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38章 立春育苗期与噬芽变异体的防治

立春的暖阳终于穿透了黎明新城上空的寒雾,城外的田野开始解冻,表层的积雪融化成细密的水流,顺着田埂渗进土壤,在地面留下星星点点的湿润痕迹;城内的温室早已热闹起来,育苗盘整齐地排列在多层支架上,刚冒芽的玉米种芽顶着嫩黄的胚乳,水稻芽则像细小的绿针,从湿润的基质里探出头来,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嫩芽的清新气息。这是全年耕种的“起点期”——育苗的成功率直接决定春耕的进度,要是芽体受损,不仅会错过最佳播种时间,还会浪费珍贵的种子,整个新城下一年的粮食供应都会受影响。联盟全员都围着“育苗保芽”绷紧了神经:老周的农务组负责监测种子发芽率和芽体长势,老郑的机械组调试自动播种机和温室育苗设备,苏晚晴的医疗组调配育苗专用营养液和病害预防药剂,河港的船员则忙着翻耕解冻后的土地、准备播种用的基肥,每个人的手上都沾着育苗基质的泥土,却盯着育苗盘里的嫩芽眼神格外专注——这破土的芽、嫩绿的尖,就是明年丰收的第一缕希望。

老周每天背着“种子发芽率检测仪”在温室里穿梭,仪器的探头轻轻插入育苗盘的基质中,对准刚冒头的玉米芽,屏幕上立刻跳出“发芽率92%,芽长1.5cm,胚根长度2cm,生长状态:优良”,接着又移到水稻育苗盘旁,显示“发芽率88%,芽鞘宽度0.3cm,无霉变,活力正常”。“东头玉米育苗盘没问题,西头水稻盘得再补点水,基质有点干,芽尖有点发蔫!”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带着初春的轻快。他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拨开水稻芽周围的基质,露出白色的胚根,根须上还沾着细小的土粒,“按这发芽速度,再过10天就能移栽到田间育苗床,20天就能正式播种,比去年早了5天!”

旁边的小王正用“基质湿度计”测大豆育苗盘的湿度,仪器显示“湿度65%”,他立刻掏出喷壶往基质表面喷水:“周叔,大豆基质湿度刚好,再喷就涝了,胚根会烂!”小王一边说一边调整喷壶的出水模式,将“直射”调成“雾状”,细密的水珠落在基质上,没有冲倒细小的豆芽。老周递给他一本育苗记录本:“把每个育苗盘的发芽率、湿度、温度都记清楚,有异常立刻标红,咱们可不能在育苗这步出岔子!”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温室角落调试“自动育苗播种机2.0”。这是老郑在越冬期改装完成的,相比去年的版本,新增了“种子筛选”和“精准滴灌”功能——播种前会先通过光学传感器剔除空瘪、虫蛀的种子,播种时能控制每穴1-2粒种子,播完后还能根据种子类型精准滴灌,玉米种子多补水,大豆种子少补水,避免浪费。“你看,这机器一小时能播50盘,比人工快8倍,而且发芽率能提高5%以上!”老郑拍着播种机的进料口,眼里满是得意,“去年人工播种,要么漏播,要么多播,还浪费了不少种子,今年有这设备,种子利用率能到98%!”

小李正在测试“种子筛选”功能,他将混合着空瘪粒的玉米种子倒进进料口,传感器快速扫描,空瘪粒被分拣到废料盒,饱满的种子则进入播种管道:“郑工,筛选准确率100%!没漏一个好种子,也没误判一个坏种子!”小李兴奋地展示着废料盒里的空瘪粒,又指着播种后的育苗盘,每穴都精准地落了1粒种子。老郑笑着递给他一块抹布:“播种完记得清理传感器,别让种子碎屑挡住镜头;另外,每天校准一次滴灌量,不同种子的需水量不一样,可不能搞错!”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温室旁搭了“育苗保健站”,桌子上摆着“育苗营养液”“抗病害药剂”和“芽体活力检测仪”。陈阳正按照比例调配营养液——用腐殖酸、微量元素肥、生根粉和清水按1:0.3:0.1: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在专用的滴灌瓶里。“苏姐,营养液调好了,这一瓶能浇20盘玉米苗,够东头温室用了!”陈阳一边说一边提着滴灌瓶往玉米育苗区走,温室里的温度保持在28c,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苏晚晴喊住他:“浇的时候别浇在芽尖上,顺着基质边缘浇,不然芽尖会被肥料烧坏;另外,浇完后用活力检测仪测几株,确保没出问题!”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城外的田野里翻耕,冻土已经解冻到20厘米深,拖拉机拖着犁铧在田里穿梭,翻起的泥土带着新鲜的潮气,船员们则跟在后面,将腐熟的羊粪、牛粪均匀地撒在翻耕后的土地上,作为基肥。“小张,肥料撒均匀点,每亩撒500斤,多了烧根,少了没养分!”老河一边撒肥一边说,船员们的手套上沾满了泥土和肥料,却依然认真地控制着撒肥量——基肥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撒不均匀会导致田间长势不一,影响最终产量。“再翻两亩地就去准备育苗床,把田埂修高点,防止移栽时积水!”老河擦了擦额角的汗,望着翻耕后的土地,心里满是期待。

