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30章 保守派倒台,李逸地位稳如山

张柬之被流放崖州的消息,像一阵疾风,彻底吹散了长安朝堂上空的保守阴霾。早春的户部衙门内,往日里总爱私下非议改革的几名官员,如今见了李逸,都主动上前躬身问好,语气中满是恭敬 —— 自张柬之倒台后,保守派群龙无首,原本依附于张柬之的官员,要么连夜写奏疏向唐太宗表忠心,主动提及支持改革的想法;要么选择明哲保身,每日只处理分内事务,再也不敢对改革事务说半个 “不” 字。

这日早朝,唐太宗看着殿下神色各异的官员,开门见山说道:“张柬之因私怨诬陷忠良,已受严惩。如今朝堂需清明风气,凡真心为大唐、为百姓者,无论此前立场如何,朕皆会重用;若仍抱守旧念,阻碍改革,休怪朕不留情面!”

话音刚落,唐太宗目光转向李逸,语气缓和却带着十足的信任:“李逸,盐铁监管、西域商路协调、民生项目推进,此三项事务关乎国计民生,此前因保守派阻挠多有停滞,即日起,全部交由你负责。你可自主选拔官员,充实改革团队,所需人力、物力,户部优先调配,不必事事向朕请示。”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面露震惊 —— 自主选拔官员、优先调配资源,这等放权在大唐开国以来极为罕见,足见唐太宗对李逸的信任已达顶峰。李逸心中一暖,躬身行礼:“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必以民生为本,推进改革,绝不辜负陛下与百姓的期望!”

散朝后,李逸第一时间回到户部,着手组建改革团队。他翻阅科举档案时,目光停留在两份考卷上 —— 陈默的《盐铁改革疏》,提出 “分区域监管盐场,按产量定税收” 的创新思路;刘顺的《西域商路策》,详细规划了 “驿站联动机制”,可大幅提升商路运输效率。这两人皆是去年科举中的佼佼者,因出身寒门、支持改革,被保守派压制,只在地方担任小官。

李逸当即提笔写奏折,举荐陈默任盐铁监管司主事,刘顺任西域商路协调府参军。唐太宗见奏疏后,当日便批复 “准”,还特意叮嘱:“李逸,你选拔官员不必拘泥于资历,有才者、为民者,皆可重用。”

不出十日,陈默与刘顺便抵达长安任职。两人入职当日,李逸便带着他们前往盐场与驿站调研,手把手指导工作。陈默很快便制定出盐铁监管细则,将全国盐场分为十区,每区设监管专员,每月上报产量与税收,有效杜绝了贪腐;刘顺则亲自前往西域,与回纥商人、安西都护府官员协商,建立起 “驿站信息互通网”,商队行至何处、是否遇到困难,皆能实时传递,商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随着改革团队的年轻化、专业化,此前停滞的民生项目也纷纷重启,如雨后春笋般焕发生机。

西域商路的民生服务点,在春节前顺利建成投入使用。焉耆驿站的服务点内,几名西域商人正围着吏员办理临时账户,吏员熟练地登记信息、发放凭证,一旁的医官则为一位牧民诊治风寒,桌上的药箱里摆满了常用药材。“以前在商路上丢了银两,只能自认倒霉,如今有了账户,银两存在里面安全多了!” 吐火罗商人穆罕默德拿着账户凭证,脸上满是笑容。据统计,服务点运行仅一个月,便为商队办理账户百余次,诊治百姓两百余人,调解贸易纠纷十余起,西域商路的贸易额较之前再提升三成,驼铃声比往日密集了许多。

