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24章 三家会盟 咸阳风云

上回说到,废丘议毕,各奔前程,各有谋划,作以眼前,谋并未来。

至于咸阳,其时李府,壹公子,贰大家,壹上卿,尽潜于此,亦为枢要。筹备得当,李超请于蒙毅,乃复拜谒冯氏。冯去疾乃有所察,并冯劫至。得见公子扶苏,并于上卿蒙毅,虽有猜测,然‘死者复现’亦为震撼;秦法苛烈,得活叁人,止术神奇,岂无天佑乎?思索之间,惧慕交加,互为行礼。

无有“孟辙”韩子,三家并列,四人在坐,公子扶苏,不以尊贵,谦和以待。言及今日咸阳,及于秦庭,冯去疾乃有言:“今皇新立,徭戍不绝,续皇陵,承阿房,并以驰道,农不得时,民不得安,咸阳内外,黔首呼嚎,骊山上下,刑徒哀怨;京都周边,啸聚百万,不得其出,倍增靡费。以此而往,贰叁年间,秦无其富,民无立地。”

蒙毅闻言,默然蹙眉,右丞所言叁事,皆自始皇始,今皇继之,孰可更张?孰敢易辙?公子扶苏,以仁孝着,此言一出,何以应对?蒙毅视扶苏,欲以言驳,以避其难。

公子扶苏,摇首而阻,开言曰:“父皇高瞻远瞩,自宜其行,胡亥继之,亦无不可。”

在坐色变,当前大局,多涉叁事,公子扶苏,以为仁孝,如促其事,恐恶右丞,一再有不当,恐李氏不免;纵以蒙氏,忠于始皇,亦知此事牵连,轻率表态,恐失人心。

公子扶苏观众人色,续其说:“然行法者,亦言权也,顺时而行,当为首要;今日叁事并进,不惟误国殃民,且使天下不明,归恶父皇,实非仁孝之子应为也。故右丞所言,老谋持国,某亦为然。当以次第,分而成行。精简徭戍,反作其成,且以刑徒,专以皇陵,事毕方言驰道;今天下承平,次及驰道,亦无急患,待其有成,再言新殿。所谓新殿,以秦万世,自有其时。叁事即成,告于父皇,民亦颂圣,非无其患,复彰秦威。如此轻重,应可无患,不知右丞,以为如何?”

冯右丞闻言,喜色浮显,蒙毅李超,亦有赞赏,以其言策,应右丞题,当无不妥。

冯右丞复言:“先皇大行,皇子公主,数拾之众,臣此来前,闻讯今皇,有以治罪,以赴秦法。不知公子可知其事?”

题贰至矣,蒙毅李超,拭目以待。公子扶苏,亦在思索,徐徐而言:“秦法不可悖逆,纵临某身,亦无反顾;然治法必慎,不以风传,勿以莫须,实凭实据,方可用法。以某所知,诸皇兄妹,亲仁有爱,恭顺贤良,纵有顽劣,不至触法;胡亥有误乎?或右丞之讯不实也?其应确切。如有所需,某略尽薄力,以全兄妹之情。”

冯右丞乃拜:“公子仁贤,名不虚传,某受教矣。此回必以确切,有告公子。”

言毕,冯右丞无言,冯劫以将军身,敬陪其侧,适时而言:“公子贤明,今皇委臣以皇陵事,兼以驰道。徭戍之苦,臣所实见。苟能精简,臣必亲临其地,有以宣谕,黔首万民,必念公子仁德,定颂公子长生;公子鸿德,披于朝野。”

题叁再至,公子扶苏起拜,复曰:“父皇初时,将军忝为三公,专以御史大夫,监察国政,上下通达,无有不适。今有胡亥,以不当名,迁以俗事,边鄙其贤;苟得纵民,反归务产,某亦再起将军,反以御史重任,名实其材。”

得闻其言,冯氏拜谢,未再有言。公子扶苏,以习于大家,告罪而归,遗叁家独在。不见公子,蒙毅李超,纷纷开言,各有所商。

贰世元年春,胡亥东巡郡县,欲承始皇功,威服海内,集附黔首。左丞李斯随从,右丞冯去疾,御史大夫德并行。东临碣石,并海,南至会稽,复以辽东。四月方还。

巡行前后,应赵高谏,郡县守尉,有以不服,案罪诛之;迁延宗室,行诛大臣,少近官郎,亦不得免,有以谏言,皆以诽谤。其时,诸公子死咸阳者拾贰,戮于杜邮者六,公子将闾,昆弟叁人,囚于内宫,尽皆自戕。有公子高,无得其免,上书闻奏,殉于始皇,家人得免。至此,秦皇亲裔,几乎不存,加以先时,始皇殡葬,后宫未有子者,皆令从死。咸阳宫内,京都城中,始皇禁绝,胡亥逞威,公卿大族,震恐缄默。赵高之威,甚嚣尘上。当得其时,右丞无确切,公子未应声。

耗时数月,胡亥赵高,皆已疲敝,虽略小胜,镇压不服,终不经久,赵高间谏,‘天子圣明,无短于臣,勿卿共决,事即独裁’。胡亥以为然,常居禁中,单机赵高,群臣公卿,少于朝见。赵高以郎中令,居中往来,权倾朝野。

贰世元年四月,胡亥反咸阳,征兵伍万,屯卫都城。当食者多,度用不足,下调郡县,转输粮秣,自赍粮食,周叁佰里,不得其食。秦人闻信,愈加不满。

数月之间,郡县守尉,肆意行诛,有不忿者,怒不敢言。公卿离心,勋贵震怒,咸阳内外,忿怨盈天。胡亥继位,原本无碍者,事不关己,隔岸观火,止以自筹。及至今日,上下不宁,人人自危,有以悔恨者,积怨不泄。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恰三公离朝,贰世东巡,冯蒙李氏,遂加紧筹谋。周遭郡县,遭戮大家,暗暗往来,以为共情。另以冯劫将军之便,往来郡兵,简拔民徒,私家训练,以备将来。蒙恬亦迁移家眷,并以家丁,皆至废丘,专以兵训。李信世居废丘,县令,县丞,县尉,一并官吏,皆有往来,特以交心,自为顺遂。一时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数月之间,公子扶苏,居于咸阳,不以外事,专以习学。“孟辙”韩子,明以教学,暗以辩论,儒法之论,皆有精进。韩子之法,黄老为基,以为法原,至于他家,有以驳斥,有以收纳,比之孟氏之学,适用更佳。尤法中帝王术,以为特色,有以成瘾,于初学之君,更为欲罢不能,故辩驳之间,公子扶苏,法学倾向,愈为明显。“孟辙”教化,更发浮云。

公乘阳庆,历经数月,有以熏陶,“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奉为圭臬,常见“孟辙”,请为弟子,学以仁心;“孟辙”欣允,有以授习,并以教之。公子扶苏,于仁愈远,亦不忌讳,并以学仁。“孟辙”以伊尹之事而励公乘阳庆,躬身入局,至君尧舜,教民尧舜。

贰世元年六月,司徒博彦,忽得书信,自陈平来,览信而惊,暗曰事至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