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51章 辐射高温与灌浆危机

梅雨的阴霾刚散,黎明新城就被一股反常的热浪包裹。太阳像个烧红的烙铁悬在天空,空气里弥漫着干燥的焦灼味,地面被晒得发白,踩上去能感觉到明显的灼热。田野里的作物刚从阴雨和病虫害的侵扰中缓过劲,又一头撞进了高温的陷阱——小麦正处于灌浆关键期,玉米进入籽粒形成阶段,水稻则在孕穗期挣扎,持续的高温干旱像一把钝刀,正慢慢切割着黎明联盟大半年的心血。

林墨凌晨五点就爬了起来,刚走出住所就被热浪逼得退了半步。他掏出辐射检测仪扫了一圈,屏幕上显示环境辐射值比昨天上升了0.3西弗,虽然仍在安全阈值内,但这种持续攀升的趋势让人心慌。“这鬼天气不对劲,往年梅雨过后都是温和的多云天,今年怎么突然成了烤炉?”他对着对讲机嘀咕,快步走向田间监测站。

监测站的显示屏上,各项数据都在报警:日最高温已经突破38c,连续三天超过35c的高温热害阈值;田间土壤含水量降至12%,远低于灌浆期所需的20%以上标准;空气湿度仅30%,干燥的热风正从东北方向源源不断地吹来。老周蹲在显示屏前,手里攥着记录本,眉头拧成了疙瘩:“小麦的灌浆速度明显放缓了,刚才取样看,籽粒饱满度不足往年的一半,再这么旱下去,千粒重得降三成。”

林墨俯身看着监测站外的小麦样本,饱满的麦穗本该沉甸甸地垂着,此刻却显得干瘪松散,剥开麦壳,里面的籽粒只有米粒大小,色泽发黄。“玉米那边怎么样?”“更糟!”老周的声音透着焦虑,“玉米正处吐丝授粉期,高温让花粉活性骤降,不少花丝根本接不到花粉,已经出现秃尖了。刚才去北头地块看,一株玉米上能结满粒的果穗还不到三成。”

两人正说着,小王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举着一株水稻:“林哥!周叔!水稻出问题了,叶尖开始枯焦,有些孕穗直接枯死了!”那株水稻的叶片边缘呈焦褐色,顶端的幼穗干瘪发黑,轻轻一碰就掉了下来。老周接过水稻仔细查看,指腹摩挲着枯焦的叶片:“是高温干旱导致的颖花退化,孕穗期缺水缺肥,加上高温灼烧,穗子根本长不成。”

紧急会议在田间临时棚里召开,热浪透过帆布缝隙钻进来,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林墨把监测数据拍在桌上:“现在是生死关头,灌浆期的作物一天都不能缺水,必须立刻启动抗旱应急预案。老郑,机械组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灌溉,所有抽水机、滴灌设备全部启用,缺什么零件立刻拆旧补新。”

“没问题!”老郑抹了把脸上的汗,“但河港的水位也降了不少,咱们的抽水机都是浅水泵,再降下去就抽不上水了。我建议把两台深水泵改装一下,加个加长吸管,应该能解决问题。另外,普通滴灌带效率太低,得换成脉冲式滴灌,水分利用率能提高40%。”

“苏晚晴,医疗组除了监测病虫害,还要配合农务组搞‘一喷多促’。”林墨转向苏晚晴,“把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和抗逆剂混配,通过无人机喷施,既能补充养分,又能增强作物抗热性。剂量按农业农村部的标准来,每亩磷酸二氢钾200克,芸苔素内酯10毫升,不能多也不能少。”

苏晚晴点头应下,手里的笔飞快地记录:“我已经让陈阳清点库存了,磷酸二氢钾还够,但芸苔素内酯只剩三箱,最多支撑两次喷施。另外,高温天病虫害容易反弹,稻飞虱和二化螟得提前防控,我打算把杀虫剂也混进去,一次作业解决多个问题。”

老河敲了敲桌子:“船员组负责物资运输和排水系统维护。抽水机需要的柴油、滴灌带的接头,我们立刻清点转运。另外,虽然现在干旱,但得提前清理排水沟,万一突然下雨,别又造成渍涝。”

