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94章 女红坊运营,女子增收获好评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逸品女红坊的工作间里,照亮了桌上整齐摆放的布匹、丝线与针线。随着苏瑶一声 “开工”,一百二十名女子纷纷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拿起针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 刺绣组的女子们将绷子固定在桌前,穿针引线,指尖翻飞间,莲花、牡丹、蝴蝶的图案在香囊布上渐渐成形;缝纫组的女子们则踩着脚踏缝纫机,“咔嗒咔嗒” 的机器声与针线穿梭的 “沙沙” 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女红坊最动听的晨曲。

苏瑶站在工作间中央,看着眼前有序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为了让生产效率最大化,她根据女子们的技艺特长,将她们分为两组:

刺绣组:共六十人,由擅长苏绣、湘绣的女子组成,主要制作刺绣香囊,按图案复杂度分为 “简易款”(如单色花朵)、“精致款”(如彩色花鸟),简易款每个二十文,精致款每个三十文,鼓励女子们根据自身技艺选择,既保证质量,又能兼顾效率;

缝纫组:共六十人,由擅长裁剪、缝纫的女子组成,主要制作棉布襦裙、短衫与孩童衣物,按衣物款式与复杂度计酬 —— 棉布短衫每件八十文,棉布襦裙每件一百文,孩童棉衣每件一百二十文,原料由专人统一发放,避免浪费。

“咱们做的商品要送到逸品轩售卖,品质是根本。” 开工第一天,苏瑶便制定了 “三级质量检验制度”:

自检:女子们完成作品后,先自行检查 —— 刺绣香囊需检查针脚是否均匀、图案是否完整,缝纫衣物需检查缝线是否平整、纽扣是否牢固,确认无误后,在作品角落绣上自己的 “标记”(如林嫂绣 “林” 字,春桃绣 “桃” 字),方便后续追溯;

组检:每组由两名资深绣娘担任 “质检员”,每天收工时,对组内所有作品进行二次检查,不合格的作品需退回,由制作者修改后重新送检;

总检:苏瑶每日傍晚亲自抽查,抽取每组 10% 的作品,若发现问题,需全组重新检查,确保每一件送往逸品轩的商品都符合 “逸品” 的品质标准。

林嫂是刺绣组的 “快手”,她擅长绣莲花图案,针脚细密均匀,颜色过渡自然。加入女红坊后,她每天清晨第一个到岗,傍晚最后一个离开,平均每天能完成三个精致款莲花香囊,按每个三十文计算,一天就能赚九十文,比之前做零散针线活(一天最多三十文)的收入翻了三倍。

“林嫂,你这莲花绣得真好看,花瓣的颜色跟真的一样!” 质检员张绣娘拿着林嫂的香囊,忍不住称赞。林嫂黝黑的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多谢张师傅夸奖,我就是想着多做几个,能给夫君抓药,给孩子买些笔墨纸砚。”

每月初五是女红坊发薪的日子。第一个发薪日,林嫂拿着沉甸甸的铜钱(她这个月做了九十个精致款香囊,收入两千七百文),激动得手都在抖。她特意请假回家,给夫君买了上好的药材,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件新衣裳,还买了一斤肉,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久违的肉菜,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总担心下个月的米钱,现在有了稳定收入,终于能让孩子们吃顿好的了。” 林嫂的夫君握着她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缝纫组的王姑娘,起初技艺不算精湛。她今年二十岁,此前只给自家缝补衣裳,从未批量制作过衣物,刚加入时,缝制的棉布短衫针脚歪歪扭扭,袖口大小不一,第一次送检就被退回。

“王姑娘,别灰心,咱们慢慢来。” 苏瑶没有批评她,而是让缝纫组的质检员李绣娘手把手教她,“你看,缝纫时要将布料对齐,针脚间距保持半寸,这样缝出来才平整;袖口要先画好线,按线裁剪,大小才一致。”

李绣娘还特意给王姑娘做了一个 “针脚模板”—— 在木板上刻出半寸间距的线条,让她练习时对着模板缝线。王姑娘格外刻苦,每天中午别人休息时,她还在工位上练习;晚上回到宿舍,也借着油灯的光,琢磨裁剪技巧。半个月后,她缝制的棉布短衫不仅针脚整齐,还在衣襟处绣上了小小的兰花图案,既美观又不影响穿着。

“王姑娘,你这短衫绣上兰花,比之前好看多了!” 逸品轩江南分店的掌柜收到货后,特意给苏瑶写信称赞,“顾客们都说这衣裳别致,订单量比之前多了两成,以后得多订些你家的短衫!”

王姑娘得知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个月,她不仅完成了四十件棉布短衫,还额外做了十件绣花襦裙,收入达到一千八百文,比第一个月(八百文)翻了两倍多。“要是没有苏姑娘和李师傅的帮助,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混日子呢!” 王姑娘拿着薪水,第一次给自己买了一支银钗,插在发髻上,镜子里的自己,终于有了几分神采。

为了激发女子们的积极性,苏瑶还在每月月底设立了 “每月最佳工匠” 评选。评选标准兼顾 “质量” 与 “产量”—— 质量占比 60%(由质检员打分),产量占比 40%(统计当月完成作品数量),每月评选出三名 “最佳工匠”:

第一名:奖励上等棉布一匹(价值五百文)、刺绣丝线一套(十种颜色,价值三百文);

第二名:奖励中等棉布一匹(价值三百文)、银手镯一对(价值两百文);

第三名:奖励刺绣丝线一套(五种颜色,价值两百文)、胭脂一盒(价值一百文)。

第一个评选月,林嫂凭借 “九十个精致香囊零退货”“产量第一” 的成绩,当之无愧获得第一名。当苏瑶将上等棉布与丝线送到她手中时,林嫂激动得哽咽:“多谢苏姑娘,我能用这棉布给孩子们做新棉衣,用丝线绣更好看的香囊了!”

