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 > 第92章

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 第92章

作者:官小姑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20:14

待圣驾离去,今日招贤台上发生的一切很快传遍各州郡。最令人震惊的是,原来女子亦可登台求仕。

得知此事的天下女子无不心潮澎湃。

那些素有才名的闺阁佳人更是整装待发,准备前往长安一展才华。与此同时,不少归隐在家的汉室旧臣也听闻了蔡邕现身的消息。

\"哈哈哈,真是令人意外——\"

\"蔡邕这老书生如今竟也这般不顾颜面——\"

\"当年辞别时还信誓旦旦说要终老山林呢!\"

得知此事的卢植不禁开怀大笑。在刘耕的影响下,这位东汉末年的栋梁之才得以保全性命。作为名震一时的大汉名将,卢植虽年事已高,用兵之道却愈发精妙。

当初黄巾之乱时,卢植本深陷囹圄。因刘耕之故,董卓提前入京,灵帝便暗中释放了卢植。待灵帝驾崩后,卢植不屑与董卓为伍,遂解甲归田。离京之日,还是蔡邕亲自相送。

如今听闻老友重返朝堂,本已隐居田园的卢植也不免心生涟漪。当年蔡邕逃离洛阳时,卢植也曾鼎力相助。那个曾信誓旦旦说要归隐山林的大儒蔡邕,如今竟食言重返庙堂。

念及此处,卢植胸中燃起久违的热忱。身为大汉名将,马革裹尸方为至高荣耀。深受汉室遗风熏陶的卢植向来耿直刚正,虽已归隐多年,得知蔡邕消息后仍不免心绪翻涌。

虽已年迈,这位大汉将军的心始终牵挂着社稷江山。如今有了重返朝堂的机会,又怎能不心动?既然蔡邕都已归来,自己也该前往长安觐见当今天子才是!

随着蔡邕这位当世大儒率先出山,许多心系汉室却无奈隐居的老臣都开始思量前程。其中尤以卢植最为振奋。

听闻蔡邕不仅登上招贤台,更随圣驾入宫,隐居多年的卢植内心重新燃起斗志。作为声名显赫的大汉名将,卢植虽隐居乡野,却始终心系天下。

如今陛下以雷霆之势平定乱世,天下归一,四海承平。

眼前这盛况堪称千古圣主,更令卢植心潮澎湃的是 ** 那囊括宇内的雄心壮志。

如今的大汉不仅横扫漠北匈奴,更将周边蛮夷尽数收服。

与中原断绝多年的西域诸国也重归汉室版图。

这般伟业看得老将卢植热血翻涌,恨不能亲身参与那些载入史册的征伐。

最新战报显示,汉军铁骑已远征至名为欧罗巴的疆域。

此刻重返727年的朝堂,为时未晚。

想到此处,卢植再无迟疑。

\"出发!直指长安!\"

\"岂容蔡邕那腐儒独领 ** !\"

雷厉风行的老将军当即吩咐仆从收拾行装。

不过半日功夫,车队便向着记忆中的长安城疾驰而去。

如今的长安早已蜕变为帝国第一雄都,金碧辉煌的城墙正恭候着这位宿将。

与此同时,隐居终南山的皇甫嵩也正凝望着都城方向。

对这位老臣而言,长安的蜕变皆在眼底。

其隐居处距都城不过咫尺,每日都能见证皇城新貌。

虽已归隐林泉,但能目睹国都盛景亦为乐事。

听闻天子一统山河、 ** 汉祚,皇甫嵩不禁老泪纵横。

都城的每一次扩建都让这位老将雀跃不已。

直至那巍峨宫阙拔地而起时,皇甫嵩更是在草堂行三跪九叩大礼。

虽不在庙堂,这具苍老身躯里始终跳动着大汉将军的热血。

然而多年来,皇甫嵩始终未曾动过出山之念。

直到听闻故友蔡邕登上招贤台的消息,老人平静的心湖终于泛起涟漪。

远眺长安城愈发壮丽的轮廓,皇甫嵩眸中骤然燃起炽热的光芒。

\"昔有廉颇老将仍能披甲上阵!\"

\"这身筋骨尚未腐朽,自当为汉室江山再尽绵薄之力!\"

\"启程!即刻进京面圣!\"

在府邸沉寂多时的皇甫嵩蓦然振袖而起。

这位汉室名将岂会认输?怎能承认自己不及当年廉颇?

