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73章 火锅串串 火爆中亚

喀布尔机场的空调风带着股柴油味,杨晓英把史欣儿的防晒帽往脑勺后推了推,指尖刚触到接机口举着的“史太太”纸牌,就看见史国栋从人群里钻出来——三个月没见,他黑了两个度,夹克袖口磨出毛边,唯有眼睛亮得像揣了两团炭火。

“妈!”史欣儿甩开行李箱拉杆就扑过去,史国栋赶紧蹲下身接住孩子推来的拉杆箱,胳膊上的肌肉把女儿的手掌顶得发疼。

杨晓英跟在后面笑,刚要开口说“怎么瘦成这样”,就被丈夫拽着往停车场走:“先去店里,让你俩尝尝我新搞的‘秘密武器’。”

丰田越野车在喀布尔的土路上颠簸,史欣儿指着车窗看路边裹着头巾的妇女,突然指着远处的红色招牌喊:“爸!那不是‘川渝串串’吗?字是中文的!”

史国栋得意地拍方向盘:“上个月刚换的招牌,乌兹别克斯坦的木工师傅刻了三天,你看那‘串’字的竖弯钩,是不是比国内的还精神?”

杨晓英凑近看,招牌下围着一群高鼻梁的当地人,有人举着串羊肉往嘴里送,红油顺着签子往下滴,竟下意识地吸了吸鼻子。

史国栋瞥她一眼,笑出声:“别馋,到了店里让你吃个够——对了,阿凡提早等着了,他现在可是咱们的‘串串推广大使’。”

刚停稳车,就见个穿藏青色西装的中年男人迎上来,一口汉语带着新疆口音:“史总!欣儿!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阿凡提大叔伸手想抱史欣儿,却被她往后躲的动作逗笑,转而递过两串刚出锅的牛肉:“先垫垫,这是用你们四川的藤椒腌的,比上次多放了点蜂蜜,当地人说‘像在嘴里开花园’。”

史欣儿咬了一口,眼睛瞬间瞪圆:“爸!比咱们小区门口那家还好吃!”

杨晓英也尝了一串,牛肉嫩得能飙汁,藤椒的麻劲儿裹着蜂蜜的甜,在后槽牙上绕了个圈,忍不住问:“阿凡提,你们怎么想到加蜂蜜的?”

“还不是史总逼的!”阿凡提往店里引他们,玻璃门上的风铃叮当作响,“上个月有个土库曼斯坦的商人来吃,说太麻了,史总当晚就拉着我试调料,蜂蜜、酸奶、甚至还有葡萄干,最后才定下这个比例——你看,现在土库曼的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

店里闹哄哄的,十几个 tables 坐满了人,穿统一白色工服的服务员穿梭其间,手里的托盘上摆着亮晶晶的串子。

杨晓英注意到,那些串子不是常见的竹签,而是螺旋状的不锈钢签,忍不住拿起一根看:“这是国内的那种螺旋串吧?我上次在超市看见过。”

史国栋点头,拉着她到后厨门口:“你看里面,阿凡提刚开始还说‘木签才有烟火气’,结果用了半个月就服了。”

后厨里,两个师傅正用高压水枪冲不锈钢串,水流过螺旋纹路,油渍顺着缝隙往下淌,转眼就变得干干净净。“

木签用一次就断,竹签泡久了发糟,这不锈钢串能用半年,算下来每个月省的耗材钱能多雇一个服务员。”

阿凡提凑过来,手里拿着本账本:“史总,这是上个月的利润表,你给史太太念念?”

史国栋接过账本,翻到最后一页,声音都带着笑意:“乌兹别克斯坦八十三家店,净利润八百二十八万美金;哈萨克斯坦六十二家,六百一十二万;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各六十家店,加起来一千三百万——比我战友王晓仁去年在国内成都做工程赚得多多了!”

杨晓英愣住了,手里的不锈钢串差点掉在地上:“这么多?你上次视频里可不是这么说的。”

史国栋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怕你担心,没敢说太细。其实刚开始也难,有个哈萨克斯坦的房东,看咱们生意好,非要涨房租,还是阿凡提找了当地的商会才搞定。”

“可不是嘛!”阿凡提拍了下大腿,“那房东说‘你们中国人抢我们的生意’,我就带他来吃串串,给他煮了串毛肚,告诉他‘这是中国的味道,也是你们的生意’——现在他天天来店里吃,还帮我们介绍客人!”