王姑娘也凭借 “进步最大”“绣花短衫热销”,获得了第三名。她拿着胭脂,小心翼翼地涂在脸上,对着镜子笑了 —— 这是她第一次用胭脂,也是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生活不仅有 “活下去” 的奔波,还有 “变美好” 的期待。

评选活动让女红坊的氛围更加积极 —— 刺绣组的女子们会互相交流配色技巧,缝纫组的女子们会分享裁剪经验,遇到技艺瓶颈时,大家不再藏着掖着,而是主动请教;产量高的女子会帮助产量低的,一起进步。第二个月,女红坊的总产量较第一个月增长了三成,不合格率从最初的 5% 降至 1% 以下。

首月运营结束时,逸品女红坊共制作刺绣香囊四千五百个(简易款两千个,精致款两千五百个),棉布衣物三百件(短衫一百五十件,襦裙一百件,孩童棉衣五十件)。这些商品通过逸品轩的物流渠道,运往长安、洛阳、扬州等地的分店,很快便掀起了热销热潮:

刺绣香囊因 “图案精美、价格亲民”(简易款三十文,精致款五十文),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 长安的贵族小姐们喜欢将精致款香囊挂在腰间,平民百姓则爱买简易款放在衣柜里驱虫,有的分店甚至出现了 “限购” 的情况;

棉布衣物因 “做工精细、穿着舒适”,成为逸品轩的 “爆款”—— 棉布短衫适合男子劳作时穿,耐脏耐磨;棉布襦裙颜色清新,适合女子日常穿着;孩童棉衣填充物充足,保暖性好,冬日销量尤其火爆,不少家长一次性买两三件,给孩子换着穿。

逸品轩江南分店的掌柜在给李逸的信中写道:“女红坊的商品供不应求,每月需提前预定才能拿货。顾客们都说,这是‘用良心做的好东西’,不仅品质好,还能帮助贫困女子,买着也安心。”

女红坊的女子们,平均月收入达到一千五百文,最高的林嫂拿到了两千七百文,最低的也有一千文,远超之前做零散针线活的收入。她们的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有的给家里添置了新家具,有的给丈夫治病,有的送孩子去私塾读书,还有的开始攒钱,计划盖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以前总担心日子过不下去,现在有了稳定的活计,心里踏实多了。” 女子们常常在休息时,围着苏瑶,分享自己的生活变化,还时不时送来自家种的蔬菜、腌的咸菜、织的粗布,表达感谢。苏瑶总是笑着收下,再回赠一些丝线、针线,让这份温暖在女红坊里传递。

江南苏州府的知府得知逸品女红坊的成效后,特意前来视察。当他看到工作间里有序的生产场景,听到女子们对苏瑶的称赞,又查看了女红坊的收入账本后,对苏瑶赞不绝口:“苏姑娘,您心系民生,为苏州府的贫困女子谋了一条生路,不仅改善了她们的生活,还为地方稳定做出了贡献,真是难得的人才!”

知府当即上奏朝廷,详细描述了逸品女红坊的运营情况,称赞苏瑶 “以女子之身,行利民之事,技艺精湛,管理有方,实为大唐女子之表率”,恳请唐太宗予以嘉奖。

唐太宗看到奏报后,召来苏定方,笑着说:“苏爱卿,你女儿真是个有才干的女子!不仅解决了江南织造府的乱象,还创办女红坊,帮助上百名女子增收,既惠民生,又促产业,该好好嘉奖!”

他当即下旨:“赏苏瑶黄金百两,锦缎二十匹,授予‘江南民生主事’荣誉职衔,允许逸品女红坊在江南各州府开设分店,朝廷给予免税三年的优惠,鼓励更多女子就业。”

旨意传到江南时,女红坊的女子们正在庆祝第二个月的 “最佳工匠” 评选。当苏瑶宣读圣旨时,所有人都激动地欢呼起来 —— 林嫂抱着上等棉布,春桃握着银钗,王姑娘摸着胭脂盒,眼中满是骄傲与期待。

苏瑶站在人群中央,看着眼前这些因女红坊而改变命运的女子,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逸品女红坊的成功,不仅是她个人的努力,更是 “实用利民” 理念的胜利 —— 用产业带动就业,用就业改善民生,让每一个有手艺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双手,活出尊严与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女红坊的院子里,晾晒架上的香囊与衣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一串串承载着希望的风铃。苏瑶看着远方,心中已有了新的计划 —— 她要在江南各州府开设更多女红坊分店,招募更多贫困女子,还要开发更多商品,如刺绣手帕、棉布床单、孩童玩偶,让 “逸品女红” 的招牌,传遍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女子,都能在针线穿梭间,绣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