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84章 小暑蜡熟与枯秆变异体的防御

小暑的热浪席卷而来,黎明新城的农田彻底被金色覆盖。水稻田进入蜡熟期,稻粒从深金转为暗黄,质地变得坚硬,用手揉搓,稻壳很容易就能脱落,露出饱满的糙米;石滩据点的大豆田已完全成熟,豆秆泛黄,豆荚干燥,轻轻一碰就会裂开,弹出圆润的大豆;绿谷试验田的抗虫玉米更是喜人,玉米穗的苞叶已完全干枯,剥开苞叶,金黄的玉米粒像珍珠一样排列整齐,散发着淡淡的玉米香。老周每天都会带着种植组的队员在田里穿梭,手里的“成熟度检测仪”(老郑用旧时代的硬度计改装)不时测量稻粒和玉米粒的硬度,笔记本上的“秋收准备清单”也越来越长:“水稻的硬度达到70hb,玉米达到80hb,都符合收割标准;收割机要提前检修,脱粒机的筛网要更换新的,还要准备足够的麻袋和陶缸,用来装粮食。”

林墨陪着老周在玉米试验田检查时,远远看到老郑带着机械师团队在调试联合收割机——今年的收割机经过了全面改装,不仅增加了脱粒的效率,还加装了“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能将收割后的秸秆直接粉碎,撒在田里作为天然肥料,省去了人工搬运秸秆的麻烦。“老郑说,这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二十亩水稻,比去年快了五成,而且脱粒的干净度能达到98%,基本不会有遗漏的稻粒。”林墨笑着对老周说,手指向远处正在运转的收割机,机器的轰鸣声在田野里回荡,却让人觉得格外安心。

然而,这份安心在下午被打破。种植组的小王慌慌张张地从北边的大豆田跑过来,手里举着一根折断的大豆秆,豆秆内部已经变成褐色,质地酥脆,轻轻一掰就碎成了几段,里面还残留着黑色的虫粪。“周叔!墨哥!大豆秆被虫子吃了!刚成熟的大豆秆,不到一天就变成这样了,好多豆秆都已经倒伏,豆荚掉在地上,捡都捡不过来!”

林墨和老周立刻跟着小王赶往北边的大豆田。眼前的景象让两人脸色凝重——近十亩的大豆田,至少有三成的大豆秆已经倒伏,有的甚至已经枯萎发黑,用手一拔,豆秆很容易就从根部折断,断面处能看到明显的啃食痕迹;几只黑色的小虫正从豆秆的孔洞里爬出来,体型像蟑螂,却比蟑螂更细长,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坚硬的外壳,头部有一对锋利的口器,正啃食着旁边健康的豆秆。

“是‘枯秆变异体’!”老周蹲在田埂上,用镊子夹起一只虫子,放在放大镜下观察,声音带着一丝焦急,“这种变异体专门啃食成熟作物的茎秆,尤其是大豆和玉米的茎秆,它们会钻进茎秆内部,啃食髓部和维管束,导致茎秆失去支撑力,最终倒伏;而且它们的外壳坚硬,普通的杀虫剂很难穿透,只能靠物理方法杀死;更麻烦的是,它们会在茎秆内部产卵,卵会随着秸秆还田进入土壤,明年春天还会孵化,继续危害作物!”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很快也赶到了,她用刀片将大豆秆纵向切开,仔细观察内部的损伤情况:“茎秆的维管束已经被完全破坏,无法再输送养分和水分,即使没有倒伏,豆荚也会因为缺水缺肥而干瘪;而且虫子的唾液中含有一种毒素,会加速茎秆的枯萎,让茎秆更快失去支撑力。”苏晚晴指着茎秆内部的黑色痕迹,语气凝重地说,“要是不尽快防御,不出三天,整个大豆田的豆秆都会被啃食殆尽,大豆会大量掉落在地上,损失至少能达到五成!而且旁边的玉米田也有被扩散的风险,玉米秆更粗,更容易成为虫子的目标!”

“必须在两天内控制住!”林墨的语气不容置疑,大豆已经成熟,一旦倒伏时间过长,豆荚就会发霉变质,到时候即使收获了,也无法储存。他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在田埂旁的帆布棚里开会,各据点的代表通过对讲机远程参会,连刚学会种植技术的芦苇据点都主动提出支援——老芦表示可以提供大量芦苇编织的“防虫网罩”,套在玉米秆上,防止虫子钻进茎秆。

“老郑,你有什么办法能杀死这种外壳坚硬的变异体?”林墨首先看向老郑,后者正拿着放大镜观察虫子的外壳,手指在工具包上快速敲击,思考着解决方案。老郑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我可以改装‘高温热风枪’!用之前的热流炮零件,制作小型的热风枪,将温度控制在80摄氏度,通过细喷嘴将高温热风送入茎秆内部——高温能穿透虫子的坚硬外壳,杀死内部的虫子和卵;而且我可以在热风枪上加装‘茎秆定位器’,能精准找到虫子钻进茎秆的孔洞,避免热风伤害到豆荚和玉米粒;另外,我们还可以制作‘茎秆加固套’,用枫木据点送来的枫木片和防水布制成,套在健康的茎秆上,防止虫子钻进。”

