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33章 拆除金人 精兵强将

上回说到,司徒博彦劝谏新皇以仁儒王化,秦皇扶苏下诏求谏。

待见新皇扶苏诏令,诸臣上下,皆有惊愕,其尤最者,左丞李斯也。制诏之事,出于右丞,本就有碍,今日复儒,新皇如何?右丞如何?本以韩子为重,何以至此?有以打问,复知司徒博彦有以拜谒,所有言语,未得尽知。始明昔日之宴,小子所言,非为虚言,之于新皇,亦非陌客。

不说法家之士,接新皇诏,纷纷上言,有以言劝。亦不言韩子及李斯,各有重表,恭献新皇,重申法家纪要。且说“孟辙”居李府,先见司徒博彦于酒宴挑拨贰法,彰目仁政,复闻今皇下诏,言以儒学,备感其诚,愈加感慨,亦有表出,敬献新皇。

其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某闻今之匪患,数十万众,簇拥函谷;拾数遗族,割据旧地;此皆王化未至,远民未附,受于蛊惑,窘于胁迫,并抗秦兵者。人和之事,且以在彼,纵新皇有诏,仁爱施民,畔乱之地,恐不可得也。为今之计,某窃以为,平服之前,人和不再,退求地利;地利之说,欲以东出,城高池深,亦在于彼,吾可依者,兵革之利,米粟之多也。”

“所谓兵戈,南军远离,不得立至,北军备胡,不得擅离。今日所倚者,京师屯兵及刑徒精干者。始皇壹统,未及贰代,关外诸雄,昔日仕于六国,今日有以领军者,不再少数。以平素之兵,求战而胜之,恐有殆矣。况以拾万之兵,而轮战关外诸雄,纵能壹胜,终有‘强弩之末,不穿鲁缟’之危。故臣据以谏言:拆除金人,复昔日匠作,以为兵甲,再束以良将,训以精兵,以一当十,方自东出,克敌酋首,速安天下。”

“所谓米粟,产地者,关中巴蜀江汉也;转输者,陆以牛马,水以洛渭河淮,及于鸿沟。仓藏者,太仓敖仓,成都琅琊,及于宛也。此皆要地。望陛下所托得人,无有新变,利民利军利兵者也。”

“精兵强将俱,麦米菽粟全,以争地利,及待破城,宣以人和,使得之不失,无有反复,则贼愈寡而吾愈多,以天下顺,而击亲戚之畔,战必胜矣。 ”

又见金人之说,秦皇扶苏,复有所思,召郎中令袁圆,卫尉李信,中尉子婴及裨将王离,聚众而议。今日所在,皆为先皇将领,金人之事,当有言说。

得闻新皇言及金人拆除炼兵甲事,众人皆惊。所谓金人,彰显秦威,以服四夷,谕示和平之物也。今先皇方去,新皇刚立,即欲拆除,在坐众人,不关心中所思,皆不敢承其责。故一时之间,皆为默然。

亦知众人所思,新皇扶苏遂开口言明:“先皇神武,留名青史,志碑刻石,铸以重器,彰万世昌也。然忝为次君,得借天威,神明庇佑,坐享其成,不思进取,不爱于民,不善臣下,倒行逆施,恐夏桀商纣,为其不远矣。故秦皇血脉,承历代余烈,必得有为,不负其上。有为之君,托以臣民,非壹物可媲美也。”

闻得新皇扶苏所言,各人皆有缓和,遂敢开言。陇西侯李信,以为表率:“臣等职于兵事,闻君王祈先祖赐福,赖神物庇佑,而得天下安,是耻也。已为兵职,自以手中剑,胯下马,掌中弓,身上甲,护卫社稷,安邦定国。此亦商君以来,诸秦将士,踊跃所出也。今贼复燃,臣请以精甲利剑,以为平叛,定不负陛下所托。”

及其言毕,袁圆王离,纷纷附和,亦有请战。

见得众人有赞,扶苏始安,复笑曰:“时局动荡,都城不靖,尚需贰位,护以周全。关东宵小,且托章邯,待有后事,方再继之。至于王离将军,此次先行,有以辅助,共击叛贼,捷报早至。”

叁人拜谢,各反其职。

将军即定,尚虑丞相御史。至于冯氏,新皇略有所知,昔日废丘之会,初时三问,已有所显,更遑论前时奉命拟诏,及于儒学,亦无反斥,故今日拆除先皇之金人,于冯氏而言,应无大忌。及待见贰人应诏而上谏言,果应其言,无以阻拦,尽职臣责。秦皇扶苏,召右丞冯去疾,问询其事,虽有思虑,然亦应其事,未有阻拦。

三成其贰,余者左丞,最难为之。诏令甫下,言辞激烈,驳斥儒学,言必先皇者,不知凡几。李斯韩子,所奏谏言,自未脱巢臼。何以应对其事,达司徒博彦所言‘圣于往昔’,数日萦绕新皇,不得片刻忘怀。

筹谋数日,新皇扶苏,召韩李贰人,见于章台宫。君臣礼毕,分席而坐。新皇扶苏,先言其事:“贼患势大,徘徊不退,秦集刑徒,以抗其烈。然刑徒毕竟非卒,无优于贼众,故有臣谏言,消拆金人,铸以剑甲,以强兵力,今日此来,特问贰卿,请有言告。”

之余金人,虽无明闻,然数日之间,贰人亦得有闻,今日新皇直询,贰人必答,无得避让。本以法家,并无不可,然因新皇贰诏之事,贰人有以忧虑,故及于今日,未肯轻诺。

李斯先言:“禀于陛下,金人之事,始于先皇,扬威天下,慑服四夷。威慑者,高法而适治,天然行法也,无有其罚,无有其戒,民知威而守法,夷明慑而尊主,历代神器,以辅国政也。今贸然消除,恐民心无威,远者无惧,天下大乱,不能辄止。待得其时,妄动刑罚而无益矣。臣请陛下思之。”

韩子喜其言,亦接续曰:“陛下明鉴,金人之事,势也,吾秦居其上,四夷处其下,明君据其高,臣民伏于地;势之所在,事倍功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以此知势位之足恃也。今欲消拆,譬如自取其梯,降于众人矣,何来此举而乱法乎?某亦请陛下慎之。”

见贰人有言,虽见其难,秦皇扶苏,反有宽心,沉心而言:“金人之事,先辈之威也。彼日之民,彼时四夷,畏威而顺法;然则先皇方行,关东即反,何来威慑而助秦?何来其势而扶朕?何以至此?朕以为畏威怀德之所阙也。先皇之威,得伏万域,得压黔首,自得永昌。及待新君方立,威不再存,法不得效,文德未兴,方有此事也。至于今日则如何?复继先皇之途也。先以兵戈,复以刑罚,久待文德,历叁肆世,或可有成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