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83章 暗中取证,虚报败露

穿越唐朝当财子 第183章 暗中取证,虚报败露

作者:翅膀上的蜘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0:15

长安的深秋已至尾声,寒风卷着枯叶,在户部官署的庭院里打着旋。李逸坐在书房内,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上的一份文书 —— 那是三天前陈默从洛阳传回的密报,上面用朱笔标注着 “洛阳粮产核查初步结果”,字里行间透着令人不安的信息。他心中早已预料到李泰会为了政绩铤而走险,却没想到对方竟会如此不顾百姓死活,在粮食产量上动手脚。

“大人,洛阳的后续证据到了。” 陈默推门而入,神色凝重地将一个油纸包裹的木盒放在案上,“属下派去的人,找到了三位被强迫‘确认丰收’的农户,还拿到了洛阳粮库的实际库存账册,证据确凿。”

李逸连忙打开木盒,里面整齐摆放着三样东西:一封折叠的实名举报信、一本泛黄的粮库库存记录、几张农户按了手印的 “丰收确认书” 副本。他首先拿起举报信,信是洛阳城郊农户王老实所写,字迹歪歪扭扭,却字字泣血:“今年洛阳夏末遭旱灾,我家五亩田实际亩产仅三石,可县衙却逼我们按‘亩产五石’签字确认,还说这是魏王殿下的意思,若不签字,今年的赋税不仅不能减免,还要多缴两成…… 家中已无余粮,再被逼缴赋税,只能卖儿鬻女了!”

李逸的手指紧紧攥着信纸,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抬头看向陈默,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愤怒:“李泰此举,哪里是彰显‘治理才能’?分明是草菅人命!洛阳今年旱灾,户部早有备案,他却让官员虚报产量,按‘高产’征收赋税,这是把百姓往绝路上逼!”

陈默在一旁补充道:“属下派去的人还查到,洛阳县令为了完成‘虚报任务’,专门派人挨家挨户逼迫农户签字,有两户农户拒绝,当场就被衙役带走,至今还关在县衙大牢里。粮库的库存记录也显示,今年洛阳的粮食实际入库量比上报产量少了两万石,县令为了掩盖缺口,竟从周边州府借调粮食,暂时填补库存,打算等明年新粮下来再还。”

李逸拿起粮库库存记录,一页页仔细翻看。账册上用墨笔记录着每日的粮食入库量,却在七月(旱灾过后)突然出现大量 “补录” 记录,且入库粮食的产地标注模糊,明显是临时拼凑的。他将账册与举报信放在一起,又拿起 “丰收确认书” 副本 —— 上面的农户签名笔迹潦草,不少签名甚至出自同一人之手,显然是县衙官员伪造的。

“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李泰为了在陛下面前邀功,不顾百姓死活,伪造政绩。” 李逸将证据重新放回木盒,锁上铜锁,“你立刻派人去扬州、凉州,核查李泰是否还有其他虚报行为 —— 尤其是扬州的市舶司贸易额、凉州的屯田产量,这些都是李泰此前重点‘关注’的领域,很可能也存在造假。”

陈默躬身应下:“属下这就安排,确保尽快拿到证据。只是…… 大人,如今陛下病重,李泰权势日盛,我们收集这些证据,会不会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也比百姓遭殃好。” 李逸语气坚定,“若李泰安分守己,这些证据便永远锁在盒中;可若他敢为了夺位伤害百姓、动摇朝局,这些证据就是保护太子、稳定大唐的关键。你放心去做,出了任何事,我来承担。”

陈默点点头,转身快步离开。书房内,李逸再次拿起王老实的举报信,心中满是沉重。他想起三年前改良曲辕犁时,曾到洛阳城郊考察,那时的农户们虽不富裕,却能靠种田勉强糊口,可如今,一场旱灾再加上李泰的虚报逼迫,竟让百姓陷入了卖儿鬻女的绝境。“民生改革,任重道远啊。” 他轻声自语,更加坚定了要阻止李泰的决心。

接下来的十日,李逸一边正常处理工部与盐铁监管的公务,一边焦急地等待扬州、凉州的消息。期间,他曾两次前往东宫,向李治通报洛阳的虚报情况。李治看着证据,眼中满是愤怒与担忧:“李泰怎能如此!父皇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为了皇位,竟置百姓生死于不顾!若他登基,大唐的百姓该如何是好?”

