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11章 秋分收割高峰与缠穗变异体的破解

秋分的阳光带着最澄澈的暖意,洒满黎明新城的每一寸田野。水稻田已彻底变成“金海”,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风一吹就掀起层层金浪,连空气里都飘着成熟谷物特有的清甜;玉米田的苞叶早已干透,随手一掰就能将果穗取下,籽粒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咬一口满是淀粉的绵密;大豆田更是热闹,队员们戴着帆布手套,轻轻一捋豆荚,金黄的豆粒就“哗啦啦”掉进竹筐,清脆的声响此起彼伏。

这是联盟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幸福的“收割高峰季”——五台联合收割机在水稻田呈“品”字形排开,机械的轰鸣声从清晨持续到黄昏;晾晒场上早已铺满芦苇据点编制的防潮草席,刚脱粒的稻谷堆成小山,队员们拿着木耙来回翻动,阳光晒过的谷粒散发出暖烘烘的香气;河港的运输船每隔半小时就会停靠一次,将新鲜收获的粮食运往烘干房,船桨划过黎明河的水面,溅起的水花里都映着金色的光。

老周的“收割进度板”就立在田埂旁的木架上,红漆标注的数字每天都在往上跳:“水稻已收120亩,完成80%;玉米已收80亩,完成60%;大豆已收50亩,完成70%”。他手里攥着个磨得发亮的铜哨子,哪边收割机需要协调,或是哪块地的成熟度到了最佳点,只要哨声一响,队员们就会立刻响应。“小李!你那边的收割机速度再提5%,这块地的稻谷再不收就要落粒了!”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完,又蹲下身,捡起一粒掉落的稻谷,用牙齿咬了咬——脆硬的口感说明含水率刚好,“今年的稻谷品质真是顶好,比去年还得高上一成!”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收割机旁检查“脱粒效率监测仪”,这是老郑前几天刚加装的设备,能实时显示每小时脱粒量、籽粒破损率和杂质含量。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显示:“脱粒量1.2吨\/小时,破损率0.7%,杂质率0.5%”,老郑摸着下巴笑:“这数据比我预期的还好!之前担心高峰季机器过载会出问题,现在看来,加装的‘耐磨滚筒’和‘清选升级筛’真是管用,再连轴转三天都没问题!”林墨指着远处的烘干房:“你这边稳住,烘干房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每台烘干机配两个专人值守,确保粮食烘干后含水率控制在13%以下,刚好符合储存标准。”

苏晚晴的医疗检测点就设在晾晒场旁,白色的帐篷里摆着三台检测仪,队员们将刚脱粒的粮食装在样品袋里,排队送检。陈阳正用“霉菌快速检测仪”筛查玉米样本,屏幕上的绿灯亮起,他笑着对送样的队员说:“没问题!霉菌孢子浓度为零,放心晒吧!”苏晚晴则在记录“籽粒营养成分表”,她拿着笔在表格上勾画:“水稻蛋白质含量7.8%,玉米淀粉含量76%,大豆脂肪含量20%,都超过了预期,今年大家能吃上更有营养的新粮了!”

河港的老河也没闲着,他改造了两艘“快速运输船”,在货舱里加装了“恒温层”——用陶窑烧制的空心砖填充保温棉,能防止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受潮。“以前运输时,早晚温差大,粮食容易结露,现在有了恒温层,温度能稳定在25摄氏度,运到烘干房还是干燥的!”老河一边指挥船员装粮,一边对路过的林墨喊,船舷上的“黎明号”三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可就在收割高峰最忙碌的第三天,意外突然发生了。负责驾驶1号收割机的小李,突然用对讲机大喊:“郑工!林哥!收割机卡壳了!稻穗缠在滚筒上,根本转不动!”

林墨和老郑立刻往1号收割机跑,远远就看到收割机停在田里,滚筒部位缠绕着一大团白色的丝状物,像一样裹着稻穗,几名队员正用镰刀小心地割,可丝状物韧性极强,割开一点又会粘住新的稻穗。小李满头大汗地站在驾驶室外:“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开始缠穗,不到十分钟滚筒就被裹满了,我赶紧停了机,再转下去机器就得烧了!”

老周和苏晚晴也很快赶到,老周蹲下身,用镊子夹起一缕白色丝状物,放在阳光下仔细看——丝状物细如发丝,却比普通棉线结实三倍,轻轻一拉能拉长半米,缠在稻穗上后,会把十几根稻穗粘成一团,根本无法脱粒。“这是……缠穗变异体?”老周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之前听老一辈说过,末日初期有过这种变异体,专门在收割时缠穗,没想到现在出现了!”

苏晚晴用取样器采集了丝状物和缠在一起的稻穗,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丝状物的结构:“这是变异体分泌的‘黏丝蛋白’,含有超强黏性的多糖成分,而且会随着接触的稻穗越多,分泌得越快;更麻烦的是,丝状物里藏着细小的‘卵囊’,一旦粘在收割机上,就会随着机器移动传播到其他地块,用不了半天,所有收割机都会被缠住!”

