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长安,阳光透过逸品学院的窗棂,洒在崭新的木质课桌上。原本仅能容纳百人的小院,经过半个月的扩建,已增设了四座专属教学楼,分别对应商科、农科、工科、医科,门口悬挂着醒目的木牌,上面刻着李逸亲笔题写的学科名称,笔锋刚劲,透着 “经世致用” 的办学初心。
此时的商科教室内,三十余名学员正围在一张巨大的账桌旁,专注地听讲师王掌柜讲解 “复式记账法”。王掌柜曾是长安西市最大绸缎庄的账房先生,从事记账工作四十余年,受邀加入学院后,便将毕生经验融入教学。他手持毛笔,在两张纸上分别写下 “流水账” 与 “复式账” 的记录方式,对比道:“诸位请看,传统流水账仅记录‘今日收绸缎款五十贯’,却无法说明这五十贯来自哪家商户、对应哪批货物;而复式记账法需在‘收入账’与‘客户账’同时记录,既写‘收张记商户绸缎款五十贯’,又在‘张记商户’名下标注‘欠货款五十贯已结清’,账目清晰,日后核查或对账,一目了然。”
一名来自洛阳的学员张顺举手提问:“王掌柜,我家开的粮铺常有农户以粮食抵账,这种情况该如何用复式记账法记录?”
王掌柜笑着点头,在纸上快速写下两笔记录:“在‘收入账’记‘收李农户小麦十石,抵货款三十贯’,在‘粮食库存账’记‘入库小麦十石,价值三十贯’,这样既体现了货款结清,又记录了库存变化,后续无论是卖小麦还是核算利润,都有据可查。”
张顺恍然大悟,连忙在笔记本上记录,眼中满是兴奋 —— 此前他家粮铺因记账混乱,每年总有数十贯账目对不上,如今学会复式记账法,终于能解决这个难题。
除了基础记账,商科的营销课程更是贴合大唐商业实际。李逸特意邀请了曾在江南、西域从事贸易的商人刘万通担任讲师。这日课堂上,刘万通手持一匹印有西域花纹的丝绸,向学员们提问:“诸位若将这匹丝绸卖到长安,该如何定价、如何推广?”
一名学员答道:“可按成本加利润定价,再在西市挂招牌宣传。”
刘万通摇头:“长安西市的丝绸店不下百家,若仅靠招牌宣传,难以吸引顾客。大家需先分析客户 —— 长安的达官贵人喜欢稀缺纹样,普通百姓注重性价比,咱们可将这匹丝绸定为‘高端款’,在绸缎庄内设专属展柜,邀请贵妇试穿,再附赠西域香料小样,打造‘西域珍品’的品牌形象;同时推出同款简化纹样的平价丝绸,满足普通百姓需求,这样既能提升品牌档次,又能扩大销量。”
学员们纷纷点头,随后分组进行 “模拟营销”,有的扮演商户,有的扮演顾客,在课堂上演练定价、谈判、促销的流程。李逸站在教室后门,看着学员们投入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 —— 他深知,只有让学员在实践中掌握营销技巧,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在商业竞争中立足。
农科的教学则更注重 “田间实践”。学院在长安城外开辟了百亩试验田,分为水稻区、棉花区、葡萄区,邀请了江南种棉能手陈老农、凉州葡萄种植专家阿卜杜勒共同授课。这日清晨,陈老农带着二十余名农科学员来到棉花区,手持棉种,详细讲解选种技巧:“好的棉种颗粒饱满,色泽偏白,捏在手中有沉重感;若颗粒干瘪、颜色发暗,种下去要么不发芽,要么结棉少。选好种后,需用温水浸泡半个时辰,再拌上草木灰,既能防虫,又能增加肥力。”
他一边说,一边示范播种:“棉花播种需行距三尺、株距两尺,太深芽难出,太浅易被鸟啄。播种后要覆盖一层薄土,再浇适量水,保持土壤湿润。”
学员们两人一组,拿着锄头、水壶,按照陈老农的指导播种。来自河北的学员李二柱此前种棉花总是产量低,如今亲手实践后,才发现自己此前播种过深、浇水过多,导致棉苗长势差。“陈老丈,按您的方法种,棉花产量能提高多少?” 李二柱问道。
陈老农笑着说:“若能按这套方法种,再配合‘逸品犁’深耕,每亩至少能多收十斤棉花,够一家三口做两床棉被了!”
农科还专门开设了 “新式农具课”,李逸让人将改良后的曲辕犁、龙骨水车搬到试验田,邀请铁匠讲解农具构造与使用优势。“传统犁需两头牛牵引,一天最多耕两亩地;曲辕犁只需一头牛,一天能耕五亩,还能调节深耕深度,适合不同土壤。” 铁匠一边演示犁地,一边说道,学员们轮流上前操作,感受新式农具的便捷,不少来自偏远地区的学员感叹:“有了这曲辕犁,乡亲们种地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工科的教学则以 “器械改良” 为核心。学院的工科教室内,摆放着拆解后的织布机、水车、曲辕犁,邀请了长安最有名的木匠王师傅、铁匠张师傅授课。王师傅曾参与改良逸品女红坊的织布机,对机械原理颇有研究。这日课堂上,他带着学员们拆解一台老式织布机,指着其中的 “经线轴” 说:“这台织布机的经线轴转速不均匀,导致织出的布疏密不一。咱们可在轴上加装一个‘调节齿轮’,通过改变齿轮齿数,控制转速,让经线均匀送出,织布效率能提高三成,织出的布也更平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