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26章 光不会灭,只要还有人敢按下录制键

苏霓走进会议室的那一刻,全场的目光像被磁石牵引,齐刷刷落在她身上。

她没有走向讲台中央那台锃亮的ppt投影仪,也没有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提词卡。

她只是轻轻将话筒推到一边,从随身的帆布包里取出一台老旧的双卡录音机——外壳磨损,边角泛黄,像是从某个尘封多年的抽屉里翻出来的遗物。

所有人都愣住了。

调研组长皱着眉头说:“苏老师,这是正式汇报……”

苏霓抬起眼眸,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可撼动的力量。她按下了播放键。

“滋啦——”

电流声过后,一个女人的声音颤巍巍地响起,沙哑、疲惫,却又拼尽全力:

“我干了十七年零四个月……他们说我不是职工……可我的工牌还在!上面还有我的名字,编号03721……我在厂门口站了三天,没人肯看一眼……我儿子高考那天,我在锅炉房通宵加班……他们说合同丢了,就当我没来过?”

是陈丽。那个在凉亭里抱着一叠旧票据哭了一夜的下岗女工。

录音只有三十七秒,却像一把钝刀,缓缓割开了会议室里精心维持的体面。

寂静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苏霓关掉录音机,金属按键发出清脆的一声“咔”。

她直视着调研组长,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这不是案件,是起点。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要不要规范记录,而是——能不能容忍百姓连说话都要先考个证?”

有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角落里的秘书猛地抬头看表,意识到这场汇报早已偏离预定议程。

可没人敢打断。

那种来自真实生命重量的冲击,让所有官样文章瞬间显得轻浮可笑。

陆承安坐在后排,指尖轻轻摩挲着平板边缘。

他早知道她会这么做,但他没料到她的锋利竟能如此精准地刺穿层层伪装。

他的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凝重——他知道,这一句话,已经触动了不该被触碰的神经。

果然,不到十分钟,主直播信号突然中断。

画面定格在苏霓侧脸的瞬间,唇未启,眼有光,像一幅即将引爆的火药图。

许文澜正坐在远程监控室,盯着二十块分屏中的舆情数据流。

她看着那根代表观看人数的曲线在百万级猛然跳升后骤然归零,眉头都没皱一下。

她敲下回车键。

三百个基层工会微信群同时弹出一条消息:

【紧急共享】《沉默之声》高清完整版,请查收。

附言:本视频由公民共同守护,任何中断均为人为干预。

更绝的是,她早已预埋了一段隐藏程序——每当接收端检测到画面卡顿或黑屏,屏幕下方便会自动浮现一行行滚动字幕,以极低透明度缓缓流淌:

“我被辞退时,工资还欠着三个月。”

“社区说我没‘稳定住所’,孩子上不了学。”

“我说话了吗?我说了。但他们说我不够格。”

如同幽灵低语,无法屏蔽,无法删除。

两小时后,网信部门发布通报:“某重要公共会议直播出现技术故障,正在排查。”措辞谨慎,却已默认了异常的存在。

而在会场外的服务通道,赵小芸蹲在消防栓旁,耳机里传来许文澜冷静的指令:“启动b计划。”

她点了点头,迅速联络十名曾通过“蜂巢”维权成功的普通人。

他们在百米外的咖啡馆落座,手机支架一架,直播开启。

第一位是一位环卫工大叔,穿着洗得发白的橙色工作服,手还在抖。

“以前我说理没人听。”他嗓音哽咽,“现在我把视频往桌上一放,科长立马改口……他说,‘这事得重新研究’。”

第二位是失业教师,第三位是被强拆的菜农……一个个普通人的面孔接连出现在网络另一端。

他们的语言笨拙,镜头晃动,可正是这份粗糙的真实,点燃了亿万观众的情绪。

直播间峰值突破百万。

有网友自发发起话题:#让每个人都能说话#

短短两小时,冲上热搜第一。

赵小芸深吸一口气,在直播间置顶发布了《说话的人》终极预告片。

黑屏五秒,一道女声划破黑暗:

“你可以不回应,但我一定要说出来。”

正是苏霓三年前站在街头举着摄像机时说的第一句话。

此刻,它像一枚火种,点燃了无数人心中压抑已久的呐喊。

而此时的省委会议室,气氛已然失控。

有人怒斥“严重越界”,有人低声质问“谁允许私人设备进入会场?”但更多人陷入沉默。

那一段录音,那些后续涌出的画面和声音,像一场无声的审判,让他们不得不直视自己长久回避的真相。

秘书长看向陆承安:“你们早就策划好了?”