“太子殿下放心,” 李逸安慰道,“臣已派人核查扬州、凉州,若能找到更多证据,便能让百官看清李泰的真面目,届时即便陛下未能及时定夺,百官也会站在殿下这边。”

李治点点头,紧紧握住李逸的手:“多谢李侍郎。如今父皇病重,朝堂动荡,朕能依靠的,只有你与苏将军了。”

就在两人谈话后的第三日,扬州传来了消息。陈默亲自带着证据赶回长安,一进李逸的书房,便递上一份厚厚的文书:“大人,扬州的情况比洛阳更严重!李泰为了‘彰显贸易成果’,竟让扬州刺史将市舶司的每月贸易额从三千贯虚报为五千贯,还私下让十余家商户‘临时增加交易记录’,伪造贸易繁荣的假象。”

李逸接过文书,里面包含市舶司的实际交易记录、商户的匿名证词、以及扬州刺史与魏王府的往来书信。实际交易记录显示,扬州市舶司七月至九月的每月贸易额均在三千贯左右,与往年持平;而商户的证词则写道:“九月中旬,刺史府派人来,让我们在账本上多记两千贯交易,还说这是魏王殿下的意思,事后会给我们减免部分赋税,若不配合,便会严查我们的商户资质。”

最关键的是扬州刺史与魏王府的书信,其中一封写道:“殿下放心,市舶司贸易额已按‘每月五千贯’上报,商户那边已安排妥当,不会出纰漏。待殿下登基后,还望兑现承诺,将扬州盐铁专营权交给小儿。”

“又是盐铁专营权!” 李逸将书信拍在案上,语气愤怒,“李泰为了拉拢官员,竟把国家的专营权当作私人物品,随意许诺!扬州的贸易额虚报,看似只是数字造假,实则会误导朝廷的贸易政策 —— 若朝廷根据虚报的贸易额增加市舶司的税收任务,最终还是会转嫁到商户与百姓身上,损害的还是大唐的根基!”

陈默补充道:“属下还查到,李泰为了让虚报的贸易额看起来更真实,竟让扬州刺史临时增加了‘西域香料专场贸易’,从周边州府调运香料,假装是海外进口,事后又将香料低价卖给商户,造成‘贸易繁荣’的假象。这场‘专场贸易’,光是调运香料的费用,就花了朝廷五百贯,最后却只收回两百贯,纯粹是劳民伤财!”

李逸将洛阳与扬州的证据整理成册,放在一个特制的木盒中,锁上两道铜锁,交给心腹妥善保管。他看着桌上的证据,心中已有了明确的计划:目前太宗病重,朝堂敏感,这些证据暂时不能公开,以免引发更大的动荡;但必须将证据的核心内容告知魏徵与苏定方,让他们做好应对准备 —— 一旦李泰有异动,比如伪造遗诏、派兵围困东宫,便立刻将证据公之于众,借助百官与百姓的力量,阻止李泰夺位。

就在李逸紧锣密鼓收集证据的同时,太极殿的气氛也愈发凝重。唐太宗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从最初的昏迷不醒,发展到无法下床,甚至连说话都变得困难。太医们每日轮流诊治,却只能不断调整药方,延缓病情恶化的速度。

这日午后,孙太医悄悄将李治与李泰叫到御书房外,神色沉重地说:“两位殿下,陛下的脉象已极其微弱,气血两亏已到极致,时日恐怕无多了。如今朝堂人心浮动,若不尽快确定继承人,恐会引发大乱,还请两位殿下早做打算。”

李泰听到 “时日无多” 四个字,眼中瞬间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随即又装作悲伤的模样,对着御书房的方向躬身:“多谢孙太医告知,本宫定会好好侍疾,盼父皇早日康复。”

可转身离开后,李泰的脸色立刻变得阴鸷。他快步返回魏王府,召集心腹谋士与世家代表,紧急商议对策。“父皇时日无多,李治那小子有苏定方的兵权与李逸的支持,我们必须尽快行动!” 李泰坐在主位上,语气急促,“之前伪造的‘东宫谋反’证据,还需再完善;另外,我要你们立刻联系京畿卫的统领,许他‘兵部尚书’之位,让他在关键时刻,带兵控制东宫与太极殿!”

