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37章 大寒越冬期与噬温变异体的化解

大寒的寒风裹着雪粒,像刀子一样刮过黎明新城的城墙,城外的田野早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只露出零星的玉米秸秆茬,在风雪中摇晃;城内的房屋屋顶积了一层半尺厚的雪,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棱,晶莹剔透却透着刺骨的寒意。这是全年最艰难的“越冬期”——低温会冻结管道、冻坏设备,要是供暖中断,不仅人会受冻,温室里培育的明年秧苗也会冻死,物资储备要是出问题,整个新城都可能陷入困境。联盟全员都围着“抗寒保苗”转:老郑的机械组24小时值守供暖设备,苏晚晴的医疗组照料温室秧苗,老周的农务组盘点物资、规划明年种植,河港的船员则负责清理积雪、保障燃料运输,每个人的帽子和围巾上都结着白霜,却盯着供暖管道和温室的眼神格外坚定——这温暖的房屋、嫩绿的秧苗,就是明年春耕的希望。

老郑每天背着“设备故障检测仪”在供暖站和各街区管道间穿梭,仪器的探头贴在生物质热风机的输热管上,屏幕上跳出“管道温度85c,压力2.5mpa,风机转速1500r\/min,运行正常”,接着又检查管道接口,显示“无泄漏,保温层完好”。“东街区管道没问题,西街区热风机的过滤网该换了,再用会堵!”老郑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带着哈气的白雾。他打开热风机的燃料仓,里面堆满了粉碎的玉米秸秆,干燥无霉变,“按这燃料消耗,咱们储备的秸秆够用到开春,再加上煤块,就算再冷十天也不怕!”

旁边的小李正用“温度传感器”测各房屋的室内温度,数据实时传送到中控屏:“郑工,东街区室内温度18c,西街区17c,都达标!就是温室的温度有点低,只有22c,得再调高点!”小李一边说一边往温室跑,雪粒落在他的衣领里,冻得他打了个哆嗦。老郑递给他一副加厚手套:“温室温度得保持在25c,调热风机的分支阀门,别调太猛,慢慢来,秧苗经不起骤热!”

林墨正陪着苏晚晴在温室里查看秧苗。温室是老郑在秋收后搭建的,用双层保温膜覆盖,内部装着“智能温控系统”,能根据秧苗生长需求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还能补充人工光照。此刻温室里的水稻秧苗已经长到5厘米高,嫩绿的叶片舒展着,玉米苗则刚冒出两片子叶,像撑开的小绿伞。“你看,这批秧苗是明年春耕的‘种源’,要是冻坏了,明年就没种子可播了。”苏晚晴手里拿着“秧苗活力检测仪”,探头轻触水稻秧苗的叶片,屏幕上显示“叶绿素含量48SpAd,根系活力90%,生长状态优良”。她又给秧苗浇了点“抗冻营养液”——用丙二醇、氨基酸和清水按1:0.5:100的比例调配,能增强秧苗的抗寒能力,“去年没建温室,秧苗全靠露天育苗,春天一冷就冻坏了,今年有这温室,就算外面零下十度也不怕!”

陈阳正给温室的加湿器加水,他看了看湿度计:“苏姐,温室湿度现在60%,刚好适合秧苗生长,用不用再加点?”苏晚晴摇摇头:“湿度够了,太高容易得灰霉病;另外,记得每两小时测一次温度,低于23c就开补温灯,别等温度降下来再补救!”

老周的农务组在仓库里盘点物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袋装的玉米、水稻、大豆,旁边的箱子里装着明年的蔬菜种子——白菜、萝卜、西红柿,每袋种子都贴着标签,写着品种和播种时间。“小王,玉米种子还剩多少?够不够明年种20亩地?”老周一边翻账本一边问,账本上详细记录着每种物资的入库和出库量。小王数了数种子袋:“周叔,玉米种子还剩500斤,每亩播20斤,够种25亩,还多100斤备用!”老周点点头,又翻到肥料账本:“腐殖肥还够吗?明年春耕得给土壤补肥,不能少!”“够!去年秸秆还田加堆肥,腐殖肥存了10吨,够明年用了!”小王的回答让老周松了口气,物资充足,明年春耕才能踏实。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清理街道积雪,他们推着积雪车,将路面的积雪堆到路边,再用铁锹铲平,防止行人滑倒。“小张,供暖站门口的雪要清干净,别挡住热风机的进风口!”老河一边铲雪一边说,船员们的手套都冻硬了,却依然用力地干活——积雪要是堵了进风口,热风机就会停机,整个新城都会变冷。“再清两条街就去拉燃料,煤块和秸秆得及时送进供暖站,不能断供!”老河擦了擦脸上的雪,虽然冷得手都麻木了,却看着干净的路面,心里踏实了不少。