可就在育苗期的第八天,意外突然发生。负责大豆育苗盘监测的小王,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捧着一个育苗盘——盘里的大豆芽大多发黑腐烂,芽尖蜷缩成褐色,轻轻一碰就从基质里脱落,基质表面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色霉层,凑近闻能闻到一股腐臭的气味,少数没腐烂的芽体上,还能看到针尖大小的虫子在爬动。“周叔!不好了!大豆芽烂了!西头温室的大豆育苗盘已经有10盘这样的了,有的整盘芽都烂光了!”

老周的心瞬间沉到谷底,他接过育苗盘,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霉层下面的芽体组织已经软化,虫子钻进芽鞘内部,啃食着细嫩的芽肉,原本白色的胚根变成了黑色,完全失去了吸收养分的能力。“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西头温室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颤,“大豆芽腐烂生虫,情况不对劲!”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赶到时,西头温室的大豆育苗区已经围了不少人,十几盘大豆育苗盘里的芽体要么发黑腐烂,要么蔫蔫地耷拉着,白色的霉层在阳光下格外刺眼,和旁边翠绿的玉米芽、水稻芽形成鲜明对比。苏晚晴立刻用无菌棉签沾取基质表面的霉层,同时用镊子夹起一只小虫放在载玻片上,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芽变异体’!这是专门破坏种子芽体的复合变异体——有噬芽霉和钻芽虫,噬芽霉在湿润的育苗基质中快速繁殖,分泌‘腐芽毒素’,让芽体腐烂变质;钻芽虫则在种子发芽时钻进芽鞘,啃食芽肉和胚根,导致芽体无法正常生长,还会携带噬芽霉的孢子,在不同育苗盘间传播;更可怕的是,噬芽霉的孢子能在基质中存活3个月以上,要是不及时防治,所有育苗盘都会被污染,连备用种子都可能被感染,今年的春耕就彻底泡汤了!”

老郑用“病害检测仪”测旁边的玉米和水稻育苗盘,屏幕上显示“噬芽霉孢子浓度150个\/克基质,钻芽虫密度8头\/盘,玉米、水稻育苗盘已出现低浓度感染!”。“现在西头温室20盘大豆育苗盘受污染,玉米、水稻各有5盘出现感染迹象,温室里的空气流通差,孢子还在扩散!”老郑的眉头拧成死结,语气凝重:“必须在16小时内防治成功,不然孢子会扩散到所有育苗盘,备用种子也会被污染,咱们今年就没秧苗可栽了!”

林墨立刻在温室中央搭起临时指挥部,温室里的温度虽然适宜,但每个人的心头都压着一层寒意。“噬芽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腐芽毁根、虫传霉扩、基质藏孢’,防治的关键是‘基质消毒、虫霉双杀、芽体复苏’。”林墨开门见山,目光扫过每个人,“老郑,你先改装设备,怎么给基质彻底消毒,还要修复受损较轻的芽体?”

老郑立刻掏出一张草图,铺在临时搭建的桌子上,手指在图上快速指点:“第一,改装‘基质高温消毒机’——用热风循环和紫外线双重消毒,能将基质加热到80c,持续30分钟,杀死里面的孢子和虫卵,同时紫外线能二次杀菌,确保消毒彻底;第二,制作‘芽体修复仪’——用低压脉冲电流刺激受损芽体的细胞活性,配合营养液喷雾,帮助轻度受损的芽体恢复生长;第三,升级‘育苗盘清洗机’——加臭氧消毒功能,清洗后的育苗盘能彻底去除残留的孢子和虫卵,避免二次污染。机械组6个人,1小时内完成设备改装和调试!”

