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83章 夏至乳熟与噬浆变异体的围堵

夏至的烈日炙烤着黎明新城的每一寸土地,空气里弥漫着作物成熟前的浓郁气息。水稻田已进入乳熟期,饱满的稻粒从青色彻底转为淡金,用手指轻轻一捏,能感受到里面浓稠的乳汁状物质——这是稻粒积累营养的关键阶段,再过十天就能完全成熟收割;石滩据点的大豆田豆荚已彻底饱满,豆秆被压得微微弯曲,风一吹就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像是在预告丰收;绿谷试验田的抗虫玉米更是惊艳,玉米穗外包着的苞叶已微微泛黄,剥开苞叶,金黄的玉米粒排列得整整齐齐,颗粒饱满得能挤出油来。

老周每天天不亮就钻进田里,手里的“乳熟度检测仪”(老郑用旧时代的糖分仪改装)成了最宝贝的工具,他会随机挑选稻穗和玉米穗,测量里面乳汁的糖分含量:“水稻的糖分含量达到18%,玉米达到22%,都超过了优质品种的标准!按这个进度,七月初就能开始收割,比去年提前整整五天!”他兴奋地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页面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像是联盟丰收的倒计时。

林墨陪着老周在水稻田检查时,远远看到芦苇据点的代表正跟着河港的老河熟悉农田布局——自从芒种时芦苇据点正式加入联盟,他们就主动提出要学习种植技术,想在自家的芦苇荡边缘开辟农田,种上抗虫水稻和大豆。“老芦(芦苇据点队长)说,他们想先试种五亩水稻,等掌握技术了再扩大面积,还愿意用芦苇编织品换我们的种子和农具。”老河笑着对林墨说,手指向远处正在学习使用灌溉设备的芦苇队员,“你看,他们学得可认真了,老周教一遍就会调滴灌的水量了。”

林墨点点头,刚要回应,种植组的小李突然从西边的水稻田狂奔而来,手里举着一个被捏碎的稻粒,浓稠的乳汁顺着指缝流下,里面还夹杂着几丝细小的白色虫丝,脸色惨白:“周叔!墨哥!不好了!稻粒里有虫子!刚捏开的乳熟稻粒,里面全是白色的小虫,在吃里面的乳汁,再这样下去,稻粒会变成空壳的!”

林墨和老周的心瞬间沉了下去,乳熟期是稻粒营养积累的最后阶段,一旦被破坏,之前的灌浆成果就会全部白费。两人立刻跟着小李赶往西边的水稻田,刚走近田埂,就看到令人揪心的一幕——近二十亩的水稻田,稻穗上有不少稻粒已经出现萎缩,用手一捏,里面的乳汁明显变少,有的甚至已经凝固成块状,剥开萎缩的稻粒,果然看到几只白色的小虫在里面蠕动,体型只有针尖大小,身体呈线状,靠吸食稻粒内部的乳汁生存。

“是‘噬浆变异体’!”老周蹲在田埂上,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只小虫,放在放大镜下观察,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种变异体专门寄生在乳熟期的作物籽粒里,靠吸食内部的乳汁为生,还会分泌一种凝固剂,让乳汁提前凝固,导致稻粒无法继续积累营养;而且它们体型极小,能通过稻粒的微小缝隙钻进内部,普通的防虫网和喷雾根本无法触及;更可怕的是,它们的繁殖周期只有三天,一只雌虫能产上百粒卵,要是不尽快围堵,不出一周,整个新城的水稻田都会被它们毁掉!”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很快也赶到了,她用特制的微型吸管从稻粒中吸出几只小虫和少量凝固的乳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小虫的结构:口器像一根细长的吸管,能轻易刺破稻粒内部的细胞壁,吸食乳汁;体表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薄膜,能抵御外界的化学药剂;而凝固剂则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能快速让乳汁中的淀粉凝固。“这种凝固剂一旦形成,即使杀死了虫子,稻粒也无法再积累营养,只能是空壳。”苏晚晴指着屏幕上凝固的乳汁,语气凝重地说,“而且小虫的卵藏在稻粒最深处,普通的物理方法也很难清除,必须找到能穿透稻粒又不伤害稻粒的办法。”

“无论如何,必须在三天内控制住!”林墨的语气斩钉截铁,他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在田埂旁的帆布棚里开会,各据点的代表通过对讲机远程参会,连刚加入联盟的芦苇据点都主动提出支援——老芦表示可以提供大量芦苇编织的“过滤网”,帮助阻挡成虫扩散。

“老郑,你有没有办法能穿透稻粒杀死内部的虫子和卵?”林墨首先看向老郑,后者正拿着放大镜反复观察稻粒,手指在工具包上快速敲击,大脑飞速运转。老郑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改装‘微波驱虫仪’!用旧时代的微波炉零件,制作小型的微波发射器,把微波频率调到2450兆赫兹——这个频率的微波能穿透稻粒,杀死内部的小虫和卵,却不会破坏稻粒的营养结构;而且我可以在发射器上加装‘籽粒定位装置’,通过摄像头识别稻粒的位置,精准发射微波,避免浪费能量;另外,我们还可以在驱虫仪后面加装‘吹风装置’,能将被微波杀死的成虫吹走,防止它们在稻穗上产卵。”

老周立刻补充:“我和苏医生可以研发‘解凝催熟剂’!用淀粉酶、蔗糖和赤霉素混合制成,淀粉酶能分解小虫分泌的凝固剂,让稻粒重新恢复积累营养的能力;蔗糖能为稻粒补充营养,赤霉素则能促进稻粒快速成熟,缩短乳熟期,减少被虫子危害的时间;而且这种药剂是液态的,能通过稻粒的缝隙渗透进去,刚好作用在被凝固的乳汁上!”

