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5章 预言成真!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第15章 预言成真!

作者:月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6:36:33

【寿命:06:15:09】

【天道排斥:再降(微)】

【窗口:已开一线】

晨雾还在地皮上打滚,像一群伏低的兽。

营门外的旗被抻直,缝线交错成两个斜角,风从东南拐过来,旗角只微微颤。更鼓回了正点,声声落稳。郭嘉站在帐侧那一尺地边,把昨夜折回来的镜收在心里。他

不看帘,不看屏,只把掌心那块写着“许见”的节牌压得更平。他知道,今日不是说话的日子,是“兑现”的日子。

“奉孝。”曹仁到了,浑身的甲在晨气里发凉。他眼底一夜未散的红血丝压着不显,“依你所言,今日是真锋。”

“巳时前后。”郭嘉点头,“尘墙会成,贼先试尾,再打回头。我们不求多杀,只求‘不丢脸’。不丢脸就是胜。”

“法呢?”夏侯惇提刀而至,单目冷光一闪,“别再跟我讲风。”

“给你‘做’。”郭嘉抬手,指向粮道两侧,“昨夜的四件留着。今日添三件:第一,八字火沟。火沟绕成八字,绕在虚枕外缘。贼进来踩火,退也踩火,只能横着退。横退就入第二件。第二,三门槛。槛一在狭处,用滚木绑麻油袋,落时不砸人,只‘压’人,压住人心。槛二在窄坡,是断尾索。槛三在尾道,是‘飞索’。飞索只挡旗杆,断其旗,不断其颈。第三,回音瓮。在东三砖之下埋空瓮,若贼探靠墙,瓮声告诉我们‘人贴墙’。听声,出手。”

乐进揉了揉掌背的筋:“我带人定旗口,挑出去一里。”

“许。”郭嘉看他,“鼓不乱时,你出。鼓一乱,立止。记住昨日‘一息之仁’。这‘一息’不是饶,是变阵的缝。”

夏侯渊冷声:“我取后队。”

“后队是诱。”郭嘉摇头,“真锋在后队二十步后。你忍一忍,别图快。”

李典默不作声地点头。他最懂“忍”,也最能“落刀”。曹洪走近,嘴角挂着一丝困倦的笑:“押运这边交给我。脸面我看着,你们打得再漂亮,袋子丢了也算输。”

郭嘉抱拳:“有劳。”

这时,阿照抱着药箱来了,袖口卷到腕骨,眼里有刚洗过的清。

她扫了一眼旗,再看一眼鼓,最终落在郭嘉脸上。她不说话,只把一小包淡色的药粉塞到他掌心。粉很轻,像雾。

“薄荷与细盐。”她低声,“咽下去压火。你别咳。”

“谨记。”郭嘉把药抹在舌下,辛凉一过,胸腔的躁火像被按了一指。

阿照又把手伸到他袖里,拽住昨夜被链咬出的那道痕,轻轻一抹。药汁从针孔里慢慢沁进去,凉得干净。她收手,转身就走。走路依旧不响。

鼓声敲到卯末,斥候掀帘而入,匍匐报:“西北尘起,连作三道。前锋是轻骑,二十余;后有重骑,四十上下;再后旗杂,似散兵。”

“巳时成墙。”郭嘉道,“诸位,各守其点。记我三戒:不过界,不退标,不追帚。”

“不过界?”乐进挑眉。

“杀不过我们设的‘界’。”郭嘉指那八字火沟,“过界,人心散。不退标,是退不过立的木标。守住线。不追帚,是不要追那片扫尘的空。尘里最容易丢人。”

夏侯惇冷哼:“记你这三句,若失手,我自掌嘴。”

曹仁点头:“按行。”

诸将散去,营门外的气开始往里收。

押运队列延着虚枕稳稳过去。车轮入泥再起,像把一口气先压后提。巡更的矛头在风里轻轻合又开,像一张无形的网。

【寿命:05:48:32】

【天道排斥:持平】

【提示:巳时前两刻,尘墙初立;听鼓莫眼胜】

郭嘉站到粮道右侧的矮土台上。土台不高,却能看见风的走向。他不咳。他用手指在掌心描了一个小小的八字,又在心里把每一件放回该放的位置。观星策像一台小炉,不吵,稳热。

“来了。”刘绪从暗里探出半身,眼光沉,“尘先到了。”

