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83章 实验室奋斗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83章 实验室奋斗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八十三章 实验室奋斗

实验室的灯光在深夜依旧明亮,如同封瑶此刻燃烧的思绪。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将白板上与陆文川反复推敲、几经修改才最终确定的分层逻辑和动态衰减模型,转化为精确而高效的代码流。每一次敲击,都仿佛在将抽象的理论基石,筑成通往成功的坚实阶梯。与徐家父母那次意料之外却又无比熨帖的见面带来的暖意尚未散去,此刻正转化为攻克核心难题的沉静力量。那种被理解、被认可的感觉,如同在她已然坚实的内心内核上,又镀了一层温润而坚韧的光泽。

手机屏幕适时亮起,是徐卓远发来的消息,言简意赅:“还在实验室?别忘了宵夜在书包侧袋。”

封瑶嘴角不自觉扬起,回复了一个“收到,很快就好”的乖巧表情。这种细水长流、融入日常点滴的关怀,与她前世记忆中那种渴求却不得、最终演变为毁灭性的激烈情感截然不同。它不张扬,却无处不在,如同空气般自然,又稳稳地托住她每一次天马行空的探索和脚踏实地的前行。

接下来的几天,封瑶全心投入到新模块的开发中。陆文川负责的核心算法优化部分也进展迅速,两人在实验室的交流高效而密集,偶尔会因为一个参数的设定阈值或一个边界条件的处理策略进行简短而激烈的讨论,但基于对彼此专业能力的信任和对项目目标的共同认知,总能很快达成共识。这种高水平智力上的碰撞与协作,让封瑶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与畅快。

周五下午,封瑶将初版代码提交,并运行了第一轮基础测试。陆文川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她身后,环抱双臂,紧盯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数据流和进度条。当最终的性能对比报告跳出来时,实验室里安静了一瞬,只有机箱风扇运转的微弱嗡鸣。

“长文本情感追踪误差降低了百分之十二点三,同时,短文本处理效率仅下降了百分之零点二七。”封瑶轻声念出屏幕上的关键数据,眼底有明亮的光芒在跳跃。这个结果,不仅达到了预期,甚至在某些关键指标上略有超出。

陆文川推了推眼镜,一向冷峻没什么表情的脸上也露出了显而易见的赞许:“干得漂亮,封瑶。这个分层设计和时序衰减模型的嵌入,思路非常清晰,代码实现得也很干净、高效。” 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是罕见的郑重,“我会把这次的结果和你的核心贡献,重点写在项目周报里。林教授一直在关注这个方向的突破,他看到一定会非常感兴趣。”

这是陆文川式的、极高规格的认可。封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难题的攻克,更是她自身价值在这个顶尖的学术平台上,在同样优秀的同伴面前的再次确认与闪耀。

恰在此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一个穿着浅蓝色棉质连衣裙、气质温婉柔静的女孩探进头来,目光直接落在陆文川身上,声音轻柔得如同羽毛拂过:“哥,妈让我提醒你,记得晚上回家吃饭,说是炖了你喜欢的汤。”

是陆文川的妹妹,陆清怡。封瑶前世对她仅有几面之缘的模糊印象,只记得她似乎身体不太好,脸色总是带着些苍白,常在校园里安静地独行,像一株需要精心呵护的兰花,与周围的热闹隔着一段无形的距离。

陆文川脸上冷硬的线条瞬间柔和了些许,点了点头,语气也放缓了:“知道了。你怎么过来了?路上累不累?我处理完这点数据就走,你先回去。”

陆清怡轻轻“嗯”了一声,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封瑶,对她露出一个浅浅的、带着些许好奇与善意的微笑,这才轻轻带上门离开,动作轻缓得几乎没有声音。

这个小插曲让封瑶微微恍神。她想起前世,似乎也曾偶遇过陆清怡几次,那时的自己沉浸在自卑和阴郁的茧房里,从未想过与这个看起来同样游离于人群之外的女孩有任何交集,甚至下意识地回避着那种相似的孤独感。如今跳出前世的桎梏再看,那抹浅笑背后,似乎也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寂寥与渴望被看见的微光。

成功的喜悦需要与最重要的人分享。封瑶收拾好东西,第一时间给徐卓远发了消息。他很快回复:“我在图书馆三楼老地方,过来吗?”

