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25章 戍卒一叫 九鼎倾动(上)

上回说到,胡亥逆施,绝于秦庭,赵高势大,权倾朝野;叁氏谋动,以待其机。

且说司徒博彦览陈平信,知其近日,徘徊蕲县,心中暗凛,大泽乡陈,其虽早知,然有以顾虑,并未言于陈平。今其自至,岂为必然乎?戍卒叫,函谷举,当得应乎?何以如此?何必大泽?何定陈吴?

得闻此事,心乱如麻,有以期盼,有以忐忑,今日终至,反不得安。今已六月,关外有信,关内如何?踌躇之间,请见公子扶苏。

正月至今,恰有半载,公子扶苏,司徒博彦,并居咸阳李府,公子学法,博彦参事,终日相见,无有言谈。得闻博彦请见,公子扶苏亦为惊愕,略以思索,乃允入见。

贰人相见,公子扶苏,肃穆敛容,待以开言。司徒博彦,仿若无觉,开言道:“公子容禀,某夜观星象,房心贰宿,日月之火,有以异动。”

阴阳五行,盛于当时,五行轮转,传于此世。秦尚黑水,以之立国,属周火德,以为克制。今闻司徒博彦复提火异,公子扶苏乃有惊愕,言曰:“周德已衰,水德当立,纵有异动,何碍于秦?”

司徒博彦乃答曰:“房为日,心为月,阴阳贰火,运转轮换,相辅相生,虽衰不绝,水德有变,自得复生。所谓五行相生,亦有相克之说,顺生逆克,不壹而定。”

公子扶苏,无得其言,默然而思,复问:“以小子之言,应于何事?”

司徒博彦拜,回曰:“百日之内,房心之地,烽烟必起,生克之际,或有存亡。”

公子扶苏本已略信,闻得此言,忽忆东反诸贤,隐约明其事由,顿觉荒谬。然自前时起,诸番流言、异象、谶语,何曾壹日得闲?所谓“天灾**”,何能厘清?庙堂高卿,贩夫走卒,蝇营狗苟,何日得靖?思索之间,有以消绥,复以警觉,重振心神,言道:“以小子之意,当得如何?”

司徒博彦默然,以其方才所言,其意已明,余者当为公子扶苏,计于三氏,以为筹谋,不期公子扶苏,隐其本意,复问当前。

司徒博彦略有烦躁,帝王之术,初显其威,首发为己,何其幸哉。当于面前,虽有稚嫩,以其君势,倒无有差,乃静神拜应:“禀于公子,星星之火,隐匿关东,壹日有盛,漫于原野。今之关内,傲冠俾睨,不见其痕;小子人轻言微,望公子审慎,预为之备,壹日不虞,有以担当,无负先皇,不愧朝臣。”

公子扶苏闻言而思,缓缓而曰:“以此天象而言,昔日蒙卿所言,确有不妥,东反三贤,无愧于某。小子代为联络,某必有后报。有以需求,无有不允。”

司徒博彦拜谢,退出。

百日会战,其情已急,公子扶苏,请叁氏见,以定其事。叁氏半载辛劳,略有成效,亦需复盘,精细其事,统筹全局。有以思索,公子未请韩子列席。

罢见公子扶苏,司徒博彦复见“孟辙”。其时,公乘阳庆亦在,于“孟辙”学仁。三人分礼反坐。

司徒博彦拜,问于“孟辙”:“请于大家,儒仁孰大?”

“孟辙”愕然,思索有言:“儒者言仁,儒大。”

司徒博彦复问:“岂止儒者有仁?公乘圣师无仁乎?”

“孟辙”笑曰:“不忍之心,人皆有之,以此而言,人人初始皆为仁,然以后势,有以不扩,故无再显。如此而言,仁大。”

司徒博彦复问:“农者有食,工者有产,商者平准,医者救死,歌者乐人,各安其位,与儒者何?”

\"孟辙\"肃然,挺身敛容, 答曰:“人心不古,君行无常,弗乱其行。有以儒者,至君尧舜,代牧万民。”

司徒博彦驳曰:“以此而言,法道皆可。法者行令,以吏为师,所习所行,皆有宣贯,并以模范,众庶从之,无有参差,各得其安;道者黄老,君卿无为,由民自养,富国裕民,亦可小康。何必儒者?”

“孟辙”知其所意,乃朗声而言:“劳心治人,劳力治于人,故有以士。士者,无恒产而有恒心。以无恒产,而得无私,以有恒心,而忠其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所谓法道。法者,治民以苛,道者,牧民以宽。苛而暴虐,民不得活,宽而无畏,放辟邪侈。儒者,执两用中,以为中庸。中庸之道,名之以和。何必儒者?必以儒者。”

司徒博彦闻言而思,复曰:“以其不忍,吾得其仁;然则何智,可言是非?”

“孟辙”愈发肃颜,高声而曰:“所谓是非,有无不仁,有无不义,有无辞让?有仁行义,辞让谦恭,其即为是;不仁不义,贪婪暴虐,其即为非。得行其是,则为智矣。”

司徒博彦闻此而思,复笑曰:“如此,吾知智之阙也。敢问大家,吾为农户,官吏来赋,其升不壹,孰以为准?某为工匠,制以瓦当,有来贩者,尺寸不壹,孰以为准?小人贱籍,往来贩卖,行于各郡,钱币不壹,孰以为准?家传医学,以为谋生,今有壹诊,需药叁铢,各衡不壹,如有贻误,孰以为准?家破人亡,迫以为奴,学歌乐人,原以赵韵,歌于楚人,宫商不调,孰以为准?”

“起自三皇五帝,中及尧舜禹汤,后及文王周公,再至孔子,何家儒者,曾行此事,以惠万民?此非智乎?岂无是非乎?或有不屑乎?以此而曰牧民,吾恐儒者无颜矣。望大家教之。”言毕,叩首而拜,伏地不起。

“孟辙”闻言而思,默然无言,良久乃叹:“昔日某不自知。至于今日,常闻吾言‘迂远而阔于事情’,终不解其弊,今日得闻小子之言,乃明其症。今言始皇之功,方明‘壹度量衡’之利,再思“书同文”之举,或解痒序利弊。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昔日吾尝言于小子,以为自警,不期言于口而未入心,吾之三省,殆矣。”

“然如此而言,则是非之心,扩之不及也,知心知天,复也无涯矣。其所阙也,儒者之职也,痒序教化,不惟孝悌,亦需技艺。孔子有言,君子六艺,此之谓乎?吾当思虑之。”

司徒博彦接言:“大家是极,小子为盼。即意代牧,以至尧舜,不懂稼穑,不通农时,不明工技,不分贵贱,不谙音律,不熟政律,不习庶政,何可为之?误国殃民,其为罪矣。”

公乘阳庆忽然接曰:“此亦不妥,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司徒博彦笑,续言:“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也。然大家方才有言:‘劳心治人,劳力治于人’,劳力者众,劳心者亦不惟一也,可得其解也。望大家继之,以扩其学,而续儒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