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22章 来新加坡 再次拓展

史国栋站在新加坡滨海湾的观景台上,咸湿的海风卷着远处货轮的鸣笛扑面而来。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是120家川渝味道分店的实时营收数据,红色的上涨曲线像极了新加坡填海造地时不断延伸的海岸线。

“史总,车备好了。”助理小陈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史国栋转身,黑色西装袖口露出的百达翡丽腕表在阳光下闪了闪:“去滨海湾花园那边绕一圈,我想看看填海的进度。”

黑色宾利慕尚平稳地滑过 marina South 大道,车窗外,原本的海域正被灰色的堤坝圈出一片方正的区域,几台大型机械正有条不紊地倾倒砂石。

史国栋指着窗外问:“天津航道局的人到了吗?”天津海航局还是北京那帮公子哥们给协调的,居然协调到了天鲸号过来填海造陆。

“史总已经在码头等着了,他们带来了天鲸号的最新作业参数。”小陈递过一份文件夹,“这是新加坡陆路交通局刚批的填海区域规划图,长宽各两公里,正好四平方公里。”

史国栋翻到标注着“美食生活转运港”的图纸时,嘴角勾起弧度:“一年前谁能想到,咱们在狮城的火锅店能变成东南亚的桥头堡?”

车子驶入港务集团专用码头时,穿着橙色工装的王建军正举着安全帽等在岸边。这位天津航道局的总工程师一把握住朱国栋的手,嗓门洪亮得盖过海浪声:“朱老板,您这项目可比美济礁的工程有意思!又是码头又是火锅店,我们的挖泥船都想尝尝您那鱼羊鲜。”

史国栋大笑:“等码头主体工程完工,我让后厨给天鲸号的兄弟们开流水席。不过现在得先看看,这片海啥时候能变成咱们的美食城。”

两人踩着临时搭建的栈桥走到作业区,王建军指着远处那艘庞然大物介绍:“天鲸号每小时能挖四千立方米的泥沙,按这进度,三个月就能把这片海域填成陆地。您规划的海运码头正好能用它挖出来的航道。”

史国栋望着那艘正在喷吐泥沙的巨轮,忽然想起第一次来新加坡时的情景。那时他刚在牛车水开了第一家川渝味道,因为不懂当地的清真习俗,差点被马来族顾客投诉。如今120家店的店长都能说流利的英语、马来语和闽南语,连辣椒的辣度都分了五个等级。

“王工,”史国栋忽然开口,“这片填海造地用的砂石,能不能从马来西亚那边运过来?我想跟当地的矿业集团搭个线,以后他们的货运船,都能来咱们码头加油。”

王建军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新加坡的港口费太贵,好多船都宁愿去巴生港。咱们这码头要是能给马来船东打折,保准门庭若市。”

正说着,史国栋的手机响了,是新加坡旅游局的李科长。电话里的声音带着笑意:“朱总,您上次说要建42家火锅酒楼的事,我们董事会通过了。不过有个小要求,能不能在美食区里加个娘惹菜博物馆?”

史国栋爽快答应:“没问题!我让设计团队把土生华人的骑楼建筑融进去,保证游客吃着火锅就能看娘惹珠绣。对了李科,那几家跟咱们合作的旅行社,最近带团量怎么样?”

“上个月就突破两五千人了!”李科长的声音透着兴奋,“好多欧美游客都是冲您那自动夹菜筷来的,说比海底捞的机器人还新鲜。对了,您真打算引进博彩业?新加坡的赌场税可是很高的。”

史国栋望着远处金沙酒店的船型屋顶:“不是赌场,是东南亚风格的娱乐中心。游客能在里面体验泰国古法按摩,也能玩马来西亚的藤球,至于博彩——”他顿了顿,“就留几个老虎机给船员解闷,主要还是做餐饮和物流。”

挂了电话,王建军凑过来打趣:“史老板这是要把整个东南亚的生意都搬到狮城啊?”

史国栋没接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他凌晨三点突然想起的点子:在码头建个冷链仓库,把四川的花椒、重庆的牛油直接从重庆港运过来,再分发给东南亚各地的分店。这样既能保证食材新鲜,又能赚一笔物流费。

“走,”史国栋合上本子,“去看看咱们的示范店。昨天店长说,他们新研发的叻沙汤底火锅,被马来皇室的厨师点赞了。”

史国栋正准备要出发,国内那边打电话过来,说新加坡这边儿码头及美食城的融资出了点儿问,毕竟需要的资金量太大。

许国栋当天就飞回了川中市,以国内的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直营店为抵押,与川中银行、绵市银行、蓉城银行和渝城银行达成协议,三天内就解决了融资问题。

