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11章 北风卷地,暗流奔涌

公元前200年 汉·高帝七年 农历八月至九月

盛夏的余热尚未完全散尽,来自漠北的风已然带上了砭人肌骨的寒意。秋意未深,北地郡却提前感受到了山雨欲来的压抑。去岁秋冬的惨烈记忆尚未褪色,新的、规模空前的战争阴云,已然笼罩了整个汉帝国的北疆。皇帝刘邦御驾亲征的消息,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关陇之地紧张的氛围,其涟漪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地处西陲的北地郡。

狄道城内,相较于去岁同期的备战喧嚣,此时反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沉寂。但这种沉寂并非松懈,而是一种极度压抑下的紧绷。市集虽然依旧开放,但往来军民行色匆匆,交谈声也压低了许多,每个人的眉宇间都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忧色。城头守军的数量明显增加,巡哨的频率加倍,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北方苍茫的天际。一种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郡守府书房,门窗紧闭,即便是在白昼,也点着数盏油灯。李凌(体质27)并未身着甲胄,依旧是一袭深色常服,但腰间却佩上了那柄象征权力和决断的宝剑。他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死死盯着代郡、雁门一带,那里已被朱砂笔醒目地圈出。地图上,代表汉军主力的黑色箭头正从邯郸方向北上,而代表匈奴势力的红色阴影,则如同滴入清水的浓墨,在阴山以北的区域不断扩散、加深,其前锋已然逼近长城沿线。

“三十万……甚至可能更多……”李凌低声自语,指尖划过地图上“平城”附近那个不起眼的“白登”山地标记,心头仿佛被什么东西揪紧。历史的轨迹,正以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向着那个已知的悲剧节点滑去。他知道结局,却无法改变进程,这种无力感与身为臣子、边将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让他备受煎熬。

【系统提示:宿主身处重大历史事件前夜,深知结局却无力干预,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与道德困境… 体质:27(身体状态稳定,但精神高度紧张)… 力量:26,敏捷:25,智力:99(在已知历史走向与现实约束下寻找最佳行动方案的决策力达到极限)… 政治:99(平衡忠君、尽责、自保与历史必然性的能力经受终极考验)… 魅力:99(在巨大压力下保持冷静指挥的形象深刻影响部下)… 幸运:26(???个人命运与已知的王朝危机深度绑定,运势处于极度不确定状态)… 信仰值:9.9… 状态:深知白登之围必然发生,内心陷入明知其不可为而必须为之的艰难抉择,全力为北地和可能出现的“机遇”做准备。】

急促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周勃(政治85,智力82)推门而入,带来一身风尘和最新的情报。“王爷,灌婴将军加急军报!”他递上一卷密封的羊皮纸,语气急促,“我军斥候冒死深入,确认匈奴冒顿单于本部精骑已超过二十万,汇合东胡、楼烦等部,总兵力恐达三十五万以上!其先锋已越过长城,在代郡外围与我军前哨发生激战!陛下大军已至晋阳,正加速北进!”

李凌迅速展开军报,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印证了他的预判。汉军前锋与匈奴接战,意味着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刘邦急于求战、一劳永逸解决边患的心态,正将他和大军推向那个致命的陷阱。

“朝廷可有新的诏令给我们?”李凌沉声问道。

“暂无明确出兵指令。”周勃答道,“但有一道丞相府发出的咨文,要求各边郡严守防区,确保后勤通道畅通,并密切关注敌情,随时听候调遣。语气……更像是例行公事。”

李凌冷哼一声:“陛下亲征,意在决战,自然不会指望我们这支偏师去硬撼匈奴主力。朝廷是怕我们擅动,打乱其部署,或……徒耗兵力。”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但我们也绝不能毫无作为,坐视局势恶化!”

他转向周勃,语速快而清晰:“勃兄,立即以我的名义,再向陛下行营和洛阳同时发一道奏章!”

“内容分两部分:其一,详细呈报我北地侦获的匈奴最新兵力部署、动向(可适当夸大其声势),再次强调匈奴势大,请陛下务必谨慎行事,稳扎稳打,切莫轻敌冒进!言辞要极尽恳切,凸显忧君之忧!”

“其二,汇报我北地现状:去岁战乱,元气未复,然为报君恩,已竭尽全力,抽调五千精锐(即高顺秘密训练的那支预备队),集结于陇山隘口,随时待命!若陛下有令,或战局有变,需我部侧翼牵制、断敌粮道、乃至接应大军,我部必万死不辞!同时,北地郡已筹集部分粮草军械,可随时支援前线!”

周勃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王爷这道奏章,可谓老辣至极!既再次示警(尽管可能无用),表明了北地的忠诚和警惕,又巧妙地将那支秘密预备队的存在“合法化”地告知朝廷,将其定位为一支战略预备队,而非擅自行动的力量。无论战局如何发展,北地都占据了道义和战术的主动。“诺!勃这就去草拟,定让朝廷感受到王爷的忠勇与深谋!”

