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79章 她拆开档案袋时,风从裂缝里进来

“咔哒。”

一声轻响,仿佛是某个古老生物的关节在沉睡中被惊醒。

随着档案员戴着白手套的手指微微用力,第一只铁柜的柜门缓缓开启,一股混杂着铁锈与陈腐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像是被压缩了三十年的沉默,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苏霓站在一米开外,目光锐利如鹰。

她没有去触碰那些泛黄的牛皮纸袋,只是静静地看着。

赵小芸的镜头紧随其后,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但苏霓示意她保持距离,不要干扰档案员的工作。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神圣的紧张感。

第一批解封的,是代号为“风筝”的系列监控报告。

每一份都详尽记录了某个特定人物在特定时间段的言行举止,从与谁通了电话,到在公园的长椅上停留了多久。

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无孔不入的审视,让在场的年轻实习生们不寒而栗。

然而,当档案员从最底层抽出一份用红色粗线捆扎的独立文件夹时,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文件夹的牛皮纸封面已经脆化,但上面用宋体加粗印刷的八个大字却依旧触目惊心——《舆情风险人物分级名录》。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内部绝密,严禁外传。

苏霓心头一跳,走上前,亲自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文件。

解开红线,翻开第一页。

一份精心设计的表格映入眼帘。

名单按照风险等级,被清晰地划分为红、黄、蓝三级。

蓝色是“需关注”,黄色是“需引导”,而红色,则是刺眼的“需管控”。

每一级下面,又细分出不同档位。

苏霓的指尖从那些名字上缓缓划过。

她看到了那个因在大学课堂上朗诵自己创作的长诗而被停课的诗人,他的风险等级是“红色二级”,处理建议是“限制公开发表渠道,内部批判教育”。

她看到了那个因承包的土地被强占而屡次上访的中学教师,他的风险等级是“红色一级”,处理建议是“调离教学岗位,纳入重点稳控名单”。

她还看到了那位代表个体户群体,在听证会上直言税收政策不公的商贩,同样是“红色一级”,处理建议是“审查其商业往来,压缩其经营空间”。

名单上,红色一级,共计十七人。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被强行扭转的人生。

苏霓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页一页地翻阅下去。

当她的目光落在最后一页最末尾的那个名字上时,她的指尖猛地顿住了,仿佛被一股无形的电流击中。

林素芬。

这个名字她太熟悉了。

在许文澜的身世调查中,这个名字是所有线索的起点,也是终点。

而在“林素芬”这个名字后面,备注一栏里,用钢笔手写着一行冰冷的蝇头小楷:“热衷于组织青年诗会,其作品在青年群体中流传甚广,思想内容具有煽动性。建议:限制其子女的社会流动性,以降低潜在的代际影响风险。”

“限制其子女的社会流动性……”

苏霓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一股寒意从脊背直冲天灵盖。

原来如此。

原来许文澜那份堪称完美的领养手续,那快得异乎寻常的审批流程,其根源竟在这里。

那不是一次充满巧合的“合规”收养,而是一场精心策划、自上而下的“风险剥离”。

她不是被“领养”,而是被“移除”了。

那个瞬间,苏霓终于明白了许文澜眼中那种深藏的、与年龄不符的疏离感的来源。

那是一种从生命之初就被强行切断根系的飘零。

当晚,园区主楼顶层的会议室灯火通明,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苏霓将那份《名录》的复印件放在桌子中央。

陆承安和唐主编的脸色都异常凝重。

陆承安戴上老花镜,一页页翻得极其仔细,他没有去看那些触目惊心的处理建议,而是专注于文件的格式、签章和流程。

许久,他才抬起头,沉声道:“这份名录,没有任何司法机关的备案和签发痕迹。所有的审批流程,都停留在行政系统内部。苏霓,如果你将它公开,我们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历史问题,而是直接挑战了‘行政权力边界’这个最根本、最敏感的议题。这会是一场地震。”

唐主编则从另一个角度补充道:“而且是会波及当下的地震。”他指着文件末尾一连串的签批姓名,“我粗略看了看,当年在这上面签字的、批示的,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如今依然身居高位,甚至更高。一旦曝光,这就不是揭露历史,而是政治清算。我们会被瞬间碾碎。”

会议室陷入了死寂。

窗外的城市灯火辉煌,而室内却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空气。

苏霓盯着那份名单,目光在“林素芬”和那十七个“红色一级”的名字之间来回移动。

良久,她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如果,我不公布任何一个名字呢?”

