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52章 锈病蔓延与农机改装生死战

秋雨过后的黎明新城迎来了短暂的凉爽,作物在雨水的滋润下进入了成熟前期。小麦的籽粒日渐饱满,麦穗沉甸甸地垂着,随风摆动时发出沙沙的声响;玉米的果穗变得粗壮,苞叶逐渐变黄,露出顶端的红须;水稻则完成了孕穗,开始抽穗扬花,淡淡的稻花香弥漫在田野上空。但这份丰收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一种可怕的病害正悄然蔓延。

这天清晨,老周像往常一样在玉米田巡查,突然发现几株玉米的叶片上出现了黄褐色的斑点,斑点周围还带着铁锈般的粉末。“不对劲。”他蹲下身,用手指蘸了点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没有异味,但指尖却染上了黄褐色。他立刻掏出植物检测仪,探头刚接触叶片,屏幕就弹出了红色警告:“变异玉米锈病,孢子传播速度极快,可导致叶片早衰,籽粒灌浆受阻。”

“坏了!是锈病!”老周的声音都在发抖,他快步在玉米田穿梭,越往前走,心里越凉——几乎每一行玉米都有发病植株,严重的已经整片叶片布满锈斑,开始枯萎。“林墨!林墨!玉米田爆发锈病,大面积发病!”他对着对讲机大喊,声音里充满了恐慌。

林墨正在小麦田检查灌浆情况,听到喊声立刻赶了过来。看着眼前布满锈斑的玉米叶片,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这种锈病和以前的不一样,普通锈病是圆形病斑,这些是不规则的,而且孢子密度极大。苏晚晴呢?让她立刻过来!”

苏晚晴很快带着实验室的人赶到,她摘下一片病叶,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呈链状排列,有极强的传染性,风一吹就能扩散。而且这些孢子有变异特征,普通的三唑类药剂可能不管用。”她起身看向四周,眉头紧锁,“现在是抽穗期,叶片功能直接影响灌浆,要是叶片全枯了,玉米就白长了。”

“立刻启动病虫害应急方案!”林墨当机立断,“苏晚晴,马上调配药剂,用肟菌·戊唑醇和醚菌酯复配,按最高剂量使用;老周,组织人摘除病叶,集中焚烧,减少孢子来源;老郑,用无人机进行全域喷施,重点喷发病地块和周边防护带;老河,封锁发病区域,禁止人员随意进出,防止孢子传播。”

苏晚晴立刻赶回实验室,陈阳已经准备好了药剂原料。“两种药剂都是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复配,能增强杀菌效果。”苏晚晴一边称重一边说,“每亩用量提高到30克,兑水50公斤,必须保证叶片正反两面都喷到。”她把混合好的药剂倒入储罐,递给无人机操作员:“先喷发病严重的北头地块,再喷周边的防护带,间隔两小时喷一次,连喷三次。”

老周的农务组戴上手套和口罩,开始摘除病叶。“动作快点,每摘一片病叶就放进密封袋,不能让孢子飘出来。”老周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摘完后立刻用消毒水洗手,衣服要单独清洗。”小王拿着密封袋,小心翼翼地把病叶装进去,每装一袋就扎紧袋口:“周叔,这病叶太脆了,一碰就掉渣,孢子肯定到处都是。”

老郑操控着三架无人机升空,药剂在雾化喷头下形成细密的雾滴,均匀地覆盖在玉米叶片上。“无人机高度控制在两米,保证药剂能喷到中下部叶片。”老郑盯着遥控器屏幕,“风速有点大,得顺着风向喷,不然药剂会被吹偏。”

老河的船员们则在玉米田周围拉起了隔离带,用塑料布挡住气流,同时在进出路口放置消毒盆。“所有人进出都要消毒,鞋子踩过消毒水,衣服喷消毒剂。”老河拿着喷雾器,对隔离带周围进行消毒,“另外,把排水沟清理干净,防止雨水冲刷病叶,孢子随水流扩散。”