赵磊则主动请缨:“巡逻队负责分片围堵!我们分成八个小组,每组带两台微波驱虫仪和足够的解凝催熟剂,分别驻守在八块水稻田;白天,我们用驱虫仪清除已被寄生的稻粒,喷洒催熟剂;晚上,我们在稻田周围架设‘芦苇过滤网’(芦苇据点提供),网眼只有0.1毫米,能阻挡成虫扩散;另外,我们还会组织队员,人工摘除严重萎缩的稻穗,集中焚烧,防止虫卵扩散到土壤中!”

河港的老河在对讲机里补充:“我们会立刻调配五艘运输船,运送制作微波驱虫仪需要的微波炉零件和电子元件到机械车间;同时,我们会组织船员,帮忙搭建芦苇过滤网的支架,确保今晚就能完成所有稻田的外围防护!”

枫木的老枫则说:“枫木据点会提供足够的枫木,用来制作微波驱虫仪的外壳和支架;另外,我们还会派二十名经验丰富的木工,协助机械师团队组装设备,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至少十六台驱虫仪的改装!”

石滩的老张也表示:“石滩据点会提供大量的淀粉酶和蔗糖——淀粉酶是我们从废弃的面粉厂找到的,蔗糖则是用之前储存的甜菜熬制的;我们还会派三十名矿工,帮忙将原料运送到医疗组的院子,确保解凝催熟剂的生产不中断!”

芦苇的老芦更是积极:“我们已经组织队员开始编织过滤网,保证今天下午就能送来第一批;另外,我们还会派十五名队员,协助巡逻队进行夜间值守,我们熟悉芦苇网的特性,能及时发现网的破损并修补!”

方案确定后,整个黎明联盟像一台精密的机器,瞬间高速运转起来。

机械车间里,老郑的团队已经开始拆解从废弃电器中找到的微波炉零件。小李负责拆卸磁控管——这是微波发射的核心部件,他小心翼翼地用螺丝刀松开固定螺丝,生怕损坏里面的线圈:“郑工,这磁控管的功率够吗?能穿透稻粒杀死虫子吗?”老郑拿着万用表测量磁控管的电压,一边调整参数一边说:“放心,我已经测试过了,2450兆赫兹的微波能穿透3毫米厚的稻粒,刚好能覆盖小虫寄生的区域;而且我在电路里加了功率调节器,能根据稻粒的大小调整微波强度,不会伤害稻粒。”小王则在组装微波驱虫仪的外壳,用枫木据点送来的枫木板切割成合适的形状,再用螺丝固定,外壳上还预留了摄像头和吹风装置的接口:“这外壳得做得轻便点,队员们背着在田里移动才方便,我计算过了,加上电池,总重量不会超过五公斤。”

医疗组的院子里,苏晚晴和陈阳正带领队员研发解凝催熟剂。大陶缸里,淀粉酶、蔗糖和赤霉素按5:3:2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苏晚晴不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药剂,滴在凝固的稻粒乳汁上,观察凝固物的分解情况:“陈阳,注意水温,保持在30摄氏度左右,这样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分解凝固剂的速度最快;赤霉素的用量一定要精准,每升药剂加0.5克就行,加太多会导致稻粒成熟过快,影响品质。”陈阳点点头,手里的搅拌棍不停地转动,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在陶缸里,他却顾不上擦,眼睛紧紧盯着药剂的状态——只有药剂清澈透明,没有沉淀,才能确保效果。

赵磊的巡逻队则分成八个小组,提前赶赴各块水稻田搭建外围防护。小张带领的小组负责西边的水稻田,他们扛着芦苇过滤网和枫木支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泥浆没过了脚踝:“大家动作快点!争取在下午五点前搭好过滤网,晚上就能阻挡成虫扩散了!”队员们齐心协力,将支架固定在田埂边缘,再将芦苇过滤网展开,用绳子绑在支架上,过滤网的高度达到两米,底部还埋进土里半米,形成一道完整的防护圈。芦苇据点的队员也赶来帮忙,他们熟练地将过滤网的接口处缝合,确保没有缝隙:“这网我们用的是最细的芦苇纤维,别说小虫,连灰尘都很难透过,你们放心!”

