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11章 西域商路受阻,“逸品轩” 货源告急

仲秋的长安,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西市的石板路上已响起零星的脚步声。往常这个时辰,“逸品轩” 的大门早已敞开,香料区飘出的安息香、**混着于阗玉石的清润气息,能吸引半条街的行人驻足。可今日,逸品轩的伙计阿福却守在紧闭的店门前,急得直搓手,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把藏青色的短打衣襟都浸湿了一片。

“阿福,怎么还不开门?往常这个时候,张夫人都该来买茉莉香饼了。” 隔壁绸缎庄的王掌柜路过,见逸品轩门庭冷落,忍不住探头问道。

阿福苦着脸摇头:“王掌柜,不是不想开,是实在没法开啊!西域来的货断了,香料区空了大半,玉石柜台也只剩几块边角料,这要是开门,客人问起来,我可怎么回话?”

话音刚落,店门后的布帘被掀开,苏瑶带着侍女晚晴走了出来。她今日穿了件月白色的襦裙,裙摆绣着细碎的兰花纹,虽面色平静,眼底却藏着几分忧虑。“阿福,先进去说,别让路人看了热闹。”

三人走进店内,苏瑶径直走向香料区。往日里,这里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西域香料:装在琉璃罐里的安息香,颗粒饱满,点燃后能让整个屋子都飘着醇厚的香气;用桑皮纸包裹的**,带着淡淡的木质气息,是贵妇们制作香膏的必备之物;还有从大食国运来的没药,不仅能焚香,还能入药,深受医馆和百姓青睐。可如今,货架上只剩下三个小小的琉璃罐,罐口蒙着一层薄灰,标签上的字迹都有些模糊,显然是存放了许久的存货。

“玉石柜台呢?” 苏瑶转身问道。

阿福连忙引着她走向东侧的柜台,只见铺着红绒布的柜台里,原本摆放的于阗白玉镯、和田碧玉簪、玛瑙串珠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两块边缘粗糙的青玉原石,孤零零地躺在角落。“苏姑娘,上次西域商队送来的货,上个月就卖得差不多了。按往常,这个时候,吐火罗的商人穆罕默德应该带着新货到长安了,可我派人去西市的商栈问了三次,都说没见着人,连个消息都没有。”

苏瑶伸手拿起一块青玉原石,指尖触到冰凉的石面,心中一沉。逸品轩能在长安众多商铺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西域特色商品的独家货源。这些香料和玉石,不仅是达官贵人追捧的珍品,也是寻常百姓偶尔能消费的 “稀罕物”—— 比如逢年过节,买一小块**熏屋子,或是给女儿买串便宜的玛瑙珠子,都是长安百姓的习惯。如今货源断了,不仅逸品轩的生意要受影响,恐怕还会让不少老顾客失望。

“晚晴,去把账房的老周叫来。” 苏瑶放下原石,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片刻后,头发花白的账房周掌柜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本。

“苏姑娘,您找我?”

“老周,你把近半年西域货物的销量和库存报给我看看。” 苏瑶接过账本,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字迹,眉头越皱越紧。账本显示,自开春以来,西域货物的到货量就逐月减少,从每月三次到货,变成每月一次,到上个月干脆断了货。而销量却丝毫未减,尤其是入秋后,香料需求大增,库存消耗得更快。

“苏姑娘,照这个情况,再过十天,就连那三罐香料都要卖完了。” 周掌柜叹了口气,“咱们逸品轩的招牌,可不能砸在货源上啊!”

苏瑶点点头,心中已有了主意:“阿福,你再去西市的西域商栈守着,只要有任何关于穆罕默德或其他西域商队的消息,立刻回来报信。老周,你整理一份清单,把缺货的商品和预计的需求量列出来,我有用。晚晴,备车,我们去户部找李逸哥哥。”

她知道,西域商路向来顺畅,如今突然断货,绝不是简单的 “延迟”,背后一定有更大的问题。而能掌握全国商路消息的,唯有朝廷。

与此同时,户部衙门内,李逸正站在案前,看着桌上堆叠的文书,脸色凝重。这些文书,都是近一个月来,陇右、安西、北庭等都护府上报的,内容出奇地一致 —— 西域商路受阻,西突厥部落频繁骚扰过往商队。

“李大人,您再看看这份,是安西都护府刚刚送来的急报。” 户部侍郎张恒捧着一份染了墨渍的文书,快步走进来,语气急促,“上个月,一支从龟兹出发的商队,带着三百斤香料、两百匹丝绸和五十块玉石,在莫贺延碛被西突厥的骑兵拦截。商队的二十多个商人,死了五个,剩下的人拼死逃了出来,货物全被抢走了。带队的商人,就是吐火罗的穆罕默德,听说他现在还在龟兹养伤,没法来长安。”

