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10章 处暑待收与腐粒变异体的清剿

处暑的风带着初秋的清爽,掠过黎明新城的田野,将昼夜温差拉得愈发明显——白天的阳光仍带着余温,把籽粒晒得愈发饱满;夜晚的露水则凝结在颖壳和苞叶上,为作物的最后成熟注入温润的水分。水稻田已进入“黄熟期”,85%以上的稻穗颖壳变成金黄色,籽粒硬度达到“指甲掐不动”的标准,弯腰晃动稻秆,籽粒碰撞的声响厚重而密集;玉米田的苞叶完全枯黄,果穗顶端的花丝早已发黑脱落,剥开苞叶,籽粒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蜡质层,用牙咬开,淀粉呈乳白色,没有生涩味;大豆田的豆荚完全变成黄褐色,大部分豆荚已裂开1-2毫米的缝隙,风吹过时,豆粒在荚内轻轻晃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催促收获。

整个联盟都进入了“待收冲刺期”——老周带领农务组的队员每天两次巡查农田,记录成熟度数据;老郑的机械师团队全天泡在机械车间,对联合收割机、烘干机进行最后调试;苏晚晴的医疗组则提前准备粮食安全检测设备,确保收获后能第一时间筛查品质;就连各据点的普通队员,也开始学习粮食晾晒和装袋的技巧,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丰收的期待,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老周的“成熟度监测包”里,除了常用的籽粒品质检测仪,还多了一台老郑新改装的“田间成熟度扫描仪”——这台设备能通过光谱分析,同时检测10平方米范围内作物的黄熟度、含水率和硬度,数据直接同步到联盟的中央控制台,比人工逐株检测效率提高了10倍。他站在水稻田中央,将扫描仪对准前方的稻穗,屏幕上很快跳出一组数据:“黄熟度88%,含水率18%,硬度7.5kg\/cm2,刚好达到最佳收获标准!按这个进度,后天就能开始收割水稻,玉米和大豆再等3天也能陆续进场!”老周兴奋地把数据上传到控制台,转身时看到林墨正陪着绿谷基地的新队员学习检测方法,连忙招手:“林墨,快来看看!这扫描仪太好用了,之前测一亩地要半小时,现在5分钟就能搞定,还能精准定位未成熟的地块,方便我们重点看护!”

林墨走过去,看着扫描仪屏幕上的热力图——红色代表已成熟,黄色代表待成熟,绿色代表未成熟,整个水稻田只有零星几处黄色区域。“老郑这手艺真是没话说,有了这扫描仪,我们就能实现‘精准收割’,避免过早收割导致籽粒不饱满,也不会过晚收割造成落粒损失。”林墨指着黄色区域,对旁边的新队员说,“你们明天重点监测这些黄色地块,每4小时记录一次数据,一旦变成红色,就立即上报,我们好调整收割顺序。”新队员们认真点头,手里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检测要点,眼神里满是对新知识的渴望。

不远处的机械车间里,老郑正带领小李、小王调试联合收割机的“籽粒保护模块”。之前的收割机在脱粒时,偶尔会出现籽粒破损的情况,老郑特意在脱粒仓里加装了一层“橡胶缓冲垫”,还将脱粒滚筒的转速从1200转\/分钟调整到1000转\/分钟,既能保证脱粒干净,又能将破损率从3%降到1%以下。“小李,你再测试一下清选筛的振动频率,调到60赫兹,看看杂质分离效果怎么样。”老郑拿着扳手,一边紧固缓冲垫的螺丝,一边对小李说。小李按下测试键,清选筛开始振动,细小的秸秆和空瘪粒被快速筛出,落在旁边的废料箱里,饱满的籽粒则顺着输送带流入粮箱。“郑工,杂质分离率达到99%,破损率只有0.8%,比预期还好!”小李兴奋地喊道,小王则在旁边记录数据,笔记本上画满了设备调试的曲线图表。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临时实验室里,正测试新研发的“粮食防腐预处理剂”——这是针对收获后可能出现的霉菌污染,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柠檬酸按5:1的比例混合制成的,能在籽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抑制霉菌生长。陈阳拿着喷雾器,将预处理剂均匀喷洒在样本籽粒上,然后放入模拟仓储环境的恒温箱里:“苏姐,按这个用量,每公斤籽粒喷5毫升,保护膜能维持15天,足够我们完成晾晒和入仓了!”苏晚晴点点头,用霉菌检测仪检测样本,屏幕显示“霉菌孢子浓度0个\/克”,她满意地在报告上签字:“很好,明天就把预处理剂送到各收获点,收割下来的籽粒第一时间喷洒,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污染。”

