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07章 疮痍抚慰,子业初识政务

公元前190年 汉前少帝三年 农历正月至二月

凛冬渐逝,春寒料峭。匈奴大军狼狈北遁的消息,如同第一缕穿透厚重云层的阳光,驱散了笼罩在狄道城上空近两月的阴霾。然而,当最初的狂喜与庆幸渐渐平复,展现在北地军民面前的,并非万物复苏的明媚春光,而是一片饱经战火摧残、亟待抚慰的疮痍之地。城垣之上,箭孔密布,被投石砸出的坑洼尚未填平,焦黑的痕迹无声诉说着守城战的惨烈。城下原本肥沃的田野,如今被敌我双方踩踏得一片泥泞,临近城墙的区域,积雪消融后,甚至还能看到暗红色的冰碴和来不及收拾的断戟残矢。通往城外的官道,因军队频繁调动和匈奴骑兵的蹂躏,变得坑洼不平,泥泞难行。更令人揪心的是,边境沿线那些曾作为前哨的烽燧、屯堡,许多已在战火中化为废墟,坚守其间的将士,非死即伤。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损耗,更是人心的创伤与秩序的紊乱。靖王李凌深知,击退强敌,仅仅是度过了生存危机;如何迅速抚平战争创伤,恢复生产,重整秩序,安抚军民,并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统治、深化治理,才是真正考验北地政权韧性与他个人统治智慧的关键。与此同时,嫡子李玄业已年满八岁(虚岁),经过围城期间李凌有意识的引导,已对兵戈之事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战事既息,李凌决定顺势而为,开始让这位未来的继承人,系统地接触和了解政务治理的方方面面,将“识政”作为其教育的新阶段。

正月初五,年节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散去,但狄道城已迅速从节日的松弛中切换至战后重建的紧张节奏。郡府衙门内,炭火依旧旺盛,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与忙碌。李凌端坐正堂,麾下核心僚属周勃、公孙阙、高顺皆在座,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目光坚定。

“王爷,匈奴已退,然我北地,亦是伤痕累累。”长史周勃率先禀报,手中捧着一卷初步统计的文书,语气沉痛,“初步核查,狄道守军阵亡一千三百余人,重伤致残者逾五百;边境各堡寨守军,如黑石堡、鹰嘴隘等处,伤亡更为惨重,总计阵亡约两千,伤残近千。百姓因战乱流离、冻饿、以及匈奴零星掳掠而死者,亦有数百之众。房屋损毁、牲畜损失,尚未完全统计。”

郡丞公孙阙补充道:“边境互市完全中断,商路断绝,税收锐减。且战后流民滋生,治安案件有所增加。朔方虫达处,闻匈奴退兵,已有文书前来‘道贺’,实则探听虚实。长安方面,巡边使臣李广部前锋已抵达上郡,不日或将进入我北地境内。”

都尉高顺则从军事角度汇报:“末将已派斥候远出百里哨探,确认稽鬻主力确已远遁,然其游骑零星活动仍未绝迹,不可不防。各营将士经长期守城,虽士气高昂,然亦疲惫不堪,急需休整、补充兵员、抚恤伤亡。”

李凌静听完毕,目光扫过堂下诸人,沉声道:“诸位辛苦。此战,我北地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终退强敌,保家园不失,此乃大幸。然,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当下首要之务,非庆功,乃‘抚伤’与‘重建’。”

他随即做出详尽部署,条理清晰,重点明确:

“勃兄,你总揽民政,即刻着手三事:其一,优抚伤亡,安定民心。阵亡将士,依最高标准发放抚恤金,其家眷免三年赋税,子女由官府抚养至成年。重伤致残者,厚给赏赐,妥善安置,可酌情安排其从事力所能及的文书、仓管等职。阵亡将士遗骨,需隆重收敛,择吉日集体安葬,立碑纪念,本王亲往祭奠。百姓损失,由郡府拨付钱粮,予以补偿,助其重建家园。即刻开仓放粮,赈济因战乱困顿之民,尤重孤寡老弱。”

“其二,恢复生产,整顿秩序。春耕在即,需立即组织人力,修缮水利,清理田亩,发放种子、农具。鼓励军民协力,抢修道路、桥梁,畅通物流。对流民,予以登记,编入民户,分配荒地,贷给粮种,使其安居乐成。令各县加强治安巡查,严惩趁乱打劫、散布谣言者,迅速恢复市面秩序。”

“其三,缮治城防,以备将来。狄道城防受损处,需立即招募工匠民夫,加紧修复,并借机加固薄弱环节。边境废弃之烽燧、屯堡,视其战略价值,择要重建,重新派驻兵马。”

“子通先生,”李凌转向公孙阙,“外务与情报,不可松懈。李广将军将至,需依礼妥善接待,展现我北地战后井然之象,奏报战守之功,然言辞需谦逊,功归朝廷方略与将士用命。对朔方虫达,保持礼节性往来,探其真实意图。情报网络,重心转为监控匈奴北遁后之动向,尤其是稽鬻部是否真的远遁,其内部因疫病和败退是否产生新的变乱。同时,尽快恢复与河西友善羌胡部落的联系,重开边市,稳定周边。”

“高顺将军,”李凌最后吩咐道,“军务方面,边备不可因敌退而驰。主力部队分批休整,但边境巡逻警戒需立即恢复,防止匈奴小股部队回马枪似的骚扰。尽快统计各营缺额,着手招募训练新兵,补充战力。阵亡将士之空缺,需从预备役及此次守城有功之民夫中择优补充。军械损耗,命工匠营全力赶制补充。”