李逸接过文书,指尖用力,几乎要将纸页捏破。莫贺延碛是西域商路的必经之地,号称 “八百里流沙”,常年干旱少水,本就凶险,如今再加上西突厥的骚扰,商队更是寸步难行。他想起苏瑶的逸品轩,那些来自西域的香料和玉石,恐怕就是穆罕默德负责供应的。

“还有这份,北庭都护府上报的。” 张恒又递过一份文书,“西突厥的叶护阿史那思摩,最近纠集了周边几个部落,在疏勒到于阗的商路上设了关卡,不仅抢劫货物,还要向过往商队征收‘过路费’,每骆驼货物要交十匹丝绸,不然就不让过。好多商人觉得不划算,都取消了行程,现在北庭的西域货物,价格已经涨了三倍。”

李逸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思绪翻涌。西域商路,也就是世人所说的 “丝绸之路”,不仅是大唐与西域各国经济交流的通道,更是文化往来的桥梁。大唐的丝绸、茶叶、瓷器通过这条路运往西域、中亚,甚至欧洲;而西域的香料、玉石、葡萄、苜蓿,以及西域的音乐、舞蹈、宗教,也通过这条路传入大唐。如今商路中断,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几家商铺的生意。

从经济层面看,西域货物断供,会导致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物价上涨,尤其是香料、玉石这类稀缺商品,可能会出现 “有价无市” 的情况,百姓生活受影响,商家利润受损;从税收层面看,朝廷对西域商队征收的 “关市税” 是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商路中断,税收必然大幅减少;从外交层面看,西域各国依赖与大唐的贸易,商路受阻,可能会让这些国家对大唐的信任度降低,甚至被西突厥拉拢,威胁大唐的边疆稳定。

“李大人,您看这事该怎么办?” 张恒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他跟着李逸参与了盐铁改革,深知李逸不仅有谋略,更有解决问题的魄力,可这次面对的是边境的军事威胁,远非经济改革那么简单。

李逸转过身,语气坚定:“此事重大,必须立刻禀报陛下。你先整理一份详细的报告,把各地上报的商路受阻情况、损失数据、西突厥的动向都汇总起来,半个时辰后,随我入宫。”

“是!” 张恒连忙应声,转身去整理报告。

就在这时,户部的小吏匆匆进来通报:“李大人,逸品轩的苏姑娘求见。”

李逸心中一动,想必苏瑶也察觉到了货源问题,特意来打听消息。“快请她进来。”

片刻后,苏瑶带着晚晴走进户部衙门。她看到案上堆叠的文书,又注意到李逸凝重的神色,心中的猜测得到了证实。“李逸哥哥,西域商路是不是出问题了?逸品轩的西域货源断了,穆罕默德的商队也没了消息。”

李逸点点头,示意她坐下,又让小吏倒了杯热茶。“刚收到安西都护府的急报,穆罕默德的商队在莫贺延碛被西突厥抢劫了,他本人受伤,现在还在龟兹养伤。不止他一支商队,最近一个月,至少有五支西域商队遭遇了袭击,西突厥还在商路上设了关卡,征收重税,商人们都不敢来了。”

苏瑶捧着热茶,指尖却感到一阵冰凉。她想起穆罕默德,那个总是穿着白色长袍、带着异域口音的吐火罗商人,每次来长安,都会给她带一小罐来自大食国的蔷薇露,还会讲西域的奇闻趣事。如今他遭遇不测,她心中既担忧又气愤。

“西突厥怎么敢如此猖獗?” 苏瑶咬着唇,声音带着几分怒意,“之前不是说,他们与大唐达成了和议,不再骚扰边境吗?”

“此一时,彼一时。” 李逸叹了口气,“西突厥内部部落众多,矛盾复杂。之前与大唐和议的是叶护阿史那贺鲁,可最近,阿史那思摩另立门户,纠集了一批反对贺鲁的部落,势力渐大,开始在西域扩张。他们缺钱缺粮,便把主意打到了商队身上。”

苏瑶沉默片刻,抬头看着李逸,眼中满是急切:“那朝廷打算怎么办?若是商路一直中断,逸品轩的生意倒还是小事,可长安的百姓买不到平价的西域货物,西域各国也会对大唐失去信任,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李逸看着她担忧的模样,心中暖意涌动。苏瑶虽是女子,却有着远超常人的眼界和格局,从不只关注自己的商铺,而是时刻想着百姓和国家。“我正要入宫向陛下禀报此事,商议应对之策。你放心,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管。”

就在这时,张恒拿着整理好的报告进来,见苏瑶也在,便先站在一旁等候。李逸接过报告,大致翻阅了一遍,对苏瑶说:“我现在必须入宫,你先回逸品轩,等我从宫里回来,再跟你细说朝廷的打算。阿福还在商栈守着,有消息让他及时告诉我。”

苏瑶点点头,起身告辞:“李逸哥哥,你路上小心。若是有穆罕默德的消息,也请务必告诉我。”