会议结束不到十分钟,各小组就投入了战斗。老郑带着机械组直奔河港,两台深水泵正躺在岸边,锈迹斑斑的吸管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小李,去仓库把那卷加粗软管找出来,截成五米长的段,用卡箍连起来。小王,把水泵的过滤器换成大号的,河底泥沙多,别堵了泵体。”老郑一边指挥,一边蹲下身检查水泵电机,“电机得加个散热罩,这么高的温度,运转久了肯定烧。”

小李扛着软管跑过来,脸涨得通红:“郑哥,软管不够长,还差三米才能到河底。”老郑抬头看了看河港水位线,咬牙道:“把旧的消防水带接上去,虽然耐压性差点,但短时间能用。注意接口处用铁丝扎紧,别漏水。”

两个小时后,改装后的深水泵启动了,轰鸣的电机带动叶轮旋转,清凉的河水顺着软管涌入主灌溉渠,沿着田间的支渠流向各个地块。老郑站在渠边,看着水流奔涌,抹了把汗:“再去把脉冲滴灌的控制器调好,小麦田每小时滴灌15分钟,玉米田20分钟,水稻田保持5厘米水层,用‘日灌夜排’的方式降温。”

苏晚晴的实验室里,药剂混配正在紧张进行。陈阳戴着防护手套,将磷酸二氢钾倒入大桶,苏晚晴则小心地加入芸苔素内酯:“注意比例,中性肥料和调节剂直接混配就行,一会儿加杀虫剂时先做个相容性试验,别起化学反应。”她拿起滴管吸取少量药剂,滴在试纸上,看着试纸没有变色,才放心地让陈阳加入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剂。

“无人机准备好了吗?”苏晚晴问。“已经校准完毕,每亩用量200毫升,雾化喷头能保证均匀喷施。”操作无人机的小伙子回答。三架无人机依次升空,带着混配好的药剂飞向田野,细密的雾滴落在作物叶片上,很快形成一层薄薄的药膜。苏晚晴举着望远镜观察:“重点喷小麦茎基部和玉米雌穗,水稻要喷到叶鞘部位,这些地方是养分吸收和病虫害高发区。”

老周的农务组分成了两组,一组跟着无人机补喷,重点处理地块边缘和角落;另一组则在玉米田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高温天花粉存活时间只有两小时,必须在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完成授粉。”老周手把手教组员操作,“用竹竿轻轻摇动雄穗,让花粉落在花丝上,动作要轻,别把茎秆摇断了。”

小王拿着授粉器,在玉米行间穿梭,额头上的汗水滴落在叶片上,瞬间就蒸发了。“周叔,这授粉器不好使,还是竹竿管用。”他擦了把汗,换了根竹竿摇动起来,金黄的花粉像细雾一样飘落。老周蹲在地上,检查着授粉后的花丝:“你看,花丝顶端沾了花粉就会变色,这样就能结粒了。咱们多辛苦点,每株都摇到,能多结不少籽粒。”

老河的船员们则在清理排水沟,铁锹铲开沟里的淤泥和杂草,露出畅通的水道。小张光着脚踩在泥里,手里的铁锹挥舞得飞快:“河叔,这边的沟里有石头堵着,得撬出来。”老河递过撬棍:“小心点,别把沟壁弄塌了。另外,去把柴油桶搬到抽水机旁,给机器备足燃料,别中途断了水。”

正午时分,气温飙升到40c,空气仿佛都在扭曲。林墨戴着草帽在田间巡查,每走几步就用检测仪测量辐射值,已经升到0.5西弗了。他看到老郑正趴在滴灌控制器旁调试参数,衣服后背已经结了盐霜,便走过去递过一瓶水:“设备运行怎么样?有没有故障?”

