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09章 立秋孕熟与吸养变异体的拦截

立秋的风带着一丝初秋的凉爽,拂过黎明新城的田野,吹散了盛夏的燥热。玉米田的果穗已褪去青涩,苞叶微微泛黄,剥开就能看到排列紧密的籽粒,指尖触碰时能感受到饱满的硬度,顶端的花丝早已干枯发黑;水稻田的稻穗垂下沉甸甸的弧度,颖壳从淡绿转为金黄,阳光照射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轻轻晃动稻秆,能听到籽粒碰撞的细微声响;大豆田的豆荚鼓胀如小灯笼,外壳呈黄褐色,用手轻轻一捏,就能感受到里面豆粒的圆润,部分豆荚已开始裂开细小的缝隙,预示着成熟的临近。整个联盟都沉浸在“孕熟期”的期待中——这是作物从生长转向成熟的关键阶段,籽粒的养分积累直接决定着最终的产量和品质。

老周每天的身影穿梭在三块核心农田之间,手里的“籽粒品质检测仪”(老郑用旧时代的近红外光谱仪改装,能精准检测籽粒的蛋白质、淀粉含量和饱满度)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他蹲在玉米田埂上,小心翼翼地从果穗中部掰下一粒籽粒,放在检测仪的样品槽里,按下检测键,屏幕上很快跳出一组数据:“淀粉含量72%,蛋白质8.5%,饱满度92%!按这个状态,再经过十天的孕熟,淀粉含量能突破75%,达到优质玉米的标准!”他兴奋地把数据记在磨损的“孕熟期监测档案”上,页面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每日的变化曲线,绿色代表正常,黄色代表预警,此刻满页的绿色让他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林墨陪着老周巡查时,远远看到老郑带领机械师团队在水稻田旁安装“根系养分监测系统”——这是在原有水肥系统基础上的升级设备,通过埋在作物根系周围的“养分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变化,还能追踪作物的养分吸收速率。“老郑说,孕熟期的养分不能多也不能少,氮多了会导致籽粒贪青晚熟,磷钾不足则会影响淀粉积累;这套系统能把养分数据实时传到中央控制台,一旦某块地的磷钾含量低于阈值,就会自动启动补肥程序,精准输送到根系周围。”林墨指着远处的银色控制台,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各地块的养分数据,水稻田的磷含量标注着“28mg\/kg”,刚好在孕熟期适宜区间内,旁边的“自动补肥”按钮闪烁着绿色的光芒。

不远处的大豆田旁,苏晚晴和陈阳正带领医疗组的队员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微生物活性检测。陈阳用无菌小铲子挖取根系附近10厘米深的土壤,装入密封袋:“苏姐,这片土壤的解磷菌和固氮菌活性很高,每克土壤有300万个活菌,能帮大豆持续补充养分,难怪豆荚长得这么鼓!”苏晚晴点点头,从随身的药箱里取出一瓶“微生物激活剂”,递给旁边的石滩队员:“这激活剂按1:200的比例稀释后,灌施在大豆根系周围,能进一步提升微生物活性,让孕熟期的养分供应更稳定,还能抑制土壤里的有害菌。”

河港的老河驾驶着“养分运输船”缓缓停靠在田间的临时码头,船上装满了陶窑特制的“孕熟期专用肥”——这是用腐熟的鱼蛋白、磷矿粉和草木灰按5:3:2的比例混合发酵而成,不仅富含磷钾,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能促进籽粒养分积累。“老周,这肥是我们按你给的配方发酵了20天的,氨基酸含量比上次高3%,刚好满足水稻和玉米孕熟期的需求!”老河一边指挥船员连接补肥管道,一边笑着说,船尾的流量计显示着输送量,每块地精准到50升,不多不少。老周连忙迎上去,拍了拍老河的肩膀:“老周,真是太及时了!立秋到秋分这半个月,是养分积累的黄金期,有了这肥,今年的粮食品质肯定差不了!”

