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维鲁大帝的号令传遍罗马城,亚历山大将军统帅的钢铁洪流已在城外列阵。金戈铁马映照烈日,令大帝的瞳孔燃起征服的火焰——这三十万精锐足以碾碎任何阻挡罗马鹰旗的国度。
可悲的臆想。
若他知晓大汉九十五万铁骑正横陈贵霜边境,这东征的豪情怕要化作冷汗涔涔。历史的玩笑总是残忍,此刻的赛维鲁仍沉醉在帝国迷梦中,挥师东进的号角已然响彻云霄。
市民蜂拥至城垣相送,目送铁骑洪流卷起漫天尘烟。每个罗马人都在这支军团身上投注了膨胀的野心,渴望着比马其顿荣光更煊赫的伟业。当最后一缕盔甲反光消失在地平线,安息帝国的方向隐约传来命运齿轮的轰鸣。
万里之外的大汉官道,一辆玄漆马车正碾过青石板疾驰。车帘随颠簸掀起一角,露出老者如古井般的眼眸。窗外沃野千顷,阡陌如织,恍若上古圣王治世重现。
"匪夷所思..."
枯瘦手指轻扣窗棂,老者望着长安方向喃喃自语。那里有位 ** 正将三代之治从竹简变为现实,而历史的长河在此刻泛起金色涟漪。
马车疾驰在官道上,两侧景色飞速倒退。
老人望着窗外,目光渐渐飘远。
多年前的大汉并非如今这般光景。
那时他还是个满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却被现实浇灭了所有热忱。
田间劳作的岁月里,他亲眼目睹官兵为征税逼死一家三口——不,那实则是世家的手笔。
朝堂的软弱助长了世家气焰,大汉根基早已被蛀空。
彼时民生凋敝,百姓深陷水火,却犹有转圜余地。
老人曾想入朝力挽狂澜,岂料汉灵帝公然卖官鬻爵。
这场闹剧彻底撕碎了大汉最后的脸面。
买官者蜂拥而至,个个盘算着如何从百姓身上刮回本钱。
赋税日益沉重,民间怨声载道。
最终老人心灰意冷,遁入山林。
更可叹当时异族频犯边境。
虽有公孙瓒镇守幽州,刘虞多方斡旋,并州等地仍饱受侵扰。
各州田地荒芜,灾荒连年。
"驾!"
车夫一声吆喝将老人思绪拉回。
窗外沃野千里,农人耕作时脸上带笑。
这般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从前的大汉岂能得见?
自光武中兴后,东汉便日薄西山。
如今这番盛世气象......
老人目光转向长安方向,皱纹间漾起欣慰。
全赖那位新君啊。
数年前爆发的黄巾之乱彻底摧毁了大汉王朝最后的生机,而董卓篡位更是给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致命一击。连年战火让原本就民生凋敝的国家变得满目疮痍。
自黄巾之乱起,关中凋零、民生困苦,农田荒芜导致百姓食不果腹,这正是黄巾之乱能够形成燎原之势的根本原因。在沉重的压迫与 ** 之下,整个大汉十三州都陷入了动荡。
如今在位的天子,原是被贬至交州的皇子,却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他以交州为根基励精图治,仅用数年就将这片边陲之地发展得堪比中原郡城。黄巾之乱后,天子亲率数十万大军北上讨伐董卓,兵锋直指虎牢关。当异族入侵之际,他又毅然调转兵锋抵御外侮,这份担当令天下诸侯望尘莫及。
正因如此,各地英才纷纷奔赴幽州投效。自天子掌控幽州以来,逐步平定九州乱局,重新凝聚起这个濒临崩溃的王朝。如今的大汉不仅恢复了往昔荣光,更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好啊~~"
"实在太好~~"
马车上的老者望着窗外繁荣祥和的景象,不禁连声赞叹。车厢内还有一位相貌奇特的年轻人陪伴在侧。
"士元,可曾见此盛世景象?"
"如今还敢恃才傲物吗?"
这位青年正是人称"凤雏"的庞统。听到父亲的话,他停下抚琴的双手,恭敬地回应:"孩儿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说话的老者正是庞统之父庞德公。作为闻名天下的隐士,他的声望甚至超过水镜先生司马徽。随着马车前行,庞德公的目光始终流连于窗外的繁华盛景,内心对即将面见圣天子充满期待。
大汉一统神州之速,亘古未有,更兼体恤黎庶如己出,此等明君方能力挽狂澜,再造盛世乾坤
当今天子之圣明,纵使庞德公这般挑剔之人亦难觅瑕疵。
昔年汉室衰微,竟需遣帝女和亲蛮夷;而今上御驾亲征,王师所至皆插赤旌。
如此壮举,令庞德公拊掌称善。
较之往昔积弱之汉,今上刘耕治下的大汉,方为万邦来朝之 ** 上国。
辕轮碾过官道青石,车帷内庞统终敛狂妄之色。
这尘世芸芸众生,庞士元皆可嗤之以鼻;唯对当朝天子,却是发自肺腑地敬若神明。
能使凤雏先生尽弃争锋之念者,普天之下唯刘耕一人。
究其根由——
即使以庞统之才,亦难重现圣上缔造的清明盛世。
"父亲,长安城堞已入眼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