河港的老河也没闲着,他带领船员将“粮食运输船”的货舱里铺上了芦苇据点编制的“防腐草垫”——这种草垫经过药剂浸泡,能吸收货舱里的潮气,还能防止籽粒在运输过程中碰撞破损。“大家把草垫铺平整,每个角落都要铺到,别留缝隙!”老河一边指挥,一边弯腰将草垫的边缘压实,“明天水稻收割就靠这些船运输,可不能出半点差错,要是籽粒受潮发霉,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船员们齐声应和,手里的动作更快了,夕阳的余晖洒在船身上,映得草垫泛着淡淡的金黄色。

然而,这份对丰收的期待,在处暑待收的第二天被打破。负责水稻田黄色区域监测的新队员小张,抱着一把稻穗慌慌张张地跑向老周,脸色惨白,稻穗上的部分籽粒已经变成褐色,用手一捏,籽粒软软的,还会流出褐色的黏液,散发着刺鼻的腐臭味;更让人揪心的是,褐色籽粒上附着着一层薄薄的黑色霉层,用指甲刮下来,能看到里面藏着无数细小的黑色虫体,正在霉层下蠕动。“周叔!不好了!水稻的籽粒腐烂了!刚测完还是黄色的地块,不到半天就变成这样了,玉米和大豆田也有,好多籽粒都长霉了!”

老周的心瞬间揪紧,他接过稻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这种腐烂速度比之前遇到的任何变异体都快,要是扩散开来,待收的作物都会被毁。他立刻用对讲机联系林墨和苏晚晴:“林墨!苏医生!紧急情况!水稻田出现腐粒,速度很快,你们赶紧过来!”

林墨和苏晚晴赶到时,老周已经在黄色区域周围拉起了隔离带。两人走进隔离带,眼前的景象让呼吸都变得沉重:近10亩待收水稻,至少有两成籽粒出现褐色腐烂,有的稻穗甚至整穗腐烂,褐色黏液顺着颖壳滴落,在地面形成小小的污渍;玉米田的情况更糟,部分果穗的籽粒已经从苞叶缝隙中掉落,落在地上的籽粒很快就长出黑色霉层;大豆田的豆荚裂开后,里面的豆粒也变成褐色,轻轻一碰就碎成粉末。

“是‘腐粒变异体’!”苏晚晴用无菌棉签采集了霉层和虫体,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声音凝重,“这种变异体是‘虫霉共生’型,黑色虫体靠啃食成熟籽粒为生,同时分泌‘腐殖酸’,加速籽粒腐烂;霉层则是虫体携带的‘腐霉菌’,在腐殖酸的作用下,1小时就能覆盖整个籽粒,还能通过露水和雨水传播;更可怕的是,虫体和霉菌能在收获设备上附着,一旦收割机接触过污染籽粒,就会把变异体带到其他地块,导致交叉感染!”

老周补充道:“现在正是待收关键期,籽粒成熟度高,水分含量适中,刚好是腐粒变异体的‘最佳繁殖环境’;要是不尽快清剿,不出3天,所有待收作物都会被污染,甚至已经收割的粮食也会遭殃!”