送走苏瑶后,李逸拿着报告,带着张恒,快步走向皇宫。此时的太极殿内,唐太宗正与几位重臣商议边境防务,见李逸紧急求见,便暂停了议事。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关乎西域商路安危。” 李逸躬身行礼,将手中的报告递了上去。

唐太宗接过报告,仔细翻阅着,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西突厥竟敢如此放肆,拦截商队,抢劫货物,还设卡征税,简直是视我大唐威严于无物!” 他将报告重重拍在案上,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兵部尚书侯君集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西突厥阿史那思摩部近来势力扩张,多次骚扰安西、北庭边境,此前臣已上奏请求增兵,只是尚未得到陛下批复。如今他们又把主意打到商路上,可见其野心不小,若不加以惩戒,恐会酿成更大的祸患。”

“侯尚书所言极是。” 李逸接着说道,“西域商路不仅关乎经济民生,更关乎边疆稳定。商路中断,不仅会导致长安物价上涨、税收减少,还会让西域各国对大唐失去信任。据安西都护府上报,已有几个西域小国派使者去见阿史那思摩,似乎有意与其结盟。若再放任不管,大唐的西域防线恐会动摇。”

唐太宗皱着眉头,在殿内踱来踱去。他深知西域的重要性,自贞观十四年平定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以来,大唐对西域的控制日益稳固,丝绸之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如今西突厥闹事,不仅是对大唐权威的挑战,更是对大唐西域战略的威胁。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兵保护商路,打击西突厥的嚣张气焰。” 侯君集语气坚定,“可派一员大将,率领骑兵前往安西、北庭,清剿骚扰商队的西突厥部落,护送商队安全通行。同时,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知道大唐有能力保护商路,不要被西突厥蛊惑。”

户部尚书王圭则忧心忡忡地说:“陛下,派兵出征需要大量的粮草、军费,如今盐铁改革虽充实了国库,但大规模用兵仍会增加财政负担,需谨慎考虑。”

李逸思考片刻,说道:“陛下,臣有个提议。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派少量精锐骑兵,由熟悉西域地形的将领率领,前往莫贺延碛、疏勒等商路要道,护送已滞留在西域的商队返回长安,同时威慑西突厥,让他们不敢轻易再骚扰商队;第二步,派使者前往西突厥,与阿史那贺鲁沟通,让他约束阿史那思摩的行为,若贺鲁无力约束,再考虑增兵。这样既能避免大规模用兵带来的财政压力,又能尽快恢复商路通行。”

唐太宗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李逸身上,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李逸的提议,既考虑到了军事威慑,又兼顾了财政负担,还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可谓周全。“就按李逸的提议办。侯君集,你立刻挑选三千精锐骑兵,由安西都护郭孝恪率领,前往西域护送商队;王圭,你负责筹备粮草、军费,确保军队供应;李逸,你负责与西域商栈、长安的西域商人联系,收集更多关于西突厥和商队的消息,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臣遵旨!” 三人齐声躬身领命。

离开皇宫时,已是正午,太阳透过云层,洒下温暖的光芒。李逸快步走向户部,心中松了一口气。虽然西突厥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朝廷已制定了初步的应对方案,相信用不了多久,西域商路就能恢复通行。

他想起苏瑶担忧的眼神,便决定先去逸品轩一趟,把朝廷的打算告诉她,让她安心。刚走到西市街口,就看到阿福急匆匆地跑过来,脸上带着几分喜色。

“李大人!您可算来了!苏姑娘正在店里等您呢!我刚从商栈回来,听说安西都护府派军队去西域护送商队了,穆罕默德的消息也有了,他在龟兹养伤,没什么大碍,等伤好了就会来长安!”

李逸心中一喜,加快脚步走向逸品轩。店门已经敞开,虽然香料区和玉石柜台依旧冷清,但苏瑶正站在店门口,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迎向他。

“李逸哥哥,是不是有好消息了?”

李逸点点头,笑着说:“朝廷已派郭孝恪将军率领三千骑兵前往西域,护送商队回来,穆罕默德也没事,等伤好了就来长安。用不了多久,逸品轩的货源就能恢复了。”

苏瑶闻言,眼中顿时泛起泪光,她轻轻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她转头看向空荡荡的香料货架,语气中充满了期待,“等穆罕默德的商队来了,咱们又能闻到安息香的味道,看到那些漂亮的于阗玉了。”

李逸看着她的笑容,心中也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西域商路的问题只是暂时的,只要大唐上下同心协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无论是之前的盐铁改革,还是现在的西域商路危机,只要始终秉持 “民生为本” 的初心,就一定能克服挑战,让大唐的繁荣之路越走越宽。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逸品轩的招牌上,“逸品轩” 三个大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虽然此刻店内的货架依旧空荡,但苏瑶和李逸都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又会恢复往日的热闹与繁华,驼铃声声的西域商队,终将再次踏上长安的土地,带来远方的香料与玉石,带来大唐与西域的友好与繁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