史国栋打算尽快返回新加坡,继续打造码头及美食城。

新加坡樟宜机场的落地窗外,一架架飞机如同银色的巨鸟掠过长空。

史国栋站在VIp通道口,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行李箱上的金属锁扣,目光落在航站楼里那块实时更新航班信息的电子屏上。

“史总,李秘书长和林薇姐在那边。”助理小张的声音拉回他的思绪。

不远处,李秘书长正和林薇低声交谈。李秘书长一身熨帖的深灰色西装,手里捏着个皮质笔记本,典型的政务人员做派;林薇则穿了件改良式旗袍,靛蓝色的缎面上绣着暗金色的川剧脸谱,手里拖着的行李箱上印着“川渝味道”的红色logo。

“老史,离开几天,狮城的空气都带着点牛油香了。”李秘书长快步走上前,和史国栋握了握手,眼角的笑纹里盛着暖意,“上次视频会议说填海项目收尾了,今天可得好好瞧瞧咱们那座‘美食码头’。”

林薇跟着笑,声音清亮如溪:“史总怕是早就等不及了吧?我出发前看后台数据,新加坡这120家店的月营收又创新高,尤其是那款鱼羊鲜鸳鸯锅,连本地的娘惹餐馆都来打听配方。”

史国栋哈哈一笑,接过林薇手里的行李箱:“配方可不能给,但能请他们来新店试菜。走,车在外面等着,咱们先去填海新区转一圈,天津航道局的王局特意等着咱们呢。”

黑色的商务车驶出机场,沿着东海岸公园大道一路向南。车窗外,原本的海岸线早已变了模样——灰色的堤坝向海中延伸出两公里,圈出一片四平方公里的陆地,几台巨型吊机正在吊装码头的钢架,远处的“天鲸号”安静地泊在锚地,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真没想到这么快。”林薇趴在车窗上,手指划过玻璃上倒映的工地,“去年来的时候这里还是片汪洋,现在居然能看到柏油路的雏形了。”

李秘书长翻着手里的文件,语气带着赞叹:“天津航道局的效率确实惊人。王局说,这四平方公里的土地,光泥沙就填了两千多万立方米,相当于堆起了两百多个新加坡摩天轮。”

史国栋望着窗外掠过的施工标牌,忽然开口:“还记得半年前跟王局第一次视频吗?他说‘天鲸号’在美济礁作业时,一个月就能造出两个足球场的陆地,我当时还不信。”

“现在信了?”林薇挑眉,“上次王局给我发天鲸号绞吸泥沙的视频,那场面,跟科幻电影似的。”

正说着,车拐进一条临时开辟的水泥路,远远就看见王建军穿着橙色安全服从项目部的板房里走出来。他黝黑的脸上堆着笑,老远就挥起手:“史总!李秘书长!林经理!可把你们盼来了!”

史国栋快步迎上去,握住他沾着水泥灰的手:“王局,辛苦你们了。这填海造地的工程,比咱们预想的提前了半个月。”

“提前的可不只是工期。”王建军引着他们往工地走,脚下的碎石子发出咯吱声,“你们看那边——”他指向远处的码头区,“货运泊位已经能停靠五万吨级的货轮了,上周马来西亚的一艘油轮特意绕过来加油,船长说比在新加坡港便宜三成。”

李秘书长停下脚步,从笔记本里抽出张图纸:“王局,按照规划,码头旁边的加油站和免税商场下周就要封顶了吧?我联系了新加坡旅游局,他们说愿意把这里纳入‘新马泰海上专线’,以后邮轮都能在这里停靠。”

林薇忽然指着不远处一片红色的建筑群笑起来:“那片是不是咱们的火锅酒楼?红墙黑瓦的,倒有点像成都的宽窄巷子。”

“正是!”王建军眼睛一亮,“42家酒楼主体都完工了,正在装设备。林经理,你们研发的自动夹菜筷和送菜柜,工人昨天刚运进去,说是比海底捞的智能厨房还先进。”

说话间,几人走到一栋三层小楼前。楼前的空地上,几个穿着工装的师傅正往窗户里搬一台银灰色的机器。林薇凑过去看,笑着对史国栋说:“这是最新款的自动点菜机,支持英语、马来语、泰语三种语言,客人扫个码就能选锅底,连麻酱里加不加腐乳都能精准设置。”

史国栋点点头,忽然朝工地深处望去:“我听说娱乐区那边引进了不少东南亚特色项目?”

“可不是嘛。”王建军领着他们往西边走,“泰国的古法按摩馆、越南的咖啡馆、马来西亚的藤球馆都弄好了。哦对了,博彩区按您的意思,只放了二百台老虎机,主要给船员解闷用。”

李秘书长皱了皱眉:“新加坡对博彩业管控严,手续都办齐了吗?”