林墨脸色严肃,立刻掏出对讲机:“所有核心成员,15分钟后到水稻田隔离带旁的帆布棚开会,各据点准备好防腐设备、杀虫药剂和隔离物资,不惜一切代价清剿腐粒变异体,保住待收作物!”

帆布棚里,气氛紧张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外面的风刮过隔离带的警示旗,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像是在提醒时间紧迫。林墨看着众人,开门见山:“腐粒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传播快、虫霉共生、污染设备’,清剿的关键是‘隔离阻断、虫霉双杀、设备消毒’。老郑,你先说说设备改装方案!”

老郑立刻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张设备草图,笔尖在图上快速滑动:“我建议分三步改设备:第一,给联合收割机加装‘腐粒筛选 防腐喷雾模块’——在脱粒仓出口装一层‘高频振动筛’,筛孔0.5毫米,能把腐烂的软质籽粒筛出来,同时在筛网上方装‘防腐喷雾嘴’,对合格籽粒实时喷洒预处理剂,防止后续污染;第二,制作‘设备高温消毒机’——用120摄氏度的高温蒸汽,对收割机的脱粒仓、输送带、粮箱进行全方位消毒,每次收割完一块地就消毒一次,避免交叉感染;第三,改装‘田间隔离喷雾机’——在隔离带周围喷洒‘抑菌隔离剂’,形成5米宽的抑菌带,阻止变异体扩散到未污染地块。”

苏晚晴接着说:“医疗组会研发两种药剂:一是‘虫霉双杀药剂’,用多菌灵(杀霉菌)和阿维菌素(杀虫体)按3:2混合,稀释到0.8%浓度,既能杀死虫体和霉菌,又不会损伤健康籽粒;二是‘快速防腐涂层剂’,用海藻糖和壳聚糖按4:1混合,喷在健康籽粒表面,形成一层防水防腐膜,延长储存时间。另外,我们会组建‘籽粒检测小组’,每车粮食收获后先检测,合格才能送烘干房,不合格的立即销毁,防止污染扩散。”

赵磊站起身,军靴在地面上磕出清脆的声响,语气果断:“巡逻队分成6组:第一组协助老郑改装设备,确保3小时内完成第一批收割机的改装;第二组配合苏医生喷洒药剂,负责污染地块的虫霉灭杀;第三组加固隔离带,在隔离带外围挖30厘米深的排水沟,防止雨水携带变异体扩散。各据点也要行动起来!”

- 陶窑的老何:“立刻烧制‘防腐陶缸’,每个能装50公斤健康籽粒,缸口加双层橡胶密封圈,防止储存时受潮;同时烧‘药剂喷洒陶壶’,壶嘴细长,能精准喷洒玉米果穗,1小时出第一批,优先送污染区!”

- 河港的老河:“调6艘运输船,3艘送清水(用于稀释药剂)和防腐草垫,2艘送消毒机零件,1艘送销毁污染籽粒的防火帆布,现在开船,保证1小时内到现场!”

- 芦苇的老芦:“组织50个队员编‘防腐草垫’和‘隔离带警示旗’,草垫浸过抑菌剂,警示旗用红色布料,醒目易识别,2小时送第一批,后续每小时补送200个!”

- 石滩的老张:“矿工们开采‘生石灰’,运到隔离带周围,生石灰遇水放热,能杀死地面的虫体和霉菌;另外送‘碎石’,铺在运输粮食的道路上,防止车轮携带污染土壤,半小时装车,1小时到!”

- 畜牧的老牧:“派20名队员协助搬运健康籽粒,提供‘新鲜牧草’到队员休息区,给高温作业的队员补充水分和营养;另外送‘腐熟羊粪’,等清剿结束后施入田间,改善土壤,减少明年的变异体滋生!”