陆承安合上平板,神情淡然:“我们只是给了真相一次开口的机会。”

他望向门口。

那里空无一人,但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个身影离去时带起的风——飒爽、决绝,不容置喙。

而在城市另一端的老城区,一辆邮差自行车停在一栋旧楼前。

一封信被塞进斑驳的信箱,信封上没有署名,只有一枚褪色的档案馆专用火漆印。

里面是一张U盘,标签上写着:

【致所有愿意倾听的人】老张的视频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悄然上线。

没有预告,没有宣传,只有一段未经剪辑、甚至带着轻微噪点的录像。

画面里,他站在档案馆修复室斑驳的日光灯下,白发如霜,手指却稳得惊人。

那卷尘封二十载的国企裁员录像带静静躺在工作台上,胶片边缘已经泛黄卷曲,像一段被时代遗弃的记忆。

“二十年前,我怕被查,藏带子。”他的声音沙哑而平静,每一个字都像从岁月深处凿出来,“那时候谁敢播?谁敢放?一盘磁带能毁掉一家人的饭碗。”

镜头缓缓推近,他拿起那卷带子,轻轻拂去表面浮灰:“十年前,我教人录,怕不会——不是技术不行,是人心不敢亮出来。可现在呢?”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镜头,仿佛穿透屏幕盯进每个人心里。

“我现在才明白,最怕的不是没人录,是录了也没人在乎。”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那些原本打算将苏霓定性为“情绪煽动者”的领导们,此刻全都沉默了。

他们看着这段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转发量以分钟为单位翻倍增长。

更令人震撼的是,评论区开始自发涌现出无数普通人上传的“家庭录音”“旧日记扫描件”“工龄证明复印件”……一场自下而上的记忆复苏正在席卷全国。

而视频最后浮现的那一行手写字——

“光不会灭,只要还有人敢按下录制键。”

像一把火,点燃了整个舆论场。

与此同时,省委大楼十七层的小会客厅内,调研组长终于叫住了准备离开的苏霓。

窗外阳光斜照,楼下广场上,一群年轻人举着手机,镜头齐刷刷对准这扇窗户,无声地直播着。

有人举着纸牌:“我们听到了。”也有人穿着当年厂服,胸前别着褪色工牌。

“这些人,”调研组长望着窗外,语气复杂,“为什么都在替你站岗?”

苏霓没急着回答。

她只是走近窗边,凝视着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有的紧张,有的激动,还有的眼里含着泪。

她忽然笑了,眉眼清冽如风过林梢。

“因为他们不是在看我。”她说,声音轻却有力,“是在确认自己还能不能被看见。”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久久回荡在房间里。

调研组长转身盯着她,眼神几经变幻,最终低声道:“如果让你牵头这个项目,你第一步做什么?”

空气骤然凝滞。

所有人都屏息等待——这是权力递来的橄榄枝,也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跃升之机。

只要她点头,便能顺势执掌全局,名正言顺地成为这场变革的掌舵人。

可苏霓只是微微侧头,目光沉静如水。

她没有回答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您还记得刚才那段录音里的女人叫什么名字吗?”

走廊灯光昏黄,映在她脸上一半明、一半暗。

那句“陈丽,编号03721”卡在所有人喉间,无人应答。

她轻轻将帆布包背好,转身离去,脚步坚定却不急促。

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如同某种倒计时。

她没有接住那只伸来的手。

因为在她心里,真正的开始,从来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舞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