意林薇一起听。

“我们刚刚接到网监部门的紧急通报,一个名为‘暗夜低语’的加密聊天群组,在过去一小时内,出现了异常活跃的讨论。讨论内容……非常危险。”李振的语气沉重,“他们不是在策划具体的犯罪,而是在……系统地‘解构’一起两年前未破的悬案——‘蓝湾码头仓库纵火案’。”

蓝湾码头纵火案?江雨对这个案子有印象。两年前,蓝湾码头一个存放化工原料的仓库深夜起火,由于报警延迟和现场情况复杂,虽然消防部门奋力扑救,但仍造成了一名当晚留守的老保安不幸遇难。案件调查了很久,但现场破坏严重,线索有限,最终因证据不足被搁置,定性为意外失火的可能性较大。

“解构?什么意思?”江雨追问。

“他们不是在讨论案情,而是在用一种……近乎崇拜的语气,分析纵火者的手法,称赞其‘干净利落’、‘精准打击’,甚至将其称为‘净化之火’。”李振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他们详细分析了如何利用仓库结构和物料特性最大化火势,如何规避当时的监控系统,如何选择最佳点火时机和位置……其专业程度,远超普通网民,甚至不亚于我们的现场勘查专家。更关键的是,他们提到了一些……当年并未对外公布的现场细节。”

江雨和林薇的脸色都变了。这意味着,这个群组里,要么有当年的知情人,甚至可能就是作案者本人,要么就是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未公开的案卷信息!

“净化之火……”江雨喃喃重复着这个词,这个词让她瞬间联想到了陈默那套扭曲的理念。难道,这又是某个极端理念的拥趸?

“网监试图锁定发言者的Ip,但对方使用了多层加密和跳板,短时间内很难追踪到源头。”李振继续说道,“我们担心,这种对恶性悬案的‘崇拜式解构’,会诱导和激发一些潜在的危险分子进行模仿犯罪!必须尽快搞清楚这个群组的性质、核心成员,以及他们的真正目的。我们需要你们从犯罪心理和社群行为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确定侦查优先级。”

“明白了。”江雨立刻应下,“把相关的聊天记录加密发过来,我们立刻组织分析。”

很快,一大段经过处理的聊天记录传输到了研究室的保密电脑上。江雨召集了所有在校的研究室成员,包括那两位年轻教师。

聊天记录的内容令人触目惊心。这群人用一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学术口吻,讨论着纵火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仿佛那不是夺走一条人命的惨剧,而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他们给纵火者起了个代号叫“清道夫”,认为他清除了工业文明带来的“污秽”。发言者的逻辑严密,对化工和消防知识显然有相当了解。

“这不是简单的猎奇或者发泄。”一位犯罪心理学专业的年轻教师面色凝重地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型犯罪崇拜’。发言者从中获得了智力上的优越感和打破规则的快感。他们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感到无力或边缘化,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认同和力量感。”

林薇则关注着他们的语言模式和组织结构:“他们之间有独特的黑话和象征符号,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话语体系’,这有助于强化内部认同,排斥外人。核心发言者大概有三到四人,其他人多是附和和提问。他们似乎正在……筛选和培养新的‘同道中人’。”

江雨听着大家的分析,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的“净化之火”和“清道夫”这两个词。陈默的影子再次浮现,但这次,不是孤独的狂徒,而是一个隐藏在网络深处的、拥有共同扭曲信念的群体。

“他们的目的,可能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江雨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肯定,“他们是在‘教学’,是在总结‘经验’,是为了……下一次。”

她的话让整个研究室的气氛瞬间凝固。

“下一次?”李振在电话那头也听到了,声音陡然提高。

“对。”江雨肯定道,“他们如此细致地解构一个‘成功’的案例(在他们看来),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提炼出一套可复制的‘方法论’。他们在寻找志同道合者,在共享知识,在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的‘净化’行动做准备。这个群组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犯罪孵化器’。”

基于这个判断,研究室迅速向李振团队提供了一份紧急建议:

1. 立即提升监控等级:将该群组及其核心成员列为高危监控对象,不惜代价进行技术溯源。

2. 重点排查特定人群:重点关注有化工、消防、安保背景,且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明显失落感或反社会倾向的人员,尤其是那些近期在网络上表现出对“蓝湾案”异常兴趣的个体。

3. 主动介入,引导舆论:考虑在确保不暴露侦查意图的前提下,由经过伪装的网安人员潜入该群组,进行反向引导和信息收集,同时可以在其他相关网络平台,发布由专家撰写的、驳斥其错误理念、强调案件危害性的正面文章,进行对冲。

4. 重新评估‘蓝湾案’:建议市局考虑抽调精干力量,在保密状态下,基于新的线索和视角,对“蓝湾码头纵火案”进行重新评估,寻找当年可能忽略的、与这种特定犯罪理念相关的蛛丝马迹。

李振那边沉默了几秒,显然在消化这骇人的分析结果。“……明白了,我立刻向局领导汇报,调整侦查方向。你们的研究室,这次又立了大功了!这预警太关键了!”

挂断电话后,研究室里一片寂静。窗外,秋雨依旧淅淅沥沥,敲打着玻璃,仿佛应和着网络上那来自阴影深处的危险低语。

林薇和其他年轻成员的脸上,没有了破获智能门锁案时的兴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他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研究的对象,不再是冰冷的理论和过去的案例,而是活生生的、正在酝酿中的恶意。

“教官,”林薇看向江雨,眼神坚定,“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线上极端社群监测与干预’也作为一个长期研究课题?这种藏在网络背后的犯罪合谋,恐怕会越来越多。”

江雨赞许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把这作为一个新的方向,列入研究计划。我们要学的,要准备的,还有很多很多。”

她走到窗前,看着雨幕中朦胧的城市轮廓。阴影的低语从未停止,它们借助现代科技,传播得更快,隐藏得更深。但幸运的是,守护光明的人们,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进化。

这场在虚拟与现实中同时进行的、关乎人心与秩序的暗战,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她和她的团队,已经站在了前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