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12章 献策皇帝,联合回纥共护商路

深秋的长安,夜雨刚过,空气里带着几分凉意。户部衙门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得案上的书卷与文书泛着暖黄的光。李逸坐在案前,手指轻轻拂过一本泛黄的《西域诸国志》,书页上关于回纥部落的记载,已被他用朱笔圈画得密密麻麻。自三日前从逸品轩回来,他便日夜埋首于这些典籍与文书中,只为打磨一份能解决西域商路危机的万全之策。

“大人,这是您要的回纥近年贸易记录,还有去年回纥使者来访时的会谈纪要。” 书吏小陈端着一摞文书走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案边,“另外,苏姑娘让人送来了这个。” 他递过一个巴掌大的木盒,盒身雕着精致的兰花纹,正是逸品轩的样式。

李逸放下手中的笔,打开木盒,只见里面躺着两件东西:一把小巧的铁犁,犁身光滑,犁尖锋利,比寻常铁犁轻便了许多;还有一块椭圆形的肥皂,表面泛着淡淡的乳白色,散发着清新的皂角香气。盒底压着一张纸条,是苏瑶的字迹:“李逸哥哥,‘逸品犁’经农庄试种,可省三成人力,深耕效果远胜旧犁;肥皂改良后易起泡、去污强,回纥多游牧,想必用得上。若需样品,逸品轩尚有存货。”

看着这两件东西,李逸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苏瑶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他助力,这 “逸品犁” 与肥皂,正是他计划中 “以贸促联” 的关键。他拿起那把小铁犁,指尖触到冰凉的犁身,心中的思路愈发清晰:回纥部落虽以游牧为生,但近年也开始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开垦农田,“逸品犁” 能解他们农耕效率低下的难题;而肥皂则是日常所需,回纥人逐水草而居,清洁需求大,这两样东西,定能成为打动回纥的 “敲门砖”。

他重新坐回案前,将回纥贸易记录与会谈纪要摊开。文书显示,回纥与大唐已有十余年的贸易往来,每年都会向大唐出售数千匹战马与大量皮毛,换取丝绸、茶叶与铁器。去年回纥使者来访时,还曾提及西突厥多次掠夺他们的牧群,双方积怨已久。“既有旧怨,又有共同利益,联合回纥,确实可行。” 李逸喃喃自语,提笔在奏疏的草稿上,将 “军事协同” 一条又补充了细节:“回纥骑兵善驰射,熟悉莫贺延碛、天山南路地形,可由其引路,禁军配备陌刀、强弩,协同清剿西突厥据点。”

直至东方泛起鱼肚白,李逸才放下笔,将写好的奏疏仔细誊抄一遍。奏疏共三页,首页写明西域商路受阻的现状与危害,中间两页详细阐述联合回纥的三条举措,每一条都附带了依据 —— 或引典籍记载,或附贸易数据,或提实际需求,力求严谨周全。

辰时三刻,李逸身着绯色官袍,手持奏疏,缓步走向皇宫。太极殿外的石狮子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威严,文武百官已陆续到场,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话题大多离不开西域商路。看到李逸走来,户部尚书王圭与兵部尚书侯君集主动迎了上来。

“李大人,看你这神色,莫不是有了应对西域商路的好法子?” 王圭笑着问道,眼中带着期待。自盐铁改革后,他对李逸的谋略已是十分信服。

李逸点点头,压低声音说:“确有一计,需面呈陛下。大致是联合回纥,共护商路,具体细节,待会儿朝堂上再细说。”

侯君集闻言眼前一亮:“回纥骑兵勇猛,若能得其助力,西突厥定能束手就擒!只是…… 回纥会不会不愿与大唐深度合作?”

“此事需从长计议,待陛下看过奏疏,咱们再商议不迟。” 李逸话刚说完,殿内传来太监的唱喏声:“陛下驾到 ——”

文武百官立刻整肃衣袍,按品级分列两侧。唐太宗身着明黄色龙袍,缓步走上龙椅,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今日召集众卿,主要是商议西域商路之事。郭孝恪将军已率三千骑兵出发,预计下月抵达安西,但西突厥部落分散,仅靠禁军恐难彻底解决问题。众卿有何良策,可尽管上奏。”

话音刚落,李逸便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陛下,臣有一策,可解西域商路之困,已写成奏疏,请陛下过目。” 说罢,他双手将奏疏递上,由太监转呈给唐太宗。

唐太宗接过奏疏,仔细翻阅起来。殿内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逸身上,好奇他究竟提出了什么计策。保守派官员张柬之站在队列末尾,眉头微蹙,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 自盐铁改革后,李逸的每一条计策都切中要害,此次怕是又要动摇保守派的主张。

片刻后,唐太宗抬起头,目光落在李逸身上:“李爱卿,你提议联合回纥共护商路,还提出了三条具体举措,且说说你的想法,为何认定回纥会与我大唐合作?”