史欣儿没听懂大人们的对话,只顾着趴在吧台边看服务员穿串。一个戴头巾的当地大妈正把牛肉片裹在金针菇上,手法熟练得像在编织。

“老大姐,你能教我吗?”史欣儿用刚学的几句乌兹别克语问,女子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把一串刚穿好的虾滑递给她。

杨晓英看着女儿的样子,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转头对史国栋说:“你之前说要在土库曼斯坦试水,怎么样了?”

提到这个,史国栋的眼睛更亮了,拉着她到办公室:“我正要跟你说,上个月派了两个师傅去阿什哈巴德,租了个小门面,第一天就卖了五千串!”

他打开电脑,调出监控画面:小小的店里挤满了人,有人举着串子拍照,有人对着菜单上的中文注释查翻译软件。“当地有个电视台还来采访了,问我们‘为什么中国的串串能让大家忘记烤肉’。”

史国栋指着画面里的一个师傅,“这是老张,之前在成都开火锅店的,现在能说两句土库曼语了。”

阿凡提跟着进来,手里拿着个文件夹:“史总,土库曼斯坦的代理合同我拟好了,对方是个做进出口贸易的,说愿意先预付五万美金的货款,条件是咱们得派师傅去培训一个月。”

史国栋接过合同,翻了两页,抬头看杨晓英:“你觉得怎么样?我想让你跟我一起去趟阿什哈巴德,顺便带欣儿看看里海。”

杨晓英笑着点头,指尖划过合同上的“川渝串串”字样:“我之前还担心你在这边受委屈,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

史国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老茧蹭得她有点痒:“刚开始确实难,有次食材断了,我和阿凡提在市场里找了三天才买到像样的辣椒。但你看现在,咱们的串子能让中亚人排队等,值了。”

正说着,史欣儿跑进来,手里举着个不锈钢串:“爸!阿凡提大叔说这个串子能当玩具!”她把串子在手里转了圈,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上面,折射出细碎的光。

阿凡提笑着解释:“有个当地小孩把串子当成陀螺,现在好多家长来店里,都要问能不能买两串回去给孩子玩。”

史国栋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下次咱们定制串子的时候,在螺旋纹上刻点中文和当地文字,写上川渝味道火锅宣传语,既能用,搞个广告营销,又能当纪念品。”

杨晓英点点头,拿起一串刚煮好的鱼丸:“我觉得还能加些当地的食材,比如哈萨克斯坦的马肉,土库曼斯坦的骆驼肉,说不定更受欢迎。”

“嫂子这个想法好!”阿凡提拍了下手,“上次我在塔吉克斯坦吃了种野蘑菇,味道特别鲜,要是能串在上面,肯定卖得好。”

史国栋掏出手机,记下这个主意:“明天我就让老张去市场看看,争取下个月就推出‘中亚限定串’。”

晚饭时,店里特意关了两桌,摆上了满满一桌子串子:牛肉、羊肉、虾滑、毛肚,还有当地的土豆和洋葱。史欣儿拿着不锈钢串,一会儿煮这个,一会儿煮那个,忙得不亦乐乎。

杨晓英看着丈夫和阿凡提聊得热火朝天,突然觉得,这三个月来的担心,都在这热腾腾的烟火气里烟消云散了。

“对了,史总,”阿凡提喝了口啤酒,“吉尔吉斯斯坦的分店下个月开业,要不要让欣儿当‘剪彩女嘉宾’?当地的孩子都喜欢她。”

史欣儿眼睛一亮,放下手里的串子:“我可以吗?我还能教他们说‘你好’和‘谢谢’!”

史国栋笑着点头,摸了摸女儿的头:“当然可以,咱们的串串要卖遍中亚,也得让你学会和这里的人们做朋友。”

杨晓英看着丈夫,突然想起三个月前他出发时说的话:“我要让中亚人知道,中国不仅有高铁和手机,还有能让他们吃到流泪的串串。”

现在,他做到了。

夜里,史国栋送杨晓英和史欣儿回酒店,路过一家刚开业的超市,门口摆着几箱不锈钢串。一个当地老板看见史国栋,赶紧迎上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史总!你家的串子太好用了,我想进点货,卖给其他餐馆,可以吗?”

