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年 汉·高帝七年 农历正月至二月
寒冬的余威尚在渭水河面的薄冰上挣扎,凛冽的北风依旧刺骨,但天地间已悄然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正月的朔日刚过,白昼便以肉眼可察的速度变长,正午的阳光洒在雪地上,折射出耀眼的金芒,积雪开始从背阴处悄然消融,滴滴答答的水声,敲打着狄道城沉寂了一冬的屋檐瓦砾。然而,这早春的讯号,并未带来多少暖意与祥和,反而像是一声遥远的闷雷,预示着更猛烈的风暴正在酝酿。
郡守府内,炭火依旧日夜不熄。李凌(体质27)披着一件厚重的深色大氅,立于窗前,凝视着庭院中那几株老树枝头萌发的、几乎微不可见的嫩芽。他的面容比去年冬日更加清瘦了些,但眼神却愈发深邃锐利,仿佛能穿透眼前的冰雪,看到远方正在涌动的暗流。去年秋冬两季,北地军民同心,勉强抵御了严寒与匈奴的侵袭,但付出的代价亦是惨重。府库几乎耗尽,军民疲惫不堪。眼下春耕在即,恢复生产迫在眉睫,而外部环境,却似乎更加险恶。
“王爷,关中来的商队带来了消息。”周勃(政治85,智力82)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凝重。他手中拿着一卷细小的绢帛,显然是密信。
李凌转过身,接过绢帛迅速浏览。信是潜伏在洛阳的暗线所发,内容简练却惊心:去岁岁末以来,陛下(刘邦)频繁召集萧何、张良、陈平等重臣密议,内容涉及财政整顿、诸侯动向,尤其是……对北方匈奴的担忧日益加剧。近月来,朝廷向雁门、代郡等北疆要地增派了大量粮草军械,并有多路秘使北上,似在探查匈奴虚实。更有风声传出,陛下有意在开春后,巡幸北疆,甚至……不排除御驾亲征,以彻底解决匈奴边患!
李凌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窗棂,发出沉闷的声响。“陛下……终于要动手了么?”他低声自语。刘邦的性格,他深知一二,隐忍善谋,然一旦下定决心,便势若雷霆。对匈奴用兵,关乎国运,胜则江山永固,败则可能动摇国本。而北地,作为关中西大门,在此等国战之中,将处于何等位置?是机遇,还是更大的危机?
【系统提示:宿主感知到重大历史事件临近的征兆,战略预判与风险管控能力面临极限挑战… 体质:27(保持健康,但精神压力增大)… 力量:26,敏捷:25,智力:99(对复杂局势的关联性与潜在风险的洞察力达到巅峰)… 政治:99(评估自身在即将到来的帝国级行动中的定位与策略至关重要)… 魅力:99… 幸运:26(???被卷入巨大历史漩涡中心,个人运势与国运紧密相连,面临极端不确定性)… 信仰值:9.9… 状态:高度警觉,敏锐捕捉各方信息,深入分析刘邦可能北征的意图与后果,积极谋划北地应对之策,力求在惊涛骇浪中把握方向。】
“勃兄,你怎么看?”李凌将密信递给周勃。
周勃仔细看后,沉吟道:“王爷,陛下若真有意北征,规模必然空前。我北地虽偏西,然唇齿相依,必受波及。届时,朝廷很可能征调我部兵力、粮草,甚至……要求我部出兵策应或掩护侧翼。”
李凌点点头:“不仅如此。陛下北征,主力必集于代、雁门一线。若战事顺利,自然皆大欢喜。然则……匈奴冒顿,非易与之辈。陛下若轻敌冒进……”他没有说下去,但周勃已然明白其意——一旦汉军主力有失,匈奴铁骑很可能乘胜席卷而下,首当其冲的,除了代郡,便是与之毗邻的北地郡!
“王爷之意是……需做最坏打算?”周勃声音低沉。
“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李凌目光坚定,“立即去做几件事。”
“第一,加派精干斥候,不仅监视我北地边境,更要设法渗透至代郡、云中方向,不惜一切代价,摸清匈奴主力的真实动向和兵力部署!我要知道冒顿到底想干什么!”
“第二,春耕之事,刻不容缓!动员一切力量,抢种春麦粟黍。同时,秘密扩大军粮储备,但动作要隐蔽,不可引起朝廷猜疑。”
“第三,军队进入二级战备。高顺部步卒,加强城防演练和野外筑垒训练;灌婴部骑兵,进行长途奔袭和侧翼骚扰战术推演。告诉将士们,真正的考验,可能很快就要来了!”
“第四,以我的名义,再向朝廷上一道奏章。内容要把握好:一方面,表达对北疆局势的担忧,陈述我北地去岁抗敌之艰辛与损失,示弱以自保;另一方面,再次强调北地军民的忠勇,表示已严加戒备,随时听候朝廷调遣,为国效力!语气要恳切,姿态要低,但决心要明!”
周勃一一记下,深知这道奏章是再次向中央表明立场、争取主动的关键。“诺!勃即刻去办!”
接下来的日子,狄道城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开始了春耕。田野里,军民合力,抢墒播种,期盼着秋天的收获能弥补去年的亏空。然而,军营中的气氛却日益紧张。高顺(体质26,武力86)加大了训练强度,尤其注重步兵在开阔地带对抗骑兵的阵型演练和依托地形进行防御的战术。灌婴(敏捷88)则率领骑兵,以剿匪演练为名,频繁进行远距离机动,熟悉陇西至北地郡边境的每一处山川隘口,并进一步锤炼那支由羌胡降卒组成的精锐斥候队。李凌时常亲临校场和边境哨所,视察防务,鼓舞士气。他的出现,总能给将士们带来信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