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84章 李泰逼宫,李逸献证

穿越唐朝当财子 第184章 李泰逼宫,李逸献证

作者:翅膀上的蜘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0:15

长安的深夜,寒星稀疏地缀在墨蓝色的天幕上,大明宫的宫墙在月光下泛着冷硬的青灰色。三更梆子刚过,宫门前的禁军正裹紧铠甲,搓着冻得发僵的手,警惕地盯着漆黑的官道 —— 往日此时,宫门早已关闭,唯有巡夜的内侍提着灯笼往来,可今日,远处的黑暗中却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带着不容错辨的压迫感。

“谁在深夜靠近宫门?” 禁军统领赵武握紧腰间的佩刀,高声喝问。他是唐太宗亲手提拔的禁军将领,忠诚可靠,今夜负责宫门禁卫,早已接到东宫传来的叮嘱,留意魏王府的动向。

马蹄声在宫门前停下,一队身着黑衣的护卫从马上跃下,簇拥着一个身着紫色锦袍的身影 —— 正是魏王李泰。他面色阴沉,眼神锐利如刀,扫过门前的禁军,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本王要入宫探望父皇,快开门!”

赵武心中一紧,上前一步躬身道:“魏王殿下,陛下已安睡半个时辰,太医叮嘱过,陛下需静养,深夜不宜入宫打扰。还请殿下明日清晨再来,届时臣定当为殿下通报。”

“放肆!” 李泰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刀,寒光在月光下一闪,“父皇病重,日夜都可能有不测,本王担心他的安危,今日必须入宫!你一个小小的禁军统领,也敢阻拦本王?再不让开,便是抗旨不遵!”

身后的两百名王府护卫也纷纷拔出刀,刀刃出鞘的 “唰唰” 声在寂静的深夜格外刺耳。他们一步步向前逼近,与禁军形成对峙,宫门前的空气瞬间凝固,仿佛下一秒就会爆发冲突。

赵武额头渗出冷汗 —— 他忠于唐太宗,却也清楚 “魏王亦是皇子”,若真动了手,无论输赢,都是杀头之罪。可若放李泰入宫,谁也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来。两难之际,他悄悄对身边的副将使了个眼色,压低声音道:“快,派两人分别去东宫和户部,向东宫太子禀报,再通知李逸大人 —— 陛下此前有旨,李大人可在紧急时刻协助禁军稳定宫禁。”

副将会意,立刻拉过两名心腹禁军,低声交代几句,两人翻身上马,朝着东宫与户部的方向疾驰而去。

此时的东宫,烛火依旧亮着。李治正坐在唐太宗寝宫门外的矮凳上,披着一件厚披风,眼神疲惫却不敢有丝毫松懈。白日里孙太医 “陛下时日无多” 的话,像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他生怕自己稍一离开,就会错过与父亲最后的相处时光。

“太子殿下!大事不好了!” 禁军的马蹄声在东宫门外停下,一名禁军翻身下马,跌跌撞撞地跑进院内,语气急促,“魏王殿下带着两百名护卫,深夜闯宫,在宫门前与赵统领对峙,还拔出了佩刀,说要强行入宫探望陛下!”

李治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苍白,手中的茶杯 “哐当” 一声摔在地上,茶水溅湿了衣袍也浑然不觉:“李泰他…… 他竟敢闯宫?!” 他强压下心中的慌乱,立刻对身边的内侍道:“快,去请苏将军,让他立刻率领东宫护卫前往宫门,务必拦住李泰,不许他伤害禁军!”

内侍刚跑出两步,李治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再派一人去户部,通知李逸大人,让他速来寝宫,此事恐需他相助!”

与此同时,户部官署的书房内,李逸正借着烛火,最后核对洛阳、扬州、凉州的证据。木盒就放在手边,里面的举报信、账册、证词都已按顺序整理好,每一份证据上都标注了关键信息,确保任何人看了都能立刻明白李泰的罪行。他知道,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却没想到,李泰会如此急切,竟选择深夜逼宫。

“大人!宫门前出事了!” 一名禁军气喘吁吁地冲进书房,“魏王殿下带两百护卫闯宫,要强行入宫见陛下,赵统领拦不住,让小人来请大人速去协助!”

