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40章 马尔代夫 集成拓业

史国栋捏着玻璃杯底的冰块,听马尔代夫地接导游阿明用带着咖喱味的英语说“全岛找不到一口辣”时,冰块恰好在杯中裂出清脆的响。

他盯着窗外蓝得发晃的海水,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手机里女儿史欣儿发来的重庆火锅照片——红油滚着毛肚,花椒浮在表面像碎星,忽然“嗤”地笑出声:“阿明,你说这岛上要是飘着火锅香,游客会不会抱着椰子就往店里冲?”

阿明正用牙签挑着盘子里的烤鱼,闻言动作顿住,黝黑的脸上满是诧异:“史先生,您是说……在马尔代夫开火锅店?这里连葱姜蒜都要从斯里兰卡运,红汤锅底的辣椒,怕是比龙虾还贵。”

“贵才好。我还会加上13个菜系的中国中产预制菜品!”史国栋把杯里的柠檬水一饮而尽,酸味刺得舌尖发麻,倒让他眼睛亮了几分,“你看这海滩上的游客,欧洲人啃着冷三明治,中国人扒着速食米饭,东南亚团捧着泡面——他们缺的不是饭,是口热乎的、带劲儿的。川渝火锅要是能在这里冒热气,就不是赚不赚钱的事了,是让他们记住,马尔代夫不只有海。”

他当天就改了回程机票,让秘书李薇把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的后厨班子从岳阳调到马累。李薇在电话里急得声音发颤:“史总,200个岛啊!每个岛一家店,还要配移动火锅车,食材从国内运过来,光冷链成本就是个天文数字,万一……”

“没有万一。”史国栋站在马累的码头,看货轮卸着集装箱,海风把他的衬衫吹得猎猎作响,“你去查,马尔代夫去年接待多少游客?一千四百万!其中三成是中国人,还有两成东南亚人——他们哪个不是吃辣的主儿?你现在就去办两件事:一是在马累注册旅行社,名字就叫‘川渝海韵’;二是联系福建的建筑队,每个岛选块离海滩最近的地,全盖这种精美三层小楼,一楼火锅,二楼中餐,三楼西餐,楼顶搞个露台酒吧,能看见海的那种。”

李薇赶到马尔代夫时,史国栋正蹲在维拉沙鲁岛的沙滩上画图纸。沙地上用树枝圈出火锅店的轮廓,旁边标着“移动火锅车停靠点”,甚至连门口挂的红灯笼位置都画得清清楚楚。

“史总,食材供应链谈好了,重庆的辣椒、四川的牛油,走海运到马累港,再用小货船分送到各个岛,就是时效得把控好,万一变质……”

“不会变质。”史国栋抬起头,脸上沾了点沙粒,眼神却亮得惊人,“我让后厨把锅底做成预制包,真空包装,运到岛上只需要加热。新鲜的毛肚、黄喉,用液氮速冻,到店解冻还是脆的。你再去跟当地渔业公司谈,每天现捞的龙虾、石斑鱼,直接送进火锅店,咱们搞个‘海鲜涮红汤’,保证游客没见过。”

最先开业的是天堂岛店。开业前一天,移动火锅车停在海滩上调试设备,不锈钢的锅具擦得锃亮,红油锅底在锅里咕嘟冒泡时,香味顺着海风飘出半条街。

正在沙滩上晒太阳的中国游客王女士闻着味跑过来,扒着车窗看:“这是……重庆火锅?我在这儿待了三天,快把舌头淡出鸟了!”

史国栋正好在店里检查餐具,听见这话笑着递过菜单:“明天开业,首单八折,还送酸梅汤。您要是住岛上,报‘川渝海韵’旅行社,能享酒店和火锅的联票优惠。”

王女士接过菜单,眼睛一下子亮了:“还有旅行社?我跟我老公正愁接下来去哪玩呢,要是住的地方楼下就是火锅,那可太方便了!”

第二天开业,天堂岛店的门口排起了长队。穿花衬衫的东南亚游客捏着号码牌,跟中国游客讨教“七上八下”的涮毛肚技巧;欧洲游客对着红汤锅底犹豫半天,尝了一口后,立马竖起大拇指喊“spicy but delicious”。

后厨的师傅们忙得脚不沾地,预制锅底一袋袋拆开,现切的牛肉片摆得整整齐齐,刚从海里捞上来的龙虾被剪成块,扔进红汤里瞬间变红,香气裹着水汽往上飘,连隔壁酒店的客人都跑过来问:“能加个号吗?我们愿意等。”

李薇拿着报表冲进史国栋的办公室时,声音都在发颤:“史总!开业三天,200家店平均每天翻台率6次,移动火锅车在海滩上接单接到手软,好多游客为了吃火锅,专门订咱们旅行社的行程!”