然而,这份对优质丰收的期待,在孕熟期的第七天被骤然打破。负责大豆田管护的小李,抱着一株大豆植株跌跌撞撞地跑过来,脸色惨白得像纸,大豆的叶片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边缘微微发焦,原本鼓胀的豆荚变得干瘪,用手一捏就能感受到里面的豆粒缩水严重;更让人揪心的是,植株的根系上缠绕着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质,用镊子拨开,能看到里面藏着无数细小的白色虫体,正紧紧吸附在根须上,虫体周围的根须已经发黑腐烂。“周叔!墨哥!不好了!大豆的养分被吸走了!刚鼓起来的豆荚全瘪了,玉米和水稻也有这情况,根系上都有这白色的虫子!”

林墨和老周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孕熟期的养分抢夺,比任何时候都致命。一旦养分被大量掠夺,籽粒不仅会干瘪,还会失去储存价值,甚至整个植株都会提前枯萎。两人立刻跟着小李冲向大豆田,刚走进田埂,眼前的景象就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近十五亩大豆田,至少有五成植株出现干瘪,叶片发黄发焦,土壤表面能看到零星的白色絮状物;玉米田的情况更糟,部分果穗顶端的籽粒明显缩水,形成“秃尖”,剥开苞叶,果穗中部的籽粒也失去了饱满度;水稻田的稻穗虽然还是金黄,但轻轻一摇,能听到空瘪籽粒碰撞的“哗啦”声,和之前饱满的声响截然不同。

“是‘吸养变异体’!”老周蹲在田埂上,用镊子夹起根须上的白色虫体,放在高倍放大镜下,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这种变异体专门寄生在作物根系上,靠吸食根系吸收的养分存活,体表的白色絮状物质是它们分泌的‘吸养鞘’,能牢牢吸附在根须上,还能分泌‘养分抑制素’,阻止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它们繁殖速度快得吓人,一只雌虫一天能产100多粒卵,卵藏在吸养鞘里,普通的药剂根本渗透不进去;更要命的是,它们能通过土壤中的水分和根系接触传播,从大豆田扩散到玉米田、水稻田,要是不尽快拦截,不出五天,所有孕熟期的作物都会被吸光养分,今年的收成就彻底毁了!”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很快赶到,她用微型取样器从根系上采集了吸养鞘和虫体,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吸养鞘的结构和抑制素的成分:“吸养鞘的主要成分是‘多糖类凝胶’,密度是普通凝胶的两倍,能阻挡药剂渗透;抑制素含有‘磷酸酶抑制剂’,能让根系无法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还会破坏根瘤菌的固氮功能;而且虫体的肠道里储存着大量养分,即使杀死成虫,它们体内的养分也无法归还作物,必须在它们吸食前就阻断!”苏晚晴抬起头,语气凝重得像压了块石头:“必须在48小时内控制住,不然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立刻召开紧急拦截会议!”林墨掏出对讲机,声音斩钉截铁,没有一丝犹豫,“所有核心成员,二十分钟后到大豆田旁的帆布棚集合,各据点准备好探测设备、杀虫药剂和补肥物资,不惜一切代价拦截吸养变异体,保住孕熟期的养分!”

帆布棚里,空气紧张得能拧出水来,外面的风刮过棚顶的帆布,发出“呼呼”的声响,像是在催促。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墨身上,等待着他的决策。林墨看了看众人,开门见山:“吸养变异体藏在根系、有鞘保护、还能传播,拦截的关键是‘精准定位、破鞘杀虫、快速补肥’。老郑,你是技术核心,先说说设备方案!”