可就在越冬期的第十天,意外突然发生。负责温室值守的陈阳,慌慌张张地跑到苏晚晴身边,手里捧着一株冻蔫的水稻秧苗——秧苗的叶片发黄发脆,轻轻一碰就折断,根系已经发黑,原本嫩绿的子叶变成了褐色,温室的地面上还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苏姐!不好了!温室降温了!温度从25c降到10c,秧苗冻坏了!热风机也不转了!”

苏晚晴的心瞬间揪紧,她跟着陈阳跑到温室,只见保温膜上结了一层白霜,温控系统的显示屏显示“温度9c,湿度80%,设备故障”,不少秧苗已经倒伏在育苗盘里,叶片蜷缩着,毫无生机。“林墨!老郑!快到温室来!”苏晚晴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颤,“温室降温,秧苗冻伤,热风机故障!”

林墨、老郑和老周赶到时,供暖站的值班队员也跑了过来:“郑工!热风机的输热管堵了!里面有白色的絮状物,燃料也送不进去,所有街区的温度都在降!”老郑立刻跟着队员跑到供暖站,打开热风机的输热管接口,里面果然塞满了白色絮状物,像棉花一样,用手一捏,絮状物立刻化成了水,还带着一股刺鼻的气味。苏晚晴采集了絮状物样本,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同时检测温室里的空气,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温变异体’!这是专门破坏温度环境的复合变异体——有噬热菌和冻苗虫,噬热菌会附着在供暖设备的输热管和热风机内部,分泌‘低温黏液’,堵塞管道、降低热效率,让设备无法产热;冻苗虫则钻进温室的保温膜缝隙,破坏保温层,还会在秧苗叶片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啃食叶片,同时释放‘冻害素’,让秧苗冻伤枯萎;更可怕的是,噬热菌的黏液在低温下会快速凝固,堵死管道,冻苗虫的卵能在零下20c存活,要是不及时化解,不仅供暖会彻底中断,所有秧苗都会冻死,明年春耕就没希望了!”

老郑用“设备检测仪”测热风机内部,屏幕上显示“噬热菌浓度30个\/平方厘米,黏液堵塞率60%,热风机功率下降70%;温室保温膜的冻苗虫卵密度50个\/平方米,已经扩散到所有育苗盘!”。“现在供暖站3台热风机有2台故障,温室秧苗冻伤率30%,外面还在下雪,温度降到了零下12c,再拖下去,管道会冻裂!”老郑的眉头拧成死结,语气凝重:“必须在15小时内化解,不然整个新城都会陷入严寒,秧苗也救不活了!”

林墨立刻在供暖站旁搭起临时指挥部,风雪从门缝里灌进来,每个人的衣服都沾了雪,却没人在意——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故障的热风机和温室的方向。“噬温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堵管停暖、冻苗毁种、低温扩散’,化解的关键是‘清堵融菌、补温护苗、设备防护’。”林墨开门见山,目光扫过每个人,“老郑,你先改装设备,怎么清理管道里的黏液,给热风机加防护?”

老郑立刻掏出一张草图,铺在桌上,雪粒落在纸上,他用手按住边角:“第一,改装‘高温高压清堵机’——用120c的高压热水冲洗管道,既能融化黏液,又能杀死噬热菌;第二,制作‘设备防护涂层’——用耐高温的陶瓷涂料混合杀菌成分,涂在输热管和热风机内部,防止噬热菌附着;第三,升级温室的‘双层保温系统’——在原有保温膜外再加一层防寒膜,内部装‘应急补温灯’,温度低于20c就自动开启。机械组4个人,1小时内改好2台清堵机、调配好防护涂层,3小时内给温室加完防寒膜!”

