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84章 跨学科的学习交流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84章 跨学科的学习交流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八十四章 跨学科的学习交流

实验室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涟漪终将归于平静。当喧嚣沉淀,封瑶心中那颗关于陆清怡的“可能性”种子,却开始悄然汲取养分,破土萌芽。她并非冲动,也非怜悯,而是那份前世曾刻骨铭心、感同身受的孤寂——那种身处人群却仿佛置身荒原,才华与敏感被无形枷锁束缚的窒息感——让她无法对陆清怡身上相似的气质移开目光。这是一种基于深刻共鸣的吸引,一种想要打破类似命运轨迹的执念。

机会在一个被阳光浸泡得慵懒的午后悄然降临。封瑶去文学院资料室查阅一些认知心理学相关的古籍批注,为她的“情感计算”模型寻找更深厚的思想基石。在静谧得只能听到时间在书页间流淌的古典文献阅览区,她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几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身影。

陆清怡独自坐在靠窗的角落,阳光透过古老的、带着繁复雕花的窗棂,在她素雅的连衣裙上投下斑驳摇曳的光影。她正低着头,戴着白色棉质手套的手指,极其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一本泛黄且边缘有些脆弱的线装书。她的神情专注而虔诚,仿佛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与千百年前的灵魂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整个阅览室的空气都因她的存在而变得沉静、肃穆。

封瑶没有立刻打扰,她尊重这种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专注。她先按计划找到了几本关于古代“七情六欲”学说的批注本,直到眼角的余光瞥见陆清怡轻轻合上书,如同完成一场仪式般将书妥善放回特制的锦盒中,然后微微仰头,揉着有些发酸的后颈,准备离开时,封瑶才计算好时机,在阅览室古旧厚重的木制门口,与她来了一场自然而然的“偶遇”。

“陆学姐?”封瑶停下脚步,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意外之喜的微笑,声音放得很轻,以免惊扰了这片空间的宁静。

陆清怡显然有些意外,抬眸看向封瑶。逆着光,她苍白的皮肤几乎透明,那双总是带着些许朦胧雾气的眼睛在辨认出封瑶后,闪过一丝清晰的波动。是上次在实验室里,那个与哥哥并肩而立、自信从容地阐述着复杂构想的女孩。她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丝浅淡却真实的的笑意,声音依旧轻柔得像羽毛拂过:“是你,封瑶。叫我清怡就好。” 这主动拉近距离的称呼,似乎暗示着她对封瑶存有一份不同于他人的初始好感。

“清怡学姐,”封瑶从善如流,目光自然地落在她怀中那个 carefully 抱着的锦盒上,“刚才看你好像在查阅《永乐大典》的残卷摹本?我对里面一些关于‘情志’、‘心性’的记载非常感兴趣,想为我的研究找些源头上的启发,但很多古文字和背后的典章制度、文化背景理解起来实在吃力,查了不少资料,还是觉得隔了一层。” 这是封瑶仔细思考过的切入点。她近期的“情感计算”模型,确实需要追根溯源,了解古代对情感认知的哲学与医学记载,这个请教合情合理,既展示了她的学术追求,又精准地落在了陆清怡最擅长的领域,不会显得刻意攀附。

果然,陆清怡的眼睛微微亮了一下,那是一种提到自己深耕且热爱的领域时,自然流露出的光彩,驱散了她眉宇间常驻的些许阴霾。“《永乐大典》卷帙浩繁,关于‘情志’的记述确实散见于各韵部,像‘心’部、‘性’部、‘情’部都有涉及,检索本身就需要一些目录学的基础,加之古今语义流变,理解起来确有门槛。”她轻声解释,语气里没有丝毫学究式的炫耀,只有一种遇到同道中人、愿意倾囊相授的纯粹,“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你梳理一下相关的篇目线索,还有后世一些比较权威的注疏版本,或许能省去你一些摸索的功夫。”

“真的吗?那太感谢了!”封瑶适时表现出恰到好处的感激和欣喜,顺势提出酝酿已久的邀请,“这对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了。不如我们找个时间详细聊聊?我知道一家很安静的茶馆,就在学校后巷,环境清幽,茶也不错,正好不会被打扰。”