李逸心中一凛,立刻合上账本,拿起木盒,对身边的陈默道:“你立刻通知皇家科学院的工匠,守住科学院的器械与图纸,若有异动,即刻报给苏将军。我去寝宫见陛下。” 说完,他快步走出书房,翻身上马,朝着大明宫的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踏过青石板路,溅起零星的碎石,李逸紧握着缰绳,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赶在李泰闯入寝宫前,将证据呈给陛下。若李泰先见到陛下,恐怕会伪造说辞,甚至做出更极端的事。

大明宫的宫门前,对峙仍在继续。李泰见禁军迟迟不让开,眼中的怒火更盛,挥刀指向赵武:“本王最后说一次,开门!否则,本王就当你们是东宫的人,意图阻拦本王尽孝,今日便替父皇清理门户!”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 —— 苏定方率领着五百名东宫护卫赶到了。他勒住马,挡在李泰与禁军之间,手中的长枪直指李泰,语气冰冷:“魏王殿下,深夜带护卫闯宫,手持兵刃对峙禁军,你可知这是谋逆大罪?陛下正在静养,若你真为陛下着想,便该立刻解散护卫,明日再来探望!”

李泰没想到苏定方来得这么快,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仍强撑着说道:“苏将军,本王只是担心父皇,何谈谋逆?你让开,否则,休怪本王不客气!”

“不客气?” 苏定方冷笑一声,身后的东宫护卫纷纷举起长枪,“殿下若敢再前进一步,休怪末将手下无情!”

双方剑拔弩张,就在冲突一触即发之际,李逸的马蹄声传来。他翻身下马,快步走到两人中间,对着李泰躬身道:“魏王殿下,深夜闯宫非皇子所为,若惊扰了陛下,殿下便是不孝。不如先随我去寝宫门外,待陛下醒后,再行探望不迟。”

李泰看到李逸,眼中闪过一丝忌惮,却仍嘴硬道:“李逸,此事与你无关,你少管闲事!”

“此事关乎陛下安危、朝堂稳定,便是关乎大唐安危,臣不能不管。” 李逸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坚定,“殿下若真为陛下着想,便随我来;若殿下执意闯宫,臣只能按陛下此前的旨意,协助禁军阻拦,届时刀剑无眼,伤了殿下,臣担待不起,殿下也担待不起。”

李泰看着李逸身后渐渐聚集的禁军与东宫护卫,知道今日强行闯宫已无可能,只能恨恨地收起佩刀,对身后的护卫道:“都把刀收起来!” 随后,他瞪了李逸一眼,冷声道:“好,本王就随你去寝宫门外,倒要看看,父皇醒后,会不会怪你阻拦本王尽孝!”

一行人朝着唐太宗的寝宫走去,夜色中,脚步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气氛依旧紧张。

此时的寝宫内,唐太宗已被宫外的动静惊醒。他躺在软榻上,呼吸急促,脸色比白日更显苍白,却努力睁着眼睛,眼神依旧清明。内侍跪在榻前,轻声禀报着宫门前的对峙情况,唐太宗的手指微微颤抖,放在锦被上,却没有说话。

“陛下,李逸大人求见!” 寝宫外传来内侍的通报。

“让他进来。” 唐太宗的声音微弱,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李逸快步走进寝宫,跪在软榻前,将手中的木盒高高举起:“陛下,臣李逸叩见陛下。魏王殿下深夜带护卫闯宫,意图不明,恐对陛下不利。臣这里有李泰伪造政绩、损害百姓的证据,包括洛阳虚报粮食产量、扬州虚报贸易额、凉州虚报屯田产量,还有他与世家勾结、承诺盐铁专营权的书信,恳请陛下过目!”