会议结束,所有人都像上了弦的发条,立刻行动起来。机械车间里,老郑带领小李、小王改装联合收割机,小李负责安装高频振动筛,他小心翼翼地将筛网固定在脱粒仓出口,调整振动频率:“郑工,筛网的角度调多少合适?能确保软质腐粒都筛出来吗?”老郑拿着水平仪测试:“角度15度刚好,振动频率60赫兹,软质腐粒会顺着筛网滑进废料箱,健康籽粒则通过筛网进入粮箱,我已经测试过,筛选率能达到98%!”小王则在安装防腐喷雾嘴,他将喷雾嘴均匀分布在筛网上方,连接药剂管道:“郑工,喷雾压力调0.3兆帕够吗?能保证每个籽粒都喷到药剂吗?”老郑打开药剂泵,看着喷雾形成的细密水雾:“0.3兆帕刚好,水雾能均匀覆盖籽粒,不会造成浪费,也不会让籽粒受潮!”

医疗组的临时实验室里,苏晚晴和陈阳正快速调制虫霉双杀药剂。大陶缸里,多菌灵先在温水中溶解,加入阿维菌素后,陈阳用搅拌棍快速搅动,水面泛起白色的泡沫;随后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确保药剂能均匀附着在籽粒上。“陈阳,搅拌时间要够20分钟,确保两种成分完全融合,不然杀不死霉菌或虫体;浓度一定要精准,每升药剂加8毫升原药,加太多会损伤籽粒,加太少没效果。”苏晚晴手里拿着浓度计,不时检测药剂浓度,屏幕上的数字稳定在0.8%,她才放心地让队员分装药剂。陈阳的额头上满是汗水,实验室里的药剂味虽然刺鼻,但他丝毫不敢分心——药剂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清剿成败,容不得半点马虎。

赵磊的第一组队员已经在改装收割机,他们踩着滚烫的地面,帮小李固定筛网,给小王递工具,每个人的动作都快而精准;第二组队员背着陶窑送来的药剂壶,在污染的水稻田喷洒虫霉双杀药剂,药剂像细雨一样落在稻穗上,褐色的腐粒很快就停止腐烂,黑色霉层也开始脱落;第三组队员则在挖排水沟,铁锹挖进土壤的声音“咚咚”作响,很快就挖出一条整齐的排水沟,雨水顺着沟流走,不会再浸泡污染地块。

河港的运输船很快就到了,老河带领船员搬运清水和防腐草垫,船员们扛着水桶,快步走向药剂调配点;芦苇据点的队员也送来第一批防腐草垫,草垫上还带着淡淡的药剂味,他们立刻将草垫铺在运输粮食的道路上,防止污染;石滩的老张则拉着一车生石灰,均匀撒在隔离带周围,生石灰遇水后冒出白色的烟雾,杀死地面的虫体和霉菌。

当天傍晚,第一批改装好的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老郑亲自操作收割机,驶入未被污染的水稻田,脱粒仓里的高频振动筛快速振动,少量未成熟的空瘪粒被筛出,健康的籽粒则通过筛网,接受防腐喷雾的喷洒,最后流入粮箱。苏晚晴的检测小组立刻对粮箱里的籽粒进行检测,霉菌和虫体检测均为阴性,含水率17%,完全符合安全标准。“成功了!”老郑兴奋地大喊,周围的队员们也欢呼起来,之前的沉重气氛一扫而空。

然而,半夜时分,意外发生了——南边玉米田的设备高温消毒机突然出现蒸汽泄漏,导致收割机的输送带没有彻底消毒,出现了少量霉菌。林墨立刻带着老郑赶过去,老郑检查后发现是蒸汽管道的密封圈老化,他迅速更换了新的耐高温密封圈,重新对收割机进行消毒:“以后每次使用消毒机前,都要检查密封圈和管道,确保没有泄漏;消毒时间延长到20分钟,保证每个角落都消毒到位!”队员们连夜更换了所有消毒机的密封圈,对已使用的收割机重新消毒,还在消毒机上加装了压力报警器,一旦压力异常就会报警,避免再出现类似问题。

