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都督府内,随着狄仁杰一道道指令发出,战争的机器已然全速开动。权善才雷厉风行,亲自登上城头督促进度,号令声、工匠的敲打声、士兵搬运守城器械的呼喝声混杂在一起,汇成一股紧张而有序的洪流。崔献甫则忙得脚不沾地,组织衙役、征调民夫,将城外的粮草物资和百姓紧急迁入城内,一时间城门口车马辚辚,人声鼎沸。
林薇并未立刻离开都督府。她需要根据狄仁杰的部署,调整“凤影”的行动计划。原本用于调查身世的精干力量,现在必须转向更紧迫的军事任务——侦察敌情、潜伏袭扰、乃至执行可能的斩首行动。她迅速召来了玄影,就在都督府一处僻静的厢房内,低声下达着新的指令。
“……将我们的人手分成三队。一队,由你亲自带领,立刻出发,前出至野狼峪方向,严密监视突厥主力动向,摸清其兵力配置、粮草囤积点、以及默啜王帐的大致位置,每日一报,不得有误。”
“第二队,挑选机灵且通晓突厥语的,设法混入突厥军中或依附突厥的小部族,散播谣言,重点提及默啜此次南侵,掳获皆归其亲信,其他部落只能喝西北风,设法挑起他们内部矛盾。”
“第三队,作为机动力量,在城外隐蔽处待命,随时准备执行袭扰粮道、刺杀敌军将领等特殊任务。所有行动,以保全自身为第一要务,若事不可为,立刻撤回。”
玄影领命,正欲离去,厢房外却传来一阵急促而轻微的脚步声,紧接着是狄春压低的声音:“郡王殿下,狄公有请,有神都密使到访,指名要见您。”
神都密使?指名见她?
林薇与玄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疑。在这个节骨眼上,从神都来的密使,所为何事?
“你先去安排,按计划行事。”林薇对玄影吩咐道,随即整理了一下衣袍,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跟着狄春来到了狄仁杰的书房。
书房内,除了狄仁杰之外,还站着一名风尘仆仆、身着普通商贾服饰,眼神却异常精悍的中年男子。此人见到林薇,立刻躬身行礼,动作干净利落,显然是受过严格训练。
“卑职内卫府千牛卫杨钊,参见安定郡王。”男子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内卫!武则天直属的贴身侍卫兼情报机构!
林薇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声色,微微抬手:“杨大人不必多礼,可是陛下有旨意?”
杨钊直起身,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看了一眼狄仁杰。狄仁杰微微颔首,示意他但说无妨。
杨钊这才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密信,双手呈给林薇:“陛下密令,请郡王殿下亲启。”
林薇接过密信,触手感觉信封质地特殊,边缘有细微的凤纹暗记,确是宫中密令无疑。她当着狄仁杰和杨钊的面,小心地拆开火漆,取出了里面的信笺。
信上的字迹并非武则天亲笔,而是由精通模仿的女官代书,但末尾盖着的皇帝玉玺,却彰显着它无可置疑的权威。内容不长,林薇迅速浏览了一遍,眼神微凝。
密令的核心意思很明确:
其一,确认突厥默啜大举犯边,崇州危殆。朝廷已调兵遣将,但援军抵达尚需时日。
其二,任命安定郡王薇月,以“协防使”身份,全权协助崇州守军防御事宜,关键时刻,有权调动崇州境内除右威卫主力外的一切可用力量(包括地方团练、甚至“凤影”这类非官方但效忠于她的势力)。
其三,严密监控崇州军中动向,尤其是右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及以下将领,若有任何异动,或与突厥勾结嫌疑,可临机专断,先斩后奏!
其四,此乃密令,不得宣之于众,“协防使”身份仅在狄仁杰及必要时向权善才透露,对外仍以郡王身份参与防务。
看完密令,林薇缓缓将信纸折好,收入袖中。心中念头急转。
武则天这道密令,用意极其深远。
表面上看,这是对她能力的再次肯定和重用。在国难当头之际,赋予她极大的权力,让她协助狄仁杰这位帝国柱石,共同守卫北疆门户。这无疑是对她之前崇州之功的褒奖,也是对她“凤影”力量的一种默许和利用。
但更深一层,林薇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含的帝王心术。
重用,亦是调离。 神都洛阳,是帝国的权力中心。她这个身份敏感、能力出众、又刚刚获封郡王的新贵,留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本身就是一种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她可能已经引起武三思等人强烈忌惮的情况下,将她派往危机四伏的边关,既能让她发挥所长为国效力,又能将她暂时调离政治核心,减少在神都可能引发的波澜。可谓一举两得。
信任,亦是考验。 赋予她“监控军中动向”、“临机专断”的权力,看似信任无以复加,实则也是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权善才是否是绝对忠诚?军中是否还有蛇灵或其他势力的余孽?这道密令,就是要她去做那个“恶人”,去甄别、去清除可能的内患。做好了,是分内之事;做不好,或者引发了新的矛盾,责任则在她。同时,这也是对她忠诚度和政治站场的又一次严峻考验。在她自身身世存疑的情况下,让她去对付可能存在的、与前朝(李唐)势力有牵连的军中将领,其用意,细思极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