史国栋正对着电脑看各岛的入住数据,闻言笑着指了指屏幕:“你看酒店这边,三楼的西餐和二楼的中餐也火了。东南亚团的客人早上吃碗重庆小面,中午涮火锅,晚上去楼顶酒吧喝啤酒看海,根本不想走。昨天阿明跟我说,有个新加坡游客,本来只打算住两天,结果连住了五天,每天换着花样吃咱们的店。”

可麻烦也很快找上门。马累港的海关突然通知,一批从国内运过来的辣椒和牛油被扣了,说是“不符合当地食品标准”。

史国栋赶到海关时,看见集装箱堆在码头,封条上盖着红色的印章。海关官员抱着胳膊,用生硬的中文说:“这些调料太辣了,我们担心会让游客肠胃不适,需要重新检测,至少要等半个月。”

史国栋没急着争辩,而是从车里拿出一个保温桶,倒出一碗刚煮好的红油抄手,递到官员面前:“您尝尝,这是我们中国的家常味。马尔代夫的海很美,但游客来这里,也想尝到家乡的味道。您看这些辣椒,都是从重庆的老作坊收来的,没有添加剂,要是检测出问题,我愿意承担所有责任。”

官员犹豫着尝了一口,辣得吸了口气,却又忍不住多吃了一个:“味道确实不错……但检测流程不能少。”

“我明白。”史国栋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跟当地医院签的协议,要是有游客因为吃我们的火锅肠胃不适,所有医疗费用由我们承担。而且我们已经在马累建了调料加工厂,以后会从当地采购部分食材,带动本地就业。您看,能不能先放一部分调料给我们,别让岛上的客人等着?”

官员看着文件,又看了看码头排队等着卸货的小货船,最终松了口:“可以先放一半,但你们必须尽快完成检测。”

解决了调料的问题,史国栋又盯上了“体验感”。他发现很多游客吃完火锅,想带着锅底回去给朋友尝,却苦于没办法保存。于是他让工厂把锅底做成小包装,印上马尔代夫的海滩图案,放在火锅店的前台当伴手礼卖。没想到这一招大受欢迎,很多游客临走时都会买上几包,说是“把马尔代夫的火锅香带回家”。

李薇又发现了新的商机:“史总,好多游客问能不能在火锅店里办婚礼。你想啊,海滩上搭个红绸帐篷,桌上摆着火锅,新人穿着婚纱礼服涮毛肚,多特别!”

史国栋眼睛一亮,当即拍板:“搞!咱们跟婚纱店合作,推出‘火锅婚礼套餐’,包含酒店住宿、婚礼布置、火锅宴席,再送新人两张重庆往返马尔代夫的机票,让他们去咱们岳阳的总店再办一场!”

第一个订“火锅婚礼套餐”的是一对上海情侣。

婚礼当天,海滩上飘着红灯笼,红绸帐篷里摆着十张圆桌,每张桌上都放着一个铜制火锅,红油翻滚着,旁边摆着新鲜的海鲜和蔬菜。

新娘穿着白色婚纱,夹起一块毛肚涮了涮,喂给新郎吃,周围的宾客笑着鼓掌,连当地的阿訇都忍不住尝了一口,说“这是最热闹的婚礼”。

到了年底,“川渝海韵”旅行社的营收已经超过了餐饮业。

李薇拿着年度报表,笑得合不拢嘴:“史总,咱们现在不仅做游客的生意,还跟东南亚的公司合作,搞企业团建。上个月有个泰国公司,包了三个岛的酒店,连吃了五天火锅,说以后团建就定在咱们这了。”

史国栋站在楼顶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的海面上,移动火锅车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海风裹着火锅的香气吹过来,他想起半年前刚到马尔代夫时,阿明说“这里不适合吃辣”,忍不住笑了。

他拿起手机,给女儿史欣儿发了张照片——照片里,红汤火锅摆在海滩上,背景是蓝得像宝石的海水,配文:“你爸把重庆的味道,带到了马尔代夫的每一个岛上。”

女儿很快回复:“爸,我放假就来!我要在海滩上涮毛肚,还要带一伙同学来!”

史国栋笑着收起手机,抬头看向夜空。星星亮得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下面是连成一片的火锅店灯光,红的、黄的,映在海面上,像一条会发光的河。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他还要在火锅店旁边建温泉池,让游客吃完火锅泡温泉;还要把岳阳的小龙虾引进来,搞“海鲜小龙虾火锅”;还要跟航空公司合作,推出“火锅机票套餐”——让更多人知道,马尔代夫不只有海,还有一口能暖到心里的川渝味道。

李薇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的姜茶:“史总,明年咱们要不要拓展到斯里兰卡?那边的游客也很多,而且离马尔代夫近,供应链好把控。”

史国栋接过姜茶,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一直流到胃里。他看着远处的海平面,眼神里满是期待:“好啊,咱们一步一步来,把川渝火锅的香味,飘到更多的地方去。”

夜风吹过,带着火锅的香气,也带着希望的味道。马尔代夫的200个岛上,火锅店的灯还亮着,锅里的红油还在咕嘟冒泡,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热爱与坚持的故事。