天光在这一刻忽然黯了一寸。西北的地平线被黄灰抹了一道,像有人往空上轻轻提了一笔。尘墙未至,声先来。远远地,马鼻冷喷,铠在绊缰上摩擦的细声,压在风里,听不真切,却像要把人的神经挑起来。

“稳。”郭嘉吐出一字。

第一拨轻骑破尘而入。他们像一把急匕,很快扎进虚枕。

马胸一沉,人被迫往前扑,缰绳紧到手指微裂,鲜红摊开又被灰裹住。两侧押运没有乱。索一挑,暗火一舔,盐灰起了不高不低的一点红。红不大,却刮人眼。眼被刮,手就慢半拍。慢半拍就是命。

后面那拨重骑来得稳。队形紧,旗不乱,枪头不抖。那是真锋。

郭嘉目光一沉:“现在。”

滚木从三门槛的第一槛落下,不砸,只压。压在人的心上比砸在头上杀得更久。前排重骑被迫横退,恰好退入八字火沟的第二回环。火“噗”的一声,像蛇吐信,舔住了落脚的皮带。皮带一软,人心一软。人心一软,队便不齐。队一不齐,真锋就露出一角。

“定旗!”乐进喉头一喝。人如锤,旗如矛。他带着二十人骑出一里,旗杆插进风口的那一瞬,旗面“啪”的一声,像抽在空上一巴掌。

尘被旗切开一条窄缝,缝内光线明了一线。缝里,贼队的节奏露出本相。

乐进压住追的**,硬生生把马给勒住。他记着“不追帚”。

“惇。”曹仁在另一头低喝。

夏侯惇侧身,人还未动,刀先起。他的刀在鞘里养了很久的火,出鞘的那一刹静得像没出。他在那“一息之仁”里把刀按了半寸。

他死死看主队的鼓点。鼓点没有乱,他的刀也不乱。等到第二槛落下的一刻,刀像被放走的水,轰然撞下去。两名贼骑被他从马鞍上连人带枪抡翻,后队动摇。

夏侯惇不贪,他把刀圈回,守住线。

李典的短命刀不是漂亮的刀,落在骨缝里最要命。他负责收口。真锋一露,他就去割那一点露出来的“筋”。

他砍翻的第三个人倒下时,后队有个旗手忽然把旗往上一挑,旗识是我军的。那是假的,贼人从哪儿偷来的旧旗。旗一挑,押运这边有人险些上当,脚步有了个把不齐。

“回鼓!”郭嘉忽然抬手,掌心往下按。

鼓匠在帐侧听令的人没有迟疑,正节里硬掺了一下“急三”,随即回到正点。这个“急三”像一声短促的咳,让熟悉鼓的人都“醒”了一息。押运立刻把“齐”拽回。

那面假旗显出了拙。旗手一愣,被李典借势挑落。

“尾道!”刘绪指着队末的灰暗处低吼。那里有一小撮影趴着,正往虚枕外绕。

那是昨夜被压住没死的试探者,今天来带人走“老鼠道”。他蹭着土,想走“帐后”。飞索在那一刻弹起,划过一线,把他手里的细旗杆斩断。

人还活,箭从侧里抽去,把他钉在半湿的泥里。他咬着牙,嘴里吐出一块泥,眼里全是黑。他望见了八字火沟的另一环,绝望来得干脆。

“后杀回头!”曹仁的声音在风里斩开一条直线。他等的就是这一句。真锋按郭嘉言路,开始回头杀。

那一刻,一切像照着一张看不见的图在走。

重骑回头的路线恰好撞上第二槛。槛落,人堆。堆里有人喊娘,有人骂天,也有人还想拼命往前挤。挤不动。

八字火沟像两条蜷在地面的蛇,它不咬人,它只缠人。缠得你喘不过气,然后把你丢回给刀。

“收!”郭嘉吐出一个字。

乐进把旗往后一引,像把线从缝里抽回。他手下一名少年骑手忍不住想追,被他在马背上横肘一挡,生生拦住。

少年不服,脸憋得通红。乐进咧嘴:“你还想被火烤腿?不追帚!”