陆清怡纤细的手指下意识地捏紧了锦盒的边缘,流露出些许面对陌生社交场合时固有的迟疑。她似乎不太习惯这样直接的、一对一的私下邀约。但目光触及封瑶那双清澈明亮、不含任何杂质眼睛,想到哥哥陆文川回家时偶尔提及实验室趣事,对封瑶能力和人品的赞赏,那份源于习惯性自我保护的迟疑,便像春阳下的薄冰,渐渐消融。她轻轻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坚定:“好。”

周末,那家隐于校园后巷,名为“听竹”的茶馆。小小的院落里几丛翠竹掩映,推开木门,是古朴的装修和淡淡的檀香。竹帘巧妙地将空间分割成幽静的区域,只有清雅的茶香和若有若无的古琴曲在空气中袅袅盘旋。

最初,话题严格围绕着《永乐大典》和那些玄奥的古文字、思想展开。陆清怡一旦进入学术语境,便像是换了一个人,褪去了平日的怯懦与沉默,展现出惊人的学识底蕴和清晰的逻辑脉络。她不仅为封瑶梳理了“情志”理论在不同典籍中的源流演变,还信手拈来许多生动的历史典故和文人轶事,将那些生僻概念背后的文化语境描绘得栩栩如生。封瑶认真倾听,不时提出自己从现代认知科学、心理学角度引发的思考与疑问,这种跨越时空的学科碰撞,让陆清怡也感到新奇不已,讨论的气氛愈发融洽。

茶过两巡,封瑶见时机成熟,便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更生活化、更轻松的方向。她聊起文学院几位风格迥异的有趣教授,分享自己蹭课时闹出的笑话;又说起学校各个食堂隐藏的招牌菜,甚至调侃了一下徐卓远对某家面馆的奇怪执着。她的语气自然亲和,带着少女的俏皮与活力,有效地降低了陆清怡的心理防线。

在封瑶不着痕迹的引导和真诚的分享下,陆清怡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她会因为封瑶描述的趣事而掩口轻笑,也会小声补充自己对某位教授上课习惯的观察,甚至主动说起自己因为身体原因,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家或图书馆看书,很少体验这种“烟火气”十足的闲聊。

“其实……我很羡慕你。”陆清怡忽然轻声说,这句话像是积蓄了许久,终于找到了出口。她垂下眼睫,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白瓷茶杯,仿佛那上面有看不见的纹路,“可以那么坚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和哥哥、徐学长他们讨论那些我听不懂但感觉很厉害的东西,整个人都像是在发光,充满了力量和方向。”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与自我否定,“不像我,好像天生就只能待在故纸堆里,与这些沉默的书籍为伴。身体也不好,很多事情,家里……总是不放心,慢慢地,我自己也觉得,可能这就是我唯一能走的路了。”

封瑶心中微动,知道那层包裹着她内心的、无形的壁垒正在松动,露出了缝隙。她没有急于出言安慰,或者空洞地否定她的感受,只是笑了笑,语气平和而充满力量:“每个人发光的领域和时机都不一样啊。在我眼里,你能让这些沉寂千百年的文字重新呼吸,能读懂古人藏在字里行间的悲欢离合,能与先贤哲人进行精神上的对话,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强大而独特的力量,是很多人,包括我,都无法企及的。”她顿了顿,目光真诚地看向陆清怡,语气变得更加柔和,却带着一种引导性的力量,“而且,‘只能’待在故纸堆里?清怡,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规定,一个人只能被赋予一种面貌,只能拥有一种色彩。就像我们面前这杯茶,除了茶叶本身的品种和品质,水温、器皿、冲泡的时间,甚至泡茶人当时的心境,都会影响它最终的滋味。你为什么不能既懂古籍的深邃与宁静,也去体验代码世界的逻辑与创造,或者,去尝试任何其他在你心底曾闪过微光的、让你感到好奇的事情呢?”