“药剂我来调整!”苏晚晴接过话,从医疗箱里拿出药剂瓶,动作快速而精准:“我要调配‘噬芽专用双杀药剂’——用咯菌腈(杀噬芽霉)、溴氰菊酯(杀钻芽虫)、渗透剂按1:0.8:0.3的比例混合,加水稀释50倍,既能喷在基质表面,也能灌根,确保杀死虫霉;另外,准备‘芽体复苏营养液’,将生根粉浓度提高到0.2%,加适量氨基酸,增强芽体的抗逆性;还要配‘基质改良剂’,用生石灰和草木灰按1:1的比例混合,撒在消毒后的基质里,调节基质酸碱度,抑制霉菌再生!”

老河也立刻表态:“河港的船员负责‘基质更换和育苗盘清理’!我们先把受污染严重的育苗盘基质全部清理出来,装在密封袋里深埋处理,防止孢子扩散;再用清洗机清洗所有育苗盘,包括没感染的;另外,我们还能帮忙搬运消毒后的基质和备用种子,加快补种进度!”

老周最后补充:“农务组负责‘逐盘检测和补种’——消毒机处理完一批基质,我们就用病害检测仪测一批,确保孢子和虫卵全被杀灭;然后挑选健康的备用种子,用老郑的播种机补种;同时逐盘监测芽体复苏情况,轻度受损的用修复仪处理,确保发芽率恢复到90%以上;另外,还要调整温室通风系统,增加空气流通,降低孢子浓度!”

“现在是上午10点,11点前完成设备、药剂准备和受污染基质清理,11点半开始防治作业,明天凌晨2点前必须完成所有育苗盘处理和补种!”林墨看了看手表,温室的通风扇已经被打开,新鲜空气开始涌入,“大家抓紧,育苗期就这关键几天,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命令下达后,所有人像拧紧的发条般行动起来。机械组的队员扛着消毒机零件往温室角落跑,老郑亲自给高温加热管接线,小李拿着温度计测试加热效果:“郑工,温度能稳定在80c吗?会不会把基质里的养分烤没了?”“放心,80c只杀孢子和虫卵,不会破坏基质里的有机质,我查过资料,这个温度是最佳消毒温度!”老郑一边说一边按下开关,消毒机开始运转,热风从出风口吹出,基质在传送带上缓缓移动,经过高温区和紫外线区,最后落在干净的容器里。

医疗组的配药点设在温室门口,四个大塑料桶分别装着双杀药剂、复苏营养液、基质改良剂和种子消毒水。陈阳按比例将咯菌腈和溴氰菊酯倒入桶里,老周拿着长棍用力搅拌,药液泛起淡淡的乳白色,散发出轻微的药剂气味:“陈阳,咯菌腈的量再核对一遍!50斤水加1斤药,多了会抑制芽体生长,少了杀不死霉!”“周叔,我算三遍了,这桶水500斤,刚好10斤药,能处理200盘育苗基质!”陈阳举着量杯,刻度线清晰可见,分毫不差。

赵磊的第三组队员推着消毒机处理基质,小王负责将受污染的基质送进消毒机,小李则在后面用病害检测仪检测消毒后的基质:“没问题!孢子和虫卵全被杀灭了!可以装育苗盘了!”旁边的船员们则忙着清理受污染的育苗盘,将发黑的基质倒进密封袋,扎紧袋口后扛着往城外的深埋点跑,老河跟在后面指挥:“深埋坑要挖1.5米深,底部铺三层防水布,上面盖生石灰,绝不能让孢子漏出来!”

苏晚晴带着陈阳在玉米育苗区处理轻度受损的芽体,她将芽体修复仪的探头轻轻贴在发黄的玉米芽上,打开脉冲开关,同时用小喷壶往芽体上喷复苏营养液:“你看,芽尖已经开始变绿了,再等半小时就能恢复正常!”陈阳一边帮忙扶着修复仪,一边记录芽体的恢复情况,每一株恢复的芽体都在记录本上画了个红圈——那是希望的标记。

可就在下午3点,负责备用种子监测的队员突然报告:“周叔!备用大豆种子里发现了钻芽虫卵!有的种子已经被蛀空了!”

林墨立刻赶到种子储存间,老周正拿着放大镜查看备用种子,不少种子的种皮上有细小的虫洞,剥开后能看到里面的虫卵。“虫卵肯定是钻芽虫在储存间产卵留下的!”林墨果断下令:“立刻将所有备用种子放进种子消毒机,用50c热水浸泡10分钟,杀死虫卵;老郑,把播种机的种子筛选功能再升级,加虫卵检测模块,避免带卵种子被播种;老周,统计受损种子数量,要是不够,立刻从预留的种子库调运!”

