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62章 棋子翻身,叫将军

死寂之中,许文澜的指尖在老式录音机的播放键上反复摩挲,每一次按下,那段夹杂着电流杂音的童谣便会重新充斥整个房间。

那是她被领养前,在福利院唯一留下的声音。

三天了,她没有去单位,任由外界的流言蜚语发酵。

什么病倒、什么被停职审查,都比不上这盘磁带带来的冲击。

这声音,既是她渴望被听见的起点,也是她后来用无数谎言去掩埋的坟墓。

手机不合时宜地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小林医生”三个字。

这是市妇联为她们这些高阶女干部安排的心理普查,一次例行公事的关怀。

许文澜任由它响了许久,才缓缓接起,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林医生。”

电话那头传来温和的问候:“许部长,听说您身体不适,大家都很关心。”

许文澜的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见的弧度,那是一种彻底卸下伪装后的疲惫与解脱。

她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轻声说:“我不是生病,是突然不想演了。”

不等对方反应,她便挂断了电话。

紧接着,她从书房最隐秘的角落拖出一个上了锁的箱子,里面是她耗费十几年心血亲手编写的《精英话语模板手册》。

每一页,都记录着如何引导舆论、如何压制意见、如何在冠冕堂皇的辞令中将真相扼杀。

这曾是她权力的基石,是她引以为傲的屠龙之术。

现在,她只觉得那上面沾满了血污。

她一页一页地撕扯,碎纸片如雪花般飘落,埋葬了那个名为“许部长”的精致假人。

与此同时,声浪传媒的会议室里,气氛却异常凝重。

苏霓的团队都以为她会乘胜追击,将许文澜彻底钉在耻辱柱上,但苏霓却下达了一道让所有人意外的命令:“暂停所有针对许文澜旧部的深度调查报道。”

赵小芸忍不住问:“苏姐,为什么?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苏霓的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清冷而笃定:“一个习惯了站在聚光灯下的人,最怕的不是攻击,而是被彻底无视。我们越是猛攻,越是给了她扮演悲情英雄的舞台。让她在寂静里,自己面对自己。”

她转向赵小芸,布置了新的任务:“把《被遗忘的名字》那期节目的幕后花絮重新剪辑一版。记住,不要任何我们自己人的镜头,重点突出观众席上那个抱着女儿失声痛哭的母亲。那个画面,比一万句指责都有力量。”

她顿了顿,补充道:“配上一句话:这一代人欠下的倾听,不该由下一代偿还。”

三天后,这段不足两分钟的视频在各大平台悄然上线。

没有预热,没有推广,却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视频中,那位母亲无声的泪水,和她怀中女儿懵懂又担忧的眼神,形成强烈的对比,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视频播放量迅速突破百万,评论区被“我们都在等一个道歉”、“真相不该被遗忘”刷屏。

风暴的中心,许文澜自然也看到了这段视频。

她没有愤怒,只是怔怔地看着屏幕里那个母亲,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在福利院门口,攥着一颗糖、眼巴巴望着每一对前来探视的夫妻的小小的自己。

黄志远很快带来了新消息,他的语气带着一丝复杂:“许文澜开始行动了。她私下里约见了好几个当年被她亲手打压、甚至因此断送职业生涯的基层记者,没有带任何随从,一个一个地登门道歉。”

苏霓安静地听着,黄志远低声补充道:“有人说,她一直在重复一句话,说她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写内参时的样子。但是……她拒绝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她还不需要一个麦克风,她需要一条路。”苏霓立刻做出判断,目光转向身边的陆承安,“承安,马上以声浪传媒的名义,起草一份《媒体伦理重建倡议书》。”

陆承安的眼睛亮了:“您的意思是?”