陆清怡彻底怔住了,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这些话,如同投入她常年平静无波心湖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了一圈又一圈前所未有的涟漪。长久以来,“体弱多病”、“性格沉静”、“家学渊源”、“适合古籍研究”……这些来自外界和内心的标签,如同一条条丝线,将她层层包裹,编织成了一个固定的“壳”。她安然地待在壳里,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从未想过“跨界”、“尝试”、“突破”这些词汇会与自己产生关联。封瑶的话,像是一道微光,照进了这个封闭的壳,让她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壳外更广阔天地的可能性。

“我……可以吗?”她喃喃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的颤抖,但眼中却第一次清晰地出现了某种被点燃的、带着渴望与怯懦交织的光芒,那是一种沉睡的自我意识正在苏醒的迹象。

“为什么不试试呢?”封瑶的笑容温暖而充满鼓励,如同午后穿透竹叶的阳光,“下次我们实验室有不太涉及核心技术的开放性讨论,比如关于项目可能涉及的人文伦理层面的思考,或者未来应用场景的社会影响评估,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来听听看?或许,你能从我们这些理工科思维完全想不到的人文视角,给出意想不到的关键建议。”她没有强求,只是抛出了一个开放的、充满尊重和价值的邀请,将陆清怡放在了“可能的贡献者”而非“需要帮助的弱者”的位置上。

那天下午的谈话持续了很久,从学术到生活,从理想到现实的些许无奈。离开“听竹”时,夕阳正好,金色的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也柔和地勾勒着陆清怡的侧脸。她虽然依旧安静,话不多,但眉宇间那份固有的、仿佛与世隔绝的轻愁似乎淡去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正在缓慢苏醒的生气与期待。

封瑶回到宿舍,心情是许久未有的轻快与充实。这种通过真诚沟通、帮助他人窥见新的可能性所带来的满足感,与她自己在学术上取得突破的成就感截然不同,却同样珍贵。这种轻快,在晚上接到徐卓远电话时,达到了顶峰。

“和我妈聊完,转头又去‘点亮’别人了?”徐卓远的声音带着笑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他显然已经从陆文川或者别的渠道知道了封瑶与陆清怡的见面。他用“点亮”这个词,精准而温柔。

“只是分享了一些想法,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跨学科交流。”封瑶靠在窗边,看着窗外天际闪烁的星光,语气柔和,“卓远,我只是觉得,能被人真正地理解和支持,知道自己并非孤岛,这种感觉真的很重要。如果我有能力,哪怕只是成为那个提供一点点理解、一点点支持,帮助别人看到多一种可能性的人,为什么不呢?”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仿佛在细细品味她话语中的力量与温柔。随即,传来徐卓远低沉而无比认真的声音:“封瑶。”

“嗯?”

“你正在成为一束光,”他的语气郑重,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与爱意,“一束温暖而有力,能够清晰地照亮自己前路,也愿意、并且有能力去温柔地指引他人,驱散迷惘的光。我很高兴,能亲眼见证,并陪伴着这束光,变得越来越亮,照得越来越远。”

他的话,精准而深沉地叩击在封瑶的心弦上,引起阵阵共鸣。重生归来,她弥补前世的遗憾,收获真挚的爱情,找回并坚定了自我价值,这一切都让她的人生轨迹趋于圆满。而此刻,一种新的感悟油然而生——真正的圆满,或许不仅在于自身的完满与强大,更在于将这份完满所带来的力量、勇气和温暖,慷慨地、智慧地传递给那些仍在黑暗中徘徊、或因各种原因自我禁锢的灵魂。她与徐卓远的爱情,在这场双向的奔赴与共同的成长中,也因这份日益宽广的温柔、洞察与心量,而变得更加深厚、坚韧与动人。

月光如水,夜风温柔,带着远处不知名花朵的清香。封瑶知道,前路还长,挑战依旧,但她已经稳稳地握紧了属于自己的光芒。这光芒,不仅为她自己照亮前路,也准备着,去温柔地连接更多曾经或依然孤独的星辰,汇聚成一片更璀璨、更温暖的星空。

这,或许就是重生,赋予她的更深层次的使命与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