老郑立刻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张画满线条的设备草图,笔尖在图上快速点着:“针对吸养变异体的地下特性,我建议改装‘根系养分拦截仪’,分三个核心模块:一是‘根系超声探测模块’,用150赫兹的超声波穿透土壤,通过反射波成像,精准找到吸养变异体的位置,误差不超过1厘米,避免盲目挖根损伤作物;二是‘高温破鞘模块’,探测到虫体后,通过微型探针释放50摄氏度的高温脉冲,能在3秒内融化吸养鞘的多糖凝胶,又不会损伤根系;三是‘药剂注入模块’,破鞘后立即注入杀虫药剂,药剂能顺着根须扩散,杀死虫体和虫卵;另外,我还能制作‘养分快速补给管’,用陶窑烧制的多孔陶管,埋在根系周围,能快速补充被吸走的磷钾和氨基酸,让作物尽快恢复养分积累。”

老周听着老郑的方案,立刻补充道:“我和苏医生可以研发‘破鞘杀虫补肥药剂’!针对吸养鞘和虫体,还有作物的养分需求,成分分三部分:一是‘破鞘剂’,用柠檬酸和吐温-80按4:1混合,能快速溶解吸养鞘的多糖凝胶,为杀虫成分开路;二是‘杀虫成分’,用苦参碱稀释到0.6%,这是天然植物源杀虫剂,对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无害,还能杀死虫体和虫卵;三是‘补肥成分’,用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按3:2混合,能快速补充作物流失的养分,促进籽粒重新饱满;而且这药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使用:一是通过拦截仪的注入模块,精准注入根系周围;二是在未感染地块喷洒,形成‘养分保护层’,防止变异体扩散,每亩用量控制在800毫升,既能杀虫,又能补肥,一举两得!”

赵磊站起身,军靴在地面上磕出清脆的声响,语气果断有力:“巡逻队分成九组!第一组协助老郑改装根系养分拦截仪和制作养分补给管,确保今晚所有设备都能投入使用;第二组跟着老周和苏医生调制药剂,负责药剂的分装和运输;第三组到各块农田划定‘隔离带’,用生石灰混合草木灰撒在地块边缘,阻止变异体扩散;其他六组分别驻守玉米、水稻、大豆田,配合设备作业,记录虫情变化!”

话音刚落,各据点代表立刻响应:

- 枫木的老木:“我们立刻组织木工制作拦截仪的支架和养分补给管的固定架,用耐腐的枫木,保证能用整个孕熟期;另外准备‘防雨棚布’,给田间作业的设备遮雨,防止雨水影响电路!”

- 陶窑的老何:“马上烧‘药剂储存陶罐’,每个能装20升药剂,罐口加橡胶密封圈,防止药剂挥发;同时烧‘微型探针保护套’,套在拦截仪的探针上,避免土壤磨损探针,半小时出第一批,优先送作业现场!”

- 河港的老河:“调六艘运输船,三艘送拦截仪零件和养分补给管,两艘送药剂原料和生石灰,一艘送补肥专用肥,现在开船,保证半小时内到田间码头!”

- 芦苇的老芦:“组织50个队员编‘根系保护网’,用浸过药剂的芦苇绳编织,铺在土壤表面,能阻挡变异体从地表扩散;另外准备‘防晒草帽’和‘降温凉茶’,给田间作业的队员防暑!”

- 畜牧的老牧:“派30名队员协助搬运设备和药剂,提供‘防水帆布’覆盖未使用的物资;另外送‘腐熟羊粪’到隔离带,和生石灰混合,增强隔离效果,还能改善土壤!”

会议结束,所有人像上了弦的发条一样,立刻行动起来。机械车间里,老郑的团队围在拦截仪的零件旁,小李负责安装超声探测模块,他小心翼翼地将传感器固定在探针顶端,调整角度:“郑工,传感器的灵敏度调多少合适?能精准探测到0.5毫米的虫体吗?”老郑拿着调试器,一边测试一边回答:“灵敏度调到最高档,能探测到0.3毫米的目标,吸养变异体肯定跑不了;你再在传感器外面涂一层防水涂层,防止土壤中的水分影响信号。”小王则在制作养分补给管,他将陶窑送来的多孔陶管截断成30厘米长,两端加装接头:“郑工,陶管的孔径够吗?能保证养分均匀渗透到根系周围吗?”老郑拿起一根陶管,对着阳光看了看:“孔径1毫米刚好,每根陶管的渗透范围能覆盖10厘米的根系区,养分供应很均匀!”