“药剂我来调整!”苏晚晴接过话,从医疗箱里拿出药剂瓶,手指冻得发红,却没影响她配药的动作:“我要调配‘双效化解药剂’——用高温菌剂(杀噬热菌)、防冻剂按1:1.5的比例混合,加水稀释20倍,冲进管道能彻底杀死噬热菌;另外,准备‘秧苗救急液’——用赤霉素、抗冻蛋白、微量元素肥按0.1:0.5:0.3的比例混合,喷在冻伤的秧苗上,能激活细胞活力,让秧苗恢复生长;还要配‘冻苗虫杀虫剂’,用氯氟氰菊酯稀释后喷在温室和保温膜上,杀死虫卵和幼虫!”

老河也立刻表态:“河港的船员负责‘燃料保障和积雪清理’!我们先把供暖站的燃料仓装满,确保清堵机和热风机有足够的燃料;再清理供暖管道周围的积雪,防止积雪融化后渗入管道接口,加重故障;另外,我们还能帮忙给温室搬运补温灯,加快安装进度!”

老周最后补充:“农务组负责‘秧苗抢救和设备监测’——苏医生喷完救急液,我们就逐盘检查秧苗活力,把冻伤严重的挑出来单独照料;同时每半小时测一次热风机的运行数据和温室温度,有异常立刻报告;另外,还要盘点备用的秧苗种子,要是有救不活的,提前准备补种!”

“现在是上午9点,10点前完成设备和药剂准备,10点半开始化解作业,明天凌晨12点前必须完成所有设备修复和秧苗抢救!”林墨看了看手表,外面的风雪更大了,“大家抓紧,每多等一分钟,管道就多一分冻裂的风险,秧苗就多一分死亡的可能!”

命令下达后,所有人像顶着风雪的战士般行动起来。机械组的队员扛着清堵机零件往供暖站跑,老郑亲自给高压喷头校准角度,确保能深入管道内部,小李拿着温度计测热水温度:“郑工,热水能稳定在120c吗?够不够融化黏液?”“放心,120c的高压热水能冲开所有黏液,再加上药剂,噬热菌也活不了!”老郑一边说一边按下开关,清堵机发出“嗡”的巨响,高压热水顺着管道冲进去,很快就有混合着黏液的脏水从出口流出来,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医疗组的配药点设在温室旁,三个大塑料桶分别装着双效化解药剂、秧苗救急液和杀虫剂。陈阳按比例将高温菌剂和防冻剂倒入桶里,老周拿着长棍用力搅拌,药液泛起淡淡的乳白色:“陈阳,高温菌剂的量再核对一遍!20斤水加1斤药,多了会腐蚀管道,少了杀不死菌!”“周叔,我算三遍了,这桶水200斤,刚好10斤药,能冲50米管道!”陈阳举着量杯,刻度线清晰,分毫不差。

赵磊的第三组队员推着清堵机清理西街区的管道,小王负责操作机器,高压喷头插进管道口,小李则在后面观察流出的水:“黏液清干净了!水变清了!”旁边的船员们则忙着给供暖站搬运煤块和秸秆,燃料仓很快就堆得满满的,老河擦了擦汗:“再加把劲!热风机修好就能用,燃料不能断!”

苏晚晴带着陈阳在温室里抢救秧苗,她拿着喷雾器,将秧苗救急液均匀地喷在冻伤的秧苗上,嫩绿的叶片在药液的滋润下,慢慢恢复了光泽。“陈阳,重点喷子叶和根系,这两个地方最容易冻伤!”苏晚晴一边喷一边说,手指不小心碰到了冰冷的育苗盘,冻得她缩了一下,却依然继续喷药——每一株秧苗都是明年的希望,绝不能放弃。

可就在下午2点,负责东街区管道监测的队员突然报告:“郑工!东街区的管道冻裂了!水渗出来结冰了,温度降得更快了!”

