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72章 乌别斯坦 火锅革命

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推广,可以称之为一场竹签上的川渝味火锅革命,后来成为一场横跨中亚的火锅革命。

塔什干市“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总店的后厨里,抽油烟机的轰鸣声刚歇,史国栋就拽着厨师长张建军的胳膊往前厅走。

瓷砖地面还沾着刚拖过的水渍,他的皮鞋尖蹭出几道白印子,语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兴奋:“老张,你是没看见!刚才那桌乌兹别克客人,把最后一串毛肚抢着吃了,还举着空竹签问能不能再加点!”

张建军擦了擦额头的汗,围裙上还沾着牛油火锅的红油星子,他往冰柜方向瞥了眼,那里还冻着早上刚切好的肥牛卷:“史总,我看就是新鲜劲儿。咱们主业是火锅,这串串香就是昨天你嘴馋,让我随便串的几串,哪能当正经生意做?”

“正经生意?”史国栋往大厅角落指了指,那里三个穿西装的乌兹别克男人正围着一个空盘子比划,时不时蹦出两个俄语单词“вkycho”(好吃)和“eщe”(再来),“你瞅瞅那桌,从七点坐到现在,点了三波串串,火锅汤底就没动过两口。

咱们在这儿开了六年店,啥时候见过客人追着要加菜的?”

正说着,穿深蓝色工服的服务员阿依古丽端着空托盘过来,她是塔什干本地人,来店里做了三年,汉语说得还算流利:“史总,刚才那桌客人问,这个‘签签上的肉’能不能单独点,不要火锅。还有,他们说想打包几串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史国栋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听见没老张!这就是机会!咱们之前推的火锅预制菜,什么麻辣锅底、现成的涮肉套餐,在超市摆了三个月,临期了都要打折卖。你说为啥?乌兹别克人吃饭就讲究个现做现吃,还得有仪式感——你看他们吃抓饭,得用手抓着才香,吃烤肉得看着串在铁签上转才过瘾。这串串香,不正好对上他们的脾气了?”

张建军还是有些犹豫,他从成都老家跟着史国栋来乌兹别克斯坦,五年里把川渝火锅的手艺摸得透透的,可串串香毕竟是另一回事:“史总,火锅串串和咱们正经火锅不一样。火锅是客人自己涮,串串得咱们提前腌肉、穿串,还得调专门的蘸料。后厨就这么几个人,要是真推这个,忙得过来吗?”

“忙不过来就加人!”史国栋拉着张建军往办公室走,路过收银台时,顺手拿起账本翻了翻,“你看这个月的流水,总店火锅销量比上月降了5%,可昨天就卖了200多串串串香,这还是没推的情况下。咱们在乌兹别克有6家直营店,76家加盟店,要是每家都上这个,你想想能多赚多少?”

张建军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烟盒,刚想抽出一根,又塞了回去——店里规定后厨不能抽烟。他盯着墙上“川渝味道”的红色招牌,上面用乌兹别克语和汉语写着“正宗鱼羊鲜火锅”,忽然觉得心里敞亮了些:“那你说,肉串啥口味?咱们川渝的麻辣味,乌兹别克人能接受吗?他们平时吃烤肉都喜欢撒孜然和盐,太辣了会不会受不了?”

“这你就放心,我早问过阿凡提了。”史国栋提到的阿凡提是店里的采购,土生土长的乌兹别克人,跟当地农户关系熟络,“阿凡提说,现在塔什干的年轻人都喜欢吃‘重口味’,超市里的辣椒酱卖得比去年多了三成。咱们可以做两种口味,一种麻辣的,用咱们自己熬的红油腌;一种孜然的,按乌兹别克烤肉的方子调,这样老老少少都能吃。”