李逸躬身答道:“陛下,回纥与大唐素有渊源,近年贸易往来频繁,我大唐的丝绸、茶叶是回纥的必需品,而回纥的战马、皮毛也为我大唐所需,双方已有合作基础。更重要的是,西突厥不仅骚扰我大唐商队,还多次掠夺回纥的牧群与牲畜,回纥可汗吐迷度曾在去年使者来访时,亲口提及对西突厥的不满,称其‘贪得无厌,扰我安宁’。由此可见,回纥与我大唐有共同的敌人,也有共同的利益,联合之事,并非无稽之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臣提出的三条举措,皆是基于双方利益所设。第一条,派禁军协助回纥打击西突厥。回纥骑兵虽勇猛,但缺乏精良的铠甲与远程武器;我大唐禁军配备陌刀、强弩,擅长阵战,二者协同,可互补长短。且回纥熟悉西域地形,能精准找到西突厥的据点,避免我军在沙漠中迷失方向,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第二条,以‘逸品犁’与肥皂换取回纥的战马、皮毛。” 李逸话音刚落,殿内便传来一阵细微的议论声。张柬之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质疑:“陛下,臣以为不妥!‘逸品犁’乃我大唐改良的农具,肥皂亦是新奇之物,若轻易交给回纥,恐会让其壮大,日后反成隐患。且以农具换战马,未免太过吃亏,不合我大唐威严。”

李逸早有准备,从容回应:“张大人此言差矣。首先,‘逸品犁’虽改良,但并非军国重器,回纥即便得到,也只能用于农耕,提高粮食产量,而粮食产量提高,他们向我大唐出售的皮毛、战马只会更多,反而能促进双方贸易;其次,肥皂乃日常用品,我大唐已能批量生产,成本不高,却能解回纥清洁之需,是双方各取所需的好事。再者,以农具换战马,看似‘吃亏’,实则不然 —— 我大唐盐铁改革后,铁器产量大增,‘逸品犁’供应充足,而战马却是我大唐边防急需之物,尤其是安西、北庭都护府,常年缺马,此举既能补充战马,又能拉近与回纥的关系,何乐而不为?”

张柬之还想反驳,唐太宗却抬手制止了他:“张爱卿,先听李爱卿把话说完。”

李逸继续说道:“第三条,在西域设‘贸易驿站’。臣建议在焉耆、龟兹、疏勒三个商路关键节点设立驿站,每个驿站配备五十名大唐士兵与三十名回纥士兵共同守卫。驿站内设有住宿区、货栈、交易区,商队可在此歇脚、补充粮草、交易货物,既安全又便利。如此一来,商人们不必再担心途中遭遇袭击,自然愿意重新踏上西域商路。同时,驿站还可负责传递商路消息,一旦发现西突厥踪迹,能及时通报双方军队,形成联防之势。”

兵部尚书侯君集立刻说道:“陛下,臣以为此计可行!驿站设兵守卫,既能保障商队安全,又能及时应对西突厥的骚扰。且回纥士兵熟悉当地情况,与大唐士兵协同,可形成互补。只是…… 驿站的粮草供应如何解决?若全靠朝廷调拨,恐会增加财政负担。”

“侯尚书所言极是,臣已考虑到这一点。” 李逸答道,“驿站的粮草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朝廷调拨,作为基础供应;另一部分则向过往商队收取少量费用,用于补充粮草与驿站维护。商队为求安全,定然愿意支付这笔费用,如此便能减轻朝廷的财政压力,形成良性循环。”

户部尚书王圭点点头,附和道:“陛下,李大人的计策考虑周全,既解决了商路安全问题,又兼顾了贸易与财政,确实是良策。尤其是以贸促联,既能避免大规模用兵,又能巩固与回纥的关系,符合我大唐‘以和为贵,兼济天下’的理念。”

唐太宗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目光扫过殿内众卿。李逸的计策确实新颖,也有诸多可行之处,但联合回纥并非小事 —— 回纥毕竟是外族部落,虽与大唐友好,但若日后势力壮大,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西突厥?且驿站由双方共同守卫,如何确保回纥士兵不会与西突厥勾结?这些都是他需要顾虑的问题。