史国栋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明天让阿凡提跟你对接。”老板高兴得连连道谢,又拿起一串递给史欣儿:“小姑娘,这个送给你,下次来店里吃串串,我给你免单!”

回到酒店,史欣儿趴在窗边,看着楼下的灯火:“妈,这里的星星比国内亮。”杨晓英走过去,抱着女儿的肩膀:“因为这里的人也像星星一样,热情又温暖。”

史国栋从身后抱住她们,下巴抵在杨晓英的发顶:“等土库曼斯坦的店稳定了,咱们就去里海,听说那里的日落能把海水染成金色。”

杨晓英点点头,心里突然有个想法:“咱们要不要把串串的故事写成日记?等欣儿的孩子的长大了,让他们知道,她外公在中亚做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

史国栋笑着答应:“好啊,说不定以后还能拍成电影,名字就叫《串串闯中亚》。”

史欣儿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小笔记本:“爸,今天阿凡提叔叔教我写当地文字‘串’字,我写给你看。”她一笔一划地写着,月光透过窗户照在本子上,那个“串”字像两个紧紧靠在一起的同心圆,又像一串沉甸甸的果实。

史国栋看着女儿的字,突然觉得眼眶发热。

他想起三个月前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个晚上,他和阿凡提蹲在路边吃泡面,看着远处的清真寺,心里还在打鼓。

现在,他们的串串不仅卖遍了中亚,还成了连接中国和这里的纽带。

“对了,”杨晓英突然想起什么,“下个月是欣儿的生日,咱们要不要在店里办个派对,请当地的老人和孩子来一起过?”

史国栋点头:“好主意,我让阿凡提准备点小礼物,再定制个串串形状的蛋糕。”

史欣儿高兴得跳起来,抱着史国栋的脖子:“爸,你真是世界上最棒的爸爸!”

史国栋笑着拍了拍女儿,心里却在想,他不过是把中国的味道带到了这里,而这里的人,却用最大的热情回应了他。

第二天一早,史国栋就带着杨晓英和史欣儿去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分店。刚到门口,就看见一群当地孩子围着一个穿熊猫服装的人,手里拿着串串形状的气球。“那是老张,”史国栋笑着解释,“他说要让孩子们知道,熊猫和串串都是中国的宝贝。”

史欣儿跑过去,接过一个熊猫气球,又把自己的买的中国发卡送给旁边的一个小女孩。

杨晓英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串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语言,一种能跨越国界、连接人心的语言。

阿凡提拿着一份文件走过来:“史总,土库曼斯坦的代理合同签好了,对方说下周就派人来培训。”

史国栋接过合同,签上自己的名字,又递给杨晓英:“你也签一个,咱们是夫妻,要一起把串串卖遍中亚。”

杨晓英接过笔,认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像在谱写一首关于梦想和坚持的歌。

史欣儿凑过来看,指着两个名字说:“爸,妈,你们的名字连在一起,像一串糖葫芦。”

史国栋和杨晓英相视而笑,阳光透过玻璃门照进来,落在他们身上,也落在那些亮晶晶的不锈钢串上。

远处的清真寺传来诵经声,近处的店里飘出阵阵香气,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竟格外和谐。

“对了,阿凡提,”史国栋突然想起什么,“咱们是不是该给串串起个当地的名字?比如‘中国串’或者‘友谊串’。”阿凡提想了想,笑着说:“我觉得‘丝路串’不错,丝绸之路把中国和中亚连起来,咱们的串串也一样。”

史国栋点头:“好,就叫‘丝路串’!以后,咱们要让‘丝路串’沿着古丝绸之路,卖到更多的地方。”

杨晓英握住丈夫的手,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他们去书写,还有更多的味道等着他们去传递。

史欣儿拿着一串刚煮好的“丝路串”,咬了一口,笑着说:“爸,妈,咱们以后要不要把串串卖到欧洲去?我想去巴黎铁塔下吃串串!”

史国栋摸了摸女儿的头:“好啊,等你可独立管理了,咱们就一起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串串有多好吃。”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店里的风铃叮当作响,像是在为这个关于梦想和味道的故事,奏响了新的乐章。

而史国栋知道,他的中亚串串梦,己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