快春节了,马尔代夫的雨季刚过,史国栋站在阿米拉岛新店的露台上,看着工人把“川渝味道”的红灯笼挂在椰树上。

灯笼穗子被海风拂得轻轻晃,与不远处浮潜区的彩色珊瑚相映,倒像是把川渝的年味,揉进了这片碧海蓝天里。

“史总,东南亚团的大巴已经到码头了,带队的陈经理说,客人都等着尝咱们的‘新年限定火锅’呢!”李薇拿着对讲机跑过来,脸上沾了点海风带来的潮气,眼里却满是雀跃。

她手里的菜单上,“鱼羊鲜团圆锅”几个字格外醒目——用马尔代夫现捞的石斑鱼,搭配从内蒙古空运来的羔羊肉,汤底加了晒干的桂圆和红枣,辣中带甜,是史国栋特意让后厨研发的新年款。

史国栋跟着李薇往店里走,刚到门口就听见一阵热闹的喧哗。

穿红色旗袍的服务员正给客人端着酸梅汤,桌位上摆着小小的中国结,几个东南亚游客举着手机,对着锅里翻滚的鱼羊鲜拍照,嘴里念叨着“nian hao”(你好),虽然发音生涩,却满是欢喜。

“史先生!”陈经理快步迎上来,递过一张单子,“你看,这是下个月的团建预订,泰国那家电子公司,这次包了两个岛的酒店,还加了‘火锅 烧烤 浮潜’的套餐,说要让员工白天看珊瑚,晚上涮火锅!”

史国栋接过单子,指尖划过“300人”的数字,忍不住笑了。

他想起去年刚推套餐时,还有人担心“吃辣了再浮潜会不舒服”,结果第一个尝鲜的新加坡团,回去后到处安利“红汤配碧海,越吃越精神”,现在倒成了店里的招牌项目。

正说着,后厨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史国栋走过去一看,只见厨师长老张正举着一个巨大的龙虾,龙虾壳红得发亮,比成年人的手臂还长。

“史总,刚从当地渔民手里收的!有十斤重,今晚给客人做‘龙虾拼盘火锅’,保证让他们开眼!”

老张脸上满是得意,手里的刀“唰”地一下,就把龙虾分成了均匀的几块,扔进沸腾的红汤里。

香味瞬间漫开,连路过的酒店客人都停下脚步,扒着厨房的玻璃往里看。

一个金发碧眼的欧洲游客,对着锅里的龙虾比划着,用英语问“how much”,李薇笑着递过菜单:“今晚特价,还送一杯芒果沙冰,解辣又清爽。”游客立马掏出手机,连声道“two,two”(两份)。

到了晚上,店里的翻台率已经到了第七次。移动火锅车在海滩上排成了长队,车灯映着游客的笑脸,有人举着啤酒杯碰在一起,有人边涮毛肚边唱着中文歌。

连当地的小孩都围着火锅车,等着服务员姐姐给的糖葫芦——那是史国栋特意从国内运过来的,甜丝丝的,正好中和火锅的辣。

秘书组的助理李兴拿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声音里带着激动:“史总,刚收到总部的消息,咱们的火锅预制包,在马尔代夫的超市卖断货了!好多当地人来问,能不能多进点,说想在家给孩子做。”

史国栋接过平板,看着订单页面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刚来时,有人说“川渝火锅在马尔代夫活不过三个月”。

可现在,不仅游客爱,连当地人都成了回头客。前几天,阿明还带着他的父母来店里,老两口吃着不辣的番茄鱼羊锅,连说“比咖喱还香”。

夜深了,海滩上的火锅车渐渐收摊,店里的客人却还没走。

几个中国游客围着史国栋,聊起家乡的火锅:“史总,你这火锅,跟我在重庆吃的一模一样,连花椒的麻味都不差!”

史国栋笑着给他们添上降火老鹰茶:“咱们的调料,都是从重庆老作坊运过来的,就是要让大家在国外,也能尝到家里的味道。”

客人走后,史国栋站在空荡的店里,看着桌上收拾干净的火锅,锅底还留着淡淡的香气。

窗外,海浪拍打着沙滩,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钻。他拿出手机,给岳阳的总店打了个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员工们热闹的声音——他们正在准备新年的食材,说要跟马尔代夫的分店“比一比,看谁的生意更火”。

挂了电话,史国栋走到露台,夜风带着海水的咸味,也带着火锅的香气。他知道,川渝味道的故事,在马尔代夫还远没结束。

下个月,新的调料加工厂就要开业,能带动更多当地人就业;夏天,还要推出“海底火锅体验”,让客人坐在透明的海底餐厅里,边看热带鱼边涮火锅。

远处的海平面上,泛起了淡淡的微光,新的一天快要来了。

史国栋看着那片光亮,嘴角扬起笑容——新的一天,又会有很多客人,因为一口红汤,和这绝美的风景,而爱上这片海,爱上这份来自中国的温暖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