片刻后,唐太宗开口道:“李爱卿,你的计策颇有新意,也考虑得十分周全,只是联合回纥一事,关乎大唐边疆稳定,不可草率。朕需与众位大臣详细商议,尤其是驿站的管理、双方军队的协同细则、贸易交换的数量,这些都需制定明确的章程,避免日后出现纠纷。”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样吧,朕命你牵头,联合兵部、户部、鸿胪寺(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成立一个‘西域商路联合筹备组’,用三日时间,将联合回纥的具体细则制定出来 —— 包括禁军与回纥骑兵的协同方案、‘逸品犁’与肥皂的交换数量、驿站的管理规章、粮草供应的具体办法。三日后,朕再召集众卿,召开朝会,审议细则。”

李逸躬身领命:“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制定出详尽可行的细则。”

朝会结束后,众卿陆续散去。王圭与侯君集走到李逸身边,王圭笑着说:“李大人,陛下虽未当场同意,但让你牵头制定细则,已是认可了你的计策。接下来这三日,咱们可得好好商议,把细则制定得滴水不漏。”

侯君集也说道:“军事协同方面,我会让兵部尽快拿出禁军的装备清单与作战方案,再派人与回纥使者接触,了解他们的骑兵编制与作战习惯,确保双方协同顺畅。”

李逸点点头:“多谢二位大人支持。贸易交换方面,还需户部统计‘逸品犁’与肥皂的产量,确定每月可交换的数量;鸿胪寺则需准备国书,待细则确定后,派使者前往回纥,与吐迷度可汗商议具体合作事宜。”

三人正商议着,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李逸回头一看,竟是张柬之。只见张柬之走上前来,脸色虽依旧严肃,语气却缓和了许多:“李大人,今日朝堂上,是老夫思虑不周,多有冒犯。你提出的联合回纥之策,细想之下,确实是解决西域商路的良策。日后制定细则,若有需要老夫帮忙之处,尽管开口。”

李逸心中一暖,拱手道:“张大人言重了。朝堂议事,本就是各抒己见,为的都是大唐的江山社稷。有张大人相助,细则定能更加完善。”

张柬之点点头,转身离去。看着他的背影,李逸心中感慨 —— 自盐铁改革以来,保守派官员虽多次阻挠,但在关乎国家利益的大事上,终究还是以大局为重。这也让他更加坚信,只要秉持 “民生为本,利国利民” 的理念,就一定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离开皇宫后,李逸没有回户部,而是直接去了逸品轩。苏瑶正坐在店中,与账房老周核对账目,见李逸进来,连忙起身迎接:“李逸哥哥,朝会怎么样了?陛下是否同意了你的计策?”

李逸笑着将朝会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最后拿起案上的 “逸品犁” 样品,说道:“多亏了你送来的这两件东西,朝堂上不少大臣都认可了‘以贸促联’的想法。接下来制定细则,还需要逸品轩提供‘逸品犁’与肥皂的产量数据,以及生产成本,你这边方便统计吗?”

“当然方便!” 苏瑶立刻让老周取来账本,“‘逸品犁’是咱们与江南铁厂合作生产的,每月能产五百把,成本每把八十文;肥皂是逸品轩自己的作坊生产的,每月能产两千块,成本每块十文。若回纥需求大,咱们还能增加产量 —— 江南铁厂那边有多余的产能,肥皂作坊也能扩招工人。”

李逸接过账本,仔细翻阅着,心中更加有底:“有了这些数据,贸易交换的细则就能制定得更精准。待与回纥商议好每月交换的战马与皮毛数量,咱们就能确定‘逸品犁’与肥皂的供应规模,既不会浪费产能,也不会满足不了回纥的需求。”

苏瑶看着李逸认真的模样,眼中满是欣赏:“李逸哥哥,你总能把事情考虑得这么周全。等西域商路恢复了,逸品轩不仅能重新拿到西域的香料、玉石,还能把‘逸品犁’和肥皂卖到回纥去,说不定还能通过回纥,卖到更远的西域诸国呢!”

“没错!” 李逸放下账本,眼中闪烁着光芒,“这不仅是解决商路危机,更是为大唐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日后,大唐的丝绸、茶叶、铁器,西域的香料、玉石、战马,回纥的皮毛、牲畜,都能通过这条商路流通起来,既惠及百姓,又充实国库,还能巩固边疆稳定,可谓一举三得。”

夕阳透过逸品轩的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李逸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充满了期待 —— 三日之后,当联合细则呈给唐太宗,当回纥使者带着合作的诚意来到长安,西域商路定能重新恢复往日的繁华,驼铃声声,商队络绎不绝,大唐与西域、回纥的友好往来,也将开启新的篇章。

而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解决了西域商路危机后,还有茶叶、丝绸的改革等着推进,还有地方税收体系需要优化,还有更多的民生问题需要解决。但只要秉持初心,一步一个脚印,与支持改革的大臣、百姓同心协力,大唐的改革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国家的繁荣昌盛,也定能长久延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