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39章 春分移栽期与噬根变异体的对抗

春分的细雨刚过,黎明新城外的田野被冲刷得格外鲜亮,翻耕后的土地泛着湿润的褐黄色,田埂被修整得笔直,灌溉渠里的水清澈见底,顺着渠道缓缓流淌;温室里的秧苗已经长到了移栽标准——玉米苗展开了三片真叶,茎秆粗壮得能撑起叶片的重量,水稻苗根系盘结成团,抓着育苗基质不散,大豆苗则冒出了紫红色的复叶,轻轻一提就能带出完整的根须。这是全年耕种的“衔接期”——移栽的成活率直接决定田间作物的基础密度,要是秧苗在移栽后枯萎,不仅浪费前期育苗的心血,还会导致地块缺苗,影响最终产量。联盟全员都围着“移栽保活”连轴转:老周的农务组负责秧苗起运和移栽密度把控,老郑的机械组调试智能移栽机和土壤消毒设备,苏晚晴的医疗组调配缓苗营养液和生根药剂,河港的船员则清理灌溉渠道、检查田间滴灌带,每个人的裤脚都沾着泥水,却盯着秧苗和土地的眼神格外专注——这栽进土里的苗、扎下的根,就是秋天丰收的根基。

老周每天背着“秧苗根系检测仪”在温室和田野间往返,仪器的探头贴在玉米苗的根系上,屏幕上跳出“根长8cm,须根数量25条,根系活力95%,符合移栽标准”,接着又检测水稻苗,显示“根团直径10cm,白根占比80%,无烂根,可移栽”。“温室东侧的玉米苗先起运,每穴栽2株,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别栽太密!”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带着春耕的急促。他蹲在田间,用铲子挖了个深度15厘米的坑,将玉米苗放进坑里,用手拢起泥土压实根部,“按这密度,每亩能栽3700株,比去年多500株,只要成活率能到95%,产量肯定能提上去!”

旁边的小王正用“株距测量仪”在田里标记移栽点,仪器的激光线在地面打出整齐的红点:“周叔,标记好了!每两个红点间距刚好30厘米,移栽机跟着红点走,不会错!”小王一边说一边调整仪器参数,确保激光线的清晰度——移栽密度是关键,密了会争夺光照养分,稀了会浪费土地,半点不能马虎。老周递给他一把起苗铲:“起苗的时候别伤根,用铲刀贴着育苗盘边缘插进去,把根团完整带出来,伤了根成活率就低了!”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田间调试“智能移栽机3.0”。这是老郑在育苗期升级的设备,新增了“根系保护夹”和“随栽随灌”功能——起苗时用软胶夹托住根团,避免根系散落,移栽时先在土里打出符合深度的穴,栽苗后立刻通过底部喷头往根部浇缓苗水,同时滴入少量营养液,让秧苗快速适应新环境。“你看,这机器一小时能栽2亩地,比人工快15倍,还能保证每株苗的栽种深度都一样,不会出现深栽闷根、浅栽倒伏的情况!”老郑拍着移栽机的苗箱,眼里满是骄傲,“去年人工移栽,一天才栽3亩地,还总有漏栽、错栽的,今年有这设备,5天就能栽完所有地块!”

小李正在测试“随栽随灌”功能,他在移栽机的营养液箱里加入蓝色示踪剂,启动机器后,栽下的玉米苗根部立刻渗出淡蓝色的水迹:“郑工,滴灌量刚好!每株苗浇200毫升,营养液浓度也达标,不会烧根!”小李兴奋地扒开泥土查看,根团周围的土壤都被营养液浸湿,却没有积水。老郑笑着递给他一卷胶带:“每天检查一次滴灌喷头,要是堵了就用胶带粘一下,别影响浇水;另外,移栽机的轮胎要调紧,别在田里压出深沟,影响后续灌溉!”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田间搭了“移栽养护站”,桌子上摆着“缓苗营养液”“生根促活剂”和“根系修复仪”。陈阳正按照比例调配营养液——用氨基酸、腐殖酸钾、磷酸二氢钾和清水按1:0.5:0.3: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在移栽机的营养液箱里。“苏姐,营养液调好了,这一箱能供移栽机栽1亩地,够上午用了!”陈阳一边说一边帮老郑连接营养液管,田间的风带着泥土的气息,吹得他额前的头发飘起来。苏晚晴喊住他:“再往里面加500毫升促根剂,能让根系更快扎进土里;另外,每隔2小时取一株刚移栽的苗测根系活力,低于80%就要调整营养液浓度!”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清理灌溉渠道,他们用铁锹铲出渠道里的淤泥和杂草,再用高压水枪冲洗渠道壁,确保水流顺畅。“小张,把滴灌带的接头检查一遍,别漏水,漏了会导致有的苗浇不到水!”老河一边铲淤泥一边说,船员们的手套上沾满了泥水,却依然仔细地检查每一个接头——灌溉是移栽后秧苗存活的关键,漏水会导致田间干湿不均,有的苗旱死,有的苗涝死。“再清理100米渠道就去测试滴灌带,确保每米都有出水孔,水流均匀!”老河擦了擦额角的汗,望着通畅的渠道,心里踏实了不少。

可就在移栽期的第四天,意外突然发生。负责玉米地巡查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提着一株枯萎的玉米苗——苗的叶片已经发蔫卷曲,边缘发黄,轻轻一拔就从土里出来,根系发黑腐烂,根须一碰就断,根部的土壤里还沾着一层黏糊糊的褐色物质,闻起来有股腥臭味。“周叔!不好了!玉米苗枯了!东头玉米地已经有一片这样的了,有的苗刚栽下去一天就蔫了!”