陆承安和唐主编同时一愣。

“我们不点名,不道姓。”苏霓拿起一支笔,在一张白纸上迅速画了起来,“我们只公布这份名录的存在,公布它的分类逻辑,公布‘红黄蓝’三色标签的定义,公布那些荒谬绝伦的‘处理建议’。”

她的笔尖在纸上移动,画出一个个代表人物的方框,又用线条将它们与“监控”、“调离”、“限制子女”等关键词连接起来,形成一张触目惊心的关系网。

“我们不点火,”苏霓放下笔,看着两人,一字一句道,“我们只让所有人,都看见那个一直在冒黑烟的烟囱。”

第二天,《听见昨天》栏目官网和所有合作平台,同步上线了一部名为《编号0713》的特别短片。

全片时长只有五分钟,没有任何一张人脸,没有任何一个真实姓名。

画面是大量的空镜头:一页被撕碎又被小心翼翼粘合起来的诗稿,静静地躺在蒙尘的书桌上;一双样式老旧的红色小皮鞋,孤零零地摆在空无一物的床下;一扇常年紧闭的窗户,窗外是四季更迭,窗内却永远是凝固的昏暗。

一个经过变声处理的、中性化的旁白,用最克制的语调,讲述着一个故事。

“……她曾是‘红色一级风险人物’,编号0713。只因为她写的诗,在年轻人中传阅。她的丈夫,一位优秀的工程师,被调往偏远的三线工厂。她刚满三岁的女儿,被鉴定为‘不适宜在原生家庭成长’,由组织出面,送交他人抚养……”

短片没有控诉,没有煽情,只是冷静地陈述。

结尾,黑色的屏幕上缓缓浮现出两行白色的小字:

“你听过她的声音吗?”

“你记得她的编号吗?”

二十四小时内,“编号0713”这串冰冷的数字,像一颗引爆舆论的深水炸弹,冲上了江城本地所有社交平台的热搜榜首。

它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谜题,一个让无数人在深夜辗转反侧的追问。

许文澜是在第二天下午主动找到苏霓办公室的。

她的脸色苍白,嘴唇微微颤抖。

“苏姐,”她将手机放在桌上,屏幕上正是《编号0713》的暂停画面,“我知道0713是谁。”

苏霓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她不叫0713,她叫舒曼。是我生母林素芬同批下放的文艺青年。”许文澜的声音低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后来,她疯了。整整十年,她总是在街头逢人就背《致橡树》,一遍又一遍。”

她的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陷入了某个幽深的回忆。

“我进入民政系统后,第一个接触的‘历史遗留特殊档案’,就是她的。是我……亲手在她的材料上,写下了‘精神状态不稳定,不具备独立抚养能力’的最终审查意见。”

苏霓的心猛地一沉。

她看着眼前这个被命运捉弄的女人,既是体制的受害者,又是体制的执行者。

她没有说任何一句责备或安慰的话,只是轻声问:“你想为她做点什么吗?”

许文澜猛地抬起头,那双总是带着迷茫和挣扎的眼睛里,第一次燃起了一束清晰的火焰。

“我想去精神病院见她。我想……替她读完那首她总也背不完的诗。”

行动在第三天下午展开。

赵小芸带着一台小型设备,在疗养院外围拍摄纪实片段。

苏霓则以“民政局回访家属”的名义,带着许文澜进入了那栋白色的建筑。

在疗养院最安静的角落,她们见到了舒曼。

曾经那个写出过热烈诗篇的女人,如今已经彻底失语,只是蜷缩在椅子上,像个孩子一样,机械地、无意识地前后摇晃着身体。

阳光透过铁栅栏窗户照进来,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许文澜缓缓在她面前蹲下,没有触碰她,只是用一种近乎耳语的音量,轻声念诵起来。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老妇人依旧在摇晃,毫无反应。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许文澜的声音开始颤抖,但她努力控制着。

在另一面,一扇用于观察的单向玻璃背后,老张没有开启任何主光源,只是将摄像机的感光度调到最高,对准了老妇人那张沟壑纵横的脸。

“爱——”许文澜深吸一口气,念出了舒曼当年在街头从未能完整背出的最后一段,“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那一刻,奇迹发生了。

老妇人摇晃的身体,突然停止了。

她那双早已浑浊、看不出任何情绪的眼睛里,一滴浑浊的泪,没有任何征兆地,缓缓滑落下来,滴落在她布满老年斑的手背上。

镜头里,老张只录下了那一声微不可闻、却又重如千钧的抽泣。

回程的车上,许文澜一言不发,只是怔怔地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

直到车子即将驶入园区大门时,她忽然开口,声音里没有了之前的颤抖,而是一种近乎肃穆的平静。

“苏姐,明天,我想去一趟民政局。”

苏霓侧头看她。

“我想去把‘许文澜’这三个字,从我的户籍上,正式注销掉。”

苏霓看到,她眼中所有的挣扎、迷茫和痛苦,都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也就在此刻,苏霓的手机响了。是陆承安。

电话那头的声音急促而凝重:“苏霓,出事了。省纪委刚刚下发通知,成立了一个‘历史行政行为合规性回溯小组’,第一件事,就是点名要调阅我们正在整理的‘禁声年代’全部原始资料。明天一早,人就到。”

苏霓握着电话,望向窗外沉沉的暮色。

车子正好经过园区里那片旧建筑区,那座因年久失修而被列入拆迁计划的老礼堂,在夕阳的余晖下,像一头沉默的巨兽。

她低声自语,声音轻得仿佛会被风吹散。

“原来最深的牢笼,不是那个锁住人的地方,而是那个让人以为自己本该被锁的地方。”

她的目光,在那座即将被夷为平地的老礼堂上久久停留。

烟囱已经升起,那么,那些被压抑了三十年的回声,又该在何处奏响?

一个念头,如同一颗种子,在她心中破土而出。

那座废墟,在她的瞳孔里,开始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轮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