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内卫密使杨钊,书房内的气氛并未随之轻松。窗外传来的号令声与搬运重物的闷响,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两人,战争的脚步正在逼近。
狄仁杰并未立刻回到舆图前,他示意林薇坐下,亲自为她斟了一杯刚刚煎好的茶。茶香袅袅,略微驱散了空气中的紧张,却化不开眉宇间的凝重。
“殿下,”狄仁杰开口,声音低沉而恳切,不似平日下达指令时的威严,更像是一位长者对晚辈的托付,“崇州局势,危如累卵。默啜来势汹汹,兵力数倍于我,且携大破绥州之威,士气正盛。权善才将军虽勇,然经前番内奸之事,军中难免人心浮动,将领之间亦存芥蒂。崔献甫长于民政,于兵事一道,终究生疏。”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向林薇:“陛下明鉴万里,授殿下‘协防’之权,实乃知人善任。然,明面上的权柄,有时反不如暗中的力量来得灵活、关键。”
林薇心中一动,已然明白了狄仁杰的用意。她捧着微烫的茶盏,指尖感受着那份温热,静待下文。
“权将军处,老夫会以钦差身份,全力支持其防务部署,稳定军心。但有些事,非明面力量所能及。”狄仁杰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军中是否已彻底干净?除已伏法的副将外,是否还有隐藏更深的钉子?突厥大军压境,城内是否会有宵小之辈,趁机作乱,或与城外暗通款曲?这些,光靠军法巡查,难以根除。”
“殿下麾下‘凤影’,精锐善战,更兼擅长潜伏、刺探、袭扰。老夫恳请殿下,”狄仁杰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在明面协助防务之余,能调动‘凤影’之力,于暗中相助,为崇州,也为这满城军民,再筑一道无形的防线!”
他站起身,竟向着林薇,微微拱手一礼。
林薇连忙起身避让:“狄公万万不可!折煞薇月了!守土安民,本就是我分内之责。即便狄公不言,‘凤影’亦当全力以赴!”
她看着狄仁杰眼中那毫不掩饰的信任与托付,心中感慨万千。这位老人,心怀天下,为了守住这座边城,保护城中百姓,不惜以帝国宰辅、钦差大臣之尊,向她这个身份复杂、年纪尚轻的郡王,提出如此恳切的请求。这份胸怀,令人动容。
这也从侧面说明,崇州面临的局势,确实已经到了极其严峻的地步。狄仁杰这是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做最坏的打算,行最周密的安排。
“狄公放心。”林薇迎上狄仁杰的目光,语气坚定,“‘凤影’已按之前商议,分头行动。玄影亲自带队前出侦察敌情;擅长伪装的成员已设法混入突厥控制区,进行离间;另有一队精锐,已在城外隐蔽处待命,随时可执行袭扰、刺杀等特殊任务。”
她略一沉吟,继续道:“至于城内……我会加派人手,混入市井、军营,甚至各级官吏府邸,严密监控所有异常动向。尤其是对右威卫中高层将领,进行暗中排查。若有任何人,在此危难之际,仍存不臣之心,或与突厥暗通消息,‘凤影’必将第一时间察觉,并采取果断措施!”
她没有说“先斩后奏”,但眼神中一闪而过的冷冽,已足以表明决心。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任何可能导致城破的内患,都必须被毫不犹豫地铲除。
“好!好!好!”狄仁杰连说三个好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有殿下此言,老夫心中踏实了许多。”他走回案前,指着舆图上的几个点,“除了军中与城内,还有几处,需格外留意。城西的永丰仓,囤积着大军半数粮草,乃我军命脉所在,需派绝对可靠之人看守,并暗中设伏,防止敌军细作破坏或内部人员监守自盗。”
“城东的伤兵营,一旦战事开启,此地必是人员混杂之处,也易被敌人细作混入,散播谣言,制造恐慌,需有人暗中维持秩序,甄别可疑人员。”
“还有城中几处水井,尤其是靠近城墙的,需秘密派人看守,防止投毒。”
狄仁杰思虑周详,将可能出现的漏洞一一指出。林薇仔细听着,将这些要点牢牢记在心中。这些都是明面守军容易忽略,却又足以致命的细节。
“狄公所虑极是,薇月记下了。会立刻安排人手,重点布防这些区域。”林薇郑重承诺。
交代完这些,狄仁杰的神色稍缓,但眼中的忧色并未完全褪去。他叹了口气,道:“殿下,此番守城,非同小可。默啜绝非易与之辈,其用兵狡诈凶悍,远超常人想象。你……务必要小心。无论是明枪,还是暗箭。”
这声叮嘱,已超出了上下级的范畴,带着长辈对晚辈的真切关怀。林薇知道,狄仁杰此言,不仅指战场上的风险,也指来自朝廷、来自她自身复杂身份的潜在危机。
“薇月明白。”她深深一礼,“狄公亦需保重身体,崇州上下,皆仰赖阁老运筹帷幄。”
离开狄仁杰的书房,林薇感觉肩上的担子又沉重了几分。狄仁杰的托付,是对她能力的认可,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不仅要在战场上与突厥厮杀,还要在阴影中,与可能存在的内鬼、细作斗智斗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