老郑拧开水瓶灌了一大口:“暂时没问题,但持续高温让线路有点老化,我已经让小李带着备用线守在机房了。对了,水稻田的水层得盯着点,刚才东边地块的水位降了,可能是渠道有漏水的地方。”

林墨刚走到水稻田,就看到几个船员正在修补渠道的裂缝。“林哥,这裂缝是被晒裂的,我们用黏土和水泥补上了,应该能挡住水。”小张喊道。林墨蹲下身,摸了摸修补处:“再用塑料膜盖一层,防止水分蒸发太快。水稻田一定要保持水层,能降低穗层温度1-2c,这对孕穗很重要。”

就在这时,对讲机里传来苏晚晴急促的声音:“林墨!老周!快来北头小麦田,发现变异害虫!”林墨和老周对视一眼,立刻朝着北头跑去。远远就看到苏晚晴蹲在地上,脸色凝重地盯着小麦根部,几只暗红色的虫子正在啃食麦根,体型比普通地老虎大了一倍,头部有一对锋利的颚牙。

“是变异地老虎!”老周脸色大变,“普通地老虎只吃幼苗,这些居然啃食灌浆期的麦根,而且繁殖速度极快。你看,这一片的小麦都萎蔫了,就是根被啃断了。”林墨用镊子夹起一只地老虎,放进密封管:“检测仪显示它们体内有辐射残留,应该是高温和辐射催生的变异。苏晚晴,有没有针对性的杀虫剂?”

“之前的氯虫苯甲酰胺效果有限,得用茚虫威和多杀霉素复配。”苏晚晴立刻拿出药剂清单,“但这两种药剂库存不多,只能先重点防治已发现的地块,再想办法培育生物防治菌。”林墨当机立断:“老周,农务组立刻人工挖除有虫的植株,连同虫子一起深埋;苏晚晴,马上调配药剂,用手动喷雾器重点喷施麦根;老郑,把灌溉水加些杀虫剂,通过滴灌渗透到土壤里,杀死地下的幼虫。”

一场新的战斗又开始了。农务组的人拿着小铲子,在小麦田里仔细查找萎蔫的植株,挖开土壤,把带着虫子的麦根放进塑料袋里,扎紧后深埋到三米以下的坑里。苏晚晴和陈阳调配好药剂,背着喷雾器在田间穿梭,将药剂直接喷在麦根周围的土壤上。老郑则在灌溉系统里加入杀虫剂,看着药剂随着水流渗入土壤,眉头紧锁:“这办法只能治标,要是虫子扩散到其他地块就麻烦了。”

傍晚时分,高温终于有所缓解,但辐射值却升到了0.6西弗。林墨召集各组负责人在监测站汇总情况,桌上的记录本写得满满当当:小麦灌浆速度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玉米人工授粉完成80%,预计结实率能提高到六成;水稻田水层稳定,叶尖枯焦情况得到控制;变异地老虎已清理3亩地块,暂时没有扩散迹象。

“但问题还很多。”苏晚晴放下水杯,“芸苔素内酯明天就用完了,没有调节剂,作物抗热性会下降;杀虫剂库存也只够再用一次,要是再出现虫害就麻烦了;最重要的是,辐射值一直在升,再这么下去,不仅作物受影响,我们的健康也会出问题。”

老郑叹了口气:“机械也快扛不住了,抽水机连续运转了十几个小时,电机温度快到极限了;滴灌带老化严重,已经有好几处爆裂,库存的备件不多了。”老河补充道:“河港水位还在降,照这个速度,三天后深水泵也抽不上水了,得想别的办法找水源。”

林墨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连续的高温干旱、变异害虫、资源短缺,像三座大山压在心头。他看向窗外,夕阳把田野染成了橘红色,作物在晚风中微微摇曳,仿佛在祈求生机。“明天分两步走,”他突然开口,“老郑,你带两个人去西边的废弃水库看看,能不能找到水源,顺便看看有没有可用的设备零件;苏晚晴,你和陈阳尝试用本地的黄芩和金银花提取抗逆成分,替代芸苔素内酯,之前的资料说这些植物有抗热作用;老周,继续组织人工授粉和病虫害监测,重点保护核心地块;老河,船员组负责物资清点和辐射防护,给每个人发辐射防护口罩,每天测量一次辐射剂量。”

第二天一早,老郑带着小李和小张出发了。废弃水库距离黎明新城有十公里,沿途全是废弃的建筑和变异植物。“小心点,这里可能有变异生物。”老郑端着弩箭,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小李拿着金属探测器,在废墟里寻找零件:“郑哥,你说这水库还有水吗?要是干了就白跑一趟了。”

