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25章 进柬埔寨 顺势而为

金边烟火里,早就飘浮着川渝味道,几年前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就传入了柬埔寨,可一直在这里经营一般。

史国栋捏着发烫的手机站在金边国际机场的廊桥上,湿热的空气裹着陌生的香料味扑面而来。

屏幕上李秘书长发来的消息还在闪烁:\"史总,刚核实完,市区加外省一共23家加盟店,全挂着咱们川渝味道鱼羊鲜的招牌。\"

他扯了扯衬衫领口,喉结跟着滚动了一下。半年前明明只授权给金边中央市场那家做试点,怎么就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这么多?身后跟着的行政助理小张抱着文件袋小跑两步:\"史总,李秘说已经在停车场等着了,要不要先去酒店放行李?\"

\"直接去中央市场那家店。\"史国栋的声音带着点川渝人特有的沉厚,\"我倒要看看,这些没经过培训的加盟店,能把鱼羊鲜做成什么样。\"

黑色丰田车刚拐进中央市场旁的小巷,就看见熟悉的红底金字招牌——\"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只是那\"鲜\"字的三点水被改成了柬埔寨文的拼写。

李秘书长已经候在门口,五十多岁的人额角挂着汗,见面就递上冰镇的棕榈汁:\"史总,您可算来了。这事儿怪我和林薇,当初没把加盟协议的条款卡死。\"

史国栋没接饮料,径直往店里走。正午的大堂坐了七成满,柬埔寨人占了大半,正用勺舀着锅里的奶白色汤底。

他扫过餐桌,眉头慢慢拧起来——本该是红汤翻滚的鸳鸯锅,现在全改成了清汤;菜单上的毛肚黄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咖喱鱼蛋和春卷。

\"老李,\"他指着邻桌那锅飘着香茅的汤,\"咱们的鱼羊鲜是靠红油和高汤打底,这加了柠檬叶的算怎么回事?\"

李秘书长擦着汗苦笑:\"上个月我来查过,加盟商说当地人吃不了辣,全改成了椰浆汤底。您猜怎么着?生意比正宗的还好。\"他压低声音,\"有家店老板更绝,把羊肉换成了鳄鱼肉,说是'柬埔寨鱼羊鲜'。\"

史国栋突然笑出声,吓得旁边穿奥黛的服务员一哆嗦。他掏出烟又塞回去:\"有意思。小张,把这23家店的地址列出来,明天开始挨家跑。\"

当晚在酒店,史国栋对着加盟名单翻到深夜。第17家店的地址在暹粒,老板是华裔,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却写着\"烧烤服务\"。

他对着手机里的照片皱眉——店里摆着十张火锅桌,墙上却挂着烤全羊的海报。

\"既想蹭招牌,又想赚本地人的钱。\"他对着空气念叨,指尖在屏幕上敲出一行字,\"明天先去暹粒。\"

暹粒的加盟店藏在老市场深处,史国栋刚走到巷口就闻到孜然味。老板姓张,见他来赶紧关了烤炉:\"史总,您听我解释,这火锅在暹粒卖不动啊。\"

史国栋坐在空荡的火锅区,看着墙上褪色的川剧脸谱:\"张老板,上个月流水多少?\"

\"不到两万美金。\"张老板搓着手,\"但我加了烧烤之后,翻台率高了三成。您看那些外国游客,还有本地的年轻人,就爱吃烤的。\"

正说着,穿校服的柬埔寨少年们涌进店,熟门熟路地喊着\"烤鸡翅\"。史国栋看着他们熟练地用生菜包着烤肉,突然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火锅?\"

\"麻烦呗。\"张老板递过菜单,\"又要涮又要等,本地人吃饭讲究快。再说这红汤,他们觉得太油。\"

史国栋没说话,盯着邻桌那碗挤了半瓶鱼露的蘸料出神。回程的路上,李秘书长递来一份调研报告:\"您看,我们做了个小范围调查,喜欢中餐的占78%,但专门吃火锅的只有19%。\"

他翻开报告,看到\"喜欢的中餐类型\"一栏里,粤菜和淮扬菜的勾选率遥遥领先。车窗外闪过一家挂着\"北京烤鸭\"招牌的餐馆,门口停着几辆雷克萨斯。

\"李秘书长,\"史国栋突然开口,\"给总部发消息,调人。\"

\"调人?\"

\"从各省抽调十三大菜系厨师长临时过来指导。\"他指尖在膝盖上敲着节奏,\"川菜的麻辣、鲁菜的酱烧、苏菜的清炖......每样都做试吃,我就不信找不到他们爱吃的。\"