唐太宗的目光落在木盒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 有失望,有愤怒,还有一丝早已预料到的疲惫。他颤抖着伸出手,内侍连忙上前,打开木盒,将里面的证据一份份递到他面前。

首先是洛阳农户王老实的举报信。唐太宗看着歪歪扭扭的字迹,看着 “家中已无余粮,再被逼缴赋税,只能卖儿鬻女” 的句子,手指微微收紧,呼吸愈发急促。他想起自己当年推行均田制,就是为了让百姓有田种、有饭吃,可李泰为了皇位,竟能如此漠视百姓的死活,逼得农户走投无路。

接着是洛阳粮库的库存记录。唐太宗一页页翻看,看到七月旱灾过后突然出现的 “补录” 记录,看到产地模糊的粮食入库信息,眼中的失望更甚。他年轻时也曾处理过粮库事务,自然明白这些 “补录” 背后的猫腻 —— 这是明目张胆的造假,是把朝廷的赈灾制度当成了他夺位的工具。

然后是扬州商户的证词与刺史的书信。当看到 “待殿下登基后,还望兑现承诺,将扬州盐铁专营权交给小儿” 这句话时,唐太宗猛地咳嗽起来,内侍连忙递上温水,他喝了一口,才勉强平复下来。盐铁专营是朝廷的根本财源,是支撑边防、赈灾的关键,李泰竟能随意许诺给世家,这不仅是私相授受,更是在动摇大唐的根基!

最后是凉州屯田士兵的证词,上面写着 “校尉逼迫我们按亩产三石签字,若不签,便克扣军粮”。唐太宗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 —— 屯田士兵是边防的重要力量,克扣军粮、虚报产量,这是在拿边防的安危开玩笑,是在拿大唐的疆土当儿戏!

“孽障…… 真是孽障!” 唐太宗将证据放在榻边,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眼中满是痛心,“朕一直知道他有野心,却没想到,他竟会为了皇位,不顾百姓死活、不顾边防安危、不顾朝廷根基…… 朕真是错看了他!”

李逸跪在地上,轻声道:“陛下,李泰此举虽错,却也并非无可挽回。如今百官与百姓都看在眼里,只要陛下明察秋毫,定能稳定朝局,守住大唐的根基。”

唐太宗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他看向内侍,语气微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 传李治、李泰,还有魏徵、苏定方、崔氏族长、卢氏族长…… 所有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员,即刻前来寝宫议事。朕要当着百官的面,查清此事!”

“是,陛下!” 内侍连忙起身,快步走出寝宫,安排人去通知百官。

寝宫外,李泰正焦躁地来回踱步,看到内侍出来传达旨意,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 他以为,父皇召见百官,是要当着众人的面,斥责李治与苏定方阻拦他尽孝,甚至可能直接立他为继承人。他整理了一下锦袍,昂首挺胸地朝着寝宫走去,仿佛胜券在握。

李治与苏定方、魏徵也先后赶到。李治看到李逸,连忙上前低声问道:“李侍郎,父皇他…… 还好吗?证据是否呈给父皇了?”

李逸点点头,轻声道:“陛下已看过证据,心中自有决断。殿下放心,今日之事,定能水落石出。”

魏徵在一旁补充道:“殿下,臣已让人通知了所有中立派官员,他们都清楚李泰的所作所为,今日议事,定会站在殿下这边。”

苏定方则握紧长枪,沉声道:“殿下放心,末将已安排护卫守住寝宫四周,若李泰敢有异动,末将即刻拿下他!”

李治看着身边的三人,心中的慌乱渐渐消散,眼中多了几分坚定。他知道,今日的议事,不仅是决定他与李泰的命运,更是决定大唐未来的走向 —— 是继续推行改革,让百姓安居乐业;还是退回世家掌权的旧路,让 “贞观之治” 付诸东流。他必须赢,为了父皇的心血,为了大唐的百姓,也为了李逸等人的信任。

百官陆续赶到,挤满了寝宫门外的回廊。崔氏族长、卢氏族长等世家代表站在李泰身边,眼神中带着不安;中立派官员则站在中间,神色凝重;改革派官员则坚定地站在李治与李逸身后,形成了鲜明的阵营划分。

寝宫的门缓缓打开,内侍高声唱道:“陛下宣诸位大人入内议事!”