老周立刻补充:“我和苏医生可以研发‘防虫杀菌粉’!用生石灰、硫磺和草木灰按3:2:5的比例混合制成,生石灰能杀死土壤中的虫卵,硫磺能防止茎秆发霉,草木灰则能提供少量的钾肥,帮助作物抵抗病虫害;而且这种粉末可以撒在土壤表面和茎秆基部,形成一层保护膜,既能阻止虫子从土壤中爬出,又能防止虫子钻进茎秆。”

赵磊则主动请缨:“巡逻队负责分片防御!我们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带十台高温热风枪和足够的防虫杀菌粉,分别驻守在大豆田和玉米田;白天,我们用热风枪处理已被啃食的茎秆,杀死内部的虫子和卵,给健康的茎秆套上加固套;晚上,我们在田间巡逻,检查加固套的完整性,同时撒播防虫杀菌粉,防止土壤中的虫卵孵化;另外,我们还会组织队员,人工捡拾掉在地上的豆荚,集中晾晒,减少损失。”

河港的老河在对讲机里补充:“我们会立刻调配三艘运输船,运送制作高温热风枪需要的零件和枫木片到机械车间;同时,我们会组织船员,帮忙制作茎秆加固套,确保今晚就能送到田里。”

枫木的老枫则说:“枫木据点会提供足够的枫木,用来制作热风枪的外壳和茎秆加固套的骨架;另外,我们还会派十五名木工,协助机械师团队组装热风枪,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三十台热风枪的改装!”

石滩的老张也表示:“石滩据点会提供大量的生石灰和硫磺——生石灰是我们烧石灰石得到的,硫磺则是从废弃的矿山里开采的;我们还会派二十名矿工,帮忙将原料运送到医疗组的院子,确保防虫杀菌粉的生产不中断!”

芦苇的老芦更是积极:“我们已经组织队员开始编织防虫网罩,虽然赶不上这次用,但可以提前准备,明年春天套在幼苗上,从一开始就防止虫子钻进茎秆;另外,我们还会派二十名队员,协助巡逻队捡拾地上的豆荚,我们人多,能尽快把损失降到最低!”

方案确定后,联盟的队员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防御工作中,整个黎明新城都笼罩在忙碌的氛围里。

机械车间里,老郑的团队已经开始改装高温热风枪。小李负责拆卸热流炮的加热装置,将其改装成小型的热风发生器,再连接上细喷嘴:“郑工,热风的温度控制在80摄氏度,会不会太高?会不会伤害到豆荚?”老郑拿着温度计,一边测试热风温度一边说:“放心,我在热风枪上加装了温度传感器和调节阀,一旦温度超过80摄氏度,就会自动降温;而且喷嘴的直径只有1毫米,只会将热风送入茎秆内部,不会接触到豆荚。”小王则在组装热风枪的外壳,用枫木片切割成合适的形状,再用螺丝固定,外壳上还安装了便于手持的握把:“这热风枪得做得轻便点,队员们拿着在田里长时间操作才不会累,我计算过了,加上电池,总重量不会超过三公斤。”

医疗组的院子里,苏晚晴和陈阳正带领队员制作防虫杀菌粉。大水泥地上,生石灰、硫磺和草木灰按比例混合,队员们戴着口罩和手套,用木耙反复翻搅,确保三种原料充分融合。苏晚晴不时用手抓取少量粉末,放在阳光下观察:“陈阳,混合的时候一定要均匀,不能有结块,不然撒在田里会灼伤作物的根部;硫磺的用量要精准,每公斤粉末加200克就行,加太多会影响土壤的酸碱度。”陈阳点点头,手里的木耙用力翻搅着粉末,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他却顾不上擦,眼睛紧紧盯着粉末的状态——只有粉末细腻均匀,没有杂质,才能确保效果。

赵磊的巡逻队则分成六个小组,提前赶赴大豆田和玉米田开展防御工作。小张带领的小组负责北边的大豆田,他们扛着高温热风枪和茎秆加固套,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泥土沾满了裤腿:“大家先处理已经倒伏的豆秆,用热风枪杀死里面的虫子,再把掉在地上的豆荚捡起来,集中放在麻袋里;健康的豆秆要尽快套上加固套,防止被虫子啃食!”队员们齐心协力,有的用热风枪对准豆秆的孔洞喷射热风,有的蹲在地上捡拾豆荚,有的则给健康的豆秆套上加固套——加固套是用枫木片围成的圆筒,外面裹着防水布,能牢牢地固定在豆秆上,既不影响豆荚的生长,又能防止虫子钻进。芦苇据点的队员也赶来帮忙,他们动作麻利地捡拾着地上的豆荚,很快就装满了十几个麻袋:“这些豆荚只要及时晾晒,还能吃,不能浪费!”