“倡议书里,我们提议设立一个‘新闻创伤关怀基金’,专门用于援助那些因坚持真相而遭受不公待遇的媒体人。”苏霓的声音沉稳有力,“并且,我们公开提名,许文澜女士,担任基金的首任评审委员会委员。”

整个团队都惊呆了。这不啻于将一把剑递到了敌人手里。

苏霓看出了他们的疑虑,一字一句道:“我们要给她的,不是审判,而是一条体面的退路。这条退路,通往的不是过去的权位,而是一个新的出路。一个能让她用后半生去弥补过错的出路。”

当那份印刷精美的邀请函送到许文澜手中时,她发出一声冷笑:“胜利者的施舍?”她几乎要当场将它撕碎。

可当她的视线落在倡议书扉页上引用的一句话时,整个人如遭雷击。

那句话是——“真正的权威,始于自我忏悔。”

她的呼吸瞬间停滞。

这句话,出自她二十年前一本从未发表过的日记。

那时的她,还是一个刚刚踏入新闻行业,怀揣着理想与锐气的年轻女孩。

而那本日记,唯一可能看过的,只有那位早已因病去世、视她如己出的老领导。

苏霓……她怎么会知道?

这一刻,许文澜猛然意识到,苏霓对她的攻击,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摧毁她,而是为了唤醒她。

这个年轻的对手,不仅洞悉了她所有的铠甲与软肋,更读懂了她藏在内心最深处,连自己都快要遗忘的渴望。

那一夜,许文澜平生第一次,主动拨通了心理援助热线。

电话接通的瞬间,她没有说自己的职位,也没有说自己的名字,只是用一种近乎哽咽的、孩童般的声线轻声说:“我是……小雨。”

然而,就在舆论的风向因为苏霓的这步棋而悄然转向,开始讨论媒体伦理和行业救赎时,一股暗流汹涌而至。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财经自媒体深夜爆料,标题触目惊心:“惊天黑幕!声浪传媒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档案信息,苏霓背景成谜!”

文章图文并茂,矛头直指苏霓当初为了寻找福利院线索,查阅了大量尘封旧档的行为,并暗示其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

一时间,舆论哗然。刚刚建立起的正面形象瞬间蒙上阴影。

陆承安的反应快如闪电。

第二天一早,他便召开紧急发布会,当着所有媒体的面,公开出示了每一次调阅档案的全部合法手续、授权文件以及律师见证函,所有流程清晰透明,无懈可击。

“我们不怕查,”陆承安面对无数闪光灯,声音铿锵有力,“我们怕的是,有人利用‘**’做幌子,让另一些人,永远查不到自己的来历。”

紧接着,他宣布,声浪传媒将发起“信息公开倡导行动”,邀请公证人员、律师代表、以及自愿报名的公众代表,组成监督团,全程参与并监督他们后续所有涉及公共档案的调查流程。

这一手釜底抽薪的反击,瞬间扭转了局势,甚至将声浪传媒的公信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风波平息的当晚,苏霓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纸质信,邮戳显示寄自市委老家属院。

信封里没有信纸,只有一张边角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孤零零地站在福利院斑驳的大门口,小手里紧紧攥着一枚已经褪色的红领巾。

苏霓将照片翻过来,背面是一行苍劲有力的钢笔字:“她不该活成我的影子。”

第二天清晨,电视台门口,破天荒地出现了一群自发聚集的退休老职工。

他们大多白发苍苍,手里却举着鲜红的横幅,上面写着:“还历史一个名字,给未来一句真话!”

没有人组织,却形成了一股沉默而坚定的力量。

而此刻,远离了所有喧嚣,许文澜独自一人坐在市档案馆空无一人的阅览室里。

她面前,放着一叠厚厚的,封皮上用红字标注着“机密”的旧文件。

她的指尖拂过那两个刺目的红字,眼神里再无半分犹豫。

她将那一叠文件轻轻推入复印机的进纸口,按下了启动键。

绿色的光束缓缓扫过,机器发出低沉而平稳的嗡鸣。

第一份被复印的,正是她自己的领养记录档案。

而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份记录着八十年代初,那批与她命运相似的知青子女安置问题的原始材料。

嗡鸣声在寂静的档案馆里回响,像是一曲迟到了三十年的序曲。

光束每一次扫过那些尘封的文字,都像是在为一段被强行掩盖的历史,重新描摹出清晰的轮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