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笼持续下沉,沉重的钢缆摩擦声在竖井中回荡,与通风管道低沉的气流声交织,形成一种令人心悸的背景音。昏黄的防爆灯在潮湿的岩壁上投下晃动不安的光斑,潮湿阴冷的空气裹挟着粉尘和淡淡的岩层气味,钻进每个人的鼻腔。高振邦站在王磊身侧,腰背挺直,目光沉稳地透过栅栏扫视着飞速掠过的井壁,以及偶尔出现的、通往不同巷道的岔口标记。孙启明站在高振邦另一侧稍后位置,脸色在晃动的光影里显得有些晦暗不明。
“井下环境,比想象的更复杂。”高振邦的声音在密闭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穿透杂音的沉静。
“是,高书记。”王磊应道,声音平稳,听不出任何波澜,“地心深处,每一寸空间都凝聚着矿工的汗水和安全技术的支撑。新系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淬炼出来的。”
“嗯。”高振邦微微颔首,目光转向王磊,带着审视,“西一采区,就是你们这次技术革新的主战场?刚才听说,有点小状况?”
王磊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坦诚道:“是的,高书记。智能化开采系统投入运行以来,一直在进行高强度压力测试和优化。西一采区地质条件复杂,设备负荷最大,是检验系统可靠性的最佳考场。就在今天早些时候,主控阀组在极限工况下出现了压力波动,备用系统及时介入,未造成任何生产中断或安全事故。我们的技术团队正在进行全面排查和紧急抢修。”
孙启明适时插话,语气带着一种忧心忡忡的关切:“王局,安全无小事啊。新系统刚上马,又是关键部位出问题,高书记亲自下井,这…是不是风险太大了点?要不,我们先去相对平稳的东翼看看?”他看向高振邦,“高书记,安全第一。”
高振邦没有立刻回答,目光再次投向深不见底的竖井下方,仿佛在权衡。几秒钟后,他开口,语气不容置疑:“既然是检验,就要到最前线。西一采区,照常去。王磊同志,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高书记!”王磊回答得斩钉截铁,眼神锐利,“我们的队伍正在全力保障,确保调研安全顺利!”
---
西一采区入口处,气氛紧绷如弦。
巨大的智能采掘机组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此刻却异常安静。只有通风系统和局部照明的嗡鸣声在空旷的巷道里回响。钱明早已等候在此,看到罐笼抵达,立刻迎上前,他额头带着汗渍,眼神却异常镇定。
“高书记,孙秘书长,王局!”钱明敬礼,声音洪亮,“西一采区设备已完成应急排查,备用主控阀组更换完毕,正在进行最终联调测试,预计五分钟后可恢复运行。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们暂时停止了采掘作业。”
高振邦点点头,目光扫过巨大的采掘臂和复杂的液压管线,最后落在钱明脸上:“你们反应很快。阀组波动的原因,有初步判断了吗?”
钱明看了王磊一眼,得到肯定的眼神后,沉声道:“初步判断是核心阀组在极限压力循环下,一处极其微小的毛细阻尼孔出现了材料应力集中点,导致油液流动产生轻微扰动。这是设计冗余度内的可控波动,但触发了备用系统的切换阈值。王强同志已带团队进行了现场显微修复和强化处理,并对所有同批次阀组进行了紧急复检。”
他没有提“人为破坏”,也没有提劣质材料,这是王磊在罐笼下降途中与他快速沟通后定下的基调——在省委领导面前,首要任务是展示矿务局强大的应急处突能力和对安全底线的坚守。内部的毒瘤,关起门来再剜!
“材料应力集中?”高振邦重复了一句,语气听不出情绪,“你们的核心专利‘磐石’结构,不是号称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这问题直指核心,带着尖锐的质疑。孙启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色。
王磊上前一步,语气沉稳而自信:“高书记,‘磐石’结构的核心优势在于动态密封和压力自适应补偿,极大提升了可靠性。但任何精密机械在极端工况下,都存在理论上的材料疲劳极限。这次波动,恰恰暴露了我们设计验证中对超长时间极端压力循环模拟的不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技术革新,永远在路上。这次事件,不是‘磐石’的失败,而是它淬炼成钢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道锻打!我们已经锁定了问题点,优化方案同步启动!”
他避开了材料的直接问题,将焦点引向技术验证的严谨性和持续改进的必要性,既解释了问题,又展现了进取的态度。
就在这时,巷道深处传来一阵短促而有力的液压系统启动声,沉闷而稳定,如同巨兽复苏的心跳。紧接着,一个带着安全帽、脸上沾着油污的技术员从设备后方跑过来,向钱明报告:“钱总工!新阀组联调完成!系统压力稳定,补偿曲线完美!所有参数正常!可以恢复运行!”
钱明立刻看向高振邦和王磊。
王磊目光炯炯:“高书记,系统已就绪!请您指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