队员们立刻行动,运种子、消毒、升级播种机,经过一个小时的紧急处理,备用种子里的虫卵被彻底清除,受损种子数量也足够补种。“以后每天检查一次种子储存间,加防虫网和除湿机,绝不让虫子再进去!”林墨对着对讲机严肃地说,所有人都齐声应和——种子是育苗的根本,绝不能在种子上出问题。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所有人都在温室和种子储存间之间连轴转。白天,他们消毒基质、清洗育苗盘、补种种子、修复芽体;晚上,探照灯把温室照得如同白昼,消毒机和播种机还在运转,值守的队员们轮流盯着育苗盘,生怕出现新的感染。老周的腰因为长时间弯腰检测芽体而酸痛,他就靠在支架上揉一会儿,然后继续工作;老郑的手被紫外线消毒灯轻微灼伤,他用冷敷贴敷了敷,继续调试设备;苏晚晴的眼睛熬得布满血丝,却依然在观察芽体的复苏情况;老河和船员们的肩膀被装满基质的袋子压得发红,他们换个肩膀扛,依然坚持把每一袋基质都送到温室。

第二天凌晨2点,最后一次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育苗盘的噬芽霉孢子浓度为零,钻芽虫全部被清除,补种的种子发芽率达到95%,轻度受损的芽体全部恢复正常,温室里的空气孢子浓度也降到了安全值。“成了!噬芽变异体被彻底防治住了!秧苗保住了!”老周激动地举起发芽率检测仪,屏幕上的“95%发芽率”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温室里的疲惫瞬间被喜悦冲散,欢呼声在温暖的空气里回荡,盖过了通风扇的声响。

当天上午,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洒进来,照在整齐的育苗盘上,玉米芽、水稻芽、大豆芽都长得嫩绿挺拔,芽尖朝着阳光的方向伸展,充满了生机。老郑的自动播种机已经清理干净,整齐地摆放在温室角落;苏晚晴的药剂桶空了,却换来了秧苗的健康;老河的船员们已经在城外的田野里整理好了育苗床,就等着秧苗移栽;老周的育苗记录本上,所有数据都标注着“优良”,红色的对勾画满了页面。

林墨站在育苗盘旁,用手指轻轻碰了碰玉米芽的尖,嫩黄的芽尖微微颤动,充满了生命力。老周走过来,递给他一株刚补种的大豆芽:“你看,这芽多壮,要是没防治住变异体,现在全是烂芽了!”林墨笑着点头:“这是所有人的功劳,育苗期这关键的第一关,咱们守住了。”

老郑也走过来,手里拿着移栽机的调试清单:“我已经开始调试‘智能移栽机’了,加了株距调节和深度控制功能,移栽时能确保每株秧苗的间距和深度都一样,成活率能提高到98%;另外,还要给田间加自动灌溉带,移栽后就能直接浇水,不用人工浇了!”

苏晚晴补充道:“我已经调配好了‘移栽后缓苗营养液’,主要以生根和抗逆为主,能帮助秧苗快速适应田间环境;另外,整理了噬芽变异体的资料,加进‘春耕防御手册’,明年育苗前咱们提前给基质消毒、给种子拌药,不让变异体再出现!”

老河拍了拍身边的肥料袋:“田间的基肥已经撒好了,育苗床也整理好了,就等秧苗长到移栽大小,咱们就能开始移栽了;今年的土地比去年肥沃,再加上这些好设备,收成肯定比去年好!”

立春的阳光越来越暖,温室里的秧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城外的田野已经泛出了淡淡的绿色,解冻的河流开始潺潺流动,整个黎明新城都充满了生机。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立春,他们在温室里防治噬芽变异体,守住了春耕的起点,也守住了新一年的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会移栽秧苗、田间管理、对抗病虫害,一步步走向秋天的丰收。

在这片被暖阳照耀的土地上,末日里的新生,正以嫩芽破土的姿态,坚定地生长着。队员们站在温室旁,望着眼前的秧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他们知道,只要团结一心、积极应对,不管是变异体还是恶劣环境,都无法阻挡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收获。黎明新城的明天,一定会像这温室里的秧苗一样,充满活力与希望,在末日的废墟上,开出最灿烂的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