两人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阿凡提抱着一个装满蔬菜的篮子走进来,篮子里的西红柿和青椒还带着露水。他把篮子放在墙角,操着带俄语口音的汉语说:“史总,张师傅,今天的羊肉到了,是从撒马尔罕运过来的,比塔什干本地的肉嫩,价格还便宜5%。刚才我在市场上,碰到三个餐厅老板,都是咱们的加盟商,他们问什么时候能开新品培训会,想多学几道新菜。”

史国栋一听“加盟商”三个字,立马来了精神,拉着阿凡提坐在椅子上:“阿凡提,正好跟你聊这事。昨天咱们做的串串香,你觉得在乌兹别克能卖得好吗?就像你们这儿的‘沙木萨’(烤包子)一样,串在签子上,拿着就能吃。”

阿凡提眼睛一下子亮了,他往窗外指了指,街对面有个卖烤串的小摊,几个学生正围着买:“史总,肯定能卖好!你看那小摊,每天都排很长的队。乌兹别克人喜欢‘串起来的食物’,觉得这样方便,还能看到食材新鲜不新鲜。咱们的串串香,比小摊的烤肉干净,还能配着火锅吃,客人肯定喜欢。上次我带邻居来店里吃火锅,他女儿才五岁,拿着串串香啃得特别香,说比‘拉格曼’(手擀面)好吃。”

张建军在一旁听着,也跟着点头:“那食材方面呢?咱们需要的竹签、签子机,在乌兹别克能买到吗?总不能从国内运过来,运费太贵了。”

阿凡提拍了拍胸脯:“竹签没问题!我认识塔什干郊区的一个木材厂,他们能做各种尺寸的竹签,价格很便宜。签子机我也问过了,哈萨克斯坦有卖的,三天就能运到塔什干,比从中国运快多了。而且后期,为了环保,可以全部更换为国内的那种不锈钢筷子。”

史国栋站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张乌兹别克斯坦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6家直营店的位置,蓝笔标着76家加盟店的分布,从塔什干到撒马尔罕,再到布哈拉,几乎覆盖了整个国家的主要城市。

他用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圈:“既然食材和设备都没问题,那咱们就赶紧推!老张,你明天开始研发串串香的腌料和蘸料,做三种样品出来,后天咱们请几个老顾客试吃。阿凡提,你联系木材厂和设备商,先订根竹签和60台签子机,先给总店和塔什干的两家直营店装上,然后逐步安装到其他的各店。”

“好!”张建军和阿凡提异口同声地答应,办公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连窗外飘进来的烤肉香味,似乎都带着几分期待。

第二天一早,张建军就钻进了后厨,不锈钢操作台上摆满了各种调料:辣椒面、花椒、孜然、盐、糖,还有从国内带来的八角、桂皮。

他先切了一块羊肉,切成两厘米见方的小块,分成三份,一份拌上麻辣腌料,一份撒上孜然和盐,还有一份加了些洋葱碎,想试试当地喜欢的酸甜口。

“老张,怎么样了?我闻着香味都飘到前厅了!”史国栋端着一个白瓷盘走进来,盘子里放着几个空碗,“我请了隔壁面包店的老板,还有经常来的那个乌兹别克大叔,一会儿让他们尝尝。”

张建军把三串不同口味的羊肉串放在盘子里,又调了两种蘸料:“史总,你先尝尝。这个红的是麻辣蘸料,用咱们的火锅红油调的;这个黄的是酸奶蘸料,阿凡提说乌兹别克人吃烤肉喜欢配酸奶,我加了点蒜末,解腻。”

史国栋拿起一串麻辣味的,咬了一口,羊肉的嫩汁混着麻辣味在嘴里散开,一点都不柴:“好吃!比成都街头的串串还香。再尝尝这个孜然的……嗯,这个也不错,孜然味够浓,符合乌兹别克人的口味。”

正说着,阿依古丽领着两个客人走进后厨,一个是留着络腮胡的乌兹别克大叔,叫卡里莫夫,每周都来店里吃火锅;另一个是面包店的老板,叫萨法罗夫,平时和史国栋挺熟。

“卡里莫夫大叔,萨法罗夫,快来尝尝咱们的新菜!”史国栋把盘子递过去,用俄语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是麻辣味,这个是孜然味,还有这个是酸甜味,你们尝尝哪个好吃。”