心念及此,他当即整顿行装辞别家眷,策马扬鞭直指长安。

就在卢植与皇甫嵩这对帝国双璧同时动身之际,各地鸿儒皆闻蔡邕登台求贤之事。

颍川水镜先生司马徽、荆州庞德公等宿儒俱得消息。

\"当真出人意料......\"

\"如今天下承平,伯喈重归庙堂也算幸事。\"

\"今上圣明尤超老臣预料啊。\"

凝视书院中新进学子,司马徽目光却越过千山万水投向长安。

他门下英才竟悉数归于刘耕麾下,确令这位大儒始料未及。

然汉室得此明主,实乃社稷之福。

门下诸生能施展抱负,重振强汉雄风,也不负颍川书院百年清誉。

思及此处,司马徽抚须而笑。

这位当世大儒虽无意仕途,但见 ** 们为新生帝国添砖加瓦,已然心满意足。

与此同时,另一位名满天下的经学大师正在整装待发。

\"恩师年事已高......\"

\"长安路途颠簸,何必亲身前往?\"

面对郑玄收拾整齐的行囊,众 ** 纷纷跪谏。

但去意已决的老先生岂是众人能劝?

\"如今天下河清海晏,陛下文韬武略冠绝当世。\"

\"老朽昔年因党锢之祸避世,今逢明主,自当亲往见证。\"

\"再说如今官道星罗棋布,何来路途遥远之说?\"

郑玄肃然说罢,满室 ** 顿时哑然。

郑玄决心前往长安城的态度十分坚决,这让某些人感到焦虑不已。然而郑玄对这些担忧毫不在意,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面见当今天子,亲眼看看这位让蔡邕登上招贤台的大汉中兴之主。

随着各地名士纷纷向长安汇聚,除了德高望重的郑玄外,还有当初为避战乱而隐居的管宁、华韵等大儒也欣然前来。他们当年隐居本是因天下动荡,如今四海升平,自然再无避世的必要。在这些大儒的引领下,各地读书人也纷纷启程追随。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医术精湛的名医华佗和张仲景也正在赶赴长安。华佗的五禽戏和《青囊书》都是宝贵的医学典籍,可惜后世因保管不善而失传;张仲景则因《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医圣。如今这两位医学巨匠也带着门人向长安进发。

此时,刘耕已通过王越获得相关情报。在安排蔡邕父女暂住后,他立即下令:\"王师,派人到城外迎接这些大儒,将他们安置在驿站休息。\"一队勇者剑士很快在长安城外列队等候。

行走在新修的官道上,感受着平稳的路面和舒适的马车,大儒们不由感叹:\"陛下真是雄才大略。不愧是大汉中兴之主,确为一代明君。\"

“将世间道路尽数修筑至此等地步,黎民百姓竟无半点不满,这般功业怕是唯有圣上独步天下!”

郑玄凝眸望着足下平坦官道,抚须对随行门生感叹时,眼中满溢惊叹。众 ** 闻言皆深以为然,对刘耕的崇敬之情更盛三分。

这般盛况岂止郑玄一人?通往长安的驿道上,数不清的鸿儒名士正风尘仆仆赶赴京城。

行至渑池地界时,华佗的青驴突然停蹄——道旁茶肆里,竟坐着多年未见的老友。

\"仲景贤弟莫非也为长安而来?\"

\"元化兄何必相问?你我分明殊途同归!\"

张仲景搁下药囊疾步相迎,竹杖在黄土路上叩出轻快的节奏。二人方叙别情,转眼便论起《青囊经》与《伤寒论》的机要。说到酣处,华佗忽望向北方巍峨城廓, ** 在风中簌簌作响。