下午四点,第一批高温热风枪和茎秆加固套就投入了使用。老郑亲自带着设备赶到北边的大豆田进行测试——他将热风枪的喷嘴对准大豆秆的孔洞,按下启动按钮,高温热风瞬间送入茎秆内部,几秒钟后,他将豆秆切开,里面的枯秆变异体已经变成了黑色,彻底失去了活性;随后,队员们给旁边健康的豆秆套上加固套,用绳子轻轻绑紧,加固套刚好贴合豆秆的形状,看起来像给豆秆穿上了一层铠甲。“成功了!”老郑兴奋地大喊,周围的队员们也欢呼起来,之前的焦虑气氛一扫而空。

接下来的两天,联盟的队员们几乎没有休息。白天,他们在大豆田和玉米田之间穿梭,用热风枪处理被啃食的茎秆,给健康的茎秆套上加固套,捡拾掉在地上的豆荚;晚上,他们则在田间撒播防虫杀菌粉,同时检查加固套的完整性,防止虫子咬破加固套钻进茎秆。河港的船队每天都会送来新鲜的设备零件和加固套原料;枫木的木工们则在机械车间里加班加点,制作更多的热风枪和加固套;石滩的矿工们源源不断地供应生石灰和硫磺;芦苇据点的队员们则一直坚守在捡拾豆荚的岗位上,即使到了晚上,也会借着月光继续工作——他们说,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不能因为虫子就浪费。

期间,还出现了一个小问题——部分玉米秆因为太粗,现有的加固套尺寸不够。老周立刻联系枫木据点,让他们紧急制作一批大号的加固套,同时让队员们用芦苇编织的布条,在玉米秆的基部缠绕几圈,暂时起到防护作用:“玉米秆的木质化程度高,虫子啃食起来需要更长时间,我们只要争取到时间,大号加固套一到,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小暑过后的第二天,枯秆变异体的防御工作终于取得了胜利。林墨和老周在北边的大豆田检查时,发现倒伏的大豆秆已经控制在5%以内,大部分健康的大豆秆都套上了加固套,没有再出现被啃食的痕迹;掉在地上的豆荚也基本捡拾完毕,经过晾晒后,大部分都保持着良好的品质。老周随机挑选了一百株大豆,统计豆荚的产量:“虽然有少量损失,但总体产量还是达到了预期的90%,而且经过防虫杀菌粉的处理,土壤中的虫卵也基本被杀死,明年春天不用担心虫子再次危害。”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则在整理这次的防御资料,将高温热风枪的改装图纸、茎秆加固套的制作方法、防虫杀菌粉的配方都详细记录下来,补充到《作物全生长期防控体系》中,还特别增加了“作物成熟期倒伏防控方案”,为以后的种植提供更全面的指导。“这次我们还发现,防虫杀菌粉不仅能杀死虫卵,还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对明年的种植有很大好处。”苏晚晴拿着整理好的资料,对林墨说,眼里满是自豪。

当天晚上,联盟的食堂里再次举办了庆祝会——虽然大豆有少量损失,但总体的丰收已经有了保障。食堂里摆满了用新鲜大豆制作的食物:水煮大豆、大豆炖肉、豆浆,还有用大豆榨的豆油炒的蔬菜,香气扑鼻。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热饭,聊着这两天的经历,虽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老芦端着一碗豆浆,走到林墨身边,感慨地说:“这两天跟着你们一起防御虫子,我才知道种粮食有多不容易,也才知道联盟的力量有多强大!以后我们芦苇据点一定会好好学种植,争取明年也能有好收成,不给联盟拖后腿!”

林墨笑着点头,递给老芦一盘水煮大豆:“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准备秋收了,老郑的联合收割机已经调试完毕,老周也制定了详细的收割计划,争取在七月底前完成所有作物的收割和储存;另外,我们还要开始规划明年的种植,绿谷种子基地的抗虫种子已经准备充足,明年所有据点都能种上抗虫作物,再也不用怕这些变异体了。”

老周也凑过来说:“明年我们还想尝试在水稻田和大豆田之间种植‘驱虫植物’,比如薄荷和除虫菊,这些植物能释放特殊的气味,驱赶害虫,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且薄荷还能作为蔬菜食用,除虫菊能用来制作天然的杀虫剂,一举两得。”

夜色渐深,食堂里的笑声和谈笑声渐渐散去,队员们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体回到各自的住处。林墨站在食堂门口,看着远处的农田,月光洒在金黄的大豆田和玉米田上,泛着温暖的光芒,茎秆加固套在月光下像一道道银色的线条,守护着即将丰收的作物。

他知道,联盟的路还很长,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异体、新的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依靠智慧和双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即将收割的作物,不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联盟精神的象征——坚韧、团结、永不放弃。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在这片曾经被末日笼罩的土地上,人类用自己的努力,一点点重建家园,一点点点亮希望,终会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让文明的光芒,永远照耀在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