处暑过后的第四天,腐粒变异体的清剿工作终于取得全面胜利。林墨和老周在各农田巡查时,污染地块的虫体和霉菌已全部被杀死,隔离带完好无损,未污染地块的作物继续正常成熟;收获的健康籽粒经过检测,霉菌和虫体均为阴性,品质优良;所有收获设备都经过彻底消毒,没有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老周用成熟度扫描仪检测剩余的待收作物,水稻黄熟度90%,玉米含水率22%,大豆裂荚率80%,都达到了最佳收获标准。“太好了!我们不仅清剿了腐粒变异体,还保住了所有待收作物,明天就能正式开始秋收了!”老周激动地抱住林墨,手里的扫描仪差点掉在地上,眼里满是喜悦的泪水。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则在整理清剿资料,将腐粒筛选模块的改装图纸、虫霉双杀药剂的配方、设备消毒流程都详细记录下来,补充到《秋收季作物保护手册》中,还特别标注了“待收期腐粒监测要点”和“收获设备消毒规范”,为以后的秋收提供更全面的指导。“这次我们还发现,快速防腐涂层剂中的壳聚糖不仅能防腐,还能提高籽粒的口感,经过处理的大米煮出来更软糯,真是意外的收获!”苏晚晴拿着整理好的资料,对林墨说,脸上满是成就感。

当天晚上,联盟的食堂里举办了“腐粒清剿胜利庆功宴”,也是“秋收启动宴”。后勤组用之前储存的大米煮了香喷喷的白米饭,用新鲜的玉米煮了玉米粥,畜牧据点送来的烤羊肉和炖牛肉摆满了长桌,河港据点带来的鲜鱼做成了清蒸鱼,绿谷的蔬菜炒了好几盘,还有用大豆做的豆腐和豆浆,每个人的碗里都盛满了热气腾腾的食物,香味扑鼻,驱散了之前的紧张和担忧。

老河端着一碗玉米粥,走到林墨身边,感慨地说:“以前在河港,待收期遇到虫子和霉菌,只能眼睁睁看着粮食烂在田里,收不了多少;现在有了联盟的筛选设备、双杀药剂,还有大家一起清剿,不仅保住了粮食,还能准时秋收,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明年我们河港也要种几亩水稻,跟着联盟学秋收技术,争取自己也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林墨笑着点头,递给老河一块烤羊肉:“以后我们会把待收期防护技术和清剿方法都教给各据点,让大家都能轻松应对腐粒变异体这类威胁。明天就正式开始秋收,老郑负责调度收割机和烘干设备,确保收获顺利;老周负责安排收获顺序,先收水稻,再收玉米,最后收大豆;苏医生负责粮食的实时检测,确保每一批粮食都安全合格;另外,我们还要组织队员加快晾晒和入仓,争取一周内完成所有秋收工作,让大家早日吃上今年的新粮!”

老周也凑过来说:“绿谷种子基地已经开始培育‘抗腐作物品种’,通过基因筛选,提高作物对腐粒变异体的抵抗力,明年推广到所有据点,就能从根本上减少这类威胁;而且我们计划在秋收后建设‘恒温防腐仓库’,用老郑改装的温控设备,将仓库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湿度30%,让粮食能安全储存更久!”

夜色渐深,食堂里的谈笑声渐渐散去,队员们带着对秋收的期待回到各自的住处。林墨站在食堂门口,看着远处的田野,月光洒在金黄的稻穗和玉米果穗上,泛着温润的银光,改装后的联合收割机和高温消毒机在月光下安静地矗立,像一群守护着秋收的卫士。

他知道,联盟的路还很长,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异体、新的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依靠智慧和双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在处暑待收期被守护下来的作物,不仅是秋收的希望,更是联盟成长的见证——从最初的艰难求生,到如今能从容应对待收期的危机,联盟已经在这片末日的废土上站稳了脚跟,用粮食和希望,书写着人类重建文明的新篇章。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在这片重生的土地上,光明终会驱散所有阴霾,丰收的歌声,终将响彻每一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