\"今上登极,实乃苍生之福。\"

\"这些年老朽踏遍战火,救得人性命,不过九牛一毛......\"

\"如今天下归一,百姓终得安枕。\"

华佗指间银针迎着夕阳闪烁,张仲景默然颔首。这半年来,随着烽烟散尽,他们案头记载刀箭创伤的医册,渐渐换成了寻常伤寒杂症。

当长安雉堞浮现在地平线上时,两位神医不约而同整了整衣冠。守城士卒横戟相询,铠甲映着晚霞如烧红的铁块。

\"二位先生请留名讳!\"

\"谯郡华佗。\"

\"南阳张机。\"

铁甲武士闻言肃立,抱拳时甲叶铮然作响。谁人不识这两位活人无数的当世扁鹊?朱雀门前顿时激起小小骚动,连城头巡视的羽林郎都忍不住探头张望。

**城门处,侍卫恭敬行礼:\"陛下命我等在此恭迎二位先生,请随我来。\"语毕,转身引路。

华佗与张仲景相视一愣,未料天子竟这般礼遇,赶忙跟上侍卫。入城途中,二人仍难掩讶异。

稍迟赶至的儒生们亦受同等待遇,众人俱惊,心中顿生知遇之感,纷纷赞叹:

\"陛下真乃旷世明君!\"

\"不愧为中兴汉室之圣主!\"

\"得遇如此贤君,岂能不见?\"

穿过城门,长安盛景扑面而来。沿街商贾云集,行人如织,市集喧嚷,一派盛世气象。

\"长安竟繁华至斯!\"

\"百闻终不敌亲见。\"

\"早闻陛下治国有方,今日方知都城气象。\"

众儒生随引路者前行,未及观尽城中十之一二,便已至驿馆。得知行程安排,众人愕然驻足。

----

赴长安前,他们曾想象都城的繁华,然亲临此地才知,自己见识何等浅薄。此间盛况,实乃生平仅见。

正当儒生们沉醉于长安繁华时,安息边境忽起异动。

\"敌袭!敌袭!\"

\"全 ** 戒!速备城防!\"

大地微颤,驻守边境的安息军士仓皇备战。这些时日,他们日夜提防着东方那个庞然大物——\"七三零\"大汉帝国。数十万雄兵陈兵边境,随时可能挥师西进。以他们的兵力,又如何抵挡?

刹那间,整个安息国境线如拉满的弓弦,稍有异动便会引发连锁反应。

当大地传来异样震颤,边境驻 ** 速集结。无数火把将边防线照得亮如白昼,士兵们握紧兵器严阵以待。

可整整半日过去,城外始终空无一人。

\"敌兵呢?\"

\"方才分明地动山摇!\"

\"莫非不是敌军来袭?\"

\"这不合常理啊......\"

面对空荡荡的旷野,守军们满腹狐疑地解除了戒备。唯有主将目光深沉地望向远方大汉边城——那座深夜仍如火炬般通明的城池。

\"全营保持戒备!其余人回营休整!\"

与此同时,贵霜故地的边塞重镇灯火辉煌,城门洞开。这座经刘耕亲手改建的军事要塞,如今已与中原郡城不相上下。

\"伯圭来得好生迅猛!\"曹操大笑着迎出城外。风尘仆仆的正是奉刘耕之命疾驰而来的公孙瓒与赵云,麾下四十万铁骑正是方才 ** 的源头。

随着两支劲旅会师,九十五万铁骑在贵霜故地铺开惊天阵势。殊不知安息守军仍蒙在鼓里,只当汉军不过数十万之众,幻想着倚仗城墙固守待援。

\"待罗马援军一到,定叫这些汉军有来无回!\"哨兵抱着长矛嘟囔着,浑然不觉即将到来的钢铁洪流。

当安息守军严阵以待罗马军团之际,这支由三十万铁骑组成的远征军方才完成集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