医疗组的临时帐篷里,苏晚晴和陈阳正专注地调制破鞘杀虫补肥药剂。大陶缸里,柠檬酸先在温水里溶解,加入吐温-80后,陈阳用搅拌棍快速搅动,水面泛起细密的泡沫;随后倒入稀释后的苦参碱,最后加入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成淡绿色。“陈阳,搅拌时间要够40分钟,确保破鞘剂和杀虫成分完全融合,不然无法有效破鞘;氨基酸的用量一定要精准,每升药剂加10毫升,加太多会导致作物徒长,加太少则补肥效果不好。”苏晚晴手里拿着浓度计,监测药剂的浓度,确保苦参碱的浓度稳定在0.6%,误差不超过0.05%。陈阳的额头上满是汗水,帐篷里的温度虽然比外面低,但长时间搅拌让他的手臂微微发酸,可他丝毫不敢停下——药剂的均匀度直接关系到拦截效果,容不得半点马虎。

赵磊的第一组队员已经在大豆田安装根系养分拦截仪,他们跪在松软的土壤上,小心翼翼地将探针插入根系周围,避免损伤根须:“慢一点!探针插入深度15厘米,刚好能到根系密集区!”第二组队员背着陶窑烧制的药剂罐,跟在拦截仪后面,每当拦截仪探测到虫体、融化吸养鞘后,他们就立即将药剂注入土壤,白色的吸养鞘遇到药剂后,很快就溶解成透明的液体,虫体接触到药剂后,几分钟内就停止了活动。芦苇据点的队员则在铺设根系保护网,他们将浸过药剂的芦苇网铺在土壤表面,用小石子固定住四角,绿色的网子像一层保护膜,覆盖在大豆田上方。

当天傍晚,第一批根系养分拦截仪和破鞘杀虫补肥药剂就投入了全面使用。老郑亲自操作拦截仪,对准一株干瘪的大豆植株,超声探测模块很快在屏幕上显示出根系上的吸养变异体位置,他按下高温破鞘按钮,探针释放出50摄氏度的脉冲,屏幕上的吸养鞘图标瞬间变成透明,随后注入药剂,虫体图标很快变成红色(代表死亡)。两小时后,老周用籽粒品质检测仪重新检测这株大豆的豆荚,饱满度从之前的60%回升到75%,虽然还没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有效果!”老周兴奋地大喊,声音在田野间回荡,周围的队员们听到后,都欢呼起来,之前的沉重气氛一扫而空。

然而,半夜时分,意外发生了——东边玉米田的根系养分拦截仪突然出现探针堵塞,无法注入药剂,导致部分根系上的吸养变异体没有被杀死。林墨立刻带着老郑赶过去,老郑检查后发现是土壤中的泥沙进入探针内部,堵塞了药剂通道。他迅速用细铁丝清理探针,重新安装了一个小型滤网:“以后每次使用前,都要检查探针是否通畅,在探针入口加装滤网,防止泥沙进入;我们再给每台拦截仪配备备用探针,出现堵塞能及时更换!”队员们连夜给所有拦截仪的探针加装了滤网,配备了备用探针,同时加强了夜间值守,每小时检查一次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没有再出现故障。