半个月后,金边一家临时租下的仓库里飘出了各地的香味。鲁菜师傅林爱国正盯着烤炉里的九转大肠,旁边粤菜师傅林嫂的白切鸡刚浇完葱油。

史国栋亲自上阵,戴着一次性手套,把试吃碟递给围观的本地人。

\"这个好吃!\"穿西装的柬埔寨商人咬了口松鼠鳜鱼,酱汁沾到嘴角也没察觉。

史国栋注意到,甜味重、酱汁浓的菜很快被抢光,而麻婆豆腐几乎没动过。

\"林老哥,\"他转头喊,\"明天把白切鸡的蘸料换成鱼露版试试。\"

试推第三天,仓库里突然吵了起来。川菜师傅老周把锅铲一摔:\"史总,这菜能这么改吗?宫保鸡丁放菠萝,那还是川菜吗?\"

史国栋正在记录反馈表,头也没抬:\"老周,你看那盘改良版的,是不是已经见底了?\"

老周梗着脖子看过去,几个柬埔寨姑娘正用勺子挖着带菠萝的鸡丁。

史国栋走过去拍拍他的肩:\"保留魂,但得改皮。你想想,咱们在成都的店,不也有鸳鸯锅吗?\"

深夜的厨房还亮着灯,史国栋看着师傅们调试新菜式。林爱国把糖醋鲤鱼的糖度提高了两成,还在烧腊里加了香茅。他掏出手机给总部发消息:\"预制菜生产线得提前启动,不然这出菜速度跟不上。\"

试推一个月后,史国栋看着数据报表笑了。改良版的粤菜烧腊、苏式点心、鲁菜酱肉登上畅销榜,甚至有本地餐馆来打听能不能进货。

李秘书长拿着加盟申请敲门:\"史总,这半个月又收到37份申请,最远的在马德望。\"

他指着报表上的数字:\"先筛选出条件成熟的,凑够101家。告诉他们,只能用咱们统一配送的预制菜,谁擅自改配方,立刻摘招牌。\"

首批101家加盟店开业那天,史国栋在金边旗舰店盯着监控。屏幕上,马德望的分店门口排起长队,服务员正用柬语介绍\"鱼香茄子堡\"——那是用预制料包加热的速食菜,出菜速度比现做快了三倍。

\"史总,您这招太绝了。\"小张举着平板跑过来,\"昨天的流水,预制菜占了六成。\"

他没接话,目光落在监控里的火锅区。那里稀稀拉拉坐着几桌,都是中国游客。史国栋突然想起老周的话:\"咱们终究是做火锅的,不能忘了本。\"

当晚他带着厨师们开了场会。林嫂提议把冬阴功汤和火锅结合,林爱国说可以用椰浆做汤底。

史国栋听着听着,突然拍板:\"搞个'东南亚鸳鸯锅',一边是川渝红汤,一边是椰香冬阴功。\"

新火锅推出那天,史国栋亲自坐阵旗舰店。第一个点单的是本地商人宋万那,他看着锅里翻滚的大虾和毛肚,犹豫着夹起一片黄喉。史国栋紧张地攥着拳头——这是他赌上招牌的一步。

\"好吃!\"宋万那突然用中文喊道,\"这个辣,够劲!\"

接下来的一个月,火锅店的桌子渐渐满了。柬埔寨年轻人学着用香油蘸料,中国游客举着手机拍\"冬阴功鸳鸯锅\"。

史国栋站在吧台后,看着服务员们忙得脚不沾地,突然觉得该解决另一个问题。

\"李秘书长,\"他拨通电话,\"联系国内的厂家,我要再从中国火锅餐饮大学订一批自动上菜机器人。\"

自动送菜柜安装那天,吸引了半个金边的人来看热闹。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演示着扫码取菜,机械臂精准地把餐盘送到桌前。宋万那举着手机直播:\"看啊,中国的高科技!\"

史国栋却在厨房门口犯了愁。机器人确实快,但少了点人情味。他看着老周颠勺时溅起的火星,突然决定:\"机器人负责传菜,现炒的菜还得师傅们来。\"

这个决定在半个月后显现出效果。政府机关的人喜欢机器人送的预制菜,快捷体面;普通百姓更爱围在明档前,看师傅们现炒的锅气;旅行团的大巴一到,导游就会喊:\"先去拍机器人,再去吃现做的鱼香肉丝!\"

史国栋在总店的办公室里挂了张地图,每开一家店就钉上红色图钉。第126颗图钉钉在西哈努克港那天,李秘书长拿着庆典方案进来:\"史总,加盟商们想搞个仪式,请您剪彩。\"

他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突然想起刚来时的23家野店。那些歪歪扭扭的招牌,现在都换成了统一的红底金字,只是在角落加了行小字:\"融合东南亚风味\"。