但锈病的传播速度远超预期。第二天一早,小麦田也发现了锈病植株,虽然症状比玉米轻,但病斑同样是变异型的。“不好!锈病跨作物传播了!”苏晚晴检查完小麦病叶,脸色苍白,“这是新型变异锈病,能同时感染玉米和小麦,太可怕了。”

林墨看着小麦叶片上的锈斑,心里沉甸甸的:“现在小麦正处于灌浆后期,叶片早衰会直接导致千粒重下降。必须加大防治力度,苏晚晴,小麦用三环唑和戊唑醇复配,和玉米的药剂分开,避免产生抗药性;老周,小麦田也要摘除病叶,焚烧处理;老郑,增加无人机数量,玉米和小麦田同时喷施。”

连续三天,所有人都在和锈病赛跑。无人机日夜不停地喷施药剂,农务组的人累得直不起腰,手指被手套磨出了水泡,却仍在坚持摘除病叶。苏晚晴几乎没合过眼,每隔几小时就检测一次药剂效果,调整配方。但锈病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新的病株仍在不断出现。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药剂快用完了,而且孢子有抗药性迹象。”苏晚晴揉着熬红的眼睛,递给林墨一份检测报告,“孢子壁增厚了,药剂很难渗透进去,再喷几次也没用。”林墨看着报告,沉默了片刻:“有没有生物防治的办法?比如有益菌抑制?”

“我之前培养过木霉菌,对真菌病害有抑制作用,但数量不够,而且培养周期要五天。”苏晚晴说,“现在最缺的是时间,等木霉菌培养好了,作物可能都已经早衰了。”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老郑突然开口:“我想到个办法!咱们可以改装喷雾器,增加药剂渗透力。普通喷雾器的雾滴太大,只能停留在叶片表面,要是改成静电喷雾器,雾滴能吸附在叶片上,还能渗透到气孔里,效果肯定好。”

“静电喷雾器?咱们有这设备吗?”林墨问。“没有,但可以改装。”老郑眼睛一亮,“把普通喷雾器加上静电发生器,利用静电吸附原理,让雾滴带电,就能牢牢粘在叶片上。我以前在农业机械手册上见过,原理不复杂。”

“好!立刻动手改装!”林墨拍板,“老郑,你带机械组全力改装,需要什么零件尽管说;苏晚晴,配合老郑调整药剂配方,让药剂适合静电喷施;老周,继续人工摘除病叶,尽量控制孢子扩散。”

老郑立刻带着机械组冲进车间,把所有喷雾器都搬了出来。“小李,去拆废弃的电视机高压包,那里面有静电发生器;小张,找些铜丝做电极;小王,调试电压,保证静电稳定。”老郑一边画图纸一边指挥,“静电电压控制在5000伏左右,太高会烧叶片,太低吸附力不够。”

小李很快拆来了高压包,小张把铜丝弯成电极,固定在喷雾器喷头处。老郑连接好线路,打开电源,喷头立刻产生了静电,喷出的雾滴在空中形成一道细密的弧线,稳稳地吸附在叶片模型上。“成了!”老郑兴奋地喊,“再改装十台,配上无人机,就能进行全域静电喷施了。”

苏晚晴则在调整药剂配方,她在药剂里加入了少量的渗透剂:“静电雾滴本身渗透力强,加了渗透剂能更好地进入叶片气孔,杀死内部的孢子。”她测试了一下药剂的导电性,确保不会影响静电效果:“可以了,药剂和设备兼容,能进行喷施。”

改装后的静电喷雾器和无人机很快投入使用。带着静电的雾滴像磁铁一样吸附在叶片上,即使是叶片背面也布满了药剂,形成了一层均匀的药膜。苏晚晴在田间检测:“药剂附着率提高了60%,病斑扩展速度明显减慢,孢子活性降低了。”