夏侯惇那边刀锋再落,像从天上劈下来的一条冷。

李典抬刀,落刀,收刀,三步里不带喘。曹洪护着押运,脸上那点困意在血腥味里消得干干净净。他的目光不看刀,他只看袋。他把袋当人看,守得比人还认真。

西北尘里,敌旗终于乱了。

有人往回催,有人往前逼。有几名悍骑带着水囊冲进来,想破盐火。他们做对了一半。水压了明火,盐反扑成一层细腻的白色。白不吓人,但会“啃”。

绳子被白灰一啃,毛边起。毛边起,就断。

“换风。”郭嘉低声。他看见云脚压下来了半指。风要偏。偏的那一瞬,是他们的罅隙。

“现在!”刘绪把短枪往地上一磕,三名弓弩手从暗里蹿出。

箭不是杀人的箭,是钩索。钩住了水囊。水囊一空,贼骑的“救火”成了“添乱”。马厌水味,起了腥,横蹦。人摔下去,正好被第二槛压在下层,动不得。

“曹仁!”郭嘉喊。

“到!”曹仁策马往前,整队如墙,压过去又收回来,像一面推拉之间能取走人心的门。

门开,门合。合到第二次,真锋气泄,队里最稳的那个人被挤了出来。

那是他们的领头。他盔上系着马尾,背上缠着皮绳,眼里全是狠。他看见曹仁,牙一咬,策马来挑主将。

“惇!”曹仁没喊救,刀已迎上。两骑相交的一瞬,金铁声里掺了泥沙,像一口蒙了灰的钟突然被敲了一下。

夏侯惇的刀从侧里挑开贼将的枪,借刀背上的一寸力,把人从马鞍里“撵”下来。那人滚地再起,脚还未稳,李典的短刀已经贴着他耳朵进,贴着他颈根出。血喷在盐灰上,红得很快,转眼又被灰舔去。

“退!”贼中有个声音哑着喉喊。喊声没有命令的骨,像某个在泥里打滚的人喊“娘”。他们开始往回退,退得很狼狈。狼狈正是要的。

八字火沟把他们从两侧推向中间,飞索割断剩下几面旗。无旗之队,就是无脸之队。无脸的人,刀不必杀,羞就能杀半个。

“追两步。”郭嘉低声,“就两步。”

乐进明白。他挑旗两步,把“赢”的气抹在空上,又立止。他不让自己的马踏出木标。他控制住那一点把人逼疯的快感。控制住的人,才算真赢。

战事到这里,不到半个时辰。尘墙还在远处,像一张被撕了一边的帘,挂在风里。地上的血被灰抿进泥皮里,不见红,只留腥。

押运队没乱,没丢一袋。看押的粗汉看着自己的手,又看看未被烧穿的麻绳,忽然就把腰直了直。直腰的动作不大,却能把一个人的脸从泥里抬出来。

“收阵。”曹仁声里那块石终于落在该落的位置。他看向土台,“奉孝。”

郭嘉从土台上下来。脚一落地,胸口那股火忽然猛地窜了一窜。他眼前白光一闪,耳里像被人轻轻捂了一下。

阿照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他身边,袖子还没来得及卷起来,就一掌按在他背心。那一掌不重,像把散开的火拢回炉里。

“别说话。”她低声,“吐气。”

他照做,缓缓吐气。薄荷的辛凉沿着喉咙回荡,压住了那一口冲上来的热。观星策在这时翻出一行字:

【寿命:05:59:28】

【因:不丢脸(大),立‘不追帚’(小),杀真锋(中)】

【天道排斥:降】

【窗口:主帐】

“预言成真。”乐进把旗从风口拔出来,肩背的筋松了一线,笑得像打完一场硬仗的石头,“奉孝,服了。”

夏侯惇把刀甩一甩,刀上血水被甩成一朵细花。他单目斜斜看郭嘉,冷哼一声,却不再说“花哨”。

李典擦刀,眼里依旧不显情绪,只把刀放回原处。他这种人喜怒都落到刀上,刀安,他心就安。

曹洪数袋子,数完,还给了郭嘉一个不易看出的点头。那是他最重的礼数。

“诸位——”典签到场,抬声,“入帐复令。”