卡里莫夫拿起一串孜然味的,咬了一口,眼睛立马眯了起来,竖起大拇指用俄语说:“太好吃了!比我在撒马尔罕吃的烤肉还嫩,这个味道很正宗!”萨法罗夫则拿起一串麻辣味的,刚开始还有点犹豫,吃了一口后,又连着咬了两口:“这个味道很特别,有点辣,但是很过瘾!我觉得年轻人肯定喜欢,要是放在我的面包店旁边卖,肯定能卖爆!”

张建军站在一旁,脸上露出了笑容,之前的顾虑全没了:“史总,那我就按这两种口味来做,酸甜味的反响一般,就先不推了。腌料我再调整一下,让麻辣味的辣度稍微降一点,更适合乌兹别克人的口味。”

“好!就这么定了!”史国栋拍了下手,“阿凡提那边已经联系好了,竹签和签子机后天就能到。咱们下周一就在总店正式推出串串香,定价别太高,一串羊肉卖4000苏姆(约合人民币3元),蔬菜串卖1500苏姆,比火锅涮肉便宜,客人更容易接受。”

接下来的几天,后厨里一片忙碌,张建军带着几个厨师腌肉、穿串,手指被竹签戳破了好几次,贴上创可贴继续干。阿凡提则忙着给加盟店打电话,告诉他们新品的消息,不少加盟商一听“串串香”,立马就问能不能提前订设备,还有的直接开车来总店,想先尝尝味道。

周一早上,总店门口挂起了一个红色的横幅,用乌兹别克语和汉语写着“新品上市:川渝串串香,买十送二”。刚开门,就有老顾客走进来,看到菜单上的串串香,都好奇地点了几串。

“史总,3号桌点了60串羊肉、50串牛肉、60串青菜,还要了一份麻辣蘸料!”阿依古丽拿着点菜单跑过来,脸上满是笑容,“还有6号桌的客人,直接点了200串,说要打包带回去给朋友吃!”

史国栋站在收银台后面,看着不断增加的订单,心里乐开了花。他掏出手机,给远在成都的妻子打了个电话:“老婆,咱们在乌兹别克的串串香火了!今天一开门就卖了5000多串,比预计的还多。等年底,咱们把爸妈接过来,让他们也尝尝咱们在中亚做的川渝味!”

电话那头传来妻子的笑声:“好啊,我早就想让爸妈看看你在这边的生意了。对了,你别忘了给员工们发点奖金,大家跟着你也辛苦了。”

挂了电话,史国栋抬头看到张建军从后厨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串刚做好的牛肉串:“史总,你尝尝这个牛肉串,我加了点芹菜碎,更嫩了。刚才阿凡提说,撒马尔罕的加盟商已经订了5000根竹签,还说要派厨师来总店学习,想下周就推出串串香。”

“太好了!”史国栋接过牛肉串,咬了一口,芹菜的清香混着牛肉的鲜味,比之前的更好吃,“老张,你这手艺真是没话说。咱们下一步,就把串串香推广到所有加盟店,再开发点新口味,比如鸡肉串、鱼丸串,让客人有更多选择。对了,咱们之前卖不动的火锅预制菜,也可以改成串串香的预制串,装在真空包装里,卖给超市和便利店,这样又多了一条销路。”

正说着,门口走进来几个穿西装的人,为首的是乌兹别克斯坦餐饮协会的会长,之前史国栋参加餐饮展会时认识的。会长握着史国栋的手,用俄语说:“史先生,我听说你们推出了新的串串香,特意来尝尝。我身边这几位都是咱们国家的餐饮老板,他们也想学习你们的经验,把川渝味道带到更多地方。”

史国栋连忙把他们请到座位上,让阿依古丽拿来菜单:“会长先生,欢迎你们!咱们的串串香是结合了川渝口味和乌兹别克人的饮食习惯,希望你们能喜欢。如果各位老板想合作,咱们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食材供应,一起把川渝味道做得更好。”

会长点了满满一桌串串香,等串上来后,他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史先生,你们太厉害了!把中国的味道和我们国家的饮食习惯结合得这么好,这就是跨文化交流的最好例子。我打算下个月举办餐饮交流会,想请你做演讲,给大家讲讲你们的经验,你看可以吗?”