林墨立刻赶到东街区,老郑正在查看冻裂的管道:“管道冻得太厉害,得先解冻再修补!”林墨果断下令:“立刻调一台清堵机过来,用热水给管道解冻;老河,安排人用保温棉把管道裹起来,防止再冻;老周,加派人手监测其他街区的管道,发现冻裂迹象立刻处理!”

队员们立刻行动,调清堵机、裹保温棉、监测管道,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急处理,东街区冻裂的管道被修好,温度也慢慢回升。“以后每小时测一次管道温度,低于50c就用热水循环加热!”林墨对着对讲机严肃地说,所有人都齐声应和——大寒的严寒太顽固,半点松懈都可能让管道再次冻裂。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所有人都在风雪中与噬温变异体抗争。白天,他们清理管道、修复热风机、抢救秧苗;晚上,探照灯把供暖站和温室照得如同白昼,清堵机还在运转,补温灯在温室里亮着,值守的队员们轮流搓着手取暖,却依然盯着设备数据,不敢有丝毫懈怠。老郑的手被高压热水烫了一下,起了水泡,他用冷水冲了冲,继续调试清堵机;苏晚晴的眼睛熬得布满血丝,却依然在温室里查看秧苗;老周的脚在雪地里冻得发麻,却依然坚持监测管道温度;老河和船员们的衣服被雪打湿,冻成了冰壳,却依然在搬运燃料、清理积雪,没有一个人叫苦。

第二天凌晨12点,最后一次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供暖设备都恢复正常,管道温度稳定在85c,室内温度回升到18c;温室温度恢复到25c,秧苗冻伤率降到5%,冻苗虫和噬热菌全部被清除。“成了!噬温变异体被彻底化解了!供暖恢复了!秧苗保住了!”老郑激动地举起设备检测仪,屏幕上的绿色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风雪仿佛都变小了,欢呼声在新城里回荡,温暖了整个寒夜。

当天上午,风雪终于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干净的街道和温暖的温室上。老郑的热风机在平稳运转,输热管散发着热气;苏晚晴的温室里,秧苗重新变得嫩绿挺拔,叶片上还挂着水珠;老周的物资账本上,所有数据都标注着“充足”;老河的船员们正在给管道裹上厚厚的保温棉,防止再次冻裂。

林墨站在温室里,看着眼前的秧苗,心里满是踏实。苏晚晴走过来,递给他一株健康的水稻秧苗:“你看,这秧苗的根系多壮,要是没化解变异体,现在早就冻成冰了!”林墨笑着点头:“这是所有人的功劳,越冬期这最难的一关,咱们闯过来了。”

老郑也走过来,手里拿着明年春耕设备的改装计划:“我已经开始设计‘智能播种机2.0’了,加自动施肥和除虫功能,明年播种效率能提高一倍;另外,还要给温室加‘自动灌溉系统’,不用再人工浇水,省不少劲!”

老周补充道:“我已经规划好明年的种植面积了,玉米种25亩,水稻种20亩,大豆种15亩,还留出5亩种蔬菜,够新城所有人吃了;种子也准备好了,就等开春播种!”

老河拍了拍身边的燃料仓:“今年的燃料够用到开春,明年咱们再多种点玉米,秸秆更多,供暖更不愁;另外,河港的冰化了之后,咱们还能去河里捕鱼,给大家改善伙食!”

大寒的阳光越来越暖,新城里的房屋冒着袅袅炊烟,温室里的秧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街道上的积雪慢慢融化,露出了干净的路面。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大寒,他们在风雪中化解噬温变异体,守住了温暖,也守住了明年的希望;春天,他们会再次播种,开启新一年的耕种;夏天,他们会守护幼苗,对抗高温;秋天,他们会迎来又一次丰收。

在这片被阳光照亮的土地上,末日里的循环往复,不再是绝望的重复,而是希望的延续。队员们站在温室旁,望着眼前的一切,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他们知道,只要团结一心,不管是严寒还是变异体,都无法阻挡他们活下去、活得更好的决心。黎明新城的明天,一定会像这温室里的秧苗一样,充满生机与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