“放心,”王建军拍着胸脯,“我找了本地的律师,所有牌照都合规。再说了,咱们这主要是做餐饮和物流,博彩就是个添头。”

正说着,一阵麻辣香气忽然飘过来。林薇抽了抽鼻子,眼睛一亮:“是鱼羊鲜火锅的味道!难道有人提前试营业了?”

几人循着香味走到一栋酒楼前,只见门口挂着块红绸布,上面写着“川渝味道示范店”。推门进去,热气混着鲜香扑面而来——大堂里摆着十张圆桌,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师傅正在调试自动送菜柜,柜台上的锅里正咕嘟咕嘟煮着奶白色的汤。

“张师傅!”林薇认出为首的中年人,他是重庆总店的厨师长,“您怎么在这儿?”

张师傅转过身,围裙上沾着点点油渍,脸上却笑开了花:“林经理,史总,李秘书长!我上周就带着团队过来了,正在调试锅底。你们尝尝,这是用新加坡本地的海鱼和内蒙古的羊肉熬的,鲜得很!”

他盛了三碗汤递过来。史国栋抿了一口,鲜味瞬间在舌尖炸开,带着点微微的辣意,却不冲喉。“不错,”他点头,“既保留了川渝的麻辣,又加了东南亚的椰香,本地食客应该能接受。”

李秘书长放下碗,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史总,我昨天收到消息,新加坡最大的旅行社‘新航假期’想跟咱们合作,他们手里有不少欧美团,说想把这里当成‘东南亚美食第一站’。”

“求之不得。”史国栋笑了,“林薇,你安排下,明天跟他们谈谈合作细节。就说凡是通过他们旅行社来的客人,火锅一律打八折,还能免费体验自动夹菜筷。”

林薇刚应下来,手机突然响了。她接起电话听了几句,笑着说:“是印尼的餐饮协会,他们听说咱们在这里建了美食城,想派考察团来学习。还问能不能引进咱们的鱼羊鲜火锅配方,愿意出三百万美元。”

“老规矩,配方永远不卖。”史国栋斩钉截铁,“但可以跟他们合作开分店,咱们出技术和设备,他们出场地和人力。东南亚市场这么大,独吞不如共赢。”

正说着,王建军忽然指着窗外:“你们看,天鲸号要返航了。”

众人走到窗边,只见那艘巨轮缓缓驶离锚地,甲板上的工人正朝他们挥手。史国栋望着它消失在海平面,忽然感慨:“从120家店到42家新酒楼,从火锅店到美食码头,咱们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李秘书长点点头:“新加坡是华人社会,又在东南亚中心,确实是最好的跳板。等这里运营稳定了,咱们就能往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拓展了。”

林薇看着大堂里忙碌的工人,忽然笑出声:“我刚才看了下后台,这42家酒楼的线上订座系统刚上线半小时,就被订满了。有个新加坡网友说,等开业了要带着全家来吃‘会自己夹菜的火锅’。”

史国栋拿起桌上的菜单,指尖划过“鱼羊鲜鸳鸯锅”几个字,忽然抬头:“明天上午九点,示范店正式试营业。王局,麻烦你通知码头的船员,今晚咱们加个班,让他们当第一批食客。”

“好嘞!”王建军应声而去。

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给红墙镀上一层金边。远处的码头传来货轮的鸣笛,近处的厨房里飘出牛油的香气,自动送菜柜的传送带发出轻微的嗡鸣,像一首正在奏响的序曲。

史国栋望着眼前这一切,忽然想起第一次来新加坡时的情景。那时他站在牛车水的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是能让这里的人都爱上川渝火锅就好了。

如今,这个念头正在变成现实。不只是火锅,还有医院、码头、商场、娱乐区,一座融合了川渝味道和东南亚风情的一条龙美食码头娱乐城,正从这片填海造出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走吧,”史国栋合上菜单,眼里闪着光,“咱们去看看医院和宾馆的进度。既然要做‘一条龙服务’,就得让客人在这里吃得开心、住得舒心、玩得尽心。看这个发展程度,三年内就可以全部收回投资,这真是一个超大的手笔。”

三人并肩走出酒楼,晚风带着海的气息拂过脸颊。远处的吊机还在工作,灯光如同散落的星辰;近处的工人们正忙着给酒楼挂灯笼,红色的光在暮色中格外温暖。

林薇忽然哼起了一段川剧的调子,李秘书长跟着节拍点头,史国栋的脚步也轻快起来。他们知道,这片从海里“长”出来的土地上,正孕育着一个属于川渝味道的传奇,而这个传奇的第一页,才刚刚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