女子技艺学堂的推进更是顺利。李逸与苏瑶商议后,决定在长安、洛阳、江南三地同时开设学堂,首期招收学员五百人。长安学堂设在逸品女红坊旁,院内开辟了纺纱区、制糖区、酿酒区,还专门聘请了江南织锦大师、西域制糖匠人任教。开课时,学堂外挤满了前来报名的女子,她们中既有贫困人家的女儿,也有想学习技艺的官宦夫人。“以前只能在家做针线活,如今能学纺纱、制糖,以后也能靠自己挣钱了!” 十六岁的春桃握着纺纱杆,眼中满是期待。三个月后,首期学员毕业,半数进入逸品女红坊、逸品酒庄工作,月薪能养活一家人;另有数十人自主创业,在长安西市开设了小纺纱铺、糖点铺,长安女子经济独立的比例显着提升,街头巷尾谈论 “女子当自强” 的人越来越多。

江南的葡萄种植基地也如期建成。李逸亲自前往江南选址,最终将基地定在苏州城外的一片平原 —— 这里土壤肥沃,日照充足,且临近河流,灌溉便利。基地占地千亩,引进了西域优质葡萄品种,还聘请了回纥农师指导种植。农师阿卜杜勒手把手教农户修剪枝丫、防治虫害,还改良了灌溉方式,预计明年就能产出第一批优质葡萄。“有了自己的葡萄基地,逸品酒庄就不用再从凉州采购葡萄,成本能降低两成,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酒庄掌柜周掌柜看着长势喜人的葡萄苗,笑得合不拢嘴。

这日傍晚,逸品轩后院的梅花虽已谢去,却抽出了嫩绿的新枝。苏瑶提着食盒走进庭院,里面装着李逸最爱的桂花糕与温热的仙露茶。李逸正坐在石桌旁,翻看女子学堂的学员名册,见苏瑶进来,连忙起身接过食盒:“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女子学堂的事不忙吗?”

“学堂的课程都安排好了,特意过来陪你歇歇。” 苏瑶将茶盏递给李逸,眼中满是欣慰,“如今保守派倒台,你在朝堂的地位稳固了,改革项目也都顺利推进,咱们之前的心愿,都在一步步实现。”

李逸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他望着庭院中新生的枝芽,眼中满是坚定:“这只是开始,瑶儿。接下来,我想推动茶叶税收改革 —— 如今江南茶叶产量大增,却因税收混乱,茶商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普通百姓喝不起好茶。我打算规范茶叶税收,按品质分档征税,既保证国库收入,又能让百姓喝到平价茶。另外,江南气候适合种甘蔗,我还想推广甘蔗种植,扩大白糖生产,以前白糖只有贵族才能享用,以后要让寻常百姓也能随时买到。”

苏瑶闻言,眼中闪过期待:“这些想法都太好了!茶叶改革能惠及茶农与百姓,甘蔗种植还能带动江南农户增收。需要我做什么,你尽管说,无论是学堂的事,还是酒庄的事,我都能协调。”

“有你在身边支持我,我便无所畏惧。” 李逸轻轻将她揽入怀中,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满院都是温馨的气息。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春节。除夕夜,长安城内张灯结彩,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街头巷尾传来阵阵鞭炮声。李逸与苏瑶站在逸品轩的庭院中,抬头望着夜空 —— 绚烂的烟花在黑暗中绽放,有的像盛开的牡丹,有的像漫天的星雨,照亮了整个长安。

“明年三月,我们就要成婚了。” 苏瑶靠在李逸肩上,轻声说道,“到时候,茶叶改革应该能启动,甘蔗也该种下了,咱们的日子,定会像这烟花一样热闹红火。”

李逸点点头,心中满是憧憬:“不仅如此,西域商路的民生服务点还要增设,女子学堂要开到更多地方,江南的葡萄基地也要扩大规模。保守派的倒台不是终点,而是大唐改革事业的新起点。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做更多为民办事的事,让大唐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让大唐的繁荣能延续百年、千年。”

烟花依旧在夜空绽放,照亮了李逸与苏瑶眼中的坚定与希望。他们知道,未来的道路或许还会有挑战,但只要两人同心同德,坚守 “民生为本” 的初心,有唐太宗的信任,有改革团队的助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唐的改革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大唐的盛世华章,也将在他们的携手努力下,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