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12章 霜降晾晒入仓与吸湿变异体的防控

霜降的晨露裹着初冬的微凉,在黎明新城的晾晒场上凝结成细小的冰晶。天还没亮透,晾晒场就已经热闹起来——队员们踩着沾着露水的草席,推着木耙来回翻动摊开的稻谷,金色的谷粒在晨光下泛着细碎的光,冰晶融化后在谷粒表面留下一层薄薄的水膜,被初升的太阳一晒,很快就蒸发成淡淡的水汽。

整个联盟正处于“秋收收尾·冬储启动”的关键节点:水稻、玉米、大豆的收割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收获稻谷180万斤、玉米120万斤、大豆45万斤,这些粮食正分批在10个晾晒场上进行“干燥定型”;老郑的机械师团队已将联合收割机拆解保养,转而投入仓库改造——给三座主仓库加装“恒温恒湿系统”;苏晚晴的医疗组则分成两组,一组继续监测晾晒粮食的含水率,一组提前对仓库进行消毒,防止储存时出现霉菌污染;就连河港的老河,也带着船员将运输船改成了“干燥物资运输专船”,每天往晾晒场运送生石灰、草木灰等吸湿材料。

晾晒场的西北角立着一块“含水率监测牌”,上面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标注着不同粮食的安全含水率:“水稻≤13%、玉米≤14%、大豆≤12%”。老周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便携式水分测定仪”在各个晾晒场巡查,他蹲下身,从稻谷堆里抓一把谷粒,塞进测定仪的样品槽,屏幕上很快跳出数字:“13.5%”。他皱了皱眉,对着不远处翻晒的队员喊:“小王,这块稻谷再翻晒两小时!含水率还高0.5%,达不到入仓标准!”

小王立刻推着木耙跑过来,木耙齿划过草席,将底层的稻谷翻到表面,“周叔您放心!这太阳一晒,中午肯定能降到13%以下!”老周点点头,又走向玉米晾晒区——那里的玉米被摊成5厘米厚的薄层,队员们还在玉米堆里插了几根“通风管”,这是老郑特意设计的,用打孔的竹筒制成,能让空气穿透玉米堆,加速水分蒸发。“玉米含水率13.8%,还差0.2%,再晒一小时就行!”老周在笔记本上记下数据,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和远处仓库改造的电钻声交织在一起。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主仓库检查“恒温恒湿系统”的安装进度。仓库顶部悬挂着20个“温度传感器”,地面每隔5米就有一个“湿度探测器”,角落里的“除湿机”和“加热板”已调试完毕,老郑拿着控制台的遥控器,按下“启动”键,屏幕上的数字开始跳动:“温度15c,湿度30%,符合安全储存标准!”他拍了拍除湿机的外壳,“这机器是用旧时代的空调外机改的,再加上太阳能板供电,就算冬天停电,也能维持三天恒温恒湿,绝对不会让粮食受潮发霉!”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仓库里进行“全方位消毒”,陈阳背着“雾化消毒器”,将稀释后的过氧乙酸均匀喷洒在仓库墙壁和地面上,白色的雾气在仓库里弥漫,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苏姐,消毒浓度够吗?会不会损伤仓库的木质结构?”陈阳一边喷一边问。苏晚晴拿着ph试纸检测雾滴,“浓度刚好0.3%,对木材没损伤,还能杀死99%的霉菌孢子和虫卵,放心喷!”

河港的运输船刚停靠在晾晒场旁的码头,老河指挥船员搬下一袋袋生石灰,“这些生石灰都是刚烧好的,吸湿效果一流!每100斤粮食撒1斤,能帮着吸收潮气,还能防止小虫滋生!”他拿起一把生石灰,对着阳光看了看——雪白的粉末细腻无杂质,“以前在河港,我们就靠生石灰存粮食,现在有了联盟的恒温仓库,再加上这生石灰,粮食存两年都跟新收的一样!”

可就在晾晒入仓工作即将完成的第二天,意外突然发生了。负责大豆晾晒区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捧着一把大豆,大豆表面发黏,结成了小疙瘩,用手一捏,还能感觉到明显的潮湿感,部分豆粒上已经长出了淡绿色的霉点。“周叔!不好了!大豆吸潮了!明明早上测含水率才11.8%,晒了一上午,反而升到15%了,还长霉了!”

老周的心猛地一沉,他接过大豆,用水分测定仪测了一下——15.2%,远超12%的安全标准。他立刻走向大豆晾晒区,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近2000斤大豆,有三成已经结块,表面发黏,淡绿色的霉点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更奇怪的是,旁边的玉米晾晒区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原本干燥的玉米粒,表面突然渗出一层细小的水珠,用手摸上去滑溜溜的。

“林墨!苏医生!快过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切,“大豆和玉米突然异常吸湿,还长霉了!”