\"仪式就免了。\"史国栋拿起外套,\"去西港的店看看,听说那里的厨师把海鲜加到火锅里了。\"

车开出金边市区,路边的稻田渐渐多起来。史国栋打开车窗,风里混着稻花香和隐约的火锅味。

他掏出手机,给总部发了条消息:\"下批预制菜,加些海鲜料包。\"

后视镜里,金边的轮廓越来越远,但那抹熟悉的红色招牌,仿佛已经融进了这片土地的烟火里。

史国栋笑了笑,突然觉得这126家店不是终点——毕竟在这个爱吃中餐的国度,关于味道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史国栋在西哈努克港的新店转了半晌,指尖敲着自动送菜柜的玻璃门,看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预制菜盒。

穿花衬衫的加盟商老王凑过来,递上只冰镇的大龙虾:“史总,您尝尝这个,刚从港里捞的。我让师傅试了,涮冬阴功汤底绝了!”

他没接龙虾,反而指着角落里的火锅桌:“昨天那桌穿军装的客人,点的什么锅底?”

“红汤!”老王眼睛一亮,“领头的军官说在云南受训时吃过,咱们这的辣度正合适。临走还打包了两盒火锅底料,说要带给家人。”

史国栋摸着下巴笑了。上个月金边国防部的人来考察,他还紧张得让厨师把红汤的辣度减了三成,现在看来倒是多虑了。正说着,自动上菜机器人突然“咔哒”一声停在过道,屏幕上跳出故障提示。

“怎么回事?”史国栋皱眉。负责设备维护的小张满头大汗地跑过来:“可能是海边湿气太重,机械臂卡壳了。”

旁边桌的柬埔寨一家人却看得饶有兴致,小孩子伸手去碰机器人的“脑袋”。

史国栋突然摆手:“别修了,让师傅们手动传菜。”他转头对老王说,“把机器人挪到门口当展示,真要上菜,还得靠人。”

当晚在海边排档,李秘书长举着啤酒杯:“史总,您这招高啊。昨天商务部的人来调研,说咱们这是‘中餐出海的灵活样本’。”海风卷着腥味扑过来,史国栋望着远处渔船上的灯火,突然想起三个月前那场争执。

那时预制菜刚铺开,鲁菜师傅林爱国闹着要回国:“这速食包把菜的魂都抽没了,我这手艺还有啥用?”

史国栋没劝,只让他跟着去马德望的分店待了三天。回来那天,林爱国红着眼圈说:“看到老乡对着速食包里的九转大肠流泪,我突然懂了。”

“其实咱们争的不是手艺要不要变,是根能不能丢。”史国栋抿了口酒,“你看那机器人再快,能炒出老周手里的锅气吗?”

正说着,手机突然震动,是金边总店的值班经理发来的视频——一群穿校服的学生围着明档,举着手机拍老周颠勺,锅里的火苗蹿起半米高,映得孩子们的笑脸通红。

“明天让老周去西港驻场。”史国栋把视频转给李秘书长,“再调两个川菜师傅过来,专门负责明档现炒。”

第二天清晨,史国栋被一阵争吵声吵醒。推开窗看见老王正和海鲜摊的老板比划,原来对方想把不新鲜的虾混进给餐馆的货里。

“史总,这小子太欺负人!”老王气得脸红脖子粗,“我说要按咱们的标准挑,他还说‘中国人的店不都这样’。”

史国栋没说话,蹲下身拿起只虾闻了闻,用柬语对摊主说:“你看那排队的人里,有一半是冲咱们的新鲜来的。砸了招牌,你以后的虾卖给谁?”摊主愣了愣,默默把不新鲜的虾挑了出去。

午后的店里突然涌进一群僧人,穿着橙红色僧袍的身影在红底招牌下格外显眼。服务员有些慌,史国栋却迎上去,用刚学的柬语说:“我们有素斋预制菜,都是师傅现做的。”

他亲自把僧人领到靠窗的位置,看着他们用勺子舀起苏式素面,突然觉得这画面比任何庆典都珍贵。

傍晚清点账目时,小张指着报表惊叹:“现炒的菜比预制菜多卖了两成!”史国栋却盯着备注栏里的“僧人点单”笑了,提笔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窗外的夕阳把海面染成金红色,他掏出手机给总部发消息:“再招批本地学徒,让师傅们带带,总得把手艺留下点什么。”

海风穿过走廊,带着远处火锅店飘来的香气。史国栋望着店里穿梭的身影——本地服务员用川普喊着“加汤咯”,中国游客举着手机拍现烤的肉串,自动送菜柜的灯光在角落里明明灭灭。

他突然明白,所谓顺势而为,从来不是跟着潮水走,而是在浪里站稳自己的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