【系统提示:宿主在成功抵御外侵后,迅速将工作重心转向战后恢复与秩序重建,展现出卓越的危机后管理能力与民生为本的统治理念… 宿主状态:于胜利后保持清醒,将主要精力投入内部抚慰与秩序重塑,并开始系统培养继承人,统治策略更显稳健与长远…】

计议已定,北地郡这台庞大的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只是此次的目标,从御外敌转向了安内伤。命令下达后,狄道城内外的景象为之一变。郡府组织的收敛队,开始小心翼翼地将城上城下阵亡将士的遗体搬运下来,集中安置,准备举行隆重的葬礼。官府衙役和郡兵走上街头,张贴安民告示,维持秩序,分发赈济粮。工匠和民夫们则扛着工具,开始修补城墙,清理街道。城外,原本荒芜的田地里,也开始出现了农人忙碌的身影,整地备耕。

李凌并未安居王府,而是轻车简从,亲自巡视各地。他前往伤兵营,探望慰问重伤的士卒,亲手为他们递上汤药;他深入受灾较重的乡里,查看民房损毁情况,当场指示周勃拨付钱粮;他登上正在修复的城垣,与工匠们交谈,询问工程进度和困难。所到之处,百姓军民无不感念王爷恩德,重建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与此同时,李凌并未忘记对继承人的培养。这一日,他特意将嫡子李玄业带在身边,参与一次郡府关于抚恤发放标准议定的会议。

年仅八岁的李玄业,穿着小小的锦袍,安静地坐在父亲下首旁听的位置上,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堂下恭敬禀事的各位曹官。周勃正详细陈述着不同等级阵亡将士的抚恤金额度、家属安置方案以及钱粮来源的预算。

李凌偶尔会打断周勃,提出一些问题:“勃兄,此抚恤标准,相较于关中内地,是否优厚?是否会引发周边郡县非议?钱粮支出巨大,库府可支撑否?若遇灾年,又当如何?”

周勃一一恭敬回答,解释北地边郡将士牺牲更大,理应优抚,库府虽耗巨资,然去岁丰稔,加之王爷早有储备,足可支撑,且此举可收将士死力,利于长远。

李凌听罢,微微颔首,转而看向儿子,温和地问道:“业儿,你听周伯父所言,可知为何父王要给予阵亡将士如此厚重的抚恤吗?”

李玄业眨了眨清澈的眼睛,想了想,用稚嫩但清晰的声音回答:“回父王,先生教过,将士用命,方有国家安宁。厚待其家人,是让活着的将士知道,为国效力,后顾无忧,将来才会更加奋勇杀敌。”

李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抚须道:“嗯,能想到这一层,甚好。然,此仅其一。其二,这些将士为我北地流血牺牲,其父母妻儿,便是我北地之亲人。抚恤他们,是尽生者之责,乃仁义之本。治国安邦,既要明赏罚,更要重仁义。你日后需谨记。”

“孩儿谨记父王教诲。”李玄业认真地点头,将父亲的话深深记在心里。这次旁听,让他第一次直观地接触到“政务”并非只是发号施令,而是涉及到钱粮、人情、制度、长远考量等诸多复杂因素的权衡与决策。

在紧锣密鼓的恢复工作中,长安使臣骑都尉李广率领的五千骑兵,于正月下旬抵达狄道。李凌率文武官员出城相迎,礼节周全。李广乃将门之后,年轻气盛,见狄道城防坚固,军民秩序井然,虽经大战,却无破败颓丧之气,心下亦暗自佩服。李凌在王府设宴款待,席间详细禀报了此次抗击匈奴的经过,尤其突出了将士用命、百姓协力之功,并将击退匈奴的首功归于朝廷威德和太尉周勃(灌婴侯)的运筹,自己只谦称是恪尽职守。同时,呈上早已备好的详细战报及请功奏章。李广查验无误,对李凌的恭谨谦逊和北地军的战斗力留下了良好印象。在狄道盘桓数日,视察了边境防务后,李广便率军继续北上,前往朔方方向,其对北地的积极评价,无疑将为李凌和北地郡在长安赢得更多政治资本。

至二月初,春意渐显,积雪消融,湟水重新传来潺潺水声。北地郡的战后恢复工作已初见成效。城防修复进展顺利,阵亡将士得以安葬,抚恤陆续发放,流民得到安置,春耕生产全面展开,边境秩序基本恢复。虽疮痍犹在,但生机已然萌动。

这一日,李凌带着李玄业,巡视狄道城外的军屯田。看到田野里军民协作、辛勤劳作的景象,李凌对儿子道:“业儿,你看这春耕景象,与月前城头御敌,孰轻孰重?”

李玄业思索片刻,答道:“回父王,城头御敌,是保家卫国,免遭涂炭;春日耕种,是生养休息,积蓄力量。两者皆重要。”

李凌欣慰地点点头:“说得对。武功文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能战方能和,善治方能久。你日后要学习的,还很多。”

“孩儿明白,定当努力向父王和各位叔伯学习。”李玄业郑重答道。

望着儿子稚嫩却已显沉稳的脸庞,再看向这片正在从战火中复苏的土地,李凌目光深远。他知道,北地未来的路,依然漫长而充满挑战,但希望的火种,已然在下一代心中,悄然播下。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三年春,北地靖王凌抚死恤伤,民得安业。”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三年正月,匈奴既遁,凌公亟行‘抚伤重建’之策:令周勃厚恤将士,赈济百姓,促耕复市;令公孙阙接长安使,睦邻羌胡,广布侦骑;令高顺休整补卒,严备边陲。是时,嫡子玄业始随父听政,初识安邦之道。”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胡退城安,上帝恤伤民,授圣嗣治道,圣域复荣。”

* 北地秘录·凌公抚伤教子:“战罢,李凌全力抚慰伤亡,恢复民生,并引嫡子玄业观政,雏凤初学治术。”

(第三百零七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