夕阳的余晖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在自习区铺上一层暖金色的光晕,空气里漂浮着书页和木质桌椅特有的沉静气息。徐卓远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着厚重的专业书籍和写满演算过程的草稿纸。听到熟悉的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封瑶眼底尚未褪去的兴奋与轻松,便已了然。

“成功了?”他压低声音,笑意从眼底漫开,如同浸染了夕色。

封瑶在他旁边的空位坐下,将测试结果和数据低声而清晰地告诉他,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成就感。

“我就知道你可以。”徐卓远的语气带着毋庸置疑的笃定,仿佛她的成功是他早已预见的必然,是一种无需言说的信任。他自然地拿起桌上一瓶未开封的矿泉水,拧开瓶盖递给她,“说了多少次,专注的时候也要记得喝水。”

封瑶接过水,喝了一口,清凉的液体恰到好处地舒缓了长时间专注带来的疲惫。她看着徐卓远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隽认真的侧脸,忽然想起陆清怡那张苍白却温婉的脸,以及那抹看似平静下的寂寥,轻声开口:“刚才在实验室,看到陆师兄的妹妹了。”

“陆清怡?”徐卓远似乎有些意外她会主动提到这个话题,他合上手中的书,思索着说,“她好像也是我们文学院的,学的是古典文献专业,非常低调的一个人。听说小时候身体不太好,休学过一段时间,家里管得比较严,朋友也不多,平时除了上课,很少见她参加什么活动。”

封瑶若有所思。古典文献……那个同样需要沉静、耐心与漫长时光打磨的领域,与陆文川所在的尖端计算机领域截然不同。她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前世自己困于孤岛,无人摆渡;这一世,她有幸靠岸,是否也能为同样看似被无形壁垒隔绝的灵魂,搭一座小小的桥?哪怕只是传递一丝微光,一次理解的信号?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尚未成形,却悄悄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名为“可能性”的种子。

几天后,封瑶收到了徐母周婉茹发来的邮件。附件里是几篇她之前随口提到过的、关于情感记忆与计算模型交叉领域的前沿文献,邮件正文还有几句简短的鼓励,让她在忙碌之余务必注意休息。这份来自长辈兼潜在学术伙伴的、恰到好处的关怀,让封瑶倍感珍惜。她认真地回复了邮件,除了表达感谢,也简要分享了项目的最新进展,并就其中一篇文献里提到的一个关于“情感痕迹长期性”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延伸思考。

邮件发出去不久,徐卓远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跟我妈聊得挺投入?”他的声音带着轻松的笑意,背景音是校园里傍晚的微风与隐约的喧闹,“她刚给我打电话,夸你问题提得很有深度,视角独特,让她也开始思考一些新的可能性,还说你比她带的一些研究生更有灵性。”

封瑶有些不好意思,耳根微热:“我只是顺着文献的思路往下多想了一层……”

“这样很好。”徐卓远打断她,语气变得认真而温暖,“封瑶,你看,真实的你,本身就足够闪耀,足以吸引同频的人,无论是学术上的伙伴,还是生活中的朋友。包括我,也包括我父母。所以,永远不需要为过去或任何外在的东西而怀疑自己。”

他的话像一阵温和而坚定的风,吹散了她心底最后一丝因家世差距而残留的、源自前世的、若有若无的阴霾。是的,真正的壁垒从来不在外界,而在内心。当她真正接纳了自己,并持续地、坦然地发光时,世界也会为之让路,汇聚来更多的光。

周末,封瑶兑现了对李薇的承诺。她不仅将自己精心整理的认知科学入门书单和精选的线上课程资源发给了她,还特意约她在学校咖啡馆见面,花了近两个小时,详细聊了聊申请相关专业需要做的准备,包括需要补足哪些基础课程、如何联系导师、文书准备的侧重点等等。

李薇听得极其认真,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眼睛里闪烁着找到目标后的坚定与激动光芒。

“学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李薇捧着已经微凉的咖啡杯,语气真诚而激动,“我以前总觉得,像我们这种普通背景的学生,能顺利毕业找份工作就不错了,哪里还敢想什么跨专业、搞研究……是你让我觉得,只要敢想肯做,路是可以自己走出来的。你就像……就像突然照进来的一束光。”

看着李薇眼中重燃的、对未来的渴望与信心,封瑶仿佛看到了另一种可能的、前世的自己——如果当时有人愿意拉她一把,给她一点光和方向,她的结局是否会截然不同?这种能够成为他人生命中一点点“微光”的感觉,比任何个人的成功都更让她感到一种深层次的满足与踏实。

送走李薇,封瑶独自走在回宿舍的林荫路上。月光皎洁,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清辉,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她想起徐卓远那句“真实的你本身就足够闪耀”,想起陆清怡那抹孤独的微笑下可能隐藏的世界,想起李薇眼中被点燃的火花。

重生的意义,或许不仅仅在于弥补自身的遗憾,挽回曾经失去的爱情。更在于,当自己终于从泥泞中走出,一步步成长为更完整、更独立、也更有力量的个体后,也有了余力和心量去温暖他人,去照亮更多可能被遗忘的角落,去连接那些同样在黑暗中摸索的孤寂灵魂。

她抬头望向夜空中那轮清冷的明月,内心却是一片澄明与安宁。前路的挑战依然存在,学术的高峰仍需奋力攀登,但她已无所畏惧。因为她知道,她不仅拥有了披荆斩棘的勇气与利刃,更怀揣了一份想要传递光热的温柔与责任。这份温柔,将与她内心的坚定融为一体,如同日月同辉,支撑她走向更远、更广阔的天地,也照亮她沿途愿意去温暖的所有生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