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木工坊的门就被推开一条缝。陈浩缩着脖子钻进来,一边搓手一边哈气,嘴里嘟囔着:“这破地方怎么早上比晚上还冷。”
娜娜站在工作台前,手里拿着一块刚处理完的绒穗草,光学镜微微闪动。“材料预处理已完成百分之八十,热烘流程无异常。”
“你又提前开工?”陈浩揉了揉眼睛,“我昨晚躺下都快十点了,你六点就开始忙,你是真不累还是假装不累?”
“我不需要休息。”她说,“但你的心跳频率显示你昨晚睡得不好。”
“废话,肩膀被咬得全是包,翻身都疼。”他走到桌边,掀开麻袋看了一眼,“草呢?压好了没?”
“已完成软化和初步碾压。”她递过一小把草料,“表面刚毛断裂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二,配合双层织物包裹可避免刺穿风险。”
陈浩接过草料,放在鼻尖闻了闻,没什么味道。他又用手指捻了捻,手感比昨天顺滑不少。“行吧,看来这次不是拿屁股试毒了。”
他翻出剩下的粗麻布,裁成圆形,对折缝边。鱼骨针还是难穿,但他今天没再抱怨手指粗,只是一针一针慢慢来。娜娜在一旁用机械臂固定布角,确保缝线均匀。
两人忙了一个多小时,六块椅垫陆续完成。每块厚度一致,表面平整,边缘加了暗扣,不像上次那样松垮。
“终于像个正经家具配件了。”陈浩拎起一块甩了甩,没漏草,也没刺头冒出来,“走,去餐厅装上!”
他们抱着椅垫走出木工坊。阳光斜照在石板路上,影子拖得老长。陈浩走得慢,胳膊酸,但脸上带着笑。
进餐厅后,他先把主位椅子搬出来,小心翼翼地把垫子套上去,按实。坐下去的时候,整个人顿了一下。
“哎?”他眨眨眼,又往下沉了沉,“真软。”
娜娜记录道:“压力分布检测正常,坐骨区域缓冲值提升百分之六十四。”
“别说数据,说人话。”他翘起二郎腿,“就是舒服。”
他起身,把其他椅子也一一装上垫子。最后一块装好时,整间餐厅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了。桌子干净,椅子整齐,角落还摆了个小木架,上面放着一盆绿植——那是前两天他随手插土里的一根枝条,居然活了。
“像那么回事了。”他退到门口,双手叉腰打量,“以前进来像进仓库,现在……倒有点家的意思。”
娜娜开启影像记录模式,绕场一周拍下全景。“布局协调度百分之八十三,舒适指数达标,美学融合度提升至七十六。”
“你还打分?”他笑出声,“下次给我评个‘最佳生活家’奖状呗。”
“奖项不在数据库中。”她说,“但可以生成证书模板。”
“算了。”他摆手,“我现在只想吃顿饭,坐在自己做的椅子上,脚踩着自己铺的地,看看这屋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变样了。”
他说干就干,转身回木工坊拿了两个碗和一锅剩粥回来。娜娜取出餐具,摆在桌上,两人面对面坐下。
陈浩喝了一口粥,抬头看了眼屋顶。“咱这餐厅,总算能用了。”
“功能已完备。”她说,“建议定期更换填充物以维持弹性。”
“先让我享受几天再说。”他夹起一块咸菜,“你说咱们以后能不能搞个菜单?就写墙上,比如周一豆腐,周二野菜汤,周三……要是有肉就好了。”
“目前蛋白质来源受限。”她说,“但可设计营养搭配表。”
“别提表。”他打断,“吃饭时间不想听报告。”
他们安静下来,慢慢吃着。屋里很静,只有勺子碰碗的声音。阳光从高窗照进来,落在桌面上,映出一圈光斑。
陈浩吃完,把碗放下,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这一靠,差点往后仰倒。
“哎哟!”他赶紧抓桌子,“这椅子太舒服,人都要瘫了。”
“重心偏移角度为十五度,属安全范围。”娜娜伸手扶了一下椅背,“建议调整靠背倾角。”
“不用调。”他咧嘴,“我就喜欢这种一坐就不想起来的感觉。”
他转头看四周,视线停在墙角那盆绿植上。“你说咱们是不是该挂点东西?比如画,或者照片?”
“无现存图像资料可供打印。”她说,“但可用炭笔绘制墙面装饰。”
“你会画画?”
“基础素描功能具备。”
“那你明天试试。”他指着东墙,“就画个风景,别太复杂,不然看着累。”
娜娜点头记录。她刚要说话,陈浩忽然抬手示意她别出声。
“等等。”他皱眉抬头,“这灯……怎么回事?”
“目前无照明设备。”她说,“依赖自然采光。”
“我知道没灯。”他声音提高,“我是说,这也太暗了吧!刚才吃饭我都看不清咸菜是不是发霉了。”
“当前光照强度为一百二十勒克斯,低于用餐推荐值。”
“说人话!”
“光线不足,影响视觉清晰度。”
“可不是嘛!”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抬头看,“白天还好,晚上怎么办?黑灯瞎火的,谁愿意进来吃饭?总不能一人捧个火把,边烤边吃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