众人依次走进寝宫,对着软榻上的唐太宗躬身行礼。唐太宗躺在软榻上,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泰身上,语气冰冷:“李泰,你深夜带护卫闯宫,手持兵刃对峙禁军,可知罪?”

李泰心中一慌,连忙跪下道:“父皇,儿臣只是担心父皇的安危,急于入宫探望,并非有意闯宫,还望父皇明察!”

“担心朕的安危?” 唐太宗冷笑一声,指着榻边的证据,“那你倒是说说,洛阳旱灾,你为何让官员虚报粮食产量,按高产征收赋税,逼得农户卖儿鬻女?扬州贸易,你为何让刺史虚报贸易额,劳民伤财?凉州屯田,你为何克扣军粮,逼迫士兵签字确认丰收?还有,你与世家勾结,承诺盐铁专营权,又是何意?”

一连串的质问,像重锤一样砸在李泰心上。他脸色瞬间惨白,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 —— 他没想到,父皇竟会知道得如此详细,还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崔氏族长见状,连忙上前跪下道:“陛下,此事定是有人陷害魏王殿下!这些证据恐是伪造,还请陛下明察!”

“伪造?” 李逸上前一步,将洛阳粮库的账册与扬州刺史的书信呈给百官,“诸位大人请看,这账册上的入库记录与粮库的实际库存相差两万石,还有扬州刺史与魏王府的往来书信,上面有刺史的私印,绝非伪造。洛阳的农户、扬州的商户、凉州的士兵,都能作证,魏王殿下的罪行,证据确凿,不容狡辩!”

百官传阅着证据,议论声四起。中立派官员看着账册上的记录、书信上的私印,眼中满是震惊;世家代表则脸色难看,却不敢再替李泰辩解;改革派官员则纷纷开口,请求唐太宗严惩李泰,以正朝纲。

唐太宗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最后一丝对李泰的期望也彻底破灭。他看向李治,语气缓和了几分:“李治,朕知道你仁厚,却也知道你心怀百姓,重视改革。朕意已决,立你为皇太子,继承大统。李泰伪造政绩、勾结世家、深夜逼宫,罪大恶极,免去魏王封号,贬为庶人,流放黔州,永世不得回京!”

“父皇!” 李泰猛地抬头,眼中满是绝望,却被禁军上前按住,动弹不得。

“陛下英明!” 百官齐声行礼,声音洪亮,回荡在寝宫内。

唐太宗看着李治,眼中满是嘱托:“李治,朕将大唐交给你,你要记住,百姓是大唐的根基,改革是大唐的未来。要重用李逸、魏徵、苏定方等人,继续推行民生改革,守护好大唐的疆土,不要辜负朕的期望,不要辜负百姓的信任。”

李治跪在榻前,泪水夺眶而出:“儿臣遵旨!儿臣定当不负父皇,不负大唐,不负百姓!”

唐太宗满意地点点头,闭上眼睛,呼吸渐渐平稳下来。内侍上前查看,轻声道:“陛下睡着了。”

众人轻手轻脚地退出寝宫,禁军押着李泰离开,世家代表们则垂头丧气地站在一旁,等待着新太子的处置。

夜色依旧深沉,可大明宫的宫墙内,却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李逸站在回廊上,望着远处的星空,心中满是欣慰 —— 这场围绕皇位的争斗,终于以正义的胜利告终。他知道,这只是大唐改革的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可只要守住 “民生为本” 的初心,大唐的未来,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李治走到李逸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真诚:“李侍郎,今日之事,多亏了你。若不是你收集的证据,若不是你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日后推行改革,朕还需你多多相助。”

李逸躬身行礼:“殿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协助殿下推行改革,守护大唐的百姓,让大唐的明天,越来越好。”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大明宫的宫墙上,为这场深夜的风波,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大唐的新篇章,也将在这场风波过后,缓缓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