众将随声入内。屏风后的狼毫未起,砚里墨却已经湿。

屏上那枝墨竹今日更黑,像是夜里喝过一场雨。帐中火盆低,松脂烧得很匀。

郭嘉刚要拱手,夏侯惇忽然先一步跨出,抱拳沉声:“主公,粮道之战,依奉孝所设,克敌不乱,押运无失。惇愿请功,功归军,功亦记其人。”

这一拜,像一柄刀背朝里敲在案上,把诸将心里残余的嘲笑敲散了。曹仁也抱拳:“主公,卑职证。”

“坐。”屏后那人终于出声。嗓音依旧略哑,却比昨夜更稳。他不急着说“功”,也不急着说“赏”。“先说错。”

帐中一静。诸将习惯了先听“错”。错不说清,功都不稳。

“押运西侧第三车,绳未复捻,险。”那人道。

曹洪先抱拳:“主公,错在我。我回去杖自己五。”

“杖三。”屏后那人淡淡,“李典。”

“在。”李典应。

“东三砖下瓮声回迟半息。”

“是。”李典认,“明日换瓮再埋。”

“惇。”

“在。”

“你的一息止,止得好。可你的第二刀早了半寸。”

夏侯惇沉默一瞬,抱拳:“受罚。”

“罚不罚,明日看。把这半寸留着砍别人的脖子。”那人一句话,把罚化成了一点紧。他把诸将的心一一拨到合适的位置,最后才道,“功。”

“曹子孝护押运,记小功。乐文学旗定心,记小功。李典割筋,记小功。夏侯惇斩首,记中功。曹洪护袋无失,记小功。——奉孝。”

郭嘉抱拳,不敢抬头。

“预言成真。”那人轻轻地说了一句,像把两块看不见的玉在掌心里碰了一下,“你的‘不丢脸’,今日没让营丢脸。你要‘门’,我已为你开一线。你要再开,就给我再‘不丢脸’一次。”

“谨守不丢脸。”郭嘉应。他知道,今日的“开门”只是让风进来了一指。要让门整个掀起来,还得拿命去撬。观星策在心里点亮一行新字:

【名:奉孝(立)】

【位:军中客策(临时)】

【注:可直接听令三事;越权一事需报】

“第二件。”屏后那人提笔,在案上写下两个字,典签接过,“‘借口’。”

“借口?”乐进迷惑。

“借的是‘贼口’。”那人淡淡,“今日外贼与内贼合谋而败,外贼必恨。恨会找‘口’。我们给他一个‘口’。”

郭嘉的眼在这一刻亮了一下。他明白主公要做什么。

要把泥捏成泥人,放在对手的口边,让他咬一口。咬了,就露齿。露齿,就断齿。他在心里顺势往下推:“请主公封‘壬斗’两日,开‘辛斗’半日。放出一条假账,差三十袋。三十袋以‘失措’名补在西道。西道昨夜火大,贼会以为我们心乱。乱处最好下嘴。”

“准。”屏后那人一点头,“但人要谁去放?”

“闭嘴者。”郭嘉不假思索,“闭嘴者看不乱。乱出点,闭嘴者先挑出来,放到门边站一站。”

“阿照。”那人忽然开口。

阿照从侧门入,无声行礼。

“你去。”那人道,“你在营里话不多,手稳。站在门边,拿一把熄了火的火钳,听脚步。快的不要拦,慢的让进。慢的耳朵轻,看得多听得多,手最脏。”

“谨遵。”阿照答。她的眼平直,不躲。她拿火钳的姿势干净,像拿一把刀。

“第三件。”那人把狼毫放回砚边,指尖敲了敲竹节状的纸镇,“旗换新,鼓回正,酒仍停半日。三口不动。”

“诺。”

诸将各领其事。帐中人散去大半,火光压低。屏后又咳了一声,却比昨夜轻。

郭嘉告退。走到帘前,他忽然停了一瞬,抱拳低声:“主公,今日若非诸将守己,奉孝之策不过纸。奉孝有一请——不别记名,只求记法。”

帘后人似笑非笑:“你这人,做事像偷,分账像官。——记法。”

“谢。”郭嘉退。

出了帐,他扶了一把门柱,站定片刻。

阿照从侧来,手里除了火钳,又多一个小小的皮囊。她把皮囊塞到他掌里:“薄荷不够,你再含一分。午后风会热。”

“你怎么知道?”他问。

“我问了火。”她说,“它刚才说它要跳得高一点。”