林墨和苏晚晴很快赶到,苏晚晴用无菌棉签从大豆表面沾取了一点黏状物,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凝重:“是‘吸湿变异体’!这种变异体是一种‘微生物共生体’,由真菌和细菌组成,能分泌‘吸湿酶’,让粮食主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同时真菌会快速繁殖,形成霉点;更可怕的是,这种变异体能通过空气传播,一旦扩散到其他晾晒区,所有粮食都会受潮发霉!”

老郑也赶了过来,他用手摸了摸结块的大豆,又看了看天空:“今天空气湿度才60%,按理说不会这么快吸湿。这变异体分泌的吸湿酶,肯定能打破粮食的水分平衡,要是不尽快控制,再过半天,所有晾晒的粮食都会结块发霉,之前的收割成果就全白费了!”

林墨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在晾晒场旁的临时指挥部开会,帐篷里的气氛紧张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吸湿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主动吸湿、快速扩散、引发霉变’,防控的关键是‘降湿控酶、阻断传播、紧急干燥’。”林墨的目光扫过众人,“老郑,你先从设备入手,怎么快速给粮食降湿?”

老郑立刻拿出一张草图,在上面画了几个设备:“我有三个方案:第一,改装‘热风干燥机’——用旧时代的吹风机加装加热管,能吹出50c的热风,每台机器每小时能干燥100斤粮食,刚好适合小范围紧急处理;第二,在晾晒场搭建‘防风除湿棚’——用塑料布和钢管搭棚,棚内装除湿机,把湿度控制在40%以下,防止粮食继续吸湿;第三,给仓库加装‘快速预冷装置’,让入仓的粮食温度降到10c以下,抑制变异体活性。现在机械组有5个人,能同时改3台热风干燥机,1小时内就能用!”

“设备解决了,还得有药剂抑制吸湿酶。”苏晚晴接着说,“我和老周可以马上调配‘吸湿抑制药剂’:用草木灰(含碳酸钾,能中和吸湿酶)、生石灰粉(吸湿)、薄荷精油(抑制真菌)按5:3:2的比例混合,加水调成糊状,喷洒在粮食表面,既能中和吸湿酶,又能吸收多余水分,还能防止霉变。药剂稀释比例1:10,喷完后再用热风干燥机吹10分钟,就能让含水率降回安全标准。”

赵磊站起身,语气果断:“我安排巡逻队分成四组:第一组协助老郑改装热风干燥机,负责搬运零件、固定设备;第二组跟着医疗组配药剂,给受潮的粮食喷洒;第三组在各晾晒区之间拉‘隔离膜’,用塑料布把受潮区和干燥区隔开,防止变异体扩散;第四组负责筛选发霉的粮食,把结块、长霉的挑出来,集中焚烧处理,避免污染其他粮食。”

“河港这边我来安排!”老河接过话,“我让运输船每半小时送一次清水和生石灰,保证药剂供应;另外,我再调两艘船,专门运输干燥后的粮食入仓,避免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再次吸湿;船员们也能过来帮忙翻晒粮食,多个人多份力!”

老周最后补充:“我带农务组的队员,在未受潮的晾晒区提前喷洒‘预防药剂’,每2小时测一次含水率;同时盯着入仓进度,干燥后的粮食优先入仓,避免在晾晒场停留过久。仓库那边也要安排人,入仓前再测一次含水率,确保达标。”

“好!现在是上午9点,10点前必须让第一台热风干燥机运转起来,受潮粮食在下午2点前完成处理!”林墨看了看手表,“大家行动!”

命令下达后,所有人立刻投入战斗。机械组的队员从仓库里搬来旧吹风机和加热管,老郑亲自划线定位,小李拿着电钻在吹风机外壳上打孔,用来安装加热管:“郑工,加热管的功率够吗?能吹出50c的热风吗?”“放心,这加热管是1500瓦的,再加上吹风机的风速,刚好能把温度稳定在50c,还不会烫伤粮食!”老郑手里的温度计始终贴在出风口,确保温度达标。

医疗组的临时配药点设在晾晒场旁的树荫下,四个大陶缸并排摆放,分别装着草木灰、生石灰粉、薄荷精油和清水。陈阳按比例将草木灰和生石灰粉倒入缸中,老周拿着长木棍搅拌,粉末扬起的细小灰尘让他忍不住咳嗽了两声:“陈阳,薄荷精油别加多了!多了会影响粮食口感,少了又没效果!”“周叔,我量了,每缸加20毫升,刚好符合比例!”陈阳举着量杯,杯壁上的刻度线清晰可见。

赵磊的第一组队员已经帮老郑装好了第一台热风干燥机,小王正调试风速:“郑工,风速调到中挡够吗?能让热风均匀吹过粮食吗?”老郑打开机器,热风从出风口喷出,吹得旁边的谷粒轻轻晃动:“够了!中挡风速既能保证干燥效率,又不会把粮食吹跑!”

