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23章 曲终人散 各奔前程

上回说到,公子扶苏聚议,所属众人,因内外高低之别,有以隔阂,各言其策,各谋其事,各成其功。公子扶苏初学帝王术,有以偏差,福祸相依。

闻得李左车及张苍贰人问询,陈平黯然,思索而言:“某初时不觉,待见蒙毅所言,始知天堑鸿沟,不可逾越。以阳周而知魏地,以魏地而明山东,天下不宁,速矣。即此,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故某谏言公子,却步东归,有以成就,以为进阶。”

李左车及张苍,感同身受,各有思索,尤以李左车为甚。废丘柏人,本为同宗,以赵地本宗,反为衰落,仅以亲谊,欲得其昌,不可得也。即已聘任,反归亦为良策,遂颔首以应。至于张苍,精儒博学,虽为掳掠,已以聘任为然,今见此殊异,同感坎坷,至于何往,亦为踌躇。一时之间,全场静默。

见诸人有思,司徒博彦乃曰:“七雄纷争,赵以兵强,楚以人众,贰者后强,纵破国灭家,其余尚可。故有‘楚虽叁户,亡秦必楚’及‘亡秦者胡也’之谶语。今即东归,小子谏言赵楚贰地为事。窃以为李兄与苍公,并以柏人,以为筹备。陈君至楚,早为勾连。”

翌日,众人复聚,公子扶苏居中,各分左右,泾渭分明。因已分谈,故今日之会,顺畅无碍,各逞其志。韩子似已知昨日事,无有所言。如此,曲终人散,各奔前程。时秦二世元年腊月下。

临行送别,司徒博彦私语陈平:“陈君之材,远高同济,小子实知,今不得显,时也势也。秦德有衰,欲以延绵,非秦人可任也。陈君勿有妄自菲薄,待得来日,自有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之时,当得其时,分肉之言,必有践也。”

至于张苍,亦有私语:“夫子有言,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秦无君子,秦人无礼,秦人无乐,秦人无数,听闻苍公以礼、乐、数而闻名,此实金玉在胸,补阙之资也。今时不用,且待来年,望苍公自安求全,以为将来,社稷幸甚。”

尚余李左车,亦有别语:“李兄大材,宝珠蒙尘,逢大乱之局,适并起之势,岂有英雄无为之理?赵国故地,关隘形胜,令祖驰骋,风华绝代,盼复祖荣光,名誉后世。”

陈平拜张苍,嬉笑曰:“此去东行,公居安所,弟处虎穴,所赠金银,可否借用,以求身安?无此,恐今生不复相见,微黄泉相看而泣也。”

张苍大惊,李左车亦为愕然,虽有熟络,然如此冒昧,实属罕见。司徒博彦笑而不语,静观众人。

略有思索,张苍乃取金银而转赠,言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闻其言,陈平复愕,乃授金而拜,言曰:“谢苍公吉言。”

李左车见贰人做作,亦取金而转赠,以为资助。陈平拜谢,并不推辞。

既无事,各拜别,陈平复言于司徒博彦:“半载之期,公子静侯佳音。”

送别关东叁人,数月奔波,壹日得静,竟有恍惚。关外风云,且以坐看,关内潜流,复在眼前。奔波而救蒙氏,贰次复恶蒙毅,言辩之间,应有隔阂。今独身关中,有以依靠者,惟昔日肤施众人也。

废丘议毕,李超护卫公子扶苏一行反咸阳,蒙毅易装而随,蒙恬且居废丘,与李信集训李氏家丁,另遣使联络家眷,以探其情,并为后事。

行于其途,司徒博彦乃思:“废丘李氏,由赵入秦,自李昙始,已有伍代;蒙氏昆仲,由齐入秦,自蒙骜始,亦有叁代;冯氏父子,由韩入秦,自冯去疾始,止有贰代。以昔日战国诸侯之例,恐已世代封爵,永享富贵。然以今日诸卿,劳劳碌碌,夙夜奔波,所妄求者,得保全也,耕战军爵利弊,其始现于此乎?然则,以此及彼,胡亥新继,其余皇子公主,则如何?徒以公子,无功无爵,生死操于人手,岂不悲乎?”

行于其途,见蒙毅司徒博彦并行,李超暗以感慨,此次反家之行,贰人似生隔阂,然复思昔日事,以蒙毅信为媒,拜谒废丘李氏者,正司徒博彦一行关外之人也。有其相助,李氏归于公子扶苏,始有后来蒙氏昆仲得生。世情变幻,莫过于此。值此筹划变局之时,有以龌龊,岂无患乎?家翁亦得见,何以无事邪?

行于其途,蒙毅亦在筹谋:“今时脱生,然不得显,无得妄动,有以赖者,李氏小子;所幸相类,守望相助,料冯氏应如是。今日所急者,三家会盟,援引同行,并求兵将,以为万一。赵高李斯,日夜萦绕,壹日不除,寝不得安,万望祖宗垂怜,得除大仇,逞胸一快。”

行于其途,“孟辙”反求诸己:“百岁时光,转瞬即逝,数月奔波,竟匪同人?终某一生,无王者兴,郁郁乎终,岂应于当世乎?然则其间名世者何?夫天欲平治天下也,尚能舍我其谁乎?再得壹世,怎生得活?吾日三省吾身,大家毕现,吾说能平敌乎?得习吾学,平治天下可乎?苟若有阙,何以补之?昔日司徒博彦对话稷下,吾曾言汤,又复曰诗,再引论语,所言维新,法以先王,以亘古之理而抵千载之变。何以‘其言而过其行’?不亦“君子耻”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惟公子,吾应如是,自勉。”

行于其途,韩子亦在反复:“法者何求?治乱强国也。何言术势?君主技艺也。君主行法,壹于天下,以国以家,以臣以民,此为法本也;君主之作,奸劫弑臣,善誉憎毁,顺心取势,同取同舍,成党于下,其危是烈,此时之需,以术御下,陈忠不弊,守职不怨;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此势之成。故法者君心,术势臂膀,欲得其存,皆不可阙。”

“废丘此行,蒙氏行权,李氏行利,司徒博彦,辟以邪说,‘孟辙’并以腐儒,公子扶苏,有以习法,然以初出,终不及众,行差踏错;为公子计,当以言说,防微杜渐,以为主尊,避以侵凌。”

行于其途,公子扶苏亦有互博:“初学儒仁,至于三旬,因以谏言,遂遭贬逐;即逢孟氏,得聆讯音,以为志同;不期司徒博彦,有以作祟,先请韩子,后言并蓄,托以仟年变局之担,觅以万世太平之道。以誉加人,许吾为圣,然足下之行,何其难也?以今日之某,辩孟韩之是非,何其贪也?何其难也?安得其法,可并日月?”

关内关外,各行其途,曲终人不散,各奔前程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