老周的心瞬间揪紧,他接过玉米苗,用放大镜仔细查看——腐烂的根系上布满了细小的孔洞,褐色黏液里藏着半透明的小虫,虫体只有针尖大小,钻进根系内部啃食,原本白色的根肉变成了褐色糊状,完全失去了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东头玉米地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颤,“移栽的玉米苗烂根枯萎,情况严重!”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赶到时,东头玉米地已经出现了一片“枯苗区”——几十株玉米苗歪倒在田里,叶片耷拉着,和周围挺立的绿苗形成刺眼的对比,扒开枯苗根部的土壤,褐色黏液和小虫清晰可见。苏晚晴立刻采集根部土壤和黏液样本,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同时用根系活力检测仪测健康苗的根系,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根变异体’!这是专门破坏作物根系的复合变异体——有噬根线虫和腐根菌,噬根线虫钻进根系内部,吸食根肉,造成伤口,腐根菌趁机从伤口侵入,分泌‘溶根酶’,让根系腐烂;更可怕的是,它们靠土壤和灌溉水传播,只要一块地被污染,水流到哪,变异体就会传到哪,要是不及时对抗,3天内所有移栽的秧苗都会烂根枯萎,今年的春耕就全毁了!”

老郑用“土壤检测仪”测周围地块的土壤,屏幕上显示“噬根线虫密度50条\/100克土,腐根菌孢子浓度300个\/克土,西头水稻田的灌溉水已经检测到孢子!”。“现在东头5亩玉米地枯苗率30%,西头水稻田刚移栽的苗也出现了轻微烂根,灌溉渠道里的水要是再流,所有地块都会被污染!”老郑的眉头拧成死结,语气凝重:“必须在18小时内控制住,不然根系腐烂的苗救不活,还会污染整片土壤,明年都没法种!”

林墨立刻在田间搭起临时指挥部,田埂上的泥水溅到裤腿上也没人在意——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枯苗和流淌的灌溉水。“噬根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毁根断养、土水传播、快速扩散’,对抗的关键是‘土壤消毒、杀线除菌、促根复壮’。”林墨开门见山,目光扫过每个人,“老郑,你立刻改装土壤消毒机,加装‘深翻消毒’功能,能把消毒药剂翻进20厘米深的土层,同时给移栽机加‘根部护药’模块,栽苗时在根部裹一层药膜;苏医生,调配‘双效防治药剂’——用阿维菌素(杀线虫)、恶霉灵(杀腐根菌)按1:1.2的比例混合,加水稀释50倍,既能杀线虫又能除菌,再配‘急救促根剂’,用萘乙酸、维生素b12按0.1:0.05的比例兑水,喷在健康苗根部,增强抗逆性;老周,你带农务组把枯苗全拔了,装密封袋深埋,同时检测所有地块的线虫和菌浓度,划分污染区和安全区;老河,立刻切断灌溉渠道,清理渠道里的水,换成新水,再给所有滴灌带加滤网,防止孢子和线虫通过水流传播!”

“保证完成!”所有人齐声应和,转身就往各自的岗位跑。机械组的队员扛着土壤消毒机零件往玉米地跑,老郑亲自给消毒机的喷头校准角度,小李拿着药剂桶往机器里加药:“郑工,药剂浓度够吗?50倍稀释,这桶药能消毒1亩地!”“够!深翻20厘米,药剂能均匀渗进土里,线虫和菌都活不了!”老郑一边说一边按下开关,消毒机带着犁铧钻进土里,药剂随着深翻均匀撒在土层中,褐色的土壤被翻起,带着药剂的淡淡气味。

苏晚晴的配药点设在养护站,陈阳按比例将阿维菌素和恶霉灵倒入大桶,老周帮忙搅拌,药液泛起浅褐色:“陈阳,阿维菌素的量再核对一遍!100斤水加2斤药,多了会残留,少了杀不死线虫!”“周叔,我算三遍了,这桶水500斤,刚好10斤药,能消毒5亩地!”陈阳举着量杯,刻度线分毫不差,说完就提着药桶往消毒机跑。