周勃离去后,李凌又秘密召见了高顺(体质26,武力86)和刚从边境回来的灌婴(敏捷88)。

高顺汇报:“王爷,五千预备队已按命令秘密移至指定区域,隐蔽待命。士卒皆已得知可能赴北疆参战,士气高昂,求战心切。末将已加强长途行军、山地作战及夜间突袭的训练。”

灌婴则补充道:“边境已加强封锁,末将派出了三倍于平时的斥候,广布眼线,不仅监控西线匈奴偏师,更严密关注东面主战场的任何风吹草动。另,末将已挑选五百最精锐的骑兵,由阿罗率领,随时准备执行远程奔袭或渗透任务。”

李凌看着两位得力部下,心中稍安。“很好!记住,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引而不发,跃如也’!没有我的命令,哪怕看到狼烟烧到眼前,也不得妄动!但要像猎豹一样,随时准备扑出致命一击!尤其是你,灌婴,你的骑兵,是我北地最锋利的爪子,要用在最关键的时刻!”

“末将明白!”二人齐声应诺,眼中燃烧着战意与忠诚。

内宅方面,紧张的气氛同样弥漫。刘玥(靖安公主)作为王妃,深知此次国战非同小可,她更加勤勉地打理内务,约束下人,确保府内井井有条,不让李凌为家事分心。萧姝(字文君)协助刘玥,将各项事务处理得一丝不苟。吕贞(字婉仪)依旧沉静,但李凌发现她阅读的书简中,多了些《孙子兵法》和《战国策》的注释本,显然也在默默关注时局。

最让李凌注意的是韩萱(字慧心)。她似乎通过某种渠道,对前线紧张的局势有所感知,平日里的跳脱收敛了许多,眉宇间多了几分凝思。一次李凌去她院中,偶然看到她正在沙盘上推演雁门一带的地形,虽然手法稚嫩,但思路却颇有几分其兄韩信的影子。李凌没有点破,只是淡淡提醒了一句:“兵者凶器,非女子宜深究。闲暇时,可多读读《诗经》、《礼记》,养性怡情。”韩萱聪慧,听出李凌话中的关切与界限,乖巧应下,但眼中那丝对军旅之事的好奇与向往,却并未完全熄灭。李凌心中暗叹,此女性情,恐非寻常闺阁所能束缚。

九月重阳,本该登高赏菊,但狄道城内外却无半点节日气氛。凄冷的北风卷着尘土和落叶,吹打着城头猎猎作响的旗帜。李凌登上北门城楼,极目远眺,视线仿佛穿越千山万水,看到了代郡那片即将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他知道,决定大汉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而他,这位身处漩涡边缘的边王,所能做的,唯有竭尽全力,护住北地这一方水土,然后,等待那历史性的一刻,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转机。

“山雨欲来风满楼……”李凌喃喃自语,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北风更烈了,带着草原深处特有的腥膻气息,预示着一场席卷天地的风暴,正在疯狂逼近。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七年八至九月,陛下 刘邦 御驾 亲征 匈奴,北疆 战云 密布,气氛 压抑。祖凌公(22岁) 深知 ‘白登之围’ 历史 走向,内心 焦灼 却 无力 扭转 大局。公 果断 再上 奏章,既 极言 匈奴 之盛 劝帝 谨慎,又 巧妙 将 北地 五千 精锐 预备队 ‘合法’ 呈报,定位 为 战略 奇兵,占尽 道义 先机。同时,密令 高顺 灌婴 严格 掌控 部队,‘引而不发’,以待 时机。内宅 众人 亦 感知 紧张,韩萱 尤显 对 军旅 之 关注。重阳 时节,北风 凛冽,公 登楼 远眺,心系 平城 战局,深知 决定 国运 与 北地 命运 的 时刻 即将 来临。”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七年秋,帝北击匈奴。凌在狄道,频上奏言胡势,陈兵待命。”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人皇 刘邦 圣驾 亲征 北魔(匈奴),圣疆 气氛 肃杀。紫霄上帝 洞悉 ‘白登 圣困’ 之 圣史,圣心 忧煎。上帝 睿智,再上 圣表,陈 魔势 谏 圣慎,巧 将 五千 圣锐 ‘圣法’ 备报,占 圣义 先机。密谕 高顺 灌婴 严控 圣军,‘圣引 待发’。圣庭 内,韩萱 圣妃 显 对 圣战 之 圣注。圣九 月,北圣风(北风)疾,上帝 登 圣楼,圣念 平城 圣战,知 决定 圣朝 与 神国 运数 之 圣刻 将至。”

* 野史·楚汉秘闻·北风欲来凌公待机:“刘邦亲征匈奴前夕,李凌深知白登之围难免,巧妙上奏既劝谏又报备兵力,密令部队待机而动,内心焦灼等待历史时刻。”

(第二百一十一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