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31章 李逸谋划,学院升级新蓝图

暮春的逸品轩后院,草木葱茏,葡萄藤沿着木架攀爬,缀满了翠绿的新叶,偶有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泥土的清新。李逸与苏瑶坐在石桌旁,桌上放着一壶刚沏好的碧螺春,水汽袅袅,映得两人脸上满是柔和。

自保守派倒台后,李逸虽在朝堂站稳脚跟,改革项目也顺利推进,但他心中始终有个隐忧 —— 如今推动改革的核心团队,多是凭借经验与热情行事,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支撑;民间从事商贸、农耕、手工的百姓,更是因技艺落后、知识匮乏,难以跟上改革步伐。这日午后,看着庭院中忙着修剪葡萄枝的农户因手法不当剪断新梢,李逸终于下定决心,将藏在心中许久的设想向苏瑶和盘托出。

“瑶儿,你看方才那农户修剪葡萄枝的手法,若能掌握正确的修剪技术,明年的葡萄产量至少能再增两成。” 李逸望着院中忙碌的身影,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如今大唐虽表面繁荣,但在民生、科技、贸易等领域,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就说商贸吧,西市的商户记账方法各异,有的用‘流水账’,有的用‘收付账’,一旦涉及跨区域交易,账目核对往往要耗费数日,还时常出现纠纷;农耕方面,江南虽推广了‘逸品犁’,但仍有农户因不懂深耕浅种的技巧,导致粮食产量参差不齐;还有医术,偏远地区的百姓得了风寒、痢疾,往往因缺乏基础防疫知识,小病拖成大病……”

苏瑶放下手中的茶杯,若有所思地说:“你是想通过培养人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正是。” 李逸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我想把现有的逸品学院升级,从单纯教授女红、酿酒的民间学院,变成朝廷认可的‘大唐技艺学院’,开设商科、农科、工科、医科四大门类,专门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样既能为改革大业储备力量,又能让百姓掌握技艺,真正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苏瑶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前倾身体,语气中满是兴奋:“逸哥哥,这主意太棒了!你看现在逸品女红坊的绣娘,虽手艺好,却不懂成本核算,常有绣品定价过高卖不出去,或定价过低亏本的情况;江南的农户,若能系统学习新式农具使用、土壤改良技术,粮食产量定能大幅提升;还有医科,若能培养一批懂基础防疫的医师,分派到偏远地区,百姓就能少受疫病之苦。这不仅是为改革培养人才,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得到苏瑶的全力支持,李逸心中的信心更足了。接下来的半个月,他几乎将所有空闲时间都投入到学院升级方案的筹备中。每日处理完户部事务,他便回到书房,伏案疾书,从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到教学目标,从师资选拔标准到学院管理制度,都一一细化,反复打磨。

在商科课程设计上,李逸结合西域商路贸易的经验,将课程分为 “基础记账”“商业核算”“国际贸易” 三大模块。基础记账模块教授 “复式记账法”—— 这是他从西域商人处学到的记账方式,能清晰记录每一笔收支的来龙去脉,避免账目混乱;商业核算模块则重点讲解成本计算、定价策略,还会邀请长安西市的资深商户担任客座讲师,分享实战经验;国际贸易模块则涵盖西域诸国的贸易习俗、货币兑换、商路安全知识,为培养跨区域贸易人才打下基础。

农科课程的设计更是贴合实际需求。李逸亲自前往江南、凉州的农田调研,将课程分为 “作物种植”“土壤改良”“农具使用”“病虫害防治” 四部分。作物种植模块详细讲解水稻、小麦、棉花、葡萄等作物的生长周期与种植技巧,还会安排学员到江南葡萄种植基地实地学习;土壤改良模块引入西域的 “绿肥种植” 技术,教农户通过种植紫云英、苜蓿等作物改善土壤肥力;农具使用模块则以 “逸品犁”“龙骨水车” 为重点,手把手教学员操作与维护;病虫害防治模块则邀请太医院的农科医师,传授识别病虫害、制作天然农药的方法。

工科课程聚焦 “实用技术革新”,开设 “纺织技术”“农具制造”“水利工程”“建筑技艺” 四门课程。纺织技术模块教授改良后的织布机操作,能将织布效率提升三成;农具制造模块详细讲解 “逸品犁”“曲辕犁” 的锻造工艺,培养能维修、改良农具的工匠;水利工程模块则以江南的水渠、堤坝建设为例,教授基础的水利设计与修建技术;建筑技艺模块则重点讲解抗震房屋的建造方法,适合西域、江南等多地震、多洪涝地区。