走了两个小时,终于看到了水库的轮廓。水库大坝有些坍塌,但库底还有一片浑浊的积水。“有水!”小张兴奋地喊。老郑走到水边,用检测仪测量:“水质有轻微污染,但过滤后能用于灌溉。咱们先看看有没有水泵,再找些管道零件。”

在水库管理处的废墟里,他们找到了两台生锈的离心泵和几卷旧管道。“虽然锈了,但清理一下还能用。”老郑大喜,“小李,你去检查电机,小张,咱们拆管道,争取今天能运回去。”

与此同时,苏晚晴的实验室里,植物提取正在进行。黄芩和金银花是之前在周边山林里采摘的,据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按照资料里的方法,先粉碎,再用乙醇提取,然后浓缩。”苏晚晴指导陈阳操作,粉碎机将植物粉碎成粉末,倒入提取罐,加入乙醇后加热回流。

几个小时后,提取出的液体呈淡黄色。苏晚晴取了少量,喷在几株萎蔫的小麦上:“观察两小时,看看有没有效果。”两小时后,那几株小麦的叶片居然慢慢舒展了,虽然不如芸苔素内酯效果明显,但确实有缓解作用。“有用!”陈阳兴奋地喊,“咱们加大提取量,应该能满足需求。”

老周的农务组则在玉米田继续授粉,今天的气温稍微降了点,花粉活性有所提高。“大家再加把劲,今天把剩下的地块都授完。”老周拿着竹竿摇动着雄穗,“你看这株,昨天授粉的花丝已经变黑了,再过几天就能结粒了。”小王蹲在地上,数着结粒的果穗:“周叔,比昨天多了不少,要是能再降点温就更好了。”

老河的船员们则在加固灌溉渠,用塑料膜和黏土把所有裂缝都补上,确保水流不浪费。“林哥,辐射值稳定在0.6西弗了,没有再升。”监测员报告。林墨松了口气:“继续监测,一旦超过0.8西弗,立刻通知所有人撤离。”

傍晚,老郑他们回来了,带着两台离心泵和五卷管道。“水库的水够咱们用一周,这些设备修修就能用。”老郑擦了把汗,“就是路上遇到了几只变异老鼠,被我们用弩箭解决了,没受伤。”林墨大喜:“立刻组织人安装水泵,明天就能从水库引水,缓解河港的压力。”

苏晚晴也带来了好消息:“提取的植物抗逆剂够三天用的,我已经让无人机喷施了,作物萎蔫的情况有所好转。另外,我发现黄芩提取液对变异地老虎也有一定的驱赶作用,混在杀虫剂里效果更好。”

接下来的几天,黎明新城的人们在高温中坚守着。从水库引来的水缓解了干旱,脉冲滴灌让作物喝上了“精准水”;植物抗逆剂虽然效果稍差,但也撑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人工授粉和病虫害防治让作物结实率稳步提升。

第七天傍晚,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场久违的阵雨降临了。豆大的雨点砸在作物叶片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干涸的土壤贪婪地吸收着雨水。所有人都跑到田埂上,仰着头迎接雨水,任凭雨水打湿衣服。“下雨了!终于下雨了!”小王兴奋地跳起来,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林墨站在雨中,看着田野里的作物在雨水滋润下焕发生机,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老周走到他身边,递过一瓶水:“这场雨太及时了,小麦灌浆能赶上来,玉米结实率能提到七成以上,水稻孕穗也保住了。”林墨点头:“但辐射高温的隐患还在,我们得趁这个机会储备更多物资,改装设备,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才能更从容。”

雨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下金光,田野里的作物叶片上挂着水珠,闪闪发光。监测站的显示屏上,土壤含水量回升到18%,辐射值降到0.4西弗,各项数据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林墨召集大家开会,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这场抗旱战我们打赢了,但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作物要进入成熟前期,我们要做好防倒伏、防早衰、防病虫害的准备,老郑,农机改装要加快,特别是收割机,得适应各种地块;苏晚晴,继续研发生物药剂,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老周,做好作物成熟度监测,制定收割计划;老河,储备足够的柴油和仓储物资,确保颗粒归仓。”

所有人都用力点头,经历了这场高温危机,他们更加明白,在这个末日世界里,每一次丰收都来之不易,每一次危机都是对团结和智慧的考验。田野里的作物在晚风里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他们的决心,孕育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