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圣驾离去,今日招贤台上发生的一切很快传遍各州郡。最令人震惊的是,原来女子亦可登台求仕。
得知此事的天下女子无不心潮澎湃。
那些素有才名的闺阁佳人更是整装待发,准备前往长安一展才华。与此同时,不少归隐在家的汉室旧臣也听闻了蔡邕现身的消息。
"哈哈哈,真是令人意外——"
"蔡邕这老书生如今竟也这般不顾颜面——"
"当年辞别时还信誓旦旦说要终老山林呢!"
得知此事的卢植不禁开怀大笑。在刘耕的影响下,这位东汉末年的栋梁之才得以保全性命。作为名震一时的大汉名将,卢植虽年事已高,用兵之道却愈发精妙。
当初黄巾之乱时,卢植本深陷囹圄。因刘耕之故,董卓提前入京,灵帝便暗中释放了卢植。待灵帝驾崩后,卢植不屑与董卓为伍,遂解甲归田。离京之日,还是蔡邕亲自相送。
如今听闻老友重返朝堂,本已隐居田园的卢植也不免心生涟漪。当年蔡邕逃离洛阳时,卢植也曾鼎力相助。那个曾信誓旦旦说要归隐山林的大儒蔡邕,如今竟食言重返庙堂。
念及此处,卢植胸中燃起久违的热忱。身为大汉名将,马革裹尸方为至高荣耀。深受汉室遗风熏陶的卢植向来耿直刚正,虽已归隐多年,得知蔡邕消息后仍不免心绪翻涌。
虽已年迈,这位大汉将军的心始终牵挂着社稷江山。如今有了重返朝堂的机会,又怎能不心动?既然蔡邕都已归来,自己也该前往长安觐见当今天子才是!
随着蔡邕这位当世大儒率先出山,许多心系汉室却无奈隐居的老臣都开始思量前程。其中尤以卢植最为振奋。
听闻蔡邕不仅登上招贤台,更随圣驾入宫,隐居多年的卢植内心重新燃起斗志。作为声名显赫的大汉名将,卢植虽隐居乡野,却始终心系天下。
如今陛下以雷霆之势平定乱世,天下归一,四海承平。
眼前这盛况堪称千古圣主,更令卢植心潮澎湃的是 ** 那囊括宇内的雄心壮志。
如今的大汉不仅横扫漠北匈奴,更将周边蛮夷尽数收服。
与中原断绝多年的西域诸国也重归汉室版图。
这般伟业看得老将卢植热血翻涌,恨不能亲身参与那些载入史册的征伐。
最新战报显示,汉军铁骑已远征至名为欧罗巴的疆域。
此刻重返727年的朝堂,为时未晚。
想到此处,卢植再无迟疑。
"出发!直指长安!"
"岂容蔡邕那腐儒独领 ** !"
雷厉风行的老将军当即吩咐仆从收拾行装。
不过半日功夫,车队便向着记忆中的长安城疾驰而去。
如今的长安早已蜕变为帝国第一雄都,金碧辉煌的城墙正恭候着这位宿将。
与此同时,隐居终南山的皇甫嵩也正凝望着都城方向。
对这位老臣而言,长安的蜕变皆在眼底。
其隐居处距都城不过咫尺,每日都能见证皇城新貌。
虽已归隐林泉,但能目睹国都盛景亦为乐事。
听闻天子一统山河、 ** 汉祚,皇甫嵩不禁老泪纵横。
都城的每一次扩建都让这位老将雀跃不已。
直至那巍峨宫阙拔地而起时,皇甫嵩更是在草堂行三跪九叩大礼。
虽不在庙堂,这具苍老身躯里始终跳动着大汉将军的热血。
然而多年来,皇甫嵩始终未曾动过出山之念。
直到听闻故友蔡邕登上招贤台的消息,老人平静的心湖终于泛起涟漪。
远眺长安城愈发壮丽的轮廓,皇甫嵩眸中骤然燃起炽热的光芒。
"昔有廉颇老将仍能披甲上阵!"
"这身筋骨尚未腐朽,自当为汉室江山再尽绵薄之力!"
"启程!即刻进京面圣!"
在府邸沉寂多时的皇甫嵩蓦然振袖而起。
这位汉室名将岂会认输?怎能承认自己不及当年廉颇?
心念及此,他当即整顿行装辞别家眷,策马扬鞭直指长安。
就在卢植与皇甫嵩这对帝国双璧同时动身之际,各地鸿儒皆闻蔡邕登台求贤之事。
颍川水镜先生司马徽、荆州庞德公等宿儒俱得消息。
"当真出人意料......"
"如今天下承平,伯喈重归庙堂也算幸事。"
"今上圣明尤超老臣预料啊。"
凝视书院中新进学子,司马徽目光却越过千山万水投向长安。
他门下英才竟悉数归于刘耕麾下,确令这位大儒始料未及。
然汉室得此明主,实乃社稷之福。
门下诸生能施展抱负,重振强汉雄风,也不负颍川书院百年清誉。
思及此处,司马徽抚须而笑。
这位当世大儒虽无意仕途,但见 ** 们为新生帝国添砖加瓦,已然心满意足。
与此同时,另一位名满天下的经学大师正在整装待发。
"恩师年事已高......"
"长安路途颠簸,何必亲身前往?"
面对郑玄收拾整齐的行囊,众 ** 纷纷跪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