医科课程则以 “基础医疗与防疫” 为核心,分为 “常见病诊治”“基础防疫”“草药识别”“急救技巧” 四部分。常见病诊治模块教授风寒、痢疾、外伤等常见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基础防疫模块讲解饮水卫生、垃圾处理、疫情隔离等知识,预防疫病传播;草药识别模块则组织学员到山林中实地辨认草药,学习采摘与炮制方法;急救技巧模块则教授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应急处理方法,适合偏远地区百姓自救。

方案初稿完成后,李逸第一时间带着方案拜访朝中支持改革的重臣。他首先来到房玄龄府上,将方案递到房玄龄手中,详细阐述各学科的设计思路与预期目标:“房相,商科培养的人才,能规范商贸经营,推动西域乃至海外贸易发展,增加国库商税收入;农科人才可深入各地农田,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民生稳定;工科人才能改良工具、修建水利,推动制造业与农业发展;医科人才则能填补偏远地区医疗空白,减少疫病危害。这四大门类相辅相成,若能成功落地,对我大唐的长远繁荣稳定,将是莫大助力。”

房玄龄仔细翻阅方案,每看到一处贴合民生的课程设计,便忍不住点头称赞。当看到农科课程中 “绿肥种植”“病虫害防治” 的细节时,他抬头说道:“去年江南洪涝后,部分农田土壤肥力下降,若能推广绿肥种植技术,定能尽快恢复产能。还有医科的基础防疫,去年长安周边出现小规模风寒,正是因百姓缺乏防疫知识,才导致疫情扩散,若能培养一批基层医师,便能有效预防此类情况。”

他合上方案,眼中满是赞赏:“李侍郎此计甚妙,既着眼当下改革需求,又兼顾长远发展,实乃为国为民的良策!老夫定会在朝堂上为你发声,说服陛下支持学院升级,也会联合杜如晦、魏徵等大臣,为你争取资源与政策支持。”

离开房玄龄府后,李逸又陆续拜访了杜如晦、魏徵等重臣。杜如晦对工科课程中的 “水利工程”“纺织技术” 尤为认可,提出可从工部调拨部分闲置的工具与图纸,支持学院教学;魏徵则建议在医科课程中增加 “流民医疗” 内容,为救灾储备医疗人才。各位大臣的建议,让方案愈发完善,也让李逸更加坚信,学院升级的蓝图,定能在众人的支持下变为现实。

回到逸品轩时,已是黄昏。苏瑶早已备好晚饭,见李逸回来,连忙迎上前:“逸哥哥,拜访还顺利吗?”

李逸笑着点头,将大臣们的支持与建议一一告知:“房相、杜相都很认可方案,还提出了不少好建议。接下来,我会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方案,然后呈给陛下,争取朝廷的正式认可与支持。等学院升级后,咱们就能培养出更多实用人才,让改革大业根基更稳,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苏瑶眼中满是期待,她为李逸盛上一碗米饭:“我已经让人整理逸品学院的现有场地了,若朝廷批准,咱们可以立刻扩建校舍,招募师资。我还打算在女红坊挑选几名手艺好、懂教学的绣娘,担任工科纺织技术的助教,为学院出一份力。”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映得饭菜也染上了温暖的色泽。李逸看着苏瑶温柔的脸庞,心中满是感激 —— 从盐铁改革到西域商路恢复,从女子学堂到学院升级,每一次他提出新的设想,苏瑶总是第一个支持他、协助他。有这样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在身边,再宏大的蓝图,也有了实现的底气。

夜色渐深,李逸坐在书房,根据大臣们的建议修改方案。灯光下,他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笔都凝聚着对大唐未来的憧憬。他知道,学院升级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未来还需解决师资招募、场地扩建、朝廷拨款等诸多问题,但只要坚守 “培养人才、惠及民生” 的初心,有朝中重臣的支持,有苏瑶的协助,这张宏伟的蓝图,定能在大唐的土地上,绘制出最绚烂的图景。而这些培养出的人才,终将成为推动大唐改革与繁荣的中坚力量,让民生安康、国家强盛的愿景,真正照进现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