河港的运输船很快就送来了清水和生石灰,船员们扛着水桶往配药点跑,桶里的水晃出的水花溅湿了裤脚,却没人放慢脚步。老河亲自拿着木耙,帮着队员翻晒未受潮的稻谷:“这稻谷可得看好了,要是也吸潮了,咱们今年冬天的口粮就少了!”

上午10点整,第一台热风干燥机正式投入使用。队员们将受潮的大豆装进特制的竹筐,放进干燥机的进料口,50c的热风从竹筐四周吹过,大豆表面的潮气很快就蒸发成水汽,竹筐底部的接水盘里,半小时就积了小半盘水。老周用水分测定仪测了一下干燥后的大豆:“11.8%!达标了!”

苏晚晴立刻让人取了样品检测,屏幕上显示:“吸湿酶活性0,霉菌孢子浓度0,符合安全标准!”她松了口气,对林墨说:“药剂和干燥机都起作用了!照这个速度,下午2点前肯定能处理完所有受潮粮食!”

可就在这时,负责玉米晾晒区的队员突然喊:“周叔!这边的玉米突然大量吸湿,含水率一下子升到16%了!”老周和林墨赶紧跑过去,发现玉米堆表面渗出的水珠比之前更多,甚至能看到细小的水流顺着草席往下淌。“肯定是变异体扩散了!”苏晚晴蹲下身,用显微镜观察玉米表面,“变异体的浓度比之前高了一倍,得加大药剂用量!”

林墨立刻决定:“把药剂中的草木灰比例从50%提高到60%,增强中和吸湿酶的效果;同时再加装两台热风干燥机,专门处理玉米!”老郑立刻带着机械组改装新的干燥机,苏晚晴和老周则重新调配药剂,队员们也加快了翻晒和喷洒的速度——每个人都知道,现在多抢一分钟,就能多保住一斤粮食。

中午12点,新增的两台热风干燥机投入使用,加大剂量的药剂也开始喷洒。玉米表面的水珠很快就停止渗出,含水率以每小时1%的速度下降。到了下午1点半,所有受潮粮食的含水率都降到了安全标准以下,淡绿色的霉点也被彻底清除。

老周在“晾晒入仓进度表”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对勾:“稻谷入仓175万斤(完成97%)、玉米入仓118万斤(完成98%)、大豆入仓44万斤(完成98%),剩下的明天上午就能全部入仓!”

当天晚上,联盟的仓库旁举办了“吸湿防控胜利庆功宴”。后勤组用刚入仓的新米煮了米饭,蒸了玉米,还炒了一盘大豆;畜牧据点杀了一头猪,炖了一大锅猪肉,香气飘出老远;队员们围坐在火堆旁,手里捧着粗瓷碗,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脸上满是疲惫却又兴奋的笑容。

老河喝了一口米酒,对林墨说:“以前总担心粮食晒不干、存不住,现在有了热风干燥机、恒温仓库,再加上这抑制药剂,就算遇到吸湿变异体也不怕了!明年我河港也要建个小晾晒场,跟着联盟学储存技术!”

林墨笑着点头:“明天完成最后一批粮食入仓后,我们就要开始冬储的后续工作了。老郑要把恒温恒湿系统调试到最佳状态,每天记录仓库的温度和湿度;苏医生要每周对仓库粮食进行一次抽样检测,防止出现霉变;老周则要开始筛选明年的种子,把今年品质最好的粮食留出来,明年春天播种用。”

老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几粒饱满的玉米籽:“我已经选好了,这是‘金粒1号’,今年的玉米就属它品质最好,明年种下去,产量至少能提12%!”

苏晚晴也补充道:“我打算在仓库里装‘粮情监测系统’,老郑已经画好图纸了——在仓库里装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实时看到粮食的状态,一旦出现温度、湿度异常,马上就能报警,再也不用人工天天巡查了!”

老郑接过话:“我还想给河港的运输船装‘干燥仓’,以后运输粮食时,就算遇到下雨天,也不用担心粮食受潮了!”

夜色渐深,火堆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远处的仓库里,恒温恒湿系统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像在守护着满仓的粮食;晾晒场上的草席已经收起,只留下淡淡的谷香;黎明河的水面上,运输船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

林墨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联盟的路还很长,冬天可能会有严寒,明年春天可能会有新的变异体,但只要大家像现在这样,团结一心、积极应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顺利入仓的粮食,不仅是今年秋收的成果,更是联盟过冬的底气、明年播种的希望——它们会在恒温仓库里安稳度过冬天,等到来年春天,变成种子播撒进田野,长出新的庄稼;等到来年冬天,又会变成温暖的食物,让每个队员都能在末日的土地上,安稳地生活下去。

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冬天,他们会修缮房屋、保养设备、培育种子;明年春天,他们会播种新的希望、拓展新的农田、建设更强的据点。在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他们用双手和智慧,一点点重建文明的火种,让“黎明新城”的名字,在末日的寒冬里,愈发响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