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睡醒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他翻了个身,胳膊撞在床板上,疼得“哎哟”一声。脑子里第一个念头不是刷牙洗脸,而是昨天说好六点开工的灯具研究。
他抓了抓头发,坐起来,发现娜娜不在屋子里。
这不正常。以往她要么站在门口等他,要么提前去木工坊干活。这次连个影子都没有。
他趿拉着鞋出门,一路往存放区走。路上经过餐厅,看了一眼——椅垫还在,碗收了,角落那盆绿植叶子掉了一片,歪在土边上。
“人呢?”他嘟囔着,推开存放区的门。
娜娜正蹲在地上,面前摆着三排石头,手里拿着个小仪器来回扫。听见动静,她抬头:“你迟到了。”
“我迟到?”陈浩翻白眼,“我都起床了好吗!你们机器人不能按人类作息来要求别人。”
“原定计划六点启动光源测试。”她说着,把仪器放一边,“现在已经七点十九分。”
“我又不是闹钟。”他走过去,一屁股坐下,顺手抓起一块石头,“这就是发光的?看着跟普通石头没两样啊。”
“未经激活前外观无显着差异。”她拿回那块石头,轻轻敲了下旁边另一块。两块碰在一起,瞬间泛出一层淡蓝光晕。
陈浩往后一缩:“卧槽!真亮了!”
“这是低频共振激发的冷光反应。”她说,“亮度持续稳定,耗能极低。”
“你说啥?”他挠头,“能不能不说术语?咱俩聊天又不是上课。”
“就是它们凑一起会更亮。”她换了个说法。
“哦。”他点点头,“那你早说嘛。”
他伸手去拿另一排橙红色的石头,刚碰到,光就变了,从蓝转黄,再带点红边。
“这个不一样。”他说。
“正确。”娜娜接过,“这类矿石单独使用亮度高,但持续时间短,适合短时照明。蓝色系续航长,但光线偏冷。你需要哪种,取决于用途。”
“台灯要柔和,别刺眼。”陈浩想了想,“壁灯可以亮一点,但得稳当,不然半夜闪瞎我。”
“已记录需求。”她开始分类,“蓝白组合用于台灯,橙红搭配做壁灯主材。”
“行。”他靠墙坐着,“那你慢慢弄,我歇会儿。”
“现在不是休息时间。”她递给他一个盒子,“帮忙筛选,把表面有裂纹的挑出来,会影响发光效率。”
“还得干活?”他叹气,“我就说咱们以后招个人多好,哪怕是个哑巴也行,至少能搬东西。”
“目前无招募条件。”她说,“你是唯一可协作成员。”
“合着我成了免费劳动力。”他嘴上抱怨,还是接过盒子,一块块翻看。
翻到第三块时,他发现其中一块边缘发绿,中间透着黄光,像是里面有什么在流动。
“这个怪。”他举起来,“别的都是均匀发光,它像……会呼吸一样。”
娜娜接过,扫描了几秒,光学镜闪了两下。
“新型组合反应。”她说,“可能是两种矿物共生结构,在特定频率下产生叠加效应。”
“翻译翻译。”
“把它和旁边的淡黄矿石放一起试试。”
陈浩照做。两块石头刚靠近,还没碰上,光就开始涨起来。等到贴住,整片区域突然亮了一圈,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清楚,连墙角的灰尘都能看清。
“我靠!”他往后一仰,“这亮度,能照操场了!”
“实测亮度提升二百八十个百分点。”她说,“光线均匀度达到八十五以上,符合舒适照明标准。”
“这不是天然LED吗?”他笑出声,“咱要是能批量生产,直接发财,还修什么餐厅。”
“无法量产。”她说,“这类矿石稀有,且需精确匹配波长与接触角度。”
“那就先紧着餐厅用。”他盘腿坐着,“反正其他地方黑着也没事,至少吃饭得看得清菜有没有虫。”
“建议优先覆盖主通道与操作区。”
“听你的。”他伸个懒腰,“不过这组合叫啥名?总不能每次都说‘那个会呼吸的石头加小黄块’吧。”
“标记为‘最优光源组合A1’。”
“太机械了。”他摇头,“叫‘亮哥’怎么样?一听就靠谱。”
“命名不影响功能。”
“你真是没情趣。”他撇嘴,“不过亮哥听着顺耳,以后就这么叫。”
她没反驳,继续整理剩下的矿石。
陈浩趴在地上,帮她把不同类型的分开装盒。蓝白一组,橙红一组,中间混着几块绿色脉络的特殊石,单独放进一个小箱子。
“这些不够啊。”他数了数,“台灯算两个,壁灯最多装四个,再多就没有了。”
“资源有限。”她说,“建议集中使用,后期再寻找替代或补充。”
“那就先装餐厅。”他拍板,“其他地方爱咋咋地。”
“另一个方案。”她拿出支架模型,“可以用亮哥做核心光源,周围围一圈低耗矿石,形成环形补光,延长整体照明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