赵磊的第三组队员跟着老周拔枯苗,他们戴着手套,将枯苗连同周围10厘米的土壤一起挖出来,装进密封袋,小王则用检测仪测土壤:“周叔,这片土壤线虫密度80条\/100克土,得重点消毒!”老周点头,指挥消毒机往这片区域开:“多喷一遍药,确保消毒彻底,别留隐患!”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切断了灌溉渠的进水阀,然后用抽水机把渠道里的水抽干,再用高压水枪冲洗渠道壁,小张则往渠道里撒生石灰:“河叔,生石灰能杀死残留的孢子和线虫吗?”“能!生石灰遇水放热,还能改变土壤酸碱度,孢子和线虫都活不了!”老河一边撒石灰一边说,船员们的衣服被溅起的泥水打湿,却依然快速地清理着。

可就在傍晚6点,负责水稻田监测的队员突然报告:“苏姐!西头水稻田的滴灌带漏了!带菌的水渗进了土壤,不少稻苗开始烂根!”

林墨立刻赶到水稻田,苏晚晴正在给稻苗根部喷急救促根剂:“滴灌带漏得太急,已经污染了半亩地!”林墨果断下令:“老郑,调一台小型土壤消毒机过来,重点消毒漏水区;老河,立刻更换漏损的滴灌带,加双层滤网;老周,组织人把漏水区的稻苗连根挖起,单独消毒后移栽到安全区,能救一株是一株!”

队员们立刻行动,搬设备、换滴灌带、救稻苗,经过两个小时的紧急处理,漏水区的污染被控制住,大部分健康的稻苗被移栽到安全地块。“以后每小时检查一次滴灌带,发现漏水立刻处理!”林墨对着对讲机严肃地说,所有人都齐声应和——春分的移栽期太关键,半点疏漏都可能让前期努力白费。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所有人都在田间与噬根变异体对抗。白天,他们消毒土壤、更换滴灌带、抢救秧苗;晚上,探照灯把田野照得如同白昼,土壤消毒机还在运转,队员们轮流守在灌溉渠旁,生怕再出问题。老郑的手被消毒机的犁铧蹭破了皮,他缠上纱布继续调试;苏晚晴的嗓子因为指导喷药而沙哑,她喝口温水继续查看稻苗;老周的膝盖因为长时间蹲在田里而发麻,他站起来揉一揉继续检测;老河和船员们的鞋子灌满了泥水,他们倒出泥水继续清理渠道,没有一个人喊累。

第二天上午10点,最后一次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地块的噬根线虫死亡率100%,腐根菌孢子浓度为零,健康秧苗的根系活力恢复到90%以上,移栽成活率达到了98%。“成了!噬根变异体被彻底对抗住了!秧苗保住了!”老周激动地举起根系检测仪,屏幕上的绿色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田间的泥水仿佛都变得清爽,欢呼声在田野里回荡,传到了远处的黎明新城。

当天下午,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整齐的田垄上,玉米苗、水稻苗、大豆苗都挺立在土里,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晃,根系已经悄悄扎进了湿润的土壤。老郑的移栽机和消毒机整齐地停在田边,苏晚晴的促根剂桶空了,却换来了秧苗的茁壮;老周的移栽记录本上,每块地的成活率都标注着“优良”;老河的灌溉渠道已经清理干净,新水顺着渠道缓缓流进田间,滋润着每一株秧苗。

林墨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老周走过来,递给他一株刚长出新须根的玉米苗:“你看,这新根多白,要是没对抗住变异体,现在全是烂根了!”林墨笑着点头:“这是所有人的功劳,移栽期这关键的衔接关,咱们守住了。”

老郑也走过来,手里拿着田间管理设备的清单:“我已经开始准备‘智能除草机’和‘病虫害监测仪’了,过段时间秧苗长起来,就能用除草机除草,监测仪实时盯着病虫害,不用再人工巡查;另外,还要给灌溉系统加‘智能控水’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省水又高效!”

苏晚晴补充道:“我已经把噬根变异体的资料整理好了,加进‘田间防御手册’,明年移栽前咱们提前给土壤消毒、给灌溉水过滤,不让变异体再出现;另外,调配了‘生长期营养液’,等秧苗长到分蘖期就喷,能促进长势!”

老河拍了拍身边的灌溉渠:“渠道已经彻底清理好了,滴灌带也换了新的,以后浇水肯定顺畅;等秧苗再长高点,咱们还能在田埂边种点蔬菜,给大家改善伙食!”

春分的阳光越来越暖,田野里的秧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灌溉渠里的水泛着粼粼波光,整个黎明新城都充满了生机。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春分,他们在田间对抗噬根变异体,守住了移栽的成果,也守住了新一年的耕种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会迎来作物的分蘖期、拔节期,对抗更多挑战,一步步走向秋天的丰收。

在这片被绿意覆盖的土地上,末日里的耕种,不再是艰难的挣扎,而是充满希望的坚持。队员们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秧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他们知道,只要携手并肩,不管是变异体还是恶劣环境,都无法阻挡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未来。黎明新城的明天,一定会像这田间的秧苗一样,茁壮成长,充满无限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