中午时分,芦苇据点送来的第一批过滤网就全部安装到位,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围绕着每一块水稻田;下午三点,第一批微波驱虫仪改装完成,老郑亲自带着设备赶到西边的水稻田进行测试——他将驱虫仪的摄像头对准一串被寄生的稻穗,按下启动按钮,摄像头精准识别出每一颗稻粒的位置,微波发射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几秒钟后,他剥开稻粒一看,里面的小虫已经停止蠕动,凝固的乳汁也开始慢慢融化;随后,队员们喷洒了解凝催熟剂,不到半小时,稻粒就重新恢复了饱满的状态,用乳熟度检测仪测量,糖分含量还在缓慢上升。“成功了!”老郑兴奋地大喊,周围的队员们也欢呼起来,之前的凝重气氛一扫而空。

接下来的三天,联盟的队员们开启了“连轴转”模式。白天,他们背着微波驱虫仪在稻田里穿梭,每一串稻穗都要经过摄像头的扫描,确保没有遗漏被寄生的稻粒;喷洒解凝催熟剂的队员则跟在后面,用特制的喷雾器将药剂均匀地喷洒在稻穗上,喷雾器的喷嘴是老郑专门改装的,能将药剂雾化成细小的颗粒,刚好能附着在稻粒表面并渗透进去。晚上,巡逻队和芦苇据点的队员们轮流值守,每隔一小时就检查一次芦苇过滤网,发现破损及时修补;同时,他们还会开启“诱虫灯”(之前防控吸粉变异体时用过的设备),吸引试图突破防护圈的成虫,再用微波驱虫仪将其杀死。

期间,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部分微波驱虫仪因为长时间使用,电池电量消耗过快,导致中途断电。老郑立刻带领维修小组赶去处理,他发现是电池的容量不够,于是临时决定在驱虫仪上加装太阳能充电板:“我们用之前改装温室光照调节器剩下的太阳能板,加在驱虫仪的外壳顶部,白天在田里使用时,太阳能板能同时给电池充电,这样续航时间至少能延长一倍。”队员们很快就完成了改装,再也不用担心电池没电的问题。

夏至过后的第三天,稻粒的乳熟期顺利结束,开始进入蜡熟期——稻粒从淡金转为深金,用手指捏时,乳汁已经凝固成蜡状,再也不用担心被小虫吸食。林墨和老周在西边的水稻田检查时,老周随机挑选了一百串稻穗,剥开稻粒查看,发现被寄生的稻粒不到5%,而且经过解凝催熟剂的作用,这些稻粒也基本恢复了饱满,空壳率控制在3%以内。“太好了!比预期的效果还好!”老周激动地抱住林墨,手里的乳熟度检测仪都差点掉在地上,“今年的水稻产量不仅不会减少,还可能因为催熟剂的作用,品质更好!”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则在整理这次的防控资料,将微波驱虫仪的改装图纸、解凝催熟剂的配方、芦苇过滤网的搭建方法都详细记录下来,补充到《作物全生长期防控体系》中,还特别标注了“乳熟期专用防控方案”,方便各据点后续参考。“这次我们还发现,解凝催熟剂对大豆和玉米也有效果,能缩短它们的乳熟期,减少被病虫害危害的时间,以后可以在其他作物上推广。”苏晚晴拿着整理好的资料,对林墨说,眼里满是成就感。

当天晚上,联盟的食堂里举办了一场“庆功宴”,虽然距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但成功化解了乳熟期的危机,已经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食堂里摆满了食物——畜牧据点送来的烤羊肉、河港据点带来的烤鱼、绿谷试验田煮的玉米,还有用石滩据点的大豆磨的豆浆,香甜可口。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热饭,聊着这三天的经历,虽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老芦端着一碗豆浆,走到林墨身边,感慨地说:“加入联盟真是太对了!之前我们在芦苇荡里,连饱饭都吃不上,现在不仅能学到种植技术,还能参与这么重要的工作,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怕变异体了!”

林墨笑着点头,递给老芦一个煮玉米:“以后联盟就是一家人,我们会一起发展种植、养殖,还要建农产品加工厂,把大豆榨成油,把玉米制成糖,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准备秋收的设备了,老郑已经在改装联合收割机,争取今年能实现全部机械化收割,让大家轻松一点。”

老周也凑过来说:“绿谷的抗虫水稻种和大豆种已经开始收获种子了,我计划明年在所有据点推广,到时候我们的病虫害会更少,产量会更高;而且我还想尝试用抗虫玉米和大豆制作饲料,给畜牧据点的牛羊吃,这样肉的品质也能提高。”

夜色渐深,食堂里的笑声和谈笑声渐渐散去,队员们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体回到各自的住处。林墨站在食堂门口,看着远处的农田,月光洒在金黄的稻穗上,泛着温暖的光芒,芦苇过滤网在月光下轻轻摇曳,微波驱虫仪的外壳反射着淡淡的光泽,像一群守护着丰收的卫士。

他知道,联盟的路还很长,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异体、新的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依靠智慧和双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即将成熟的作物,不仅是粮食的希望,更是联盟成长的见证——从最初的艰难求生,到如今能从容应对各种危机,联盟已经在这片废土上站稳了脚跟,而黎明的光芒,也正一点点照亮更远的地方。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直到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末日的阴霾,直到每一个人都能安居乐业,直到人类的文明,在这片重生的土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