老郑绕着收割机检查了一圈,眉头紧锁:“现在五台机器里,1号已经完全卡壳,2号和3号也开始出现轻微缠穗,再不想办法,不出两小时,整个收割工作就得停摆!现在正是水稻收割的最后窗口期,要是耽误超过一天,稻穗就会大量落粒,至少损失20%的产量!”

林墨立刻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所有核心成员,10分钟后到1号收割机旁的临时指挥部开会,各据点立即准备:陶窑带100个耐高温陶罐,芦苇据点带50捆浸过药剂的编织网,河港准备50桶清水,医疗组带齐药剂原料,必须在1小时内拿出解决方案!”

临时指挥部就是田埂旁的一块空地,队员们用帆布快速搭起遮阳棚,老郑已经在地上铺开了收割机的图纸,用粉笔圈出滚筒和输送装置的位置。不到10分钟,各核心成员全部到齐,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焦急,却没有一丝慌乱——经过多次变异体应对,联盟早已形成了高效的协作模式。

“先说说缠穗变异体的核心问题:黏丝缠滚筒、卵囊传播、影响脱粒效率。”林墨开门见山,“老郑,你从设备改装入手,怎么让机器不被缠?”

老郑立刻指着图纸上的滚筒:“我有两个方案:第一,在滚筒表面加装‘高频断丝刀’——用不锈钢做刀片,间距5厘米,转速调到1500转\/分钟,能在黏丝缠住滚筒前就把它切断;第二,在输送装置上方装‘负压吸丝口’,用风机产生负压,把切断的丝状物吸进收集袋,避免再粘到其他部件上。改装一台机器大概需要40分钟,我带的机械组能同时改两台,剩下的三台可以边用边改,先保证两台机器运转。”

“设备解决了,黏丝和卵囊还得处理。”苏晚晴接着说,“我和老周可以马上配‘解丝杀虫药剂’:用丙二醇溶解黏丝蛋白,加苦参碱杀死卵囊,再掺少量磷酸二氢钾,既能解缠,又能给稻穗补充最后一点养分,不影响品质。药剂稀释比例1:50,用喷雾器喷在稻穗上,5分钟就能让黏丝软化,方便机器脱粒。”

赵磊立刻站起身:“我安排巡逻队分成三组:第一组协助老郑改装机器,负责递工具、固定零件;第二组跟着医疗组配药剂,给各地块喷洒;第三组在已收割和未收割的地块之间拉‘隔离网’,用芦苇据点的浸药编织网,防止变异体扩散。另外,我会派5名队员守在每个收割机旁,一旦出现缠穗迹象,立刻停机处理。”

“河港这边我来安排!”老河接过话,“我让运输船每隔20分钟送一次清水和空药剂罐,保证医疗组的药剂供应;另外,我再调两艘船,专门运输切断的黏丝和缠穗,集中运到焚烧点处理,避免卵囊留在田里。”

老周最后补充:“我带农务组的队员,在未被污染的地块提前喷洒药剂,做‘预防处理’;同时盯着收割进度,优先收割变异体出现的地块,避免扩散。晾晒场那边也得安排人,一旦有缠穗的籽粒混进去,立刻挑出来,防止污染其他粮食。”

“好!就按这个方案执行!”林墨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上午10点,11点前必须让第一台改装后的收割机运转起来,大家行动!”

命令下达的瞬间,所有人都动了起来。机械组的队员从卡车里搬下不锈钢刀片和负压风机,老郑亲自划线定位,小李拿着电钻在滚筒上打孔,火花溅在他的帆布手套上,他却丝毫没在意,只盯着孔位是否精准:“郑工,这个孔距没问题吧?会不会打偏?”“放心,差不了1毫米!”老郑手里的水平仪始终贴在滚筒上,确保刀片安装后能保持水平,“刀片要向外倾斜3度,这样切断黏丝时才不会伤稻穗。”

医疗组的临时配药点设在田边的树荫下,大陶缸里装满了清水,陈阳正按比例倒入丙二醇,老周拿着长木棍搅拌,水面很快泛起淡淡的涟漪。“丙二醇加够了吗?别少了没效果,多了又浪费!”老周一边搅一边问,手里的木棍上还沾着上次配药时留下的痕迹。“放心,我量了三遍,刚好20升!”陈阳举着量桶给老周看,桶壁上的刻度线清晰可见,“苦参碱也准备好了,等丙二醇完全溶解就加,保证浓度精准。”

赵磊的第一组队员已经帮老郑装好了第一台收割机的断丝刀,小王正调试负压吸丝口的风机:“郑工,负压调到0.5兆帕够吗?能把丝状物吸干净吗?”老郑打开风机,用一张纸放在吸丝口旁,纸张瞬间被吸住:“够了!这个负压能吸起0.1克的东西,黏丝肯定跑不了!”