郭嘉笑,笑里带了疲惫:“好。”

午后,天色就像阿照说的那样,热了一指。

风在旗边刮得更直,灰在地皮上铺得更厚。封“壬斗”,开“辛斗”,假账像一尾在水下游的鱼,轻轻拨了两下尾。门前站着的闭嘴者一个也没说话。他们眼珠在帘后来回扫,却不出声。

阿照拎着火钳,站得像一根竖在门旁的竹。她听脚步。快的,她用火钳歪一歪,放过去。慢的,她用火钳轻轻点地一下,慢者就会自己停下,往里探半步。探进来的不多,一个就够。

果然,酉初时,门影下出现了一个细碎的影。他肩略斜,脚步在踩门槛时发出轻微的“丝”声。

阿照不看他。她把火钳往地上一放,挡住半寸。那人如无其事,轻轻把火钳移开,又再移回原处,手上力极均匀。阿照心里“咯噔”一声——账房手。

“慢。”她淡淡吐出一字。

那人停了一瞬,笑:“姑娘眼低。借路。”

“借去。”她把火钳提起半寸。他入门,半寸里露出一个袖口的牙。牙很新。

假账一撒,口来了。口要咬。咬了就露齿。露齿就断。断齿的事,不用今日做。今日做的是让对方以为他咬着的不是泥,是肉。

【寿命:06:22:41】

【因:借口(微),营心稳(中)】

【窗口:夜半前后】

夜半之前,营里没有再起大动。押运按点交接,三口封得紧。鼓声稳。旗不卷。酒不流。诸将各行其职,面上不带喜。嘴角都收着。这是军的脸。

**巳时预言,巳时兑现。**过了未时,诸将心里的弦没有松。他们一夜前刚被镜照过,今日又在尘里把镜上的灰擦掉了一层。镜还是镜。脸是脸。镜不白立。脸不丢。

三更过后,风忽然压低。回音瓮“嗡”的一声,比午时更闷。

刘绪竖起指:“东三。”他带人潜到墙根,果然捉到一个贴墙摸索的小贼。小贼手上带盐霜,袖口有火绒。身份不必问。他们又想“补差”。

李典不动声色,一刀隔喉。血在夜里被风带走,连腥都没留下。

天将明,鼓复正。旗上的缝线在晨光里发出细细的光。押运车轮在虚枕上过最后一截泥,留下浅浅的车辙。那是脸在地上走过留下的线,能看见,不粗,不乱。

“胜。”曹仁吐出一口气。他看着郭嘉,目光不再防,只剩认。他这个人天生不多话,认了就认,不认就不认。他点头。

“预言成真。”夏侯惇收刀入鞘,刀在鞘里发出一声像叹息的轻响。他单目一眯,嘴角也跟着压了一线,“奉孝,日后我要看你怎么‘不丢脸’到最后。”

“活着,就‘不丢脸’。”郭嘉说。话出口,他自己也听见了胸腔里那点隐隐的笑。不是得意,是放下了一半的紧。

阿照在他身后“嗯”了一声。她抱着空盆,盆里没有血水。她今天的手没有抖。她把火钳靠在门边,钳嘴闭合得很紧,像咬住了一个看不见的字。

【寿命:06:33:07】

【天道排斥:降(小)】

【名:奉孝(固);位:军中客策(临时)】

【注:门再开一指】

晨光终于攀上旗角。旗面“啪”的一声,像给这三日画了一个不花哨的句号。句号不大,却能让一段话站稳。

郭嘉抬头,看着那一线暖。他没有喜形于色。他把那一点暖按回心里,像把一块炭按进炉底。炭要慢慢烧,火才长久。他向内帐方向拱手,心里只留一句话——

——今日不丢脸,明日再不丢脸。

门后,是更深的风。风里有更大的刀,更急的火,更厚的泥。

他把脚抬起,踩在昨夜埋过瓮的那块砖上,砖仍矮半指。他记住了这半指。

人活着,就是记住这许多半指,然后在该抬刀的时候抬,在该止一息的时候止。

预言成真,不是神,亦不是怪。是“看见”,是“做到”。

看见半寸,做到半寸。半寸半寸,把命换成路。路走到哪一步,得看风,也得看人。风今天顺了一线,人也顺了一线。

门开了一指,再开,就看明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