立秋过后的第五天,吸养变异体的拦截工作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林墨和老周在三块农田巡查时,所有作物根系上的吸养变异体都已被杀死,吸养鞘全部溶解,根系重新恢复了吸收养分的能力;大豆田的豆荚重新鼓胀,饱满度恢复到90%;玉米田的“秃尖”现象消失,果穗顶端的籽粒也变得饱满;水稻田的稻穗晃动时,又能听到饱满籽粒碰撞的厚重声响。老周用“产量预测仪”测量三块农田的产量,水稻亩产预测达到950斤,玉米亩产820斤,大豆亩产300斤,都超过了预期,尤其是大豆,比之前受影响时的预测产量提高了40%。“太好了!我们不仅拦截了吸养变异体,还保住了孕熟期的养分,今年的丰收稳了!”老周激动地抱住林墨,手里的检测仪差点掉在地上,眼里满是喜悦的泪水。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则在整理拦截资料,将根系养分拦截仪的改装图纸、破鞘杀虫补肥药剂的配方、根系保护网和隔离带的制作方法都详细记录下来,补充到《孕熟期作物保护手册》中,还特别标注了“不同作物的根系探测参数”和“药剂注入深度规范”,为以后的孕熟期防护提供更精准的指导。“这次我们还发现,破鞘杀虫补肥药剂中的氨基酸不仅能补肥,还能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经过处理的玉米田,茎秆的抗折强度比之前提高了15%,真是意外的收获!”苏晚晴拿着整理好的资料,对林墨说,脸上满是成就感。

当天晚上,联盟的食堂里举办了“吸养拦截胜利庆功宴”,也是“丰收倒计时宴”。后勤组用去年储存的大米煮了香喷喷的白米饭,用新鲜的玉米煮了玉米粥,畜牧据点送来的烤羊肉和炖牛肉摆满了长桌,河港据点带来的鲜鱼做成了清蒸鱼,绿谷的蔬菜炒了好几盘,还有用大豆做的豆腐和豆浆,每个人的碗里都盛满了热气腾腾的食物,香味扑鼻,驱散了之前的紧张和担忧。

老河端着一碗玉米粥,走到林墨身边,感慨地说:“以前在河港,孕熟期遇到虫子,只能眼睁睁看着作物干瘪,收不了多少粮食;现在有了联盟的拦截仪、补肥药剂,还有大家一起动手,不仅能杀死虫子,还能让作物重新恢复饱满,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明年我们河港也要种几亩大豆,跟着联盟学孕熟期防护技术,争取自己也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林墨笑着点头,递给老河一块烤羊肉:“以后我们会把孕熟期防护技术和拦截方法都教给各据点,让大家都能轻松应对吸养变异体这类威胁。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丰收前的最后准备阶段,老郑负责检修收割机和烘干设备,确保秋收时能正常运行;老周负责监测作物的成熟度,确定最佳收获时间;苏医生负责粮食的安全检测准备,防止收获后出现霉菌污染;另外,我们还要平整晾晒场,消毒粮仓,确保收获的粮食能及时晾晒、安全储存,让大家都能在秋收季收获满满的粮食,安心过冬!”

老周也凑过来说:“绿谷种子基地已经开始培育‘抗吸养作物品种’,通过筛选根系发达、抗虫性强的品种,提高作物对吸养变异体的抵抗力,明年推广到所有据点,就能从根本上减少这类威胁;而且我们计划在秋收后建设‘养分储备库’,储存孕熟期专用肥和补肥药剂,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能更快响应!”

夜色渐深,食堂里的谈笑声渐渐散去,队员们带着对秋收的期待回到各自的住处。林墨站在食堂门口,看着远处的田野,月光洒在饱满的玉米果穗和金黄的稻穗上,泛着温润的银光,根系养分拦截仪和养分补给管在月光下安静地矗立,像一群守护着养分的卫士。

他知道,联盟的路还很长,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异体、新的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依靠智慧和双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在孕熟期被守护下来的作物,不仅是秋收的希望,更是联盟成长的见证——从最初的艰难求生,到如今能从容应对根系害虫的威胁,联盟已经在这片末日的废土上站稳了脚跟,用粮食和希望,书写着人类重建文明的新篇章。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在这片重生的土地上,光明终会驱散所有阴霾,丰收的歌声,终将响彻每一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