老周看着不再扩展的锈斑,终于松了口气:“太好了!这些设备真管用,你看这新长的叶片,没有锈斑了。”他擦了把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就在锈病得到控制的时候,新的麻烦又找上门来。老郑在检查灌溉设备时,发现几台抽水机的叶轮出现了严重锈蚀,转动起来发出刺耳的响声。“不对劲,这些叶轮是不锈钢的,怎么会锈成这样?”他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叶轮,铁锈立刻掉了下来,露出里面的孔洞。

更可怕的是,仓库里的农机零件也开始生锈,连之前改装的收割机履带都出现了锈迹。“这不是普通的生锈!”老郑立刻拿出检测仪,屏幕显示:“生化锈蚀病毒,可快速腐蚀金属,破坏机械结构,传染性强。”

“生化锈蚀病毒?”林墨听到消息,立刻赶到仓库。看着锈迹斑斑的零件,他想起了之前在旧资料里看到的记载——末日初期曾出现过一种专门腐蚀金属的生化病毒,后来被控制住了,没想到现在又出现了变异型。“这种病毒会毁掉我们所有的农机设备,必须立刻控制!”

紧急会议再次召开,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老郑把锈蚀的零件放在桌上:“这种病毒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目前已经感染了五台抽水机、三台喷雾器和大部分备用零件。再扩散下去,灌溉系统和收割设备都会瘫痪。”

苏晚晴看着零件上的锈迹,若有所思:“生化锈蚀病毒是微生物感染,或许可以用特定的杀菌剂抑制。我记得资料里提过,铜制剂对这类病毒有抑制作用,但浓度不好掌握,太高会腐蚀金属,太低没用。”

“那就试试!”林墨果断决定,“苏晚晴,立刻调配不同浓度的铜制剂,进行抑制试验;老郑,把感染的设备和零件隔离,用塑料布密封,喷洒消毒剂;老河,对仓库和车间进行全面消毒,每天三次,防止病毒扩散;老周,农务组暂停使用受感染的设备,改用手动工具,减少接触传播。”

苏晚晴的实验室里,抑制试验正在紧张进行。她准备了五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分别涂抹在锈蚀的金属片上。“观察24小时,看哪种浓度既能抑制锈蚀,又不损伤金属。”她在记录本上写下数据,“另外,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提高溶液的附着性。”

老郑则带着机械组清理仓库,把感染的设备搬到隔离区,用塑料布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再喷洒高浓度的消毒剂。“这些抽水机还能用吗?”小李看着锈迹斑斑的叶轮问。老郑摇了摇头:“叶轮已经穿孔了,修不好了,只能拆零件,看看有没有能用的。”他拿起扳手,小心翼翼地拆卸零件,生怕铁锈掉落传播病毒。

老河的船员们背着喷雾器,对仓库、车间和农机停放区进行全面消毒。“重点喷地面和设备表面,别放过任何角落。”老河喊道,“消毒水要现配现用,保证浓度,不然没用。”小张拿着消毒记录册,每喷完一个区域就做标记:“河叔,已经喷完三个区域了,没有发现新的锈蚀设备。”

24小时后,苏晚晴的试验有了结果。“0.5%的硫酸铜溶液效果最好,既能抑制锈蚀,又对金属损伤最小。”她拿着试验报告说,“但这种浓度只能抑制,不能根治,需要每天喷洒一次,直到病毒被完全控制。”她把调配好的溶液交给老郑:“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设备表面,重点喷锈蚀部位和接缝处。”

老郑立刻组织人对未完全锈蚀的设备进行喷洒。“每个零件都要喷到,特别是轴承和齿轮这些精密部位。”他一边示范一边说,“喷完后用干布擦干,防止溶液残留腐蚀金属。”

就在大家全力对抗生化锈蚀病毒的时候,气象监测站传来了坏消息:三天后将有强降雨和大风,风力可能达到8级,极易造成作物倒伏。“屋漏偏逢连夜雨!”林墨看着气象预报,眉头紧锁,“现在玉米和小麦都快成熟了,倒伏后不仅收割困难,还会发芽发霉,必须立刻做好防倒伏准备。”