史国栋高兴地答应下来:“没问题!我很乐意和大家分享。咱们川渝味道能在乌兹别克扎根,离不开当地朋友的支持,也离不开咱们对口味的不断调整。我相信,只要用心做,中国味道一定能在中亚火起来!”

那天晚上,总店一直营业到凌晨,最后一桌客人走的时候,还打包了60串串串香。史国栋和张建军、阿凡提坐在空荡的大厅里,看着桌上的空签子,脸上满是疲惫,却又带着说不出的兴奋。

张建军拿出一瓶乌兹别克本地的啤酒,给每个人倒了一杯:“史总,咱们这算是成功了吧?想当初刚来的时候,店里没几个客人,现在不仅火锅卖得好,串串香也火了,连餐饮协会的会长都来捧场。”

阿凡提喝了一口啤酒,笑着说:“我小时候,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中国的食物,现在能把川渝味道带到咱们国家,让更多人吃到,我觉得特别骄傲。史总,以后咱们还能推出更多中国美食吗?比如饺子、面条,我觉得肯定也能卖得好。”

史国栋举起酒杯,和他们碰了一下:“当然能!咱们的目标,是把川渝味道做成乌兹别克斯坦最受欢迎的中餐品牌,再把店开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让整个中亚都能吃到咱们的中国味道!来,为了咱们的串串香,为了咱们的川渝味道,干杯!”

酒杯碰撞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墙上“川渝味道”的招牌,也照亮了三个男人眼中的希望。他们知道,这场关于竹签和味道的革命,才刚刚开始;而川渝味道,也将随着一根根小小的竹签,在中亚的土地上,扎下更深的根,开出更艳的花。

接下来的一个月,川渝味道的串串香在乌兹别克斯坦掀起了一股热潮。76家加盟店全部推出了串串香,每家店的销量都比之前增长了30%以上。塔什干的超市里,开始出现川渝味道的真空包装串串香,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史国栋还接到了来自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加盟申请,不少餐饮老板都想把这股“串串香风”带到自己的国家。

在餐饮交流会上,史国栋拿着一根竹签,向在场的餐饮老板们分享经验:“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串串香能在乌兹别克火起来?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有把中国味道硬搬过来,而是结合了当地的饮食习惯。乌兹别克人喜欢串起来的食物,我们就用竹签;他们喜欢孜然味,我们就调整口味。只有尊重当地文化,才能让中国味道真正扎根。”

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不少老板纷纷举手提问,想知道更多关于串串香的细节。史国栋看着台下热情的人们,忽然想起刚来乌兹别克斯坦的时候,他和张建军在塔什干的街头找食材,语言不通,只能靠手势比划;而现在,他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品牌,还能把中国味道分享给更多人。

交流会结束后,卡里莫夫大叔找到史国栋,手里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史先生,这是我妻子做的‘馕’,特意给你带的。我孙子现在每天都吵着要吃串串香,说比‘沙木萨’还好吃。谢谢你把这么美味的食物带到我们国家。”

史国栋接过盒子,心里暖暖的:“卡里莫夫大叔,谢谢你。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让大家喜欢中国味道,我们也很开心。以后有机会,我教你做串串香,你教我做馕,咱们互相学习。”

卡里莫夫大叔高兴地答应下来,两人笑着握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史国栋知道,这一根根小小的竹签,不仅串起了美味的食物,更串起了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人民的友谊。

而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也将在这份友谊的滋养下,继续在中亚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