河港的运输船也很快到了,船员们扛着清水桶往配药点跑,桶里的水晃出的水花溅湿了裤脚,却没人放慢脚步。老河亲自押船,还带来了几袋刚烤好的玉米饼:“大家先垫垫肚子,别饿着干活!”队员们接过玉米饼,咬一口满是香甜,手里的活却没停——每个人都知道,现在多抢一分钟,就能多保住一亩地的粮食。

上午10点50分,第一台改装后的收割机终于启动了。老郑坐在副驾驶座上,小李操控机器缓缓驶入稻田。滚筒转动时,高频断丝刀“嗡嗡”作响,遇到缠穗的稻穗,丝状物瞬间被切断,负压吸丝口立刻将断丝吸走,输送装置顺畅地将稻穗送入脱粒仓,没有一丝卡顿。“成了!”小李兴奋地大喊,收割机后面的粮箱里,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地流入,没有一点缠穗的痕迹。

苏晚晴立刻让人取了样品检测,屏幕上显示:“黏丝残留量0,卵囊数量0,籽粒破损率0.6%”,她笑着对林墨说:“完全没问题!药剂和设备都起作用了!”

可就在这时,负责2号收割机改装的小王突然喊:“郑工!断丝刀的刀片磨损太快了,刚用了20分钟就钝了!”老郑赶紧跑过去,拿起磨损的刀片一看——黏丝蛋白虽然能被切断,但韧性极强,确实会加速刀片磨损。“我怎么忘了这茬!”老郑拍了下额头,立刻对林墨说,“得让陶窑马上烧一批‘耐磨涂层刀片’,在不锈钢刀片上涂一层陶瓷涂层,能提高5倍耐磨性!”

林墨立刻联系陶窑据点的老张:“老张,马上烧100片带陶瓷涂层的不锈钢刀片,尺寸按老郑给的图纸来,最快多久能好?”对讲机里传来老张的声音:“现在窑里正烧着陶罐,我把刀片插进去一起烧,1小时就能好!烧好我让车马上送过去!”

1小时后,第一批耐磨涂层刀片送到了。老郑亲自给2号收割机换上,测试后发现,刀片磨损速度明显减慢,连续工作1小时都没出现钝口。“这下彻底没问题了!”老郑松了口气,剩下的三台收割机也陆续完成改装,五台机器重新在田里铺开,轰鸣声比之前更响亮,却再没有出现一次卡壳。

到了傍晚,缠穗变异体的影响已经完全控制住。已收割的水稻田没有一处残留黏丝,未收割的地块经过预防喷洒,也没再出现新的缠穗。老周在进度板上更新了数字:“水稻已收135亩,完成90%;玉米已收90亩,完成67.5%;大豆已收55亩,完成73.3%”,红漆写的数字在夕阳下格外亮眼。

当天晚上,联盟的晾晒场旁举办了“缠穗破解庆功宴”。后勤组用刚脱粒的新米煮了粥,盛在陶窑烧制的粗瓷碗里,撒上一点盐,就香得让人忍不住多喝两碗;畜牧据点烤了整只羊,油脂滴在炭火上,滋滋作响,香味飘出老远;队员们围坐在火堆旁,手里拿着玉米饼,嘴里说着收割时的趣事,笑声在田野间回荡。

老河喝了一口米酒,对林墨说:“以前总担心收割时出岔子,现在有你们这些好办法,再厉害的变异体也不怕了!明年我河港也要多养几头牲口,等秋收时给大家多烤点肉!”

林墨笑着点头:“接下来还有三天,就能完成所有秋收工作。老郑还要盯着烘干房,确保粮食烘干后及时入仓;苏医生要继续检测粮食品质,不能出一点差错;老周则要开始选种,把今年最好的籽粒留出来,明年播种用。”

老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里面是几粒饱满的水稻籽:“我已经选好了,这是今年品质最好的‘金穗1号’,明年种下去,产量至少还能提10%!”

苏晚晴也补充道:“我打算在仓库里装‘恒温恒湿系统’,老郑已经画好图纸了,用太阳能供电,能把仓库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湿度30%,粮食能储存两年都不坏!”

夜色渐深,火堆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远处的收割机静静地停在田里,像守护着丰收的巨人;烘干房的烟囱里飘出淡淡的白烟,带着粮食烘干后的香气;黎明河的水面上,运输船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

林墨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联盟的路还很长,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大家像现在这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些在秋分收割高峰里被守护下来的粮食,不仅是今年的收获,更是明年的希望——它们会变成种子,在春天播撒进田野;会变成食物,让每个队员都能吃饱穿暖;会变成联盟成长的基石,让黎明新城在这片末日的土地上,越来越强壮。

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下一个季节,下一次丰收,下一场挑战,都在等待着他们——用智慧,用勇气,用团结,书写属于他们的新纪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