崔氏族长犹豫着开口:“殿下,京畿卫统领是陛下亲信,恐怕不会轻易倒向我们……”

“不会?那就让他不得不倒!” 李泰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京畿卫统领去年贪墨军饷的证据,我早已掌握。他若听话,日后我登基,便既往不咎;他若不从,我便将这份证据公之于众,让他身败名裂!”

王修在一旁补充道:“殿下,还有一事需注意 —— 李逸近日似乎在暗中调查洛阳、扬州的虚报情况,我们需尽快派人阻止,若让他拿到更多证据,恐会对我们不利。”

“李逸?” 李泰眼中闪过一丝狠戾,“他以为收集些虚报证据就能阻止我?真是天真!传我指令,让洛阳、扬州的官员销毁所有造假痕迹,若有农户或商户敢泄露消息,一律严惩!另外,派人去皇家科学院,给李逸‘提个醒’—— 他的妻子苏瑶还在长安,若他识相,就乖乖闭嘴,否则……”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眼中的威胁之意不言而喻。心腹们纷纷躬身应下,开始分头行动 —— 有的去联系京畿卫统领,有的去销毁造假痕迹,还有的则悄悄前往皇家科学院,准备给李逸施加压力。

消息很快传到李逸耳中。当陈默告诉他 “魏王府派人去了皇家科学院,还提到了苏瑶夫人” 时,李逸的脸色瞬间变得冰冷。“李泰这是想威胁我?” 他握紧拳头,眼中满是怒火,“他以为用瑶儿就能让我屈服?真是打错了算盘!”

苏瑶得知消息后,却异常平静。她走到李逸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逸哥哥,你不用为我担心。李泰不敢真的对我怎么样 —— 他若动了我,苏将军第一个不会放过他,百官也会质疑他的品性。你尽管去做你该做的事,保护太子、守护百姓,比什么都重要。”

李逸看着苏瑶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温暖与愧疚:“瑶儿,让你受牵连了。”

“我们是夫妻,本就该同甘共苦。” 苏瑶笑着说,“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帮你留意魏王府的动向 —— 逸品女红坊的绣娘们,遍布长安的大街小巷,她们能帮我们收集不少消息。”

有了苏瑶的支持,李逸更加坚定了信念。他立刻派人将李泰威胁他的消息,以及洛阳、扬州的虚报证据核心内容,一并告知魏徵与苏定方。魏徵收到消息后,连夜入宫,将证据内容禀报给李治,并建议道:“殿下,李泰已开始策划激进行动,我们不能再被动防御。明日早朝,臣请奏陛下,公开讨论继承人之事,同时暗中调动禁军,保护东宫与太极殿,防止李泰派兵突袭。”

苏定方也立刻行动,调动长安城外的三万禁军,加强对东宫、太极殿周边的巡逻,同时将京畿卫统领贪墨军饷的证据,悄悄透露给京畿卫的副统领 —— 他知道,副统领一直对统领的贪墨行为不满,若能争取到副统领的支持,便能瓦解李泰对京畿卫的掌控。

夜色渐深,长安城内一片寂静,却暗流涌动。魏王府的灯火亮至深夜,李泰与心腹们还在商议着夺位计划;东宫的书房内,李治、魏徵、苏定方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防御;皇家科学院的书房里,李逸正与陈默整理最新收集到的证据 —— 凉州传来消息,李泰也在凉州的屯田产量上做了手脚,将实际亩产两石虚报为三石,还强迫屯田士兵 “确认丰收”。

“三份证据,覆盖粮食、贸易、屯田,足以证明李泰为了夺位,不惜伪造政绩、损害百姓利益。” 李逸将凉州的证据放入木盒,眼神变得无比坚定,“明日早朝,便是摊牌之时。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守住大唐的未来,守住百姓的希望。”

窗外的寒风依旧呼啸,却吹不散李逸心中的决心。他知道,明日的早朝,将会是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较量 —— 一边是为了皇位不择手段的李泰与世家势力,一边是坚守民生改革、守护百姓利益的太子与改革派。而他手中的证据,便是这场较量中,最关键的武器。

太极殿的御书房内,唐太宗躺在软榻上,气息微弱。他似乎感受到了朝堂的动荡,手指微微动了动,却无力睁开眼睛。殿外的铜壶滴漏 “嘀嗒” 作响,每一声都像是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较量,倒计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