“玉米田可以加支撑,小麦田只能靠提前收割一部分。”老周说,“但咱们的收割机大部分被锈蚀病毒感染了,能用的只有两台,根本来不及收割。”老郑叹了口气:“我早就想改装收割机了,把普通轮胎换成履带,增加稳定性,还能在泥泞地里作业,可惜一直没时间。现在只能紧急改装了。”

“没时间也要挤!”林墨说,“老郑,你带机械组全力改装收割机,把能用上的零件都用上,必须在降雨前改装好两台;老周,农务组在玉米田加支撑,用竹竿和绳子固定茎秆,每亩至少加50根支撑;老河,准备好排水设备,降雨后立刻排水,防止渍涝;苏晚晴,继续控制锈病和锈蚀病毒,不能出任何差错。”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农机改装战打响了。老郑把两台还能用的轮式收割机推到车间,拆掉了普通轮胎,换上了从废弃水库找到的履带。“把履带的接地宽度扩到70厘米,增加抓地力。”老郑一边安装一边说,“再给割台加弹性扶禾齿,防止倒伏作物漏割。”

小李拿着扳手拧紧履带螺丝,汗水滴在零件上:“郑哥,履带太紧了,得松一点。”老郑调整了一下张紧度:“差不多了,这样既能保证动力,又不会太费油。再把拨禾轮转速调到每分钟180转,适应倒伏作物。”

小王则在玉米田加支撑,他把竹竿插在玉米茎秆旁边,用绳子轻轻绑住,确保茎秆稳固又不被勒伤。“周叔,这竹竿够吗?咱们还有三百亩玉米田没弄呢。”他擦了把汗问。老周扛着一捆竹竿走来:“够!老河他们从废弃村庄找到了不少竹竿,足够用了。动作快点,明天就得弄完。”

苏晚晴则在实验室和田间两头跑,既要监测锈病的控制情况,又要指导设备消毒。“玉米锈病已经得到控制,新发病株减少了90%。”她向林墨汇报,“锈蚀病毒也被抑制住了,没有新的设备感染。”林墨点了点头:“好!再坚持一天,等收割机改装好,把成熟的小麦先收了,就能应对降雨了。”

第二天傍晚,两台履带式收割机终于改装完成。老郑坐在驾驶室里,发动机器,收割机缓缓驶出车间,履带在地面留下深深的痕迹。“试一下割台高度和扶禾齿效果。”林墨喊道。老郑操控着收割机,割台贴着地面作业,弹性扶禾齿稳稳地把模拟倒伏的玉米秆扶起,切割干净,没有漏割。“太好了!成功了!”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第三天清晨,强降雨如期而至,但黎明新城的人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玉米田的支撑牢牢固定着茎秆,任凭风吹雨打也没有倒伏;两台履带式收割机在小麦田穿梭,即使在泥泞的地里也能稳稳作业,将成熟的小麦收割干净;排水设备全力运转,田间没有积水;锈病和锈蚀病毒被成功控制,没有造成更大损失。

雨停后,林墨站在田埂上,看着收割下来的小麦堆满谷仓,玉米在支撑下安然无恙,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老郑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两台收割机太管用了,以后就算下雨也能收割了。我打算再改装几台,换成更宽的履带,提高效率。”

苏晚晴拿着检测报告走来:“锈病和锈蚀病毒都得到了彻底控制,作物长势良好,再过半个月就能全面收割了。”老周笑着说:“今年虽然多灾多难,但只要能保住收成,一切都值了。”

林墨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感慨。从高温干旱到锈病爆发,从生化锈蚀到暴雨来袭,他们一次次闯过难关,靠的是团结和智慧。他知道,在这个末日世界里,挑战永远不会停止,但只要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田野里